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觀點,與讀者交流思想、觀點和感受。怎么寫好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方便大家學習。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1
你們聽過武松打虎的故事嗎?我相信,看過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同學都應該知道這個故事吧!
我很喜歡看這一篇,而且看過幾遍呢。這篇故事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
一日,武松來到陽谷縣,看到了一酒旗,上面寫著“三碗不過岡”。武松進去坐下,店家連倒三碗酒,就不倒了,武松拍著桌子叫:“我又不少你酒錢,為何不倒?”店家道:“小店酒烈,喝了三碗酒變回醉倒,過不了前面的山岡。”武松笑道:“我已經喝了三碗,為何沒倒?倒酒來,再來幾碗熟牛肉。”店家只好繼續倒酒。武松邊喝酒,邊吃肉,越吃越香。離開酒店時,一共喝了十五碗酒。武松也不聽店家說景陽岡有老虎,獨自一人往景陽岡走去。
一會兒,武松酒力發作,便躺在大青石上歇息,突然刮起一陣大風,跳出一只老虎來。老虎對武松攻擊了數次,武松都躲開,待老虎差不多力氣用完后,勇猛利落的武松用哨棒打了老虎幾下,就把老虎打死了。真厲害!
武松能把老虎打死,需要很大的功夫,而這就需要平時多鍛煉身體。我們平時也要多鍛煉身體,強身健體,練就一身好肌肉。我們還要學習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雖然在學習上,我們也會遇到一些“攔路虎”,但是,我們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它們。這樣,我們才能成功!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2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水滸傳》的書,這本書主要講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義的故事,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過程。其中,我最愛看的是第十回的《武松打虎》了。
故事的內容主要是:武松在“三碗不過岡”連喝了十八碗酒,不信景陽岡有虎,在傍晚獨自過岡。武松走了一程,忽然,亂樹背后跳出一只大蟲,那大蟲一撲,武松一閃。老虎又一剪,武松又一閃。武松用哨棒一劈,卻打在樹上。老虎又撲來,武松就勢按住它,往睛上亂踢,老虎不停的扒土,扒出土坑。武松又打了老虎五六十拳,把老虎打的不能動彈,武松才住手,揀起哨棒,又打了一回,這才下岡。
在這里我覺得武松是《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顯示了無比勇猛的英雄氣概。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往虎上行”,是因為他具有不懼怕危險,面對危險不退縮,不投降的精神。人們常說武松打虎——藝高膽大。“藝高”可以從武松躲過老虎數次進攻,還制服了老虎看出。“膽大”可以從武松看到榜文后,不下岡,獨自過岡,還在青石上休息看出。
我要學習武松不慌張、不退縮,遇到危險敢于挑戰。憑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3
武松是《水滸傳》中杰出的人物,他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高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武松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里,然后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正義理想。
如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通常有許多人都會臨陣退縮或者逃避不敢面對,自從我學習了《武松打虎》這篇課文之后,使我懂得做人遇到困難時要臨危不懼,我要學習武松打虎的精神。要無論在學習上或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難時都要不慌張、不退縮,勇于挑戰,勇敢面對,勇往直前。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和生活上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4
武松在去找哥哥的路上路過一家,名叫“三碗不過崗”的酒店。他不顧店家的勸告,連喝了十八碗酒這才滿足。付過酒錢就要走。店家問武松要去哪里?武松回答要過景陽岡,店家告訴他景陽岡有老虎,勸他別去,等過崗的人多了,最好讓獵戶保護大家再一起過去。但是武松不聽,認為店家是在騙人。
武松走出去不遠,就看到了官府貼在山神廟的公文,才知道真的是有老虎,但是如果回去的話又怕被店家恥笑,于是還是繼續向崗上走去。
又走了一陣酒力開始發作,剛好看見一塊大石頭,就趁勢躺在石頭上睡覺。突然一陣風起,武松被驚醒,睜眼一看,只見一只白額吊睛猛虎。武松大叫一聲跳了起來。武松舉起防身的哨棒,向老虎打去,不料卻打在樹枝上,哨棒被打斷了。此時老虎已經撲來,從半空中躥下,武松忙一閃,閃在老虎背后。老虎又用腰胯去掀武松,武松又閃在一邊。老虎急了,大吼一聲,尾巴倒豎起來,朝武松又是一剪。武松又閃了過去,老虎吼叫著向武松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武松找準機會,騎在了老虎背上,雙手揪住老虎的頂花皮,狠勁朝下按,又拼命的用拳頭朝虎頭猛砸一通,直到精疲力盡,老虎再也動彈不得。
武松真勇敢啊!面對老虎,毫不畏懼,直到戰勝它。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武松的這種精神。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5
《水滸傳》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長篇章回小說,也是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偉大史詩。
作者施耐庵以鮮明的愛憎感情,描繪了驚心動魄的農民反抗封建王朝的斗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其中,我最欣賞嫉惡如仇的`江湖行者武松。武松是山東清河縣人,人稱二郎。他“身長八尺”,“渾身上下有千百斤力”,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發的男子漢”。在景陽岡,武松遇到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他臨危不懼,一把抓住大虎的頭按下黃坑里,然后用左手緊緊揪住虎的頂花皮,右手握成鐵錘般大小拳頭,盡平生之力猛打六七十下,直到大虎氣絕。景陽岡打虎這一壯舉,顯示了武松無比神威的英雄氣概。武松是《水滸傳》中杰出的人物,在他身上寄托了人民戰勝惡勢力的理想。
我要學習武松那種敢于斗爭、勇往直前的精神。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因為他武藝高強,勇猛過人。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也會經常碰到一些“攔路虎”,要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于挑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學習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6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
我喜歡讀書,《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這個故事講了武松因為饑餓而到一家叫‘’三碗不過崗‘’的酒店里吃酒。吃了十八碗酒和幾斤牛肉,但他不聽店家的勸告執意要過崗,結果真的碰見了老虎,他用盡全身的力氣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施耐庵,他通過簡潔卻又通俗易懂且精彩的語言描寫了一個豪放勇猛,又武藝高強血氣方剛充滿英雄氣概的&39;壯士形象。這些特征讓我想起了在生活中遇到像武松這樣的人——消防員。
他們不畏艱難,勇往直前,血氣方剛。當人民需要他們時就會隨叫隨到。就像四川涼州山發生火災時,一百三十名消防員叔叔不怕大火燒傷自己的身體,也不怕再也見不到自己的家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去幫助涼州山的人民,雖然勝利了,但是有三十多名消防員叔叔永遠不能回來了。
他們跟武松一樣,明知山有虎,卻向虎山行,不懼危險,勇往直前,不怕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保護人民的安全,他們才是最有陽剛之氣的人。正因為有他們,我們才會有美好的生活,才能安安心心的學習,他們這種品質才是我們少年該學習的。
所以我們不能學習那些沒有實力只靠臉賺錢的明星,要學習武松的品質,發揚武松打虎的精神,不慌張,不退縮,敢于挑戰,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正確的方法解決難題,努力成為學習上的打虎英雄。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7
終天,我看《水滸傳》了,就出格留意“武松打虎”這一節故事,懷著對這位懦夫無限敬佩的表情,認真地讀了好幾遍。讀完后,我終究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合上書來,凝望著遠方,仿佛武松打虎的鏡頭就在我的眼前,我的拳頭也不由自主的緊緊攥起來,熱血沸騰,恨不得和武松在一起,力斗那只吊睛白額虎。
這部書令我回憶最深的是《景陽岡武松打虎》,講的是:話說武松離了“三碗不外岡”后,便直奔景陽岡。走了一里多路,又累又渴,躺到大石頭上,睡著了。忽然,從亂樹叢里躥出一只吊睛白額大老虎來。武松醒了,登時驚出一身冷汗,翻身跳下,抄起哨棒,從空中劈下,誰知只打到了樹上,武松翻身騎在老虎背上用拳頭猛打老虎頭,不一會兒,五官里全是血,老虎只剩下一口氣了武松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幾下,直到老虎死了才罷休。武松才松一口氣……
讀了《水滸傳》這本名著之后,我非常喜歡武松這個人。下面我就講講武松打虎這件事吧!
《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綠林好漢,此中的一位武松棒打猛虎的&39;故事我從小就傳聞過了,武松這響亮的名字早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8
讀了《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我有很多感觸,也有很多收獲。
我了解到:武松是一位好漢,但是個直性子,總是獨來獨往,不聽別人勸,由著自己胡來;而且,武松還是個很要面子的人。就說那日,武松喝了很多的酒要過山岡,酒家勸他不要過去了,山上最近來了只大老虎,但武松不聽,說酒家騙他,硬要過岡。當武松讀了印信榜文,才知真有虎,想轉身再回酒店去,但又怕被店主笑話,于是就硬著頭皮上岡了!武松豪爽勇猛的英雄氣概由此可見一斑。
文中“武松打虎”那段寫得真是簡潔又傳神,“說是遲那時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便閃在大蟲背后。那大蟲背后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了起來。武松一躲,躲在一邊……”這段話中的動作描寫生動、具體,用詞準確恰當,既讓人感受到老虎的&39;兇猛,又讓人覺出老虎雖猛但畢竟還是沒人聰明,正好反襯出武松的智勇雙全……
而讀完全文,我最深的感觸和收獲則是:沒有不可能,只有不努力!在遙遠的年代,武松就能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力量,一個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如今,科技飛速發展,雖然我們會面對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想想“武松打虎”尚能成功,我們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呢?我堅信:只要向著一個正確的目標,憑借自己的智慧與力量,努力!努力!再努力!那么,“不可能”就一定會變成“可能”!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9
讀完《水滸傳》中的“武松打虎”,實在是一篇關于英雄描述的經典之作。作者對于武松打虎全過程惟妙惟肖的描繪,讀來猶如親歷一半。我們既為武松醉醺醺邁步景陽崗突遇猛虎而捏一把汗,也為武松的臨危不懼的英勇豪情而油然起敬。
武松在景陽崗下的一家酒店,一口氣喝下了十八碗“出門倒“,把一個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英雄豪杰,活脫脫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盡管有店家“三碗但是崗”的規勸,盡管有官府關于景陽崗大蟲(猛虎)的警示,可英雄武松卻是“藝高人膽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當他突遭與猛虎相遇時,盡管也“酒都作冷汗出了”,甚至慌亂應付對之際,手中唯一的武器——一根哨棒由于擊打在樹上而折斷了,可英雄就是英雄,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武松憑著平時苦練的一身好武藝,靈巧地避開了老虎的“撲、掀、剪”,硬是用一雙“鐵”拳,生生把猛虎擊斃。
書中另一位水滸英雄黑旋風李逵,也在沂嶺一人獨殺大小四只猛虎,由于描繪的不如武松徒手打虎這樣的淋漓盡致,使武松打虎的英雄壯舉,千古留名。
古人說的好:“書到用時方恨少”,從武松敢于徒手打死老虎,一方面顯示了他的過人膽識,另一方面還是他平時刻苦努力操練“十八般”武藝的必然結果。從中我們能夠領悟到,只有平時刻苦努力地學習,掌握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在應對諸如考試、突發事件等,也像武松遇到老虎一樣,沉著應對,并最后取勝。
武松打虎讀后感500字篇10
看過水滸傳的朋友恐怕對武松打虎一定不陌生,沒錯,這是四大名著中的經典故事,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典故。那么,這個精彩的故事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嗎?回答是十之8、9是杜撰。
先看一看武松打虎的故事內容:
說武松要回家鄉去,路過景陽岡,在山腳下有一處酒家,于是就想喝點兒酒在過崗,沒想到一喝就是十八碗,臨走的時候店主提醒他不能只身過崗,因為這山中有大蟲,也就是我們說的`老虎,而酒家的摘牌也叫“三碗不過崗”,但是武松不信,認為這是店主在欺瞞他,讓他在這里住店好掙點兒錢,于是就一個人上山了,沒想到在山中看到了官府貼的告示,上面明明白白的寫明這里有大蟲,過崗要注意,防止被害。這下武松害怕了,但是又怕回去被店主嘲笑,于是就硬著頭皮往前走,最后只身打死了老虎,也算是驚心動魄。
那么我們來解讀一下這個故事:
故事本身寫得非常精彩,而且合情合理,好像就是真實的了,但畢竟這是小說,因此再怎么逼真也逃不脫杜撰的嫌疑。從客觀上來思考,一個會武藝的壯漢喝了酒,亂拳猛揍,也是有可能打死老虎的,畢竟老虎也是有骨頭有肉的,并非不可能,但這種概率極低極低!
而作為小說來講,刻畫人物是最重要的,這個故事讓武松成名,也十分精彩,為小說添色不少,因此我更愿意相信這個故事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作者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