對聯有什么平仄規則
對聯有什么平仄規則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對聯的簡介
對聯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
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云:“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挽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
對聯的八種寓意
1、春聯,新年家家戶戶專用。譬如"一年好景隨春到,四季財源順意來。"
2、茶聯,常用于茶莊、茶館、茶樓、茶文化交流之所。譬如"以茶代酒,消融傾慕心幾許;烹字成湯,萃取相思水一杯"。
3、賀聯,一般用于壽誕、婚嫁、喬遷、生子、開業等喜慶時用。
4、壽聯,顧名思義祝壽時贈予老人的。譬如"漢柏秦松骨氣,商彝夏鼎精神"。
5、婚聯,表示對新人結婚的祝福。譬如"柳暗花明春正半,珠聯璧合影成雙"。
6、喜聯,或是喬遷新禧,或是生意興隆。譬如"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7、挽聯,用以哀悼死者。金岳霖曾為林徽因寫得挽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8、贈聯,或歌頌事跡,或勉勵他人上進。譬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春聯的貼法是怎樣的
1、貼橫批
古人書寫順序是從右至左,現在很多橫批人已經不按過去的書寫方式了,也有從左向右書寫的。所以,主要看橫聯。從面對大門的方向看:如果橫聯是從左向右的現代的寫法,如果正規的話應該按照古代的寫法!即從右往左書寫!
2、上下聯
根據橫批的順序確定上聯的方向,再貼上下聯。現在貼在大門上的春聯一般稱為門聯,貼在里門(二門)上的稱為重門聯。很多家庭現在都安裝了防盜門,此時張貼對聯直接把上下聯掛在防盜門上即可,如果貼在周邊的墻上,反而顯得不夠工整。
春聯的起源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于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每逢春節,中國民間家家要貼春聯。春聯的起源還要從桃符說起。古代傳說東海度朔山有大桃樹,桃樹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萬鬼。如遇作祟的鬼,他們就把它捆起來喂老虎。后來,中國民間在春節的時候,為驅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畫上這兩個神像,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蜀主孟昶親自在桃符上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賀長春”一聯,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聯。到了宋代,春節貼對聯已經成為一種風俗了。王安石詩中就寫過:“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紅紙書寫春聯始于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