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
寫讀后感可以提高思維能力,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
《昆蟲記》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以無比的熱情、追求真理的精神,傾其一生心血著成的科學巨著,是世界公認的青少年科普經典。在他的筆下,昆蟲世界如此千奇百怪、生機盎然,小小的昆蟲恪守自然規則,為了生存和繁衍進行了不懈的努力。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蟬、甲蟲、蟋蟀等尤為出彩,表現出了驚人的靈性。
《昆蟲記》不僅僅是簡單的昆蟲記錄,而且是以人性來關照昆蟲世界,研究的是“生命的活態”、“生命的過程”、“生命與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系”、“生命與生命之間的密切交往”,通過小小的昆蟲來反觀人類社會,表現出了深刻的人文情懷。
昆蟲世界,溫馨的場面很是稀少,大多數的戰爭,就能親眼所見,但是,能體現“愛”的場面,有時都沒聽說過,不過,《昆蟲記》中,法布爾卻記載了許多溫馨的場面。
如法布爾在《朗格多克蝎的家庭》這篇文章中中寫道:“那么,小寶寶是怎么孵出的呢?我有得天獨厚的機會親眼看見這個過程。我看見蝎媽媽用大鄂小心翼翼地挑起卵的薄膜,把它撕破,扯下,然后把薄膜吞下。再給小寶寶們剝胎衣時,蝎媽媽加倍小心,猶如溫柔慈愛地舔食胎衣的母羊和母貓,盡管工具很粗糙,但是寶寶的細皮嫩肉沒有任何傷痕,也沒有傷筋動骨。
我簡直驚呆了,蝎子是最先近乎我們人類的母愛傳給自己的孩子的,遠在植物區系那個遠古時代,等第一只蝎子出現時,生兒育女的那份愛心就已在醞釀之中了。生命的孵化已不再危險重重的外部或內部進行,而是在母親的腰間腹下完成了。”
沒錯,哪怕再稀少,昆蟲世界中也有愛,有潮起潮落,有戰爭和拋棄。誰能說他們有,誰又能說他們沒有呢?
我從《昆蟲記》中體會出美妙、樸實和趣味。它既讓我增加了許多有關昆蟲的知識,又讓我從中了解到了作者散文詩般語言的美妙。它讓我感受到作者的那股韌勁兒,那種孜孜不倦,那種實事求是的精神,那種不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明明白白就決不罷休的博物學家的感人至深的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2
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花費了十多年時間寫成的巨著《昆蟲記》,是一本講昆蟲的書,知識非常豐富,語言特別有趣,讀起來特別過癮。
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無論強大還是柔弱,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昆蟲,這些飛行于天地之間,自古以來就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生活在這個地球上,與我們卻很少去關注過它們。因為:它們的生命是那么弱小,那么卑微,那么微不足道。讀了這本書,心中深深受了感動,原來眾生平等,每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精彩,甚至遠遠超過了我們人類。昆蟲們和我們一樣,也在不斷地說著話,唱著歌,跳著舞。在屬于他們的樂園里。在城市或田野中行走時,一座被遺忘的花壇,或是一段尚未整修的河堤……也許都有它們的身影。或許連草根底下也會成為它們的樂園。
你聽,瑟瑟演奏的螽斯,盡興彈琴的蟋蟀,狂熱唱歌的蟬兒。你看,雪地忙忙碌碌的`瓢蟲,優雅翻飛的蝴蝶,身影矯健的蜻蜓,它不是都顯得很快樂嗎?在這個動物王國中,一汪水洼可以養育許多蜻蜓或是影子幼蟲;一滴露珠就能滋潤一只小甲蟲,一塊石頭下的縫隙就能成為一對蟋蟀提供一個安樂的家,昆蟲無處不在地譜寫著或艱辛或順利的生存的故事。只是我們平時沒有注意它們的笑聲和竊竊私語,忽視了它們的舞蹈罷了。
這些小小的昆蟲,我們難道不應該去觀察、發現它們嗎?只要你仔細的觀察,它將會給你帶來無窮的收獲。
例如: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你或許會對它喋喋不休的歌聲厭煩。但是你知道蟬的一生嗎?蟬,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日日光中的享樂,這就是蟬的生活,我們不應該厭惡它歌聲中的煩燥浮夸。因為它掘土四年,現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溫暖的日光中沐浴。那鈸的聲音能高到足以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而又如此短暫。
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地球不應當被人類霸占,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日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
讀罷《昆蟲記》,才真正感悟到生命是平等的。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3
《昆蟲記》一書,給了我許多的回味。在書中,我仿佛走進了一個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蜜蜂、螳螂、甲蟲、蟋蟀、蟬等昆蟲的生活習性,讓我看到了一幅有關昆蟲的精彩畫卷。這些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我覺得如同身臨其境一般。
讀“幫忙的甲蟲往往不懷好意。更多的時候,它是打著幫忙的幌子,做著趁火打劫的營生”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原來甲蟲也是非常的狡猾;讀“四年苦工,才能換來幾十天重見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蟬的生命意義;“天氣越來越冷了,迷宮蜘蛛用盡最后一點力氣替孩子們將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盡而死”,這句話,又讓我體會到了它的滿足感和一位母親應盡的全部責任。
讀完這本書,讓我不僅能了解到昆蟲世界的真實面目,更能發現大自然中蘊含著的無窮奧妙。想想我自己,以前真是太膽小、太可惡、太……總是遇到長得丑、自己害怕的昆蟲就趕緊躲、逃,遇到比較渺小的昆蟲就給踩死。記得有一次在家門口看見一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在前進,沒頭沒尾的,不知在干嘛,便生慈心撒面包渣兒給它們吃,它們就立刻扛起這些食物,似乎很高興的往回走,看著它們搬運的是我的東西,就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善事,可念一想:萬一它們認識我了,再跑到我家里去找東西,那可怎么辦?想到那時我渾身爬滿了黑螞蟻,惡心死了,便不禁打了個寒戰,不行,決不允許這種事發生,于是,我就一腳踏地碾一堆,另一腳接著碾著一堆,結果——他們全被我殘忍的殺死了!可讀過《昆蟲記》后,我就為自己做的而后悔。書中說,可惡的紅螞蟻既沒有任何勞動技能,也不會撫育兒女,為了生存,它們就野蠻的掠奪黑螞蟻的兒女,強迫這些俘虜為自己勞動。黑螞蟻?我踩的不就是黑螞蟻嗎?它們已經很可憐了,而我,或許,它們那時只是為了有安全的環境而為小螞蟻搬家,或是它們是一群緊急的救援兵,那些可憐的小生命正等著它們去救,又可能它們在找食物回去哺育它們的孩子。我想,我真是太壞了。
這本書,教會了我很多,它讓我也懂得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讓我明白,這些昆蟲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丑的還是俊的,但它們都是可愛的,都是值得我們去保護的。《昆蟲記》讓我愛上了大自然,愛上了這些昆蟲!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4
條條大路通羅馬
這周我讀的書依然是《昆蟲記》,在我讀的幾章中,讓我感受最深的不是章目標題旁邊標著“精讀”的章節,而是那寥寥幾章中未標“精讀”的一章——“黃蜂”。
在這一章中,有一段內容讓我記憶猶新。那便是作者用一個玻璃罩罩住了一個土壤之下的蜂窩。里邊的黃蜂想從原來的出口出去,然而卻只能四處碰壁,但是就算這樣,它們也沒有想過從別的地方挖出去,只是一味的想要撞開玻璃罩,仍然待在里邊。累了之后回去一會兒,休息一下再繼續撞開那難以逾越的屏障——玻璃罩。而在外邊的黃蜂原本也是一樣裝玻璃罩,但是之后便從另一旁挖土而進。可是這些黃蜂進去之后再想出來,仍然只會撞那玻璃罩。顯然,進去的黃蜂不僅沒與同伴交流,更沒有吸取經驗。毫無疑問,最后落得滅亡的下場。
很顯然,這些黃蜂思想死板。雖然是因為它們等級較低,學習能力不強。但我也悟出了許多道理,尤其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在當時,羅馬帝國因為幾位有為的大帝治理江山頗有成效而雄踞歐洲,許多人都想一睹帝國首都——羅馬的壯美山河,故修了許多條通向羅馬的公路。
上述只是那一句古話的直譯,意譯則為“有許多辦法解決困難”。俗話講的好,“辦法總比困難多”。當大家遇到困難之時不能像書中的黃蜂一樣,只會墨守成規,死板了事,而是應該隨機應變。好比你做數學或者理科大題,如果用一種方法解不開就沒必要死磕到底,而是換一個方法,反之則得不償失!
其實我發現在生活之中,一種方法用到底,也不管是否適用的情況常有。例如網上新聞中將優等生的作業題量與難度給差生,造成無法完成作業的老師。難道提高成績只有這一種方法嗎?不止,而且這種方法也是有適用人群的。上述的老師這樣下去也只是揠苗助長罷了,倒不如換法而行之。
另外,其實一本書,不僅僅只有“精讀”部分精彩,其它的,也照樣有哲理,作者寫出來自有其之道理。最后切記——“條條大通羅馬”!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5
這幾天,我完全沉浸在《昆蟲記》所描寫的世界里,不能自拔。這本書運用細致溫婉的語言描寫了昆蟲們的生活,帶給我從來沒有了解到的有趣知識,讀來生動有趣,令人不忍釋手。
你知道昆蟲會給自己著色的嗎?請看下面一段對“亮甲蟲”的描寫:“這個名字對它來說一點兒都不夸張,體現出了它的陽光、燦爛、英武。雖然與腐尸、糞便之類的污穢之物打交道,但是它的外表卻是非常光輝,身體上就像鍍了一層金屬。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發出的光澤也不一樣,有時是綠寶石一樣的青光,有時候是紅銅般的紫光,甚至有人稱它是一位珠寶匠。”你看了這樣的描寫,是不是很喜歡?那亮甲蟲就像一位漂亮的小伙子穿著華貴的衣服,站立在你的面前。除了亮甲蟲會給自己著色,許多昆蟲都會給自己“涂抹”顏色,甚至還會給自己戴上裝飾品呢!作者對這個現象還作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呢!你愿意一探究竟的話,那就趕快去看一看這本書吧!
我看到其中一章《天牛吃路》的題目時,嚇了一跳。什么是“吃路”?讀到完,我才知道,原來是指天牛的幼蟲寄存在樹木的中心,一邊吃掉木頭,一邊就開拓出了道路。其實,題目應該叫《天牛如何吃樹》,或者就叫《天牛挖路》。這是我自己亂想的,沒有作者寫的題目吸引人。作者對天牛幼蟲如何吃空樹干,真是寫得娓娓動聽,“天牛幼蟲則是用嘴一寸寸地開辟出道路。能夠完成這項工作,當然少不了一件好用的工具,那就是天牛幼蟲的那副大顎。它那副又黑又短的大顎非常粗壯,雖然沒有鋸齒,但是周邊很鋒利,就像是木匠用的鑿子。它就是用這把鑿子上開下鑿,造出一條通道。鑿下來的木屑被它吃掉,既當了食物,又清理了建筑垃圾,一舉兩得。這些木屑被天牛幼蟲充分分解吸收,最后只排泄出一點點蛀屑,堆在身后的路上。這就像是一條車間里的流水線,一頭往里進木屑,中間經過天牛幼蟲的身體,另一端出來的是少量的蛀屑。這個過程進行的同時,還開鑿出了道路。這種走一步,吃一步的高明手段并不是天牛幼蟲的專利。
讀著這本書,我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顆對大自然的關注之心,享受著作者細膩清新的語言文字,體會到了沉浸于一種探究活動中的快樂。我好喜歡這本書——《昆蟲記》!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6
《昆蟲記》是一本講述昆蟲的書,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巨著,同時也是一部歌唱生命的宏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其中的內容生動有趣,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在《昆蟲記》不僅是一本反映昆蟲內心世界的書,也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多少人陶醉在法布爾筆下的昆蟲世界,多少人欣賞著情趣盎然的文學經典。
《昆蟲記》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和特征描寫的淋漓盡致,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帶給多少人無限樂趣。而這成功的背后,法布爾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心血,付出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耗盡畢生時間與昆蟲默默交流,譜寫一部昆蟲世界的樂章,創造出只屬于他自己與昆蟲的一個世界,他,比任何人都具有傳奇色彩。
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贊美之情,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他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以人性觀照蟲性,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在他的筆下,每一只昆蟲都同人類一樣有靈性,會說話,會唱歌這些看似不起眼甚或有些讓人討嫌的昆蟲,經過法布爾的細致觀察后,顯示出生性美好的一面。因而也被視為動物心理學的奠基之作。
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源自于他對生命的尊重,一個人對所有生命的熱愛源自于他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法布爾以人性觀察蟲性,與大自然融合的無比和諧。他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是因為他能夠品味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他尊重每一個生命,是因為他懂得生命的可貴,他尊重每一個生命,是因為他知道生命的意義非凡。
此刻,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靈魂在眼前徘徊。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7
這是一部科學巨著,無數昆蟲的珍貴資料被收錄在其中。這是一本文學名作,原始簡陋的昆蟲生活,在作者法布爾的筆下展現成一個精彩萬分的昆蟲世界。翻開《昆蟲記》,我眼前通往真理的道路逐漸明朗。
在荒石園里,法布爾與昆蟲度過了一個個春秋,他永遠都在朝著真理前進。蟬,大自然賜給它高昂的歌聲,使得它能在炎炎夏日放聲歡唱。但人們對它的印象卻很不好,甚至是厭惡。法布爾不理睬他人的看法,自已刻苦研究,細心觀察,最終發現蟬不像人們認為的那么兇惡、懶惰。相反,它是辛勤的勞動者,寬厚的給予者。只有不盲目追隨別人的看法,自已去實驗,去觀察,真理的大門才會為你敞開。
法布爾長年累月地在荒石園里細心觀察,反復實驗,無論盛夏,無論寒冬。他僅是為了生計所需?不是,這本書全篇都洋溢著對生命的贊許和對自然的熱愛。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疲于奔命的人寫出來的,或許他把這本書作為自已追名逐利的工具了?也不是,在常人看來,法布爾的工作是艱苦的;但在法布爾眼中,就像打開了濾鏡一般。對昆蟲懷有極大興趣的他便認為這項工作是有意義的,值得堅持下去的,興趣推動他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渴望真理,勇于求知的精神讓他得以發現許多前人未發現的昆蟲,解決以前一些前人未解的迷團。通往真理的道路雖艱,但濃厚的興趣將會讓你前行時事半功倍。
尋求真理的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如作者觀察圣甲蟲繁衍后代所遇到了諸多挫折一樣。但可別灰心,最后肯定會找到解決方法的。
合上書,我仿佛看到一個老人提著油燈,在昏暗的環境里睜大朦朧的雙眼,數著從窗口飛進的大孔雀蝶,而如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沒有過多時間去尋找真理。真理埋沒在鍵盤的敲擊聲,馬路上的嘈雜聲之中。閱讀《昆蟲記》,讓我逐漸走上了尋求真理的道路,與法布爾一起靜下心,聆聽這世間不一樣的美好。
愿我們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漸行漸遠,讓真理的輪廊被勾畫得更加清晰。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8
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對它愛不釋手,時不時地就拿出來看一遍。這本書向大家講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情況,法布爾寫了昆蟲們生育.勞動.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故事。
《昆蟲記》是法布爾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五十余年深入到昆蟲世界中,用畢生的精力昆蟲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實驗,真實.細微.詳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特征《昆蟲記》這本昆蟲學巨著,是全世界人民的無價之寶。法布爾刻苦鉆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
法布爾取得這么大的成就,很不容易,他出生于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后取得多個學位。雖然有很多的困難,但法布爾沒有想困難屈服,他見堅持不懈地研究昆蟲,不斷地獲得好的成果,發現自然界蘊涵著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才撰寫《昆蟲記》。
當我第一次讀《昆蟲記》時,它就吸引了我,讓我知道了那么多的奧秘。比如說:蟬在凌晨是如何脫殼的,黑步甲是回裝死的嗎,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是什么東西指引紅螞蟻的方向……還有很多我以前說不出名的昆蟲。
法布爾寫的《昆蟲記》,讓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昆蟲。
接著往下看,里面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螢火蟲雖然外表弱小,但它是個食肉動物,幾只雌金步甲還會吃雄金步甲……豐富的故事讓我浮想聯翩。
繼續閱讀時,我看到了法布爾不顧危險地捕捉黃蜂,堅持不懈的實驗精神,如果一次實驗失敗了,他又分析原因,準備下一次實驗。
法布爾把昆蟲寫的那么真實.美麗.生動。他一生都在貧困中作但他一點都不孤獨,因為他有那么多的昆蟲朋友。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山坡上.田野里。他不怕太陽的暴曬,一蹲就是一天。而且,他的家中也是他的實驗室,家中有很多的瓶子,那都是他實驗的工具。
讀完這本書,我的感觸很大,法布爾在那樣的環境能寫出膾炙人口的巨著。我真是慚愧萬分啊!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發奮圖強地學習,長大做一個對祖國有作用的人。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9
這個寒假,我讀了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讀《昆蟲記》之前,我對昆蟲并不很了解,其實對于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來說昆蟲是陌生的。我們常見的昆蟲也只有蝴蝶和小螞蟻而已。可是,當我拿起《昆蟲記》時,我深深地被書中的精彩文字和精美圖片吸引了。我跟著法布爾走進了奇妙的昆蟲世界。
夏天的晚上,瑩火蟲點著“小燈籠”在草叢里飛來飛去,像一個個小精靈。別以為瑩火蟲都會飛,其實只有雄性的才會飛,雌性的是不會飛的。以前在鄉下爺爺家,我也見過并且玩過瑩火蟲,但我根本沒想到瑩火蟲媽媽是不會飛的。而且以前我認為瑩火蟲應該是吃草喝露水的動物,可是法布爾卻告訴我瑩火蟲是食肉動物,它經常捕食蝸牛。這真讓我大吃了一驚!我真不敢相信小小的瑩火蟲居然有這么大的本事。
如果說瑩火蟲是一個神奇的獵手,那么蟋蟀就是神奇的建筑師。田野蟋蟀的家都是建在能排水、陽光充足的地方,既有長長的隧道,還有寬敞的大廳和臥室,洞穴的出口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門口還建有一個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會在平臺上“唱歌”。如果你知道了小小的蟋蟀是用它們并不鋒利的嘴和柔弱的腿造出這樣的住宅,你一定會驚嘆。
在昆蟲世界里,還有蝴蝶在翩翩起舞,蟬兒在歡快地唱歌,蜣螂在忙碌地制作糞球、推動糞球,固執的松毛蟲堅持列隊出行,小蜘蛛沉迷于網絡,螳螂堅起前腿好像在祈禱世界和平。
《昆蟲記》里,法布爾精心描繪了各種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繁衍和死亡。文字簡潔而生動,每種昆蟲的形象都栩栩如生,生動可愛,透過這些文字,我仿佛看到了昆蟲們的喜怒哀樂,激發了我對神秘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學的熱情。
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想到要完成這樣一本著作需要多少的經驗,時間和情親身的體會啊!法布爾老人很早就立志要為昆蟲寫歷史,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刻苦鉆研,終于完成了他的理想。我們要學習的是法布爾堅定不移的信念和他刻苦努力為了實現理想而奮斗的精神。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0
《昆蟲記》記錄了33種昆蟲,其中就有今年暑假,我也曾經抓到過的昆蟲——蟬。在書中,法布爾寫道,為了“唱歌”,蟬犧牲了很多,由于蟬是靠腹部的發聲器唱歌的,所以只能把器官放到最小的地方;在我手中,只要我輕輕撫摸蟬的腹部,蟬就又會大聲歌唱,然而不幸的是,沒有人喜歡蟬的歌聲,聽了總是讓人覺得很煩燥。法布爾的描寫,讓我對這些昆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我也非常奇怪,法布爾是如何了解這些昆蟲不為人知的秘密的呢?
在《優雅而兇殘的殺手》這篇故事中,法布爾給我們講了螳螂有一個前腿伸向半空像人在“祈禱”的動作,這其實是螳螂在等待自己的獵物送上門來,只要有一只蝗蟲無意間路過,螳螂就會立刻展開一副準備戰斗的樣子,而蝗蟲因為受到驚嚇,會忘記自己是昆蟲中的短跑健將,最終被螳螂的兩把“鋸刀”捕殺。我想,螳螂在捕殺蝗蟲的時候,法布爾一定就在邊上,屏住呼吸,一動不動,也許一呆就是半天,也許花很多天,才看到這一幕,否則,怎么可能寫出如此生動的場景呢?
法布爾用生動語言描寫的各種昆蟲讓我著迷,但讓我收獲最大的還是法布爾的執著與好奇,在做確定蜜蜂有著獨特的回家能力的實驗時,法布爾把三十只蜜蜂放到陌生的地方,看它們能不能飛回來,為了確保飛回來的是不是放出去的蜜蜂,他在蜜蜂的背上畫一個白色的標記,在畫標記的時候,法布爾經常會被蜜蜂蟄到,但他早已忘記了疼痛,沉迷于昆蟲的世界,他的執著精神讓我敬佩,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需要這種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執著精神。
合上《昆蟲記》,閉上眼睛,我的眼前會出現很多書中描寫的昆蟲,它們是這么真真切切地存在我的腦海中,同時,我的眼前也會出現法布爾的身影,他或是蹲著一動不動地觀察螞蟻,或是為了尋找螢火蟲整夜行走,正是他的執著與好奇,才給我們帶來這本非常有趣的《昆蟲記》,讓我還想再看一遍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1
《昆蟲記》是一本講解各種昆蟲的故事的很有趣的書。想跟它交朋友嗎?跟我來!
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昆蟲類科學家法布爾是一個有愛心、喜歡觀察的人。他發現過很多昆蟲,并把這些昆蟲的生活習慣也記了下來,最終積累成了這本書。
其中,有一次他和他的孩子們發現了一只可憐的無家可歸的小貓,他們給了小貓一些帶有牛乳的面包,過了幾天,他們又把它養到了自己的家里。我感受到法布爾和他的孩子們善良的心。
當我讀到法布爾要搬家,不得不為“小阿虎”另外找一個家的時候,我真為他們心急。因為,如果把它扔了,就會再次流落街頭;如果帶著走,它們又穩定不住。不過最后,法布爾為它另找了個家,結果“小阿虎”不想和法布爾他們分開,就抄近道,并用最快的速度又回來了!不只人有情,動物也會人們的善待而產生深刻的依戀之情,這讓我非常感動。最終“小阿虎”還是出了意外——在花園的矮樹下被毒死了!我仿佛能看到它中毒時痛苦的掙扎和最后臨死時對人間的不舍,更能體會到法布爾的傷心,我的心像凍成了冰塊那樣,好久都緩不過來。
人類和動物之間雖然語言不通,卻也可以隨著相處和彼此的了解進行心與心的交流,甚至建立深厚的感情。我想,這也是法布爾能夠成為昆蟲學家最重要的原因吧!同學們,你學到了嗎?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他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塊荒地,專門用來放養昆蟲。他對昆蟲進行了長達30年的研究,最終寫成了這本著名的《昆蟲記》。
書上記載了各種各樣的昆蟲,那些弱小的昆蟲在法布爾的筆下,有的生動可愛,比如螢火蟲、圣甲蟲;有的十分兇猛,比如螳螂、蝗蟲。
我最喜歡螢火蟲了。你知道螢火蟲吃什么嗎?它吃的是蝸牛。螢火蟲用它那特有的武器先把蝸牛麻醉,然后一塊一塊地把它吃掉。小小的螢火蟲竟能把比自己身體大三四倍的動物輕而易舉地吃掉,太了不起了。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昆蟲的習性,比如螳螂愛吃蝗蟲、沙泥蜂愛吃毛蟲等。同時,我也感到人類在某些方面和昆蟲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小小的昆蟲在面對強大對手時,能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戰勝敵人,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十分喜歡《昆蟲記》這本書。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2
他用一圈圈火紅的煤炭圍住一只白蝎,他用自己的居室飼養蝸牛。他將自己漫長的青春生命都獻給了對昆蟲的研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布爾先生。
合上《昆蟲記》時,我的心里仍有些小激動。雖說它是一部材料科普讀物,可當我剛剛翻讀一頁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比如說,人們覺得,蟬的叫聲與烏鴉一樣,會帶來詛咒,但法布爾拋下這些想法,對蟬的叫聲進行深入研究。法布爾在對蟬的描寫中提到蟬是大自然的歌唱家。不久,他發現了蟬是之前的“用嘴說話的蟬是罪惡的”的`無稽之談。這使我明白了,并不是聲音響亮就是說話有理,要用事實,而且要善于去發現、研究、證明。被人唾棄的蜣螂其實是勤奮的勞動者,勤勞的螞蟻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強盜。法布爾用《昆蟲記》推翻了一個又一個人們對昆蟲的錯誤理解。
我覺得,《昆蟲記》就是一本奇跡。他記載了眾多種類昆蟲的方方面面,擺脫了十八、十九世紀人們對于昆蟲的了解只停留在標本的局面。這本書,可以說是完全顛覆了當時人們對各種昆蟲的認知和了解。
我們能從字里行間中感受到法布爾對昆蟲生命的敬畏,更能體會到他對科學的執著。正是因為他對自然科學的喜愛與執著,法布爾才能耐下性子在塞利尼昂的荒石園里,追逐一個個細微的身影,并樂此不疲。
突然一下,許多對科學熱衷的身影,從我腦海里浮現出來。我看見居里夫人在破敗的實驗室里忙碌著,愛因斯坦在瞑目思考著質能方程,達爾文奮筆疾書的背影。正是他們對科學,對真理的熱衷,才開拓了人類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成果。
再想想自己,不禁面紅耳赤。曾懈怠過多少次,放棄過多少次,家常便飯一般。
這本書中,法布爾先生對生命的敬佩,探求真相的不懈精神和對待事物的嚴謹態度都是給我們最好的饋贈,也難怪雨果說《昆蟲記》是昆蟲界的一部史詩。我們都應該是法布爾,這樣學習才能不斷提高,社會才能不斷進步。
我仿佛又看到了,那個炎炎夏日,在田野里舉著放大鏡的身影。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3
你有沒有發現,泥土里總有很多奇奇怪怪的小蟲子在爬動?如果有,那恭喜你,你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法布爾!在法布爾的筆下,昆蟲們仿佛都有奇思,有個性,成了精靈,每日為了自己喜愛的生存事業而努力。“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后代們在這里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這段話出自《昆蟲記》里關于遂蜂門衛的介紹。
這段話乍一看好像平平無奇,但細讀之下,令人感動不已——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己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后雖然已經沒有什么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么。母親,世上最偉大的!母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
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只捕小的,這樣每只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都可以吃到新鮮的美食。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好像都跳出了書本。我真感謝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大門的鑰匙,讓我又一次接觸了大自然,了解了大自然中昆蟲的奧秘。
法布爾用自己畢生的心血寫出《昆蟲記》,研究昆蟲是他的愛好,將他的研究所得寫成書本廣為流傳,是他的選擇。通過這本書,我想:我們應該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應該有始有終,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信心,就一定可以創造出奇跡的。
讀昆蟲記有感800字以上篇14
在五一長假中,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
《昆蟲記》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法布爾寫的,他用自己人生的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才寫出了這本文學巨著:《昆蟲記》。法布爾用他的智慧,觀察出了昆蟲們的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習性,甚至有時他為了觀察的方便,就把昆蟲帶回家中養。法布爾還被雨果稱為是“昆蟲世界的荷馬”,法國文學界也贊譽他為“昆蟲世界的維吉爾”。
整本書寫了不同昆蟲的不同習性和各自捕捉獵物的方法,有白面螽斯,蝗蟲,金布甲,圣甲蟲,天牛幼蟲,西緒福斯蜣螂,圓網蛛,那么顧名思義,這本書的主人公們就是他們啦!在那么多的故事中,我最喜歡《天牛幼蟲的才能》,知道為什么嗎?因為這看起來小小的天牛幼蟲卻有這么大的能耐,你瞧“漂亮的橡樹干上,有的地方分布著一道道傷痕,有的地方則破開了,傷口處閃耀著橡樹那散發著皮革味道的眼淚,樹枝和樹干都被咬過了。”這些可都是天牛幼蟲的“功勞”哦。天牛幼蟲讓我受益匪淺:包括人類在內的動物,除感覺能力外,還擁有某些生理潛能,這些潛能將被不是后天而是先天的啟示激發出來。
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人類雖然在生物鏈的頂端,可我們卻不知道如果沒有了這些微小的生命這個世界到底會有怎樣的變化,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爾所贊美的——昆蟲,他們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正好應對了一句話: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以前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司機在路上開著車,突然前面有一群鳥,他便停下來等這群鳥飛走之后他才走,慢慢的有許多輛車在后面按喇叭,催他快開車,可他依舊等在那兒,過了一會兒,那些人也不按喇叭了,耐心的等著。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應該要尊重每一個動物,就像法布爾那樣。
善待動物,也就是在善待我們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