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讀后感4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增強你的書面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鍛煉你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這里分享一些莊子讀后感400字下載,供大家寫莊子讀后感400字參考。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1
記不清是第幾次讀到《庖丁解?!妨?,只知道每翻閱一次,記憶里凝固完好的某些東西就會被那些古樸簡約的文字輕輕擊碎,抖落出許許多多零碎細密的沉思,或慘烈,或疑慮,或輕俏。
這是記載于《莊子養生主》里的一個>故事,一個名喚丁的廚師為梁惠王現場解剖了一頭牛。教科書有針對性地想向讀者兜售兩個基本思想:一是可勁夸贊庖丁的解牛技術出神入化;二是曝光了他技藝高超的秘訣乃掌握了牛體生理結構和運刀規律。說實話,雖也遇到過幾次殺豬宰牛的事件,但皆因膽小,從未敢親眼目睹過一次。每當讀到《庖丁解牛》,童年的一段記憶便會硬生生地被連根拔起,裸棄在現實的土壤里。
那時差不多就七八歲,家鄉人在過大年時,往往會幾家合伙殺頭豬,分剩下的就拿去賣錢。那個冬日的午后,坐在熱炕上的我,透過窗戶看見幾個體格健壯的男子拿著繩子和棍子,關上院門屋門,圍逮一頭肥豬。一向被貼上愚笨標簽的豬,關鍵時候卻聰明起來了,它大概是從眾人猙獰的眼神里預感到情勢不妙,就撒開腿左奔右突,試圖躲開人們的追捕。但幾分鐘后,它還是被那伙人死死地按住,五花大綁,之后我就聽見了它
聲嘶力竭地嚎叫,可能還伴隨著不甘被俘的垂死掙扎,慘不忍聞。正是這聲聲激烈的慘叫,和那圍捕的暴力場面,讓我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我嚇得躲在被窩里,用被子捂住頭,渾身發抖,隱約感覺到有種陌生的死亡在慢慢逼__。
不知過了多久,豬的嚎叫聲停止了,兒童的好奇心驅使我鉆出被窩,想去一探究竟。等我走到院子時,冷不丁地正撞上迎面而來的一副慘景:幾盆鮮紅鮮紅的血,地上還有混著泥土的污血,濡濕了一大片;另幾個盆子里堆著內臟、腸子什么的,也都血淋淋的;旁邊一個熱氣漸消的大木桶,腥臊惡臭;案板上放著幾把血漬未干的刀,明晃晃的,很鋒利;豬已經被分作兩扇掛在鉤子上了,豬頭被卸在一邊。
面對突如其來的鮮血,還有那些疙疙瘩瘩的內臟肝腸,我來不及做任何心理準備,突然就一陣惡心。那應該是我迄今為止,看到過的最多的血,那種刺眼的腥紅,讓年幼的我雙腿發軟,喉間反涌,嚇得轉身就跑,又一次躲到炕上去了。直至許多年后,我都不能直視鮮血,尤其稍微多點的血,就條件反射性地惡心,眩暈,胸悶氣短,有種想逃離的感覺。包括我在體檢抽血時,都沒勇氣看醫生到底抽了我多少血,以及我的血抽到針管里是什么顏色的。
這算是我童年比較慘烈的記憶。它像一道丑陋的傷疤,凹凸不__地附著在我心靈的拐角處,讓我一直強烈地抵觸著任何形式的屠宰活動。
因著這段恐怖的經歷,當我在上學時,正好教材里有《庖丁解牛》這篇課文,我便打心眼里不喜歡。老師神采飛揚地模仿著庖丁的每一個動作,“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又生情并茂地講授著“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盡管他講的很賣力,邊講邊對庖丁的解牛技藝佩服得五體投地,贊不絕口,但我趴在桌上,腦子里超鏈接的始終是若干年前那個眾人殺豬的混亂場面,沒有合乎音樂的節奏感,沒有舞蹈一樣的韻律美,有的就只是血腥、暴力、野蠻和殘忍,還有那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
不得不承認,對《庖丁解牛》是有幾分忌憚的。總也沒搞明白,明明是一個殘酷血腥的宰牛場面,為什么要假借那么多美好的修辭把它秀成一種美到極致的行為藝術,這是要向世人宣稱,屠宰也是一種值得炫耀的技法嗎?或許還真是,只是我又想起前朝那些身穿紅衣的劊子手,他們依法取人性命該也講究手起刀落滴血不沾的精妙絕倫吧。沒有了發自內心的喜愛,便不會輕易接納文字傳遞的正面信息,也便少了一些學__的虔誠之意。就像我曾一度質疑,一個廚師,不是該安居廚房,專心研究食品菜肴嗎?為什么又要去宰牛,搶了屠夫的生意?屠夫和廚師,原為兩個職業,怎么就暗通款曲,合二為一了呢?莫不是廚師對肉的品質要求太高,非要深入一線,親自宰殺妥當才放心搬到廚房烹飪加工,以求菜品一鳴驚人。如果這樣,倒不如做的更絕些,干脆從牛的祖上三代開始考察,物色上好佳的牛犢子,打小精心喂養,耐心等待它膘肥體壯了,再親自動手做完美解剖,然后放心地請入廚房,做后期的剪輯處理。如此推論,一個好廚師,是不是首先應該是一個好屠夫,而一個好屠夫,是不是也應該力爭拓寬專業渠道,向好廚師奮進。為此,我一直有個不大恭敬的念頭,想為課文重新注冊,更名為《屠丁解牛》。另有結尾處,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备仪殁叶∶η懊蟮乇硌萘税胩?,本想當眾炫技,大秀一把得道之姿,最后卻被梁惠王一語歪打出一個養生之道來?由此可見,自古君王的思維方式固不同于常人矣。這意思好像是說,從殺生里能悟出養生來,多么高深的奇談怪論。雖說殺生有道,養生亦有道,但理與理相仿,道與道卻不見得相似也。
不過,念在莊子他老人家的面上,全篇我就只認一句話“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就這種勇于把“道”凌駕于“技”之上的真知灼見,在我看來是英明睿智的。同時,也讓我從一個側面腦補了一下生活常識,比如衡量廚師的良莠,不再是以前鼓吹的
“好廚師一把鹽”,而是標準更加簡單化,一把刀就可以做到。正所謂“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于硎。”那么,衡量一個老師的好壞,是不是可以通過一副書法作品?衡量一個母親的好壞,是不是可以直接通過卵子?標準不在多,有一個就成。
又見《庖丁解?!?,往事歷歷在目,思緒奔騰翻涌。
記憶如果是倔強的,那比記憶更不屈不撓的,或許正是彼時彼刻入心入肺的情感體驗吧。也許,記憶終會隨時光消逝,但體驗卻難以抹除。就像一朝被蛇咬,咬你的蛇什么樣你可能都忘了,但被咬的感覺絕對清晰如昨,以至于十年之后再見井繩都心有余悸。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2
漸漸開始不再喜歡那些所謂出名的大家的總結,他們先入為主說了一些想法,看似無懈可擊中堵塞了我們的思路,讓他們去喧囂吧,我自己去看了《莊子》,何為平淡?。莊子是一個相對主義者,按照唯物主義觀點,相對主義者徘徊在唯物和唯心之間,最后墮入唯心主義,莊子貌似正好驗證了這個理論。基本上,他用不永恒否認了瞬間,用必定失去否認了現在,用最終的虛無否認了當時的擁有。道家的養生可能不太適合我這種稍微還是有點爭強好勝的人?莊子的觀點值得肯定的地方有:1.不比執著,不必癡狂;2.一個人的核心部分不應該依賴外部評價;3.凡事都有個自己的解釋安排最后達到平和。3.強調了順應,無為和生死相望,這是一種更大的.作為和紀念。 我最喜歡莊子的《天道》 《天運》 和《說劍》在《天道》中,莊子說了,圣人心中之所以寧靜,并非寧靜十分好,所以才寧靜,萬物不能擾亂它他的內心,所以才寧靜。他的主張其實一直都是這么溫和的,告訴人們有這么回事情,但是不一定是可以辦到的。一個能夠愿意分享自己孤獨的人,一個內心已經如此淡薄卻仍舊分享了他的學說和孤獨的人,是值得崇敬的。并不是美好就可以達到,需要順應規律才能達到,就和沒人想要不幸福或者,可是我們都能找到理由讓自己無時無刻不幸福。
《天運》中,他明確了道不是通過言語和辯論就可以推行,而個人價值觀決定了他的選擇和感覺,這個已經十分透徹了,他知道了運行的規律,并沒有強求每個人都會有他一樣的價值觀和感覺。最難得是《說劍》,這個文章說明莊子不是不善于揣摩人的心思,他是十分善于了解別人的,但是他幾乎沒有用這些去牟利,之前我十分推崇過《鬼谷子》,他知道人心險惡、社會動蕩依然去用他的智慧周旋并且不吝告知別人周旋的方法是堅強的。而莊子,一個有能力堅強選擇地逃避的人,他是善良的,他未必不可以做到別人能做的,他不是沒有才華,只是,他不想去做,他只是表達了他這種想法,一個真正按照自己的心去活著的人,是高尚、幸福、寧靜的。喜歡莊子,喜歡他的善良、平靜、不傲慢。莊子的靜是真的靜,雖然他有一個我不喜歡的缺點,就是他太相對論了,忘記了享受此時此刻的快樂。一切都會消逝,但是,依然值得去追求和擁有快樂。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3
大概是在上高中的時候,我跟從老師學過這篇課文。那時候,讀完文章后總感覺:一個寫宰牛人的故事,還收取到課本里,又被老師說的好了又好。但是有什么可好的???還不如那些寫古時候刺客的文章過癮。
此刻,能有空閑時間偶爾翻閱了這篇文章。每每讀過,卻總能由衷的感到,文章傳千古啊。有時竟然在臨睡之時,這篇文章里的句子又一下一下的竄了出來。故意讓我再三品味,而后才能昏昏睡去。在昏昏之際又仿佛時而能聽到那種牛皮被刀子割開時的霍霍的聲響,或是體會到手持牛刀,視為止,行為遲,的超出感官的解剖境界?;蛟S每個人讀后的感受不同。但這個小文章卻能如此輕易的就向讀者傳達了庖丁解牛時的感受,而且感同身受。堪稱生動。
自己總結了一下,這個文章比較有力的一點就是整個文章中擬聲詞的使用。開篇就使整個文章充滿了音樂的動感。不僅僅在暗地用擬聲詞,更在文章明面上寫出了合于桑林之舞。試想,如果真的有聽過《桑林《這個曲子,那這篇文章閱讀起來能聽到的聲音不是更豐富么。
而且,文章中每次語義的過渡時候,又采用擬近的聯想手法,使整個文章渾然一體。也就是說,每次語意轉移的時候,都承接上一個描述的現象,轉移到人們最容易聯想的另一個現象。比如,開篇描述動作,從手,肩到足,膝,都是從相近的位置間逐漸轉化,而后再用觸,倚,履,這些動詞,把各個部位銜接在一齊。好像一個人的具體動作從最開始的一部分一部分的被觀察到,到最后再將這些動作連貫起來給你一個動畫般的印象。而后的說理部分更是這樣,從牛的身體結構寫到刀,再從刀又寫回到牛的身體結構。這些都是最容易聯想到的想象過程。也就是說,透過人們最容易聯想到的事物之間的交叉轉換,完成了文章各個部分的過渡。更進一步,如果這些想像中的事物如果有邏輯上的必然聯系,那么,就會出現動畫般的連貫想像效果。讓人難以忘記。
而更為高的一招,就是把整個文章的說理過程都隱藏起來了。在文章的最后一句,突然來了個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笔谷藦某磷碓诰唧w的感官感受中猛然醒悟,原先這是個說理的文章。于是,又重新從另一個高度,再次的進行閱讀,而后挖掘到其中深刻的道理。
這樣的文章,或者是筆法,或者是道理,都會深深的留在讀者的腦海里。所以,《庖丁解?!窡o論從描述手法,到說理形式,都很值得把玩。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4
不是《莊子》里所有的文章都一定是莊子本人所做,大家要正確看待,讀《莊子》要用心去領會,考別人教的話,頂多是他人消化過的看法,我們要先有一定的理解,再結合各種觀點去更好地領會其中的奧妙。再說這本書又要翻譯,《莊子》原文內容又多,怎么可能是全本呢,選的時候自然要注意。很多人喜歡拿歷史人物的局限性來詬病他們,切不可如此,試想再過20__年有誰能保證后人不拿我們的局限性來詬病我們呢?……
古來談哲學以老、莊并稱,談文學以莊屈并稱?!蓖瑫r,聞一多認為,莊子具備了一個杰出文學家和詩人的基本素質:“他那嬰兒哭著要捉月亮似的天真,那神秘的惆悵,圣睿的憧憬,無邊無際的企慕,無崖際的艷羨,便使他成為最真實的詩人?!?其次,莊子是一個文學家,那么《莊子》的文學性何在?聞一多說:“南華的文辭是千真萬確的文學,人人都承認??墒恰肚f子》的文學價值還不只是在文辭上。實在連他的哲學都不像尋常那一種矜嚴的、峻刻的、料峭的一味皺眉頭,絞腦子的東西;他的思想本身便是一首絕妙的詩。”這里聞一多以詩人特有的多情與靈敏,體悟到了《莊子》文章中詩性特征:一是其抒情性,莊子“是一個抒情的天才”。聞氏引述了明人吳世尚對《莊子·則陽》中“舊國舊都,望之悵然”的評論:“莊子妙得于詩”,并補充道:“這里果然是一首妙絕的詩——外形同本質都是詩?!甭勔欢嗖粌H于莊子情感外露的地方看到了詩意,而且在玄妙莫測的哲理中悟出了莊子的深情。如他對“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理解:“莊子仿佛說:那‘無’處便是我們真正的故鄉。他苦的是不能忘情于他的故鄉。”聞一多在莊子哲學中探究到的情感趨向,讓人感到莊子對生活體驗的深刻和情感的濃烈,并進……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5
今日我給媽媽講庖丁解牛的故事,意思是:庖丁很熟悉牛的部位,一天,他蒙著眼睛嘩嘩啦啦的.把牛的肉割下來了,割完牛的骨頭架子還站著那!別的人都驚呆了,爸爸表演庖丁“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的自豪的樣貌,
很好笑,還有一個成語是《熟能生巧》也是我的成語故事里的成語那!媽媽也懂了!
我還明白了得心應手、左右逢源、目無全牛、游刃有余、躊躇滿志這些成語,收獲很大啊!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6
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期,我偏愛于道家代表人物莊周,也喜歡看他的代表作《莊子》,其中最讓我身臨其境的,就是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逍遙游》。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钡谝痪湟怀?,讀起來就朗朗上口,別有一番韻味。文章描述的都是虛無縹緲,并非真實存在的。但在腦海中,卻能意外浮現出深海中一條大魚的情景。深黑的海,襯托著大魚更加的醒目。
“而化為鳥,其名為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蹦敲麨轹H的大魚游著游著就飛起了,從深黑的海洋到湛藍的天空,他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是那樣的輕巧。閉起雙眼,就仿佛我坐在他的脊背上,吹著微風,領略著河山的美,就突然冒出奇特的想法,像詩仙李白那樣,斟一杯小酒,那可真是逍遙自在了。
逍遙游,至始至終,語言簡潔,讀起來卻讓人深陷其中的意境,無法自拔。從文章的第一句開始,就陷入了章子創造的,只有在夢境李才會出現的畫面。就好像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無欲無求,逍遙自在的在自己的世界里馳騁。
《逍遙游》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肆意,卻又洋溢著浪漫主義色彩。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一篇文章讀下來,哪怕并不了解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些什么,但也能被它所散發出來的浪漫氣息和自由逍遙的氣息所感染。
其實,文中不論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還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這篇文章借此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道理。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成為真正的“逍遙”。里面的大道理,對于我來說或許很難一時去理解,但我能體會到,文章中每一詞,每一句所散發出來的自由和逍遙的感覺。
莊子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境界,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游于無窮,才能是真正的“逍遙者”。
我很向往那種忘我的境界,想去更深入的理解到底什么是逍遙、什么是忘我。在如今這個誘惑極多、十分嘈雜的世界里,有誰能夠進入忘我的境界,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呢?我想做一個現代的“逍遙者”,做到“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我對追求逍遙的理解就是減少對物質上的需求,我們需要提高在精神上的享受,做真正逍遙的人。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7
北冥有魚,其名為鹍,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天池也。
語出莊子《逍遙游》。何為逍遙?
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無己者逍遙?!钡踩藷o法得到逍遙因為會有所憑借有所限制,做人無論如何也會受到壽命的限制。如此怎樣也不得逍遙。莊子因此說:“此之悲矣?!庇谑牵c其說是鵬的逍遙游,不如說是莊子的逍遙嘆吧?
莊子說,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旋向上直沖九萬星高空,背負青天,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鷃卻因此譏笑他。此則小大之辯矣。
是啊,鵬鳥之志,斥鷃又豈知哉?因此那此可以勝任一官之職行為可以順應一方群眾才能可以取信一國的人,追逐到了功名利祿他們自己很得意,其事如斥鷃一樣所見甚小。
是啊!昔日繞要把天下讓給許由,許由說:“天下已經治理好了,我接替你豈不是為名而來名是依附于實的客體,難道我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可是不去追求地位,不去追求名利,不去追求成就,能同大鵬版超然,也只有莊周吧?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周說:“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彼钠拮铀懒耍惯€能“鼓盁而歌,送妻升遐”可見他參透了生死,只是剩的逍遙了。
仿佛和那莊周相比,你我的人生真是太可笑,追求高分,追求容貌姣好,追求事業的成功,比起至人,神人,圣人如何?我們都是斥鷃罷了??杉词谷绱?,和莊周一般無為,又對了嗎?宿命論強加在我們身上,只有莊周才能看的開吧?因此,大小之辯也無法言對錯。
如是命運早有安排,誰還會擊打破既定的命運?小知不如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比起莊周,我無法理解他的超然卻渴望宋榮子般的不屑,我不向往無為,卻追求鯤鵬般的高飛,我尚未參透生死,卻追求莊周般的逍遙。
莊子無疑是偉大的,他教會我看破眼前的一切——責罵,否定,夸耀,嘲笑,崇拜…蘇軾的眼光往往會阻擾人的進步。說到這,我想到了現實中的生活……
我無法像莊周版逍遙。但我會樹立目標,在中考來的白日里,有一些“不能去在乎”的'東西,而我愿向《逍遙游》中的那只鯤鵬,藐視這一切。看看我們的生活——他人的肯定,物質的條件,成績的好壞,其實這些又有什么可在意的呢?學會去忘記他們吧…
成長路上的煩惱,總歸是有許多的,委屈與哭泣更是少不了,別再垂頭喪氣,何不像莊周版釋然,少年何必嘆逍遙?
少年談,嘆逍遙,又是幾度年華空度日?
逍遙嘆,游逍遙,又是一個逍遙少年郎!
或許,那只《逍遙嘆》里從北冥飛到南冥的鵬才是我心中的逍遙之祖吧!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8
今天我讀了庖丁解牛這篇文章。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文惠君來到庖丁面前說:“?。√盍耍愕募夹g真高啊!”庖丁說:“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這只是因為我跟相處的時間長,我很熟悉牛的骨頭,現在我不需要看,只需要摸,而且還需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庖丁接著又說:“大王,您的江山也是這樣的,也需要您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朝政里啊!”文惠君很欣賞庖丁,心里很高興!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事情都要認真對待,全心地投入,熟能生巧!我們小朋友學習也一樣,要全心投入進去,才會取得好成績!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9
人們說《莊子》不是一部書,而是一個世界。掩卷而沉思,莊子的思想,仿佛是一股清流,對心靈進行著一次次洗禮?! ∏f子,名周, 是宋國崛起的一位文學巨匠,一生著有《逍遙游》《養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幾千年來的一大奇人,他給世人的是另類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層的哲學思維。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逍遙的人生觀,似不食人間煙火,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寧靜的靈魂家園,以一種“無”的深層內涵去泯滅塵世的一切權利、功祿。
《莊子》一書通過許多個莊周講述的短小精煉、意味深長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詮釋著他對生命的理解及對社會的看法、對世俗的厭惡及對自由的追求。一個個故事雖看似有些荒謬,但細細品味,卻是內涵深刻,讓人回味無窮。
“莊周夢蝶”講述了莊子一個變為蝴蝶的夢。在夢中,他在空中翩翩起舞,與蝴蝶渾然一體,甚至分不清他到底是蝴蝶還是莊周。這個故事雖然短小,但體現出了莊子對自由的向往,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以及他對世俗的思考,而飛向遠方,不正是莊周的心解脫了塵世的束縛,飛向了世界那端完美的國度嗎?
而莊子最令我佩服的莫過于他參透生死的從容。對于人的一生,固然會經歷生、老、病、死,莊子認為人本身是沒有生命,神氣與身體的,在似有若無之間,產生了最初的氣,氣是大自然的精華,飄浮不定,成為人的樣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氣散開了,又安靜地回歸了自然。莊子如此平靜的面對生死,參透生死,不得不說是令人驚嘆的!莊子認為,生和死,只不過是一場夢罷了。如果生時一天天虛度光陰,那么死后,這一場夢就只能留下無盡的遺憾了。
莊子曾說過,一個人能不能達到徹悟,是與他的閱歷及悟性是分不開的,而我只是凡人,我無法像莊子般成為神人,所以只能望其項背。生命有限,流光苦短。只有在心靈倍感疲倦與束縛時,靜下心來,做一個讓人夢魂牽繞的莊周的“蝴蝶夢”,乘著莊子自然的簫聲尋找那失落的世界,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10
莊子的比喻,用得美妙,用得恰切,用得超凡脫俗。讀莊子的文章,每每讀到這些比喻時,總會令人神清氣爽,有醍醐灌頂之感,甚至讓人拍案叫絕,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睆墓胖两瘢藗儬幚谑校瑺幟诔?。錢財唯恐不積,聲名唯恐不盛。面對苦苦爭名奪利的世人,善喻的莊子這樣勸喻我們:“鷦(jiāo)鷯(liáo)巢于森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莊子·逍遙游》)錢財再多,聲名再大,吃也不過那么多,喝也不過那么多。而對那些不擇手段爭名奪利的人,莊子又送其一個極有諷刺意味的比喻:“子獨不見貍乎?卑身而伏,以候遨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機辟,死于網罟?!?《莊子·逍遙游》)把那些上竄下跳、不顧一切去爭名奪利之人的丑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權勢不盛而夸者悲?!焙芏嗳讼矚g夸耀自己的權勢,以地位不夠高、權勢不夠大而遺憾。而對高官厚祿,莊子早已冷眼看穿,不屑一顧。有一次,楚威王派人請莊子做自己的國相,莊子正在濮水邊釣魚。他拿著釣竿,沒說去,也沒說不去,只是頭也不回地用一個巧妙的比喻來回答:“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莊子·秋水》)意思是對一個烏龜來說,是在高貴的廟堂之上做一個巾包箱藏用來占卜的枯死的神龜好呢?還是做一只拖著尾巴自由自在地活在泥水中的烏龜好呢?
還有一次,莊子去拜見梁惠王的國相惠施,有人對惠施說,像莊子這樣有才能的人來到梁國,一定會代替你做梁國國相?;菔┞犃朔浅:ε?,在國中搜找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得知這一情況后,徑直找到惠施,也用一個比喻回擊他:“南方有鳥,其名,子知之乎?夫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莊子·秋水》)意思是說我一個高傲的鳳凰哪能把你那貓頭鷹爪下腐臭的老鼠放在眼里?
在莊子這冷峻而高貴的`心靈世界里,即使國相這樣的高官也無非是枯朽的死龜、腐臭的老鼠罷了。這樣出人意料的比喻,也只有莊子這樣超凡脫俗的人才想得出。真是辛辣到極致,深刻到極致。
開疆拓土、稱王稱霸是古代帝王夢寐以求的,當時魏國與齊國就為爭奪土地而進行了一場殘酷的戰爭。莊子規勸道:“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爭戰不休?!?《莊子·則陽》)莊子用這個比喻說,你們這樣為爭奪土地而進行血腥的戰爭,太可悲了。因為你們爭奪的這點土地對于無限的宇宙來說是多么的渺小啊,就像兩只蝸牛角在爭斗一樣令人可笑,還是放棄戰爭吧。其比喻真是出人意外,生動到極致,風趣到極致。
此外,莊子在論及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應該“絕圣棄智”、不要有更多的人生追求這些道家學說時,也用了很多精妙的比喻,如“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莊子·駢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莊子·知北游》)、“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莊子·列御寇》)等,有些思想雖不免消極,但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在莊子的文章中,美妙絕倫的比喻俯拾皆是,對人世間種.種的荒.唐和丑陋進行了無情的諷刺、挖苦,看似謬悠之說,無端涯之辭,實則充滿了對人生的無限關懷和悲憫,顯示了一個古代哲人的大智慧。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11
每每讀到莊子的言論,總能使我深思一番,然后醒悟些什么,尤其是對“和”這一方面。
記得曾聽花簇幽聲,與友手談兩奩烏鷺,看玉子音脆。初,我落子咄咄逼人,不加退讓,但隨一來一往間,局勢漸步蒼黃。怪我太貪勝。新局,欲緩速攻彼,而大計未成便造反逼,下場與前局無異,皆是我的子顆顆被動,只要對方愿意,分分鐘都能結束了此番坐隱。即使敲盤忖度,也無可奈何,依舊茫茫然不知何解。
直至后來閑暇閱了幾卷《莊子》,再拈棋時,才若有所思。
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生陵安陵,長水安水,莫不是安時處順?順于水與齊俱入與汩偕出是謂命成,這又是否講究一個無為之和?以和為量,融入環境,才能于環境中縱橫;順從所處之境,與時俱化,無肯專為,也才能不物于物。
于是方知我在棋道一面輸得如此徹底。一昧的窮追猛打,只是讓自己的格局更為支離破碎,棋心散亂。小體怎敵大體,殘局那堪圓鏡?唯有將自身所有連成一體,貫通一氣,融和其中,才最是無懈可擊。這終是,要講究一個“和”字。步步緊逼,不正如那難成大事的獨善其身者?貪勝謀彼,還不如顧我爭先,逢危保其小棋,還不如棄之轉戰大局。而這些,又都不如行和之道。
行于和,安于道,該走則走,該停則停,天地兩寬。
棋道如此,想來世道也應如此。天地萬物相生于世,人與自然便好若紋枰間的黑白二子,人若對自然步步緊逼,則終將會被反噬,倘若人不與自然俱化,固守一端放眼小利,則終將會受到自然的控制,被動前行。而若人與自然作和融于一體,相互包合,兩相無事,平和安好。
如此一想,比起輸贏,“和”一字才是最為重要。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二人博弈,若下得和棋也是知音,要知輸贏常在,而知音難求;日月交替,晝夜相生,二者互存,并無虧損。況與天為一,形全精復,豈不美哉;萬物協調,物我相安,豈不妙哉?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和”一字,向來不帶強行。
翠葉點馥之春,花木扶疏之夏,落楓雁過之秋,冷雪封天之冬,合乎時宜,順所自然;山風浩蕩,云水清淺,美猶勝畫,也不正是因為有意境悠遠的和諧?這一切,相交得自然,相處得融洽,不強行,也不僵硬,因此映入眼中,給人的是無端的好看。
莊子一生淡泊,卻從不清湯寡水,《莊子》一書深邃,卻并非華而不實,一讀開闊,二讀頓悟,三讀坦然。書中思想,一如莊周的風魂,不摻浮華,逍遙自在,其智無端崖而有根基?!胺簮廴f物,天地一體也”,道我合一的莊子,想必也有“和”之念。
既愛萬物,以與萬物和為念,也才方能物我合一,天地無窮。
或許有人對此以為不屑,但和平安好,世無征戰,相信是人人皆向往的。如此,若人與人以和為本,與社會以和為本,哪還再有不公不義、廝吵爭奪;若人與自然以和為本,與世界以和為本,哪還再有生態失衡、步入淪亡?萬物無競,流水不爭。和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但也更應是一種常態,無和,無寧。
人生如棋,勝敗常有,又何不且以棋道看世,行和之道,并與之俱化,暫擱輸贏,取個不斷進步的相安逍遙?
和諧世風,誰皆愛之。行和,兩安。
莊子讀后感400字篇12
經典書籍需要慢慢地讀,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深刻地理解。初讀《莊子》時,不能擁有良好的心態,總想一口吃成大胖子,結果一無所獲,還讓心態陷入愈加焦躁的沼澤。我決定沉下心來,不求速度,只求質量。一天只讀那么兩三頁,三十三個章節,共四百多頁,分付幾個月時間。這期間里,多寫讀書筆記,加深認識和記憶。
這兩天我讀的只是第一篇《逍遙游》,收獲很大。了解到莊子思想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逍遙地逃開名利的束縛,不借助任何外力,自由自在地游蕩在宇宙天地間。莊子和老子一樣,都是追求自由的人,較之老子,更加熱衷于無所羈絆的自由。他可以做到無視世俗的一切偏見或者只是意見,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無論世人如何贊譽還是誹謗自己,都不會改變自己對個性的堅持。這一點真的很難得。一個人生活于世,就要堅持自己認為對的東西,不能以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則或者不過是傀儡。正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一個人不能受制于任何外在的東西,比如功業、名利等,要活得灑脫、坦蕩與無比自由。
莊子的逍遙的人生價值觀,或許在某些人眼里有些消極避世,不值得贊同。但我們要承認的是,人各有志,莊子和老子一樣,不是積極追求建功立業揚名于世的人,他只是追求君子窮則獨善其身的價值觀念。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個人的力量是極度微薄的,唯有把自己做好,才能超脫苦難的人生。莊子的生活年代是致使莊子思想誕生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而莊子睿智、豁達、富有遠見卓識的個性,亦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莊子思想之所以能夠千年如新,正因為它能夠引起廣大人們的共鳴。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熱愛自由、無所顧忌的品性,只不過是有的由于種.種外在環境的影響,而被社會規范、人生準則、忠于名利等東西所掩蓋。老莊思想代表的是人類最原始的最無華的價值觀念,可以企及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觸動軟肋。
我們不妨在行走于人生困頓的時候,或是感覺到人生勞累的時候,汲取莊子逍遙自在的思想觀念,讓心靈保有一份難得的安靜與沁涼,以便能夠迎接更大的挑戰。當然更可以依從于莊子,實踐體會他的逍遙思想,在其中自由馳騁,獲得輕松愉悅和無所擔憂的人生體驗。
在我的眼里,莊子的逍遙游思想并沒有什么缺陷,被所謂的正統思想觀念所排斥,是不可思議的。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誰是誰非,本沒有什么明確的界限。思想的天空,就應該是百家爭鳴、異彩紛層的,后人可以從中汲取到豐富而不單一的思想養料。人生、國家和社會,需要博采眾長,才能實現優質,否則就會朝向不健全的方向發展。一邊孔子,一邊莊子,我認為是必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