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
讀后感是指讀者在接觸某篇文章或書籍后,從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中,寫下的對文章或書籍的總結和評價。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
《城南舊事》這本事經過主人公“英子”以20年代的北京作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孩子稚嫩的眼里世界的悲歡離合。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給我這個新時代的少年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也在我這樣的少年心里種下了淡淡的惆悵,和作者一齊回味那些以往的歡樂和傷悲,和作者一齊淡淡地惆悵。
書中的英子機靈可愛,對世事都充滿了好奇心。有一點點細心機,有點善良,有點勇敢。有英子的細心機達成心愿后的竊喜、有因為戰亂帶來的離別而憂愁、有與一個“小偷”結下的真誠的友誼,還有應對“瘋子”秀貞的同情與傷感。
讓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英子與秀貞的情誼。秀貞是英子家附近“惠安館”里寄住的一個“瘋子”。大人們都不讓英子接觸到秀貞,可最終英子的好奇心卻讓她們倆成了好朋友。秀貞因為失去了她的孩子而悲痛過度,終日瘋瘋顛顛、自言自語。英子明白真相后卻盡力幫忙她尋找孩子,最終最終找到了秀貞的孩子。可令英子震驚的是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竟然是“瘋子”秀貞的孩子。看著妞兒與秀貞的重逢,作為讀者的我,心間也一樣澎湃起伏,為了苦難后的相聚,也為英子的付出而感動。同時更讓我敬佩英子的勇氣和她那顆善良而勇敢的心。
這種.種經歷在英子的沿途與她擦身而過,命運讓他們與英子相交相疊。各式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事,在英子的生命里交集。雖然故事里英子遇到了許多她看不懂的事,并在朦朦朧朧中給幼小的英子內心蒙上了一層復雜的色彩。但英子還是個孩子,她讀不懂人間的疾苦,風雨過后,她依然用她的笑容和燦爛的心一路走下去。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2
反反復復在看的一本書。從記憶里那么長的篇幅到現在甚至只需看一眼便知道下一句是什么。是小說,更是散文吧。全文都是孩子的語氣,也是孩子的視角,總是那么獨特,大概是因為他們內心純澈吧。她不愿意承認那么疼自己孩子的思康三嬸是瘋子,不知道靠偷竊供弟弟上學的人是善是惡,在替別人感到委屈的時候會用哭用想爸爸來掩飾過去,會在宋媽的悲傷面前輕手輕腳不知所措……可是爸爸的.花兒終究會落,那些她記憶里不懂的事情也終究會懂。她又何嘗愿意懂呢。懂了,就再也沒法在冬陽下學駱駝咀嚼了。
從北平到北京,一個世紀的滄桑,在別人眼里是一個城市的巨大變遷,而對在那兒成長、生活的人來說,是他們全部的幸福和痛苦,點點滴滴。回憶里暖暖的斜陽,緩緩的駱駝,還有小英子最愛也成了我最愛的《我們看海去》。
藍色的大海上,揚著白色的帆。金紅的太陽,從海上升起來,照到海面,照到船頭。我們看海去,我們看海去。
這本書被拍成了電影。小英子的眼神真亮,聲音真好聽,為什么我怎么聽都聽不夠呢。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3
人都是要成長的,每個人的成長之路都有不一樣的色彩。但在這成長的途中,所歷經的,卻也大都近乎相同:平坦中不乏坎坷,平靜中帶有波浪。林英子的成長之路,有喜有悲,有憂有樂。多年后,回頭展望,一切的一切也都化作了她筆下的《城南舊事》。
冬陽下的駱駝隊,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草叢里為供弟弟上學而盜竊的小偷,內向而又不幸的小伙伴妞兒,朝夕相伴的奶娘宋媽,敦敦教導的慈父……這些出此刻林英子童年時光的人和事,伴隨著幼小而又單純的她不斷成長。
生活不是一汪平靜的泛不起絲毫漣漪的水,它總會有那么一些波浪。林英子的城南舊事亦是如此。在遇上被眾人視為瘋子的秀貞時,她懷揣著真誠的善意,不顧家人與宋媽的勸阻,熱情地與她交識,撫慰著秀貞痛失女兒的心靈。但令人悲嘆的是,秀貞與妞兒最終只落下個慘死鐵軌的結局。宋媽為了子女而在英子家奔勞一生,最終卻也只能坐上驢車回家繼續悲苦的生活,一心只為供弟弟上學卻無力承擔經濟壓力的小偷,最終只能絕望地在唾罵指責中被警方抓走。林英子在這些人與事中查看世間百態,慢慢思索生活,思考人生,雖然帶著不解疑惑,懵懂與迷茫,卻也能盡力貢獻著自我的力量,秉持著善意,向那些不幸的人伸出溫暖的小手。即使不能解救,卻也能帶來一份熱切的暖意。
“問君此去幾時換,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個留著齊耳短發,穿著藍白布裙的女孩,站在落日余暉里靜默,隨著一陣輕柔的風,幾朵小花兒簌簌落下,她仰頭凝望,轉而又低頭沉思。“爸爸的花兒落了,我的童年也該送別了。”
童年已去,留下無盡的思戀與懷想……
滿地的花瓣兒,訴說著別離的悲傷……
驪歌的樂聲縈繞耳畔,奏唱著告別的哀愁……
海子曾說:“我們最終都要遠行,最終都要與稚嫩的自我告別。”當你告別了那些過往,你也將收獲成長的喜悅。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4
我閱讀過無數本的書,但我最愛看的不是描繪春秋三國時期的《三國演義》,也不是描寫農民起義,被施耐庵嘔心瀝血創造出來的《水滸傳》,而是現代著名兒童作家林海音的記敘自已童年生活的《城南舊事》。
《城南舊事》這本書講敘了小英子幼時住在北京城南的童年往事,從在井窩子邊認識妞兒和在會安館認識秀貞到我們去看海,之后又寫了宋媽和我們離別的情景,中間還有一個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蘭姨娘,最后到我長大成人不再是小孩子時,回憶爸爸那綿綿的愛意,這一切也都是林海音所眷戀的童年,這是在引子《冬陽·童年·駱駝隊》中展現出來的。
我在《城南舊事》這本書中領悟到作者林海音對童年的眷戀思念童年的情感,了解到時光流逝,讓自已和別人都不要浪費時間,不要讓時光在眼皮子底下流去,要珍惜時間,抓緊每一分,每一秒。我還明白現實是殘酷的,我們不可以害怕現實,要像高爾基的名言一樣“孩子們不要害怕現實,不要向現實低頭,你們來到這個世上,不是為了服從老朽的東西,而是要創造新的,有理智的,光輝的東西”。雖然你不知道以后會這么樣,但是,你只要在每一分每一秒中做出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這就是我對《城南舊事》的感想,希望每一個人都不要讓童年在自已的眼皮子底下流去,珍惜時間,讓生活變的更美好。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5
其中有一句話寫得很妙:“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在不是小孩子了。”這句話意味深長,這幾代表爸爸離開,也代表自已長大了,成熟了。如果不是林海音,誰又能寫出那么妙的句子?每當讀到這個句子,我就會安靜地思考起來,仿佛周圍的空氣都凝固了。我總是要思考好久,如果自己離開父母,是否也像英子一樣成熟呢?這是,我感受到英子真是不容易啊!
英子不愧是英子啊!如果有一天,我成為了《城南舊事》中的主角“英子”,我會有她當時那么鎮定嗎?想起這線,我的心楸起來了。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
樓下傳來了媽媽催我吃飯的叫聲。我緊緊抱著那本《城南舊事》,仿佛自己還沒回過神來。突然,我的心又欣慰一點了,我很感謝來天賜給了我那么美滿的家庭,我們家是三代同堂,有可能別的人家里爺爺奶奶已經死了,但我不同,我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小弟弟,生在那么美滿的家庭,誰能不幸福。
說到了這里,不禁又想起四川,汶川大地震,那小朋友也失去了最重要的親人,他們真是可憐啊!他們曾經也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可是就因為來了“地震”這位不速之客,許多孩子因為失去了父母,被送到了孤兒院,雖然那里有吃的、穿的、住的,但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家呀!自己的家里,有關愛你的父母,慈祥的爺爺奶奶,難纏的小弟弟或小,還有屬于自己的房間。但因為一個偶然全失去了。
記得有一次,我吃壞東西了,肚子一陣陣的痛,幸虧當時在家里,我痛得臉色發白,爸爸媽媽當時又不在家,我艱難地走到了電話機前,手指一頓一頓的撥通了媽媽的電話耳邊傳來了媽媽熟悉的聲音,我想媽媽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媽媽說:“自己很忙,等會兒再說。”我失望地掛了電話,肚子痛得更厲害了,我連坐也坐不牢了,倒在地上。一陣開門的聲音使我驚慌,原來是媽媽,媽媽見我這幅模樣,連忙把我送我到醫院,我那時又高興又痛苦。
媽媽這次舉動,讓我覺得親情最可貴,英子童年少了爸爸的關愛,應該算是不完整童年。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6
近日一部小說邁入我的視野中,它堪稱寫的最為吸引人眼球的文章,它就是《城南舊事》,一本作者的回憶錄,回憶了瘋子秀珍,回憶了藍姨娘,回憶一切。
在本書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章節,在這一章節中,我見證了上天所創造的奇跡;英子的好朋友妞兒,是一個棄嬰,被他的養父養母撿來,當唱戲賺錢的機器,一弄就用皮鞭抽打,可真兇殘,英子的忘年交秀珍,是個瘋子,她的父母嫌自己孩子生的&39;這個孩子沒有父親,所以就把孩子放在城墻底下,秀珍也因此瘋掉了,可是萬萬沒想到,妞兒就是秀珍的孩子,只是最后因為事故,母女倆被碾死在火車下,不過也成全了他們的親情。
這本《城南舊事》寫了作者小英子的童年趣事,是二十世紀初期孩子童年的一個縮影,讀完這本書我感慨萬千,十二歲失去父親的滋味一定不好,再加上七個孩子,一個母親,沒有工作,可真可憐。英子的童年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他改變了命運成為母親的幫手。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7
《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這是她的自傳體小說,記錄了她七歲到十三歲的生活的一部長篇小說——倪晨。
書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把我帶到了林海音小時候的歲月里: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生暗中相愛,后大學生被警察抓走,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很同情他。還幫她找到了孩子,秀貞與離散六年的女兒相認后,立刻帶妞兒去找尋爸爸,結果母女倆慘死在火車輪下。后英子一家搬到新簾子胡同。英子又認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他為了供給弟弟上學,不得不去偷東西。
英子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撿到一個小銅佛,被警察局暗探發現,帶巡警來抓走了這個年輕人。這件事使英子非常難過。英子九歲那年,她的奶媽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媽的兒子兩年前掉進河里淹死,女兒也被丈夫賣給別人,心里十分傷心,不明白宋媽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來伺候別人。后來,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媽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驢接走。英子隨家人乘上遠行的馬車,帶著種種疑惑告別了童年。英子用她童真、善良的雙眼,看大人的世界,這本書里的很多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別人說秀貞是瘋子,而英子和她卻是好朋友;他們說那個年輕人是個小偷,而小英子還是認真地聽他講故事,把他當成好人。
英子眼里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好的,她根本不知道會有厄運降臨在她身上,她和秀貞的故事讓我感動,英子爸爸去世,我為英子感到難過,她很善良,很天真,可是還是會有厄運降臨在她身上。《城南舊事》里英子的故事令我思緒起伏,而且很感動,作者描寫英子眼中的老北京,讓我感受到了英子的天真,和她純真快樂的童年。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8
陽光溫暖地照耀著,我沉浸在《城南舊事》這本書的茫茫書海中,久久不能自拔。我們每個每個人也該意識到自己在長大,應該擔任起自己的責任。
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寫了小英子童年發生的各種故事:述說了英子結識的朋友“瘋”女人秀貞和妞兒一段感人淚下的.經歷。這本書中的主人公英子是一個聰明的女孩,這段故事先從英子的畢業典禮說起,轉眼六年間過去,英子即將從小學畢業,這本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可是,英子的爸爸卻病倒了,爸爸總是愛護養的花,可這次,他再也不能這樣了。
英子面對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英子耐床不上學,結果被爸爸揍了一頓,從前,英子便一直不遲到了。總是第一個到學校。
畢業典禮已經結束,英子卻得來了爸爸病重的消息,便趕忙奔往醫院,她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再也不是一個孩子了。
這本書以一個純真少女的童心,反應出了這些底層不幸人物的光輝,用質樸、單純、善良的心看待這個沉重的世界。透出了一陣陣鄉愁。
英子從充滿童真的眼光觀察著世界,觀察著世界的悲歡離合,重溫了當年籠罩著愁云慘淡的生活。主人公最后都離開了英子,有一種淡淡的悲劇色彩。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9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曲調再次回響在我的耳畔,我仿佛又看到了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讀完這部書,我好像長大了,因為它不刻意表達什么,只是緩緩訴說著一個孩子在老北京的所見所聞。它就是童年的一朵花。
童年如花,增長一歲,花瓣便落下一片,等花瓣落光了,我們的童年時代,也就隨著落花,順著流水,漸行漸遠,漸行漸遠……
全文的最后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
“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當我讀到這兒,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著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小英子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在心里,努力拼搏,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
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有擔當,長大了就意味著不再讓人擔憂。雖然我幼小的肩上還無法完全扛起沉重的擔子,但是,我們已經長大,已不能再任性,已不可以再躲在父母身后享受溫暖,已經可以獨擋一面——我們,已經長大!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0
林海英的《城南舊事》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一直沒有機會進行閱讀。今天,有幸拜讀了它,里面的內容讓我感慨頗多。主人公的經歷就像路標一樣,向我指明成功的方向。書中的內容更像陽光一樣照亮我的心房。
在小的時候,英子是一位看起來有些傻而又天真的女孩。當惠安館的"瘋子"走后,她的爸爸走后,英子開始逐漸長大,腦海中幼時的記憶逐漸模糊,童年的美好時光,如同北風吹過一般,慢慢淡去。這段經歷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所有過去的經歷,成為了她人生當中的一段過去的篇章,歡聲笑語早已在她的腦海中蕩然無存。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英子兒時與群孩游戲時顯得快樂而又文雅,那種孩子獨有的,看不到也摸不著的氣息,但卻能從她身上感受到。一個人,小時候的天真爛漫;然而,成年后,就像是吸食了鴉片一樣,逐漸變得麻木,沒有了孩子般的童心。有些人是人老心不老,無論多大,都有著一顆天真無邪、可愛美麗而又執著的童心。而有些人卻人未老心已衰。心老的人的思想,感情已經變得冷漠,好似沒有生命的木頭一樣。當今社會上出現的遇到老人而不愿扶、不敢扶,不正是心已老的最好體現嗎?
這本書寫出了我們那美好的心聲,照亮了我們的人生。
不知不覺,我已經12歲了,童年卻像一股春風一樣吹過,就再也回不來了。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但是童年過了就再也回不來了,所以,我們要把握時光,珍惜現在!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1
“走人生的路就像爬山一樣,看起來走了許多冤枉的路,但最終到達山頂”,如此優美婉轉的詞匯出自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筆下。聽書名《城南舊事》便猜出寫的內容是關于往事,對它的期待如同姑娘得了新衣般欣喜。
每個人的童年都很難忘,珍貴的回憶也會偶爾浮上心頭。在作者的回憶里,冬日的駱駝隊,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心頭。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返。于是作者把它們寫下來,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
《城南舊事》以樸實、純真的筆調描繪了老北京城南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文中的主人公英子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童稚可愛、善良的小姑娘,作者通過她的角度去看待大人世界里的悲歡離合,在她的小小世界里,有著自己的是非對錯。秀貞是一個被封建倫理道德所壓迫和摧殘的女子,她追求美好愛情和幸福家庭,卻終究不得的悲劇,沒有引發同情,反而遭受到更多的誤解和不齒,她的思想和行為不能被父母和社會所理解,更難逃凄慘的命運,不禁使讀者感到深深的同情;偷兒也是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犧牲品,用自己不光彩的行為換取弟弟光明的未來,是一個很偉大的哥哥……
回過神想想以前的舊社會是多么的黑暗啊!現在的我們生活環境好,條件也好,所以應該多多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啊!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時,這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而我們現在還正年少輕狂,爸爸永遠是我們最好的靠山,撫養我們幸福成長。我們對爸爸的愛就像爬山一樣,昨天很愛爸爸,今天又多愛爸爸一點點,明天又多愛一點點,體諒爸爸,不讓他操心。看罷,心里漾起一絲絲溫暖,這本書不刻意表達什么,只是一個場景一個場景的從容地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那樣的單純善良,那樣的平平凡凡,沒有半點的追名逐利。正是因為這些,英子的童年才會那么精彩,那么快樂……真正的、無憂無慮的、不折不扣的快樂。
童年里度過的每一天都是人的生活經驗,“生活”這個詞對于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意思,但是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的生活才是我們所向往的,正如“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現場直播”,時間飛逝,現在的我已經是個小大人了,童年時的那些趣事現在看來是無比的幼稚,不過就是這樣的單純,讓我們的童年豐富多彩!
這本書就像是沙漠中的一股甘泉沁潤著我的心田。希望那些屬于我們的歌永遠在我們心中吟唱,屬于我們的文章永遠不翻篇,屬于我們的童年永遠銘記!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2
今天,我又翻開那本令我難以忘懷的書——《城南舊事》。書中描寫北京城南里,一家人溫暖和睦的生活,通過一個孩子的視角,展現出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那既清晰又模糊的故事,常使我潸然淚下。
這本書講的是上世紀一個住在老北京的小女孩英子的生活。瘋女人秀貞,井邊的伙伴妞兒,蹲在草叢里的小偷,勇于反對封建思想的蘭姨娘,朝夕相伴的奶媽宋媽和沉疴染身長眠地下的慈父……這些人,伴隨她走過了六到十三歲的童年。童年已一去不返,思緒卻如潮水般涌出,小英子的童年生活雖離我很遙遠,卻仿佛隱隱伴隨在我身邊,如同一副幅美麗的畫。
作者的描寫,把讀者帶進了一個孩子的世界,天真無邪,童稚青澀,舊社會的黑暗好像不存在了,只是一個孩子快樂,純真的生活。但純樸的語言之間,又夾雜著絲絲憂傷。英子眼里老北京的風土人情,生活起居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那些曾與她一起談笑的人們,音容笑貌是那樣的清晰,轉眼卻又一一棄她而去,這是為什么?英子不明白,但她的童年依然開心快樂,讀后使很多人魂牽夢縈,對早已溜走的童年生活依依流連,不禁仔細回味起那段時光。
作者用輕松樸實的筆調,勾勒出一幅幅圖畫,追尋著微小的記憶,回憶著童年。書中的一切是那么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緩緩流過的人群,緩緩流逝的歲月,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天真,卻又飽含著人間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如同一曲娓娓道來的詩篇,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人間的凄苦。作者借描寫英子的童年充分展現對純真歲月的充分留戀,在英子的眼里,雖世態茫茫,但寒來暑往,斗轉星移,落葉殘陽……一切的一切是那么美好,令人快樂,令人向往。
童年,是冬日的陽光,是雨后的彩虹,是滋潤萬物的雨水……童年,是一生中最絢爛,最愉快的時光。在《城南舊事》的結尾,英子告別童年歲月,成長為堅強,獨立的少年,邁步走向新的生活,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城南舊事》,每個人都有快樂時光。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3
葉圣陶先生曾評價過這本書“久仰其大名,卻一直沒有興趣看,在22歲的今天,已經徹底告別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卻不可救藥地迷戀起兒童文學。喜歡里面的單純,質樸與干凈。今天看完這本《城南舊事》,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為何早先我不知道這是部如此精良的作品?”在這段文字中,想必你已經知道這就是林海音所作的《城南舊事》了。
《城南舊事》和《呼蘭河傳》一樣,也是現當代長篇小說經典,而且《城南舊事》入圍了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林海音所寫的《城南舊事》是孩子眼中的世界,更是原汁原味毫不更改的老北京童年。
一句一句淳樸的話語,一件一件似曾相識的童年小事,卻描繪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我穿越到了二十世紀的老北京,親眼所見那兒的趣事。
《城南舊事》這一本書,完完全全就是作者林海音譜寫的老北京童年小日記,不論什么事,都把它記上,如攝像機一般仔細,完整,不僅真實,還有老北京的淳樸的鄉土氣息。
現在人寫作都大城市化,太現代化了,不管寫哪里,都要寫高樓大廈和高科技建筑,然而,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有先進的科技和高樓,一點代表性都沒有,而且十分夸張化。然而,我認為并不是所有作文寫得越夸張就越好,我們需要挑揀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地點,也不可以在介紹和寫日記時寫下當代不存在的事物,也不能寫不具代表性的事物。比如,你寫2017年的杭州,卻在寫高樓大廈,不僅跑題,還讓人一點都不知道這是杭州。而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就不是這樣,這本書真的想日記一般真實,當時的小街,當時的吃的,當時的坐騎都是很真的,讓人相信并且想去了解老北京的趣事。
這本書不僅事物有代表性,連語言、人物都栩栩如生,吸引人去讀。每一章都有幾十頁,內容十分充足。就拿第四章《蘭姨娘》來當例子。完全就是每天的小日記拼湊在一起的真實事件,敘述十分完整。細節也非常多,細到作者自己的想法,蘭姨娘的每個小動作,每個字,媽媽吃醋和生氣的表情……
《城南舊事》這一本書值得讓我們所有人去品味,而且我們這些不喜歡讀書的人,也會被這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孩子那天真的語言所折服,也會來一遍又一遍的品讀這本書,體會并記住這純純的老北京味道……
讀城南舊事有感的感受篇14
童年的天真,就像繽紛的花朵,芳香撲鼻;童年的純潔,就像醉人的風一樣,激蕩人心。
——題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首蘊含著思念的小曲兒《送別》再次輕輕流入我的耳際,觸摸我的耳膜。這是離別的歌,更是描摹《城南舊事》這幅童年水墨畫的完美繪筆,締造出了真實的人性世界。
剛剛接觸《城南舊事》的時候,并沒有翻閱太多,只是打開它的扉頁,草草的了解了一下這本書的故事背景與作者簡介。
《城南舊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小名英子,出生于日本大阪,臺灣苗栗縣頭份鎮人,曾擔任“世界日報”實習記者,于12月1日在臺北逝世。她一生創作了多篇長短不一的小說集,其中《城南舊事》最為著名。
這本書描述了童年時英子以自我獨有的純真的眼光來看待大千世界成人之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她的童年就在這種無憂無慮的歡樂的氛圍中度過,構成了一個個時而令人歡樂,時而令人憂傷的故事。
在20世紀20年代的北京,英子在城南度過了幸福的童年。那些人和事,就像是一股細流,慢慢地滲入人心:惠安館、胡同的井、鬧市僻巷……還有井邊的小伙伴妞兒、惠安館的“瘋女人”秀貞、躲在草垛里的小偷和英子朝夕相伴的宋媽,以及最終因肺癌去世的爸爸都與英子建立下了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筑成的深厚感情。
《城南舊事》中的一幕幕,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內心:當年在惠安館中的“瘋子”秀貞,為了尋找丟失的女兒,不顧眾人對她的凌辱,而她的女兒竟是和英子朝夕相處的妞兒;在草叢中被人憎恨的小偷,在英子眼中卻是為了讓弟弟讀書而迫不得已的善良人,許下“一齊看海去的”完美諾言,是令人向往的約定吹拂著這段遐想的記憶。
比起英子的童年,至少她過得很歡樂、很有意義、很知足、很充實。可是我們,21世紀的我們,身為祖國的花朵卻整天因作業而煩惱,因考試成績而氣餒,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我想,如果我們把學習當做是一種享受,并且向往著完美的未來,再從中進行努力,或許就能收獲歡樂。
每當長大后,回想起自我已經逝去的童年,心里除了后悔就是悲傷,可是我們此刻為何不想辦法揮發出它的價值呢大作家杏林子說過,“生命雖然短暫,可是,我們卻能夠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同樣,童年也很短暫,我們也能夠讓有限的童年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是啊,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破土而出。童年是短暫的,也是寶貴的,我們應當珍惜童年的完美時光,盡可能地揮發出價值,為了家人的期望,也為了自我的未來。
雖說童年要歡樂,但也要掌握充分的知識。讀書很重要,它能改變一個人的身份與地位,要想打好基礎,就不能浪費此刻童年的寶貴時光。作為一名兒童,此刻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學習,將來回報社會,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利的人,不能像一些混混一樣整天吃喝玩樂。
我無時無刻不憧憬著舊時代的童年,同時也向往著作家林海音那時無憂無慮的童年。真想回到小時候,那時候自在的生活,我并沒有好好的珍惜,此刻,心思只能放在學習上,對童年中那些完美的記憶已成了碎片。對于我來說,兒時的充滿童趣的生活與此刻是不可攀比的。
《城南舊事》悠悠的敘述將我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其中的很多細節讓我深有感觸。那賣雜貨的小販,那以往村里的“瘋子”,還有那過早凋謝的爸爸的花……文章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一泓清泉,能夠折射出紛繁的世界;一扇窗戶,能夠通向一顆溫暖的心;一座指明燈,能夠照亮一條正確的路徑。而《城南舊事》是一扇不朽的敞開的大門,吸引我們走進英子的童年,觀望落花斜陽,以及回憶那些以往屬于我們的完美的童年。
淡淡的文字,感覺卻是一種心酸的味道,悠悠泛起在那個久遠的年代。帶給我們的,是遺忘不盡的喜怒哀樂,與迷惘憂傷。
憶童年,那時純真,那時歡樂。就好似雨后彩虹,抬頭仰望,卻遙不可及;好似一只透明的玻璃碗,盛滿了完美的回憶,可望,卻難以再觸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