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悲慘世界感受
讀后感是指讀者讀完一本書后根據(jù)自己在讀書時候的一些體會,并寫出來,形成文字表達。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讀悲慘世界感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讀悲慘世界感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1
這本書主要講了刑滿釋放犯讓·瓦讓在受到迪涅主教的感化后化名馬德蘭開始從善,成為市長,經(jīng)過有救下淪落為娼的芳蒂娜;自首;落海逃出;將芳蒂娜的女兒珂賽特贖回并隱居修道院;離開修道院;因珂賽特與馬里尤斯相戀而痛苦;從革命者手中放走雅韋爾;救出馬里尤斯;坦白苦役犯身份;離開珂賽特這些事件的悲慘人生后躺在珂賽特懷里去世了。
讓·瓦讓原本不是惡人,只是因為饑餓偷了面包,就判了五年苦役,加上越獄的加刑,讓他變成了仇視社會的人。我認為這是法律不公正造成的,這樣的刑罰不但沒有讓他“改過自新”,反而起到了反效果。而迪涅主教的人格卻撼動了他,主教的感化卻讓他重新審視了自己,讓他變成了善人。這讓我感受到了有時靈魂的救贖比肉體的刑罰更有用,法律的不公正有時會貽害許多本性不壞的人。
但是,怎么才能分辨出一個人的本性是好是壞呢?讓·瓦讓剛出獄時,看起來不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惡棍嗎?所以,改變法律的行為是不可能做到的,我們也只能做到盡自己的力量感化他人,阻止他人墮落,盡可能平等看待所有人這些事了吧。就像迪涅的米里埃主教,他只是盡力教化著自己教區(qū)的人們,盡自己的能力去關心窮人而已。
讓·瓦讓在從善后,再也沒有做過違背自己道德的事,對于法律的不公,他沒有抱怨,對于兩次可以讓他平安,幸福生活下去的機會,他全部舍棄,因為他寧可 “回到地獄里做天使”,也不愿“留在天堂里做魔鬼”;他寧可“斷送幸福”,也不肯“喪失道德”。這一點十分令我敬佩,在我們這些人當中,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他將雅韋爾對他的迫害拋在腦后,放了他,這一點連雅韋爾都難以置信。命運的不公,他默默承受。越往下看,越覺得這個人物的形象變得越發(fā)高大挺拔。越看,越感到憤憤不平。但是除了那些犯罪分子,并沒有誰是令我憎恨的,因為著不光是他們的錯誤。就像雨果的自序所說的那樣,是因為世界上的愚昧和貧困。
除了書中的主人公,許多配角也被刻畫得栩栩如生。像是書中的流浪兒加弗洛什,被父母拋棄和生活困難對于他而言根本沒有什么影響,他天天都活得快快樂樂,滿腦子都是奇妙的點子,有時會唱唱歌謠,有時和一個罪犯朋友去干一些“壞事”,但沒有什么壞心眼,他自己是流浪兒,卻對其他孤兒很好。當我看到ABC友社的革命者以及加弗洛什全部壯烈犧牲時,為此心情低落了許久。
其實我的感想還有很多,這本書帶給我的收獲真的非常大。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2
前一陣子,我讀了一部震撼人心的鴻篇巨制——《悲慘世界》。
這個作品以冉阿讓——一個因為偷了一片面包而開始了19年的苦役犯生涯的人為主線,寫了他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做了數(shù)不清的感人事情,包括幫助苦命的芳汀,以及將她的女兒珂賽特救出苦海,從一個黑暗罪惡的人蛻變成了高尚的天使。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在心中油然而生。雖然冉阿讓去世了,但是他幫助了多少貧苦家庭找回了幸福;雖然他去世了,但是他完成了與芳汀的承諾,讓珂賽特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雖然他去世了,但是他卻在緊要關頭救了他的死對頭探長沙威……他的.感人事跡數(shù)都數(shù)不清,那他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為什么要不顧死活地幫助他人呢?是的,他做出這一切全都是源于他的愛,他對所有生命的愛心,對世界的愛心,以及助人為樂的愛心。
說到愛,說到助人為樂,那我便不得不說說我們中國的雷鋒。雷鋒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中,從小學習助人。長大了,他很快當上解放軍,做好事從不留名,是人們心中的英雄。有一次雷鋒出差,在火車上,他主動讓坐,不是幫人們端茶送水,就是幫婦女哄孩子,都沒有休息過。一位老人對他說:“同志,你坐下來歇歇吧!”雷鋒卻微笑拒絕了。從此,就有了這么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雷鋒也說過:“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1963年3月5日,雷鋒光榮殉職后,_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沒錯,雷鋒與書中的冉阿讓其實是一樣的,都有一顆大愛無私的心。
愛是迷路時的一個指南針,為我們引路;愛是寒風中的一把篝火;愛是人生活的一線希望。法·彭沙爾說:“有愛慰籍的人,無懼于任何事物,任何人。”讓我們向大愛無疆的冉阿讓學習,向生活中每一個博愛的人學習!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3
瓦爾讓因為饑餓偷了一塊面包被判處了5年苦役,但是又因為屢次越獄加刑了15年,他在獄中受盡折磨,開始仇視人類對他不公。在刑滿釋放時,沒有人接納他,只有主教接納了他,同意讓他留宿,但是他非但沒有感激主教還偷了他的銀器,主教寬容了他,用他知道了要做一個誠實的人,后來因為功績出眾被任命為海濱蒙特伊市長,因為“尚馬秋事件”自首歸案,并被判處了終身苦役。后來又巧妙地逃脫了,他又按照芳汀的請求,接回了珂賽特,把珂賽特撫養(yǎng)成人,后來珂賽特又和馬呂斯結婚,而瓦爾讓也揭發(fā)了自己的罪行。
然而這篇文章為什么叫做《悲慘世界》呢?我認為:
1、這篇文章寫了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艱苦,而瓦爾讓也是那個時代窮苦人的縮影——即使自己再努力勞動,也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讓人有一種飽一頓餓兩頓的感覺,那時一項數(shù)據(jù)表明:倫敦一天會發(fā)生5起盜竊案,其中有4起是因為饑餓直接引起的,這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人一定是忍饑挨餓的;
2、這篇文章不僅寫人們忍饑挨餓的而且寫了社會的昏暗;
3、這篇文章中芳汀是那個時代未婚先孕母親的縮影,她把女兒放在德納第夫婦家,而且每個月寄錢過去,但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女兒不僅沒有過上好日子,還被德納第夫婦當做奴隸使用,后來芳汀被開除工作,慘死在醫(yī)院里。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4
大家都知道世界著名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的之一便是這一本《悲慘世界》。周末,我開始閱讀起這本動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世界名著——《悲慘世界》
故事講述了主人公瓦爾讓為了不讓姐姐的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面包,被判了五年徒刑,又因為四次越獄增加到十九年。當他一無所有的走上社會卻發(fā)現(xiàn)自己衣食無著時,一位主教感化了他,讓他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終于當上了市長,一名大富翁,樂善好施,做了許多善事。還曾為了不嫁禍于人上法庭承認自己的真實姓名。他舍已救人,在槍林彈雨中救助了他的“女婿”,最后卻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想想我們的生活,和這些人比起來,算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們曾因為想得到卻得不到而哭泣,也曾會因為想做什么卻不能做而難過,但看看這本書中的瓦爾讓、芳汀、“百靈鳥”珂賽特……我們曾受過的所謂的“傷”都算得上什么?現(xiàn)在有許多人,包括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掌上明珠,總是會覺得什么都該是自己的,不應該受到委屈,所有人都應該聽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辦,都不曾站在別人的立場想過,但這樣的我們長大后,改怎樣去融入社會呢?所以,請大家從小做起,試著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對生活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積極地面對一切挫折,不要畏懼。同時,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并懂得感恩,感恩這個世界、感恩這個國家、感恩這個社會、感恩在我們身邊不離不棄,愛我們的人……
我只想說,人是不分貴賤的,要保持一顆真、善、美的心靈,這個世界就會變得無比美好。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5
就在我盲目地尋找著值得一看的書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了《悲慘世界》這本書。
書的作者是著名的法國作家——維多克.雨果。他是法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他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本書,他的著作也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巴黎圣母院》和《悲慘世界》。
說起我們的主角——冉阿讓這真是一個很奇怪的人,他先后用了好幾個假名。難怪會有人認為它是一篇短篇小說集。
冉阿讓是一個讓人尊敬的人。他是一位熱心的.人,在明明知道自己有可能會被人發(fā)現(xiàn)是個苦役犯的情況下,還義無反顧的上去救了割風伯伯;他是一個有同情心的人,在被人誤解了之后還勇敢的上去幫助了別人;他還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他認認真真地完成了別人對他的囑托。
人無完人,他也有一定的缺點。
他的克制力不是很強,如果當初他沒有偷面包,沒有越獄的話就不會有事情發(fā)生了。
他還有一點點古板,他不太喜歡他的科賽特和馬呂斯在一起。
我們對沙威這個人的評價往往是一樣的——這是一個百分之百的壞人。但是,我卻認為,他除了古板地過了頭之外,并沒有什么不好的,追捕一個犯人是他應該做的。
他還有一點值得我們尊敬——他有恒心,有毅力。為了追捕犯人,他不停地跟隨者犯人的腳步,雖然很煩人,但是他還是做到了一個警察應該做的事,他沒有做錯什么。
他還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在被他的仇人救了之后,他也放過了自己追捕了好幾年的犯人。
馬呂斯是一個很好的青年他知錯能改,還有勤勞,關心,愛護窮人的美德。但是,他也有一點不好——他只認識表面現(xiàn)象,因此誤會了冉阿讓,造成了巨大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人人都有兩面,不管是在寫作還是在認識人都不可以單方面地看人,看問題,要知道,人人都有兩面!!!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6
在各種艱難險阻中,他不斷完善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了可憐又有同情心的人。
這是《悲慘世界》的結尾。冉阿讓告別了這個悲慘黑暗的世界。但是,本性不壞的冉阿讓,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手里拿著維克多雨果的杰作,津津有味地看著:失業(yè)工人冉阿讓因貧困偷一塊面包被抓進監(jiān)獄,因多次越獄被延長刑期。出獄后,冉阿讓受了領導的影響,立志向善。他為很多人做出了無數(shù)的貢獻,對他幫助過的人不求回報,對犯錯的人慷慨解囊。最后,他成為了首席執(zhí)行官。然而,經(jīng)過種種波折,他在獄中被捕了.
讀到這里,我再也讀不下去了,眼淚奪眶而出,深深地被感動了。這時我想起了一句話:“人不是圣人,會犯錯。”每個人都會犯錯,冉阿讓也不例外。為什么人不能有一顆寬容的心,像米里亞姆大師一樣原諒他的過去?每個人都會犯錯。犯錯是人生必經(jīng)之路。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局限在犯錯誤的人身上,而應該看得更遠,放松自己的心。
這一刻,我不禁想起了自己。
記得去姨媽家的時候,在姨媽家的電視機上看到兩只銀白色的水晶天鵝。我覺得很有意思,就伸手把它從電視機上拿了下來。“砰……”水晶裝飾被我弄壞了。當時因為家里沒人,我以為可以瞞天過海。然而,我媽媽知道這件事。他拉著我,堅持要我向阿姨道歉。我媽把我拉到姨媽跟前,讓我一個一個給她講故事:“我.我,我姑姑,對不起!”我低下頭,不敢看姨媽。“怎么了?”阿姨摸著我的頭問,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流淚了,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阿姨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并沒有罵我,而是夸我是個勇于認錯的好孩子.我又流淚了,被姨媽寬容的心打動了。
什么叫感動?感動是心中每一根神經(jīng)涌起起伏的顫動,是真、善、美的撥動下心弦奏出的美妙音樂,是拋向石頭的平靜情感湖的漣漪,是心與心的感應,是人性的七彩光芒。難道我沒有被米里亞姆的領袖冉阿讓和我姑姑感動嗎?
所以要學會感動。
學會感動,讓世界有一顆包容的心。
學會被感動,讓世界不再是陌陌。
學會感動,讓世界充滿光與暖…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7
悲慘世界的主人公冉是個服了19年刑的苦役犯。他一生備受挫折,他的精神歷程也是極其坎坷。出獄后,受到主教的感化,他決心從善。冉阿讓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xiàn)實的冷酷使他“逐漸變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懊悔,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fā)展的起點,也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崇高的境界。他最終決定遠走他鄉(xiāng),化名馬德蘭。在異國他鄉(xiāng),他努力的工作并成為巨富。這以后,他廣施仁愛,之后被任命為市長。冉阿讓本的一生,在苦難中掙扎,卻有著舍己為人的情操,雨果用他的形象,為人類的生存,指出了一條路。
這本書以未來的名義去批評社會的歷史和現(xiàn)狀,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己力量,從而表現(xiàn)了人類歷史發(fā)展中的永恒之盾。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千陽,會照亮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會讓這個世界所有的秘密在我們的面前一覽無余地展開。
這話說得太精辟了。此刻,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無論是生活環(huán)境還是學習環(huán)境都很優(yōu)越,所以我們更就應珍惜眼前的一切。把握此刻,展望將來。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8
讀完《悲慘世界》,我在思考――“書中真是一個只有悲慘的世界嗎?”
當冉阿讓走出圍困他十九年那黑暗的監(jiān)獄后,他過得并不快樂。大家懷疑他,厭惡他,酒館不讓進,旅店老板亦趕他出來。長途跋涉的他,腹空乏力,卻無處可去,幸好遇見慈祥的米里艾主教。善良的主教不僅給予他食物,還給他提供了舒適的客房,甚至在其偷了銀碟子準備逃跑時原諒他,并贈與一對貴重的銀燭臺――“你再也不是壞人了,請用這些銀碟子做個正正經(jīng)經(jīng)的人。”我終于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寬大、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尊敬的市長。
還有可憐的女工――芳汀,為了自謀生活,將自己的女兒寄養(yǎng)在了惡棍德拿第家中。德納第夫婦以各種理由向她索要著女兒生活必須的“費用”。這個在苦難中打滾的母親啊,善良而單純,為了自己的女兒,不惜賣掉最寶貴的頭發(fā)和牙齒,最后連生命也獻給了她。
說到善惡,主教、芳汀以及后來的冉阿讓,他們都是善良的人。縱然這個世界存在各種各樣的悲慘,可他們卻依然為這個世界點綴了一份溫暖!
在面對貧窮潦倒、世態(tài)炎涼時,有的人會向德納第一樣,他們自私、貪婪、卑鄙,在遇到利益的誘惑時,會欺騙甚至迫害他人。這樣的人并不鮮見,他們?yōu)檫_到目的不擇手段,如汪精衛(wèi)為了保全自己,不惜向日本人屈膝,背叛了民族;郴州市委書記為了自己的貪心,放棄了集體的利益;還有美國為了石油,對伊拉克悍然發(fā)動戰(zhàn)爭……但可喜的是,現(xiàn)實之中,還有另一種人。
他們擁有的是光明正大,無己無私,善良的心。就像洪戰(zhàn)輝,他可以稱得上是“愛的使者”,背父求醫(yī),帶妹讀書……他不求回報,他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資助別人,他就是中華民族美德的繼承者,我們的社會就需要這樣的人!
《悲慘世界》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禁感慨故事的結尾——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jīng)用生命豎立起了人們心中屬于善良的豐碑”。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9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書中講述的都是一個個極其悲慘的故事。平凡的詞句中,帶有著濃厚的憂傷味道,更有些諷刺的語氣,卻刻畫了一個滿懷仁愛之心的人——瓦爾讓。
從前,瓦爾讓因為偷了面包店里的一塊面包而被判刑19年,出獄后,他處處都遭到人們的白眼與唾棄,于是,他發(fā)誓一定要像社會報仇,然而,他卻被卞福汝教主感化了,于是,他又決心行善積德,做一個好人。接下的時間里,他一直幫助貧困的人,并且收養(yǎng)了孤女珂賽特。
自始至終,他都用自己的善良化作真誠的愛給予別人溫暖,這一點令我著實佩服。瓦爾讓是一個經(jīng)歷了很多的人,有煉獄般的生活,有混混噩噩的流浪,有遭人唾棄的屈辱生活,有功成名就當市長的時期,有被追殺逃亡的時候,有隱居的時期……一路走來,這無疑是無比艱難困苦的。面對社會給他帶來的阻礙與沖擊,他樂觀勇敢,他從來沒有忘記過要樂于助人,瓦爾讓所做出的貢獻,是無聲的大愛,他一直都為人們默默奉獻著。瓦爾讓也很正直,在當時一個封建迂腐的社會中,接濟了被人拋棄的芳汀,他不顧自己的名譽,用善良仁慈的心,幫助了那些被人、社會拋棄的人們,他無怨無悔,用愛填滿了每一個人的心田。
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是否也像瓦爾讓一樣,無私的幫助別人呢?學校里,當同學嘔吐時,我們是否沒有躲到一邊而上前去幫忙打掃、去安慰呢?在社會上,我們是否沒有因為別人一時失敗,而在背后說閑話呢?在某些地區(qū)地震時,我們是否沒有畏懼余震,而奔赴災區(qū)去安慰受害者呢?事實證明大多數(shù)人還沒有熱心行動起來。
有句話說得好“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付出一點愛,別人會感到很溫暖,看到別人快樂,自己也會樂在其中。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需要幫助,也許是需要鼓勵,也許是需要資助,也許是需要愛……只有我們齊心協(xié)力去奉獻付出才能使世間有愛而更美好。有了一顆熱心腸,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真善美,你會發(fā)現(xiàn)你收獲一份特別的果實。奉獻一點,大愛一片,你我都有愛。只在行動與否。
不管怎樣都是愛,即使我們的處境和瓦爾讓一樣,也不能失去本性,成了假惡丑。愛能融化心,漸漸地我們就不會為了一些瑣碎而煩惱,每一個人都會成為愛的天使。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如果身處逆境,就用愛鋪開一條路,走向光明,春暖花開!
讀悲慘世界感受篇10
“人心和巖石一樣,也可以被水滴穿透”——題記
一個人在度過自己漫長的一生時,總是會不停地經(jīng)歷左轉彎,右轉彎或者在岔路口前徘徊,沒有人可以幫你選擇,但總會有一個人會在你誤入歧途心灰意冷時給你希望,讓你找到光明,希望和愛。正如《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的一生是悲慘的但又同時是幸運的,在全世界都拋棄他的時候,一位陌生老太太給他指出了希望的大門,使他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卞福汝主教寬恕了冉阿讓的錯誤與罪行救贖了冉阿讓的靈魂。冉阿讓的本質上并不是壞人,是殘酷的現(xiàn)實和不公平的待遇毀了他。無疑主教的出現(xiàn)讓他從罪惡和錯誤中掙扎出來,這需要堅強的毅力和不屈的勇氣,但只有這樣,人才能告別曾經(jīng)的晦暗,踏上新的征程。當冉阿讓馴服了心里的野獸流下悔過的眼淚時我的眼眶不禁也濕了,是他最后的迷途知返與虔誠打動了我。是啊!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最重要的是知錯必改。被救贖后的冉阿讓有著一個偉大的靈魂和一顆善良的心。他的新生活本可以一直燦爛,光明,富有。但當一個無辜的人將要為他過去的罪責買單時,他猶豫了他感到矛盾和恐慌,他面對兩難和痛苦,一念之間或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財富與事業(yè),或毀了一個無辜人的一生,這是善與惡的較量,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這該如何選擇呢?選擇善與正獲得心靈的寧靜與坦誠,選擇惡獲得的是物質上的財富靈魂將遭受譴責。
所以,正確的選擇是棄惡從善,舍利取義。冉阿讓作為一個善良的人自然選擇的是善。啊!這是多麼崇高而偉大的靈魂呀!這是人性中最燦爛的光輝!奪目而耀眼。雖然冉阿讓的選擇讓他失去了他既得的一切,但卻換得了心靈的平靜與祥和。然而上帝是公平的,終究不會讓善良的人經(jīng)歷忍受所有的不公,只要你是一個善良的人,希望女神最終會站在你的這一邊。冉阿讓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苦難與不公,但他選擇的依舊是善良與從容面對,所以上帝給了他新的機遇給了他活下去的機會。但機會是需要等待的有時候你要拿出耐心等一等,即使你向空谷里喊話,也要等一會,才會聽到綿長的回音。也就是說一個活下去的機會也是要去等待的,這時間或許長或許短,但總是會有的。這樣的機會冉阿讓等到了,但這建立在又一個生死之間的抉擇,有時候舍己為人并不只會是“為人”也是在“為己”,冉阿讓幸運的遇見了。
愛,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也是一劑最好的療傷藥,它不僅存在于戀人之間,也存在于親情之間,溫暖而安逸的新生活讓珂賽特忘卻了過去的痛苦,她和冉阿讓一起在戈爾博老屋過起了快樂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珍惜我們的親人。時間是最無情的,即使是健壯的冉阿讓,也會有垂垂老去的那天,但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在他回首過去時一定不會愧疚和遺憾,因為他曾經(jīng)坦誠的彌補犯下的錯,他曾經(jīng)那樣用力的愛著全世界。“黑夜沉沉,沒有一點星光。但肯定有一個展開雙翼的大天使,站在黑暗中等待這顆靈魂”一個偉大的靈魂離開的這個世界,他走了,無牽無掛,就仿佛雨露清洗過的天空,陽光照耀下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