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傳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和素質。拿破侖傳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拿破侖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
拿破侖是法國赫赫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讀完《拿破侖傳》后,我覺得拿破侖是一個革命戰爭主義者,他熱愛法國的和平但不在乎其他國家的和平,他喜愛激進而不保守……
一開始,他無錢無業,一敗涂地,但后來竟成了法國皇帝!這是為什么?靠政府垮臺?拉攏腐敗官員?都不是!他是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戰爭來征服的。對于他的手段,法國軍隊都給予了肯定,但一些人民——-尤其是那些渴求和平的人,卻極為反對。反對者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卻始終未見效。拿破侖并未打算做一個仁慈的君主,他只想讓他的臣民們敬畏他,而不是敬愛他。
他為何能創下這樣輝煌的赫赫戰功?因為他有這一項的天賦并且為了自己的信念堅持不懈地努力和奮斗,才能最后得以成功。
前面說了拿破侖不打算做一個仁慈的君主,但他卻是法軍士官們的好戰友,好領袖。在即將離去追隨他十余年,與他并肩作戰六十多次的近衛軍的時候,他說下了一番飽含熱情的話,親吻了一下近衛軍的軍旗,便離開了。在滑鐵盧戰役慘敗之后,拿破侖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島上,境況十分凄慘,當他即將死去的時候,他依然想著天上的戰友們。
在他死后,他的勤奮和榮譽依然足以鼓舞千秋萬代的青年,是不可磨滅的精神力量。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2
古往今來,歐洲大地都有著無數聰明絕頂的能人智士,向往著那把寒光四射的將軍指揮刀,向往著那匹百里挑一的騎士千里馬,甚至向往著那代表無上權威的皇帝桂冠。但在這之中,只有少之又少的天才能夠馳騁于沙場,呼嘯于大地,拓展疆土,叱咤風云,并且又能治國安民,空前絕后。而這類人中,拿破侖就是首屈一指的王者。
為了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這位曠世絕古的天才,寒假之時我就買了《拿破侖》這本書,著魔似的了解拿破侖的點點滴滴。公元1769年8月5日,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修城,一聲晴空霹靂,倏然震懾了整個科西嘉島。當一道七彩長虹橫跨整個天際時,高亢尖銳而又稚氣的嬰兒哭聲使人們不禁屏住了呼吸,把思緒飄向了遙遠的天際``````荒野雄獅——拿破侖誕生于世。拿破侖從小就是一個軍事天才,在與伙伴們玩耍戰斗游戲時,他就作為指揮官,指導“小戰士”迂回包抄,前后夾擊,里應外合。久而久之,小伙伴們都尊他為長官。24歲的他,就以成為一個炮兵團團長,并以其無與倫比的天才戰略思想在土倫戰役中小試牛刀,使他的名聲遠波巴黎。而這以后革命軍失敗,拿破侖猶如喪家之犬于巴黎尋覓軍官之職,但他并沒有屈服,仍然尋找著出人頭地的機會。
正是他自身的努力再次為自己創造機會,保王黨看中了他并將他視為維持自己壽命的軍事武器。拿破侖又一次充分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大炮狂轟敵人,名利、榮譽接踵而至。此時的他雖然名聲大振,官銜仍是很小,政府也沒重用他。機遇仿佛是拿破侖永久的護身符,他憑借不可比擬的戰略方針,鼓動政府收復歐洲失地,勉勵將士英勇斗爭。歐洲幾乎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拿破侖也終究成就了皇帝的美夢,南征北戰,興國安邦,促使了七次反法聯盟的形成,創建了舉世帝國。
他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天才,他輝煌的戰績和聰明決定的謀略,一直成為許多人,無論是戰功卓著的偉人,例如歌德、黑格爾、拜倫、普希金,還是野心勃勃的權謀家,例如希特勒和被稱為“中國拿破侖”蔣介石等等,崇拜的偶像和仿效的榜樣。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成為在全世界幾個洲縱橫馳騁而又不可一世,并且屢屢創造驚人奇跡的拿破侖。他永遠是不可戰勝的戰爭勝利之神。無論是文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政治家都把拿破侖看作是“行動的巨人”。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3
“拿破侖”這個名字,肯定有許多人聽說過,這個曾在歐洲劍鋒所指,所向披靡的傳奇人物,這個曾令歐洲大地顫動的戰神,留給后世太多的謎團,太多的傳奇。他也是我心中的偶像。為了更深刻的了解拿破侖,我開始閱讀《拿破侖傳》這本書。在書中,我知道了各種各樣的人物,有忠實的,有奸詐的。
而拿破侖卻用著智慧巧妙地利用著他們,讓他們為自己效勞。而拿破侖本身也是個軍事天才、野心家,他靠著他的實力,一步步從炮兵少尉到少將,從少將到大元帥,他用大炮和槍桿獲得決定性的勝利。在他達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時候,便發動了“霧月政變”,登上王位。獲得實權后,他的野心從國內蔓延到國外,征埃及,六次擊垮反法聯盟,讓眾國聞之喪膽。他的謀略,他的野心,值得我們去學習。
拿破侖一生體現出了人類的超越性,他是個憤怒的理想主義者。他留給后人的不僅僅是改變整個歐洲的豐功偉績,還有他的勤奮與榮譽。莎士比亞曾經說:“人們有時候是他們自己命運的主人。”拿破侖自己這樣形容:“事業和前程的大門是向有才華的人敞開的,而不論其出身或財產如何。”
讀完這本書后,我想:拿破侖之所以能獲得如此的成功,是因為他的勤奮,他的野心。我們以后要用野心來確定自己的目標,用勤奮化作自己通向成功的橋梁,這樣才能取得成功。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4
拿破侖是近代資產階級軍事革命的領先人物,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沒落貴族到法蘭西的皇帝,靠的是軍事上的卓越才能,但是,衰敗之路也由此開始。
從拿破侖進入軍校開始,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在土倫之戰中嶄露頭角。法國大革命經歷了保王黨到雅各賓派,再到熱月黨人,最后督政府,拿破侖的軍事生涯起起伏伏。因一場勝戰而得到法國人民的擁護,但政府始終對他留一心眼。直至霧月政變的發起,以和平手段奪取了政權,開始了長達近20年的.統治。在各個方面對法國進行改革,強極一時,但大陸封鎖令的實施和遠征沙俄的失敗使拿破侖帝國走向衰敗,最終兵敗滑鐵盧,在太平洋圣赫拿島病逝
拿破侖的軍事戰術講求靈活性和突擊性,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給你致命打擊,并在鼓舞士兵士氣方面屈指一數。在進過幾次完美的勝仗后,拿破侖被利益及榮譽所誘惑,背棄了和平的想法,開始對外征服,導致失敗。他的愛將,達武元帥在萊比錫會戰后逝世,下面是他臨終前對拿破侖說的話:“您剛剛做了一件很大的錯事,盡管這個錯誤奪走了您的最好的朋友,但仍然不會改過,因為你欲壑難填。這種欲望會使您失敗的,您毫不留情地無謂地犧牲那些能為您效勞的人,他們死去時,您毫無惋惜之情。”
但是拿破侖對歐洲資產階級的革命貢獻很大,法蘭西的驕傲,讓我們記住”荒野雄獅”—拿破侖。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5
暑假的到來,讓我又有時間去讀一些書,這次我欣然讀起了《拿破侖傳》。
他與生俱來就有著和別人不一樣的氣質,冷漠寡言卻機智果斷。而且他有著很強的責任感,父親過世后,他照料家庭,節衣縮食,別人享樂的時間他都用來讀書。他那罕見的求知欲讓他收獲了許多知識,為他的成功埋下了伏筆。現如今,我們的世界燈紅酒綠,充滿了誘惑,若是也寄興趣于書海,摒棄浪費生命的過分娛樂,我們是不是也會取得不一樣的成績,開拓更加廣闊的心靈空間。
我尤其為他的冷靜果斷所欽佩。在皮埃蒙特之戰中,拿破侖面對以寡敵多,以弱攻強的情勢,并沒有難以平靜感到沮喪,而是自信地分析出:迅速靈活調集兵力,選擇適當的陣地可以彌補自身軍隊不足。在得知國家將要攻打熱那亞的沃爾特時,恰好順水推船,聲東擊西,迷惑敵軍,最終勝敵軍于不備。
戰爭不僅是對人肉體的考驗,更是對心靈的極大考驗。面對危險殘暴的戰爭,尤其是處于不利地位,還能夠保持冷靜的頭腦,去思考,去分析,就是有風骨的人,是個偉人,有魄力的偉人!無疑,拿破侖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的日積月累為他帶來了敏銳的洞察力、精密的計算力。他的口才,對人性的理解,讓他取得了如此耀眼的光輝。然而更加觸動我的,不僅僅是他的成功,更是他的失敗,他面對失敗的態度。與大多偉人不同,那種態度,不是一貫的”豁然“,而是堅持,在心底里向夢想靠近,一步也不肯放松。這是一個男人,一位英雄該有的本色!
在巴黎淪陷被迫退位后,拿破侖并不是只甘心于安心于做那個微型王國厄爾巴島的統袖。即使會失敗,他也不會放棄,他,要再次戰斗,真正的勇士是要在戰場上被最后一顆子彈打死的。要奪回城池,重獲幸福,感受那種王者的驕傲。他不是只是口中念經,心中念想,而是付諸一切于行動,也正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要去學習領悟的。他一面有意從島上觀光的旅客中查詢消息,一面暗地里與法國政府官員溝通信息。終于在準確的籌劃以及人民的支持下,拿破侖再次站上政治的舞臺。
拿破侖的寬容讓我感動,滑鐵盧失敗使他第二次退位,最終在島上病死,僅僅52歲。他并不是揚言發誓要去報復,面對背叛他的人,他說”我決意寬恕他們,愿法蘭西的后代子孫也同我一樣寬恕他們。“面對自己的兒子,他說:”我的兒子不應只考慮為我之死去報仇,應利用這個機會有所作為,竭盡全力和平之國。“
看著這一代偉人逝去,我的心里很難過,這難過中也夾雜著善良。在他的傳奇的生命中,通過故事,我走近他。在我稚嫩的認知里,他來過,并影響著我……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6
他們金戈鐵馬,記錄各自絕版的精彩,但卻有著相似的孤寂。
讀完《拿破侖傳》,才知道,楓丹白露,這個曾經陌生的地方,記錄過幾多叱咤人物的滄桑。拿破侖,在其加冕式上,如何的不可一世。那時,他就是自己的教皇,自己的上帝,戴上皇冠那一刻,或許心中的版圖早已不再是鼴鼠挖出的土堆般的歐洲,這個科西嘉島出生的戰神,這個被評論為無價無家的孤膽英雄,世界就是他的家,是他迫切想要征服的土地。
他最愛的草綠色軍服,見證了多少榮耀的瞬間,建造了何其輝煌的拿破侖王朝。為人一世,這樣的赫赫戰功,實在值得好好炫耀,挺起腰桿放肆地吹噓。拿破侖很驕傲,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對待勝利的果實,又是那樣迫不及待地想擁有更多。
驕傲他的戰績,但也是他的驕傲,慢慢侵蝕了所有的輝煌。人性的弱點,無可避免地暴露在他身上。當我們一無所有,我們可以無所畏懼,血液里沸騰的都是大無畏的獻身精神,鄙視一切,視之為俗物。但我們開始擁有,便有了害怕,我們不再是檻外人,院內的精彩紛爭,試圖挽留。所以,終究,阿喀琉斯的腳踝還是被射傷。
拿破侖還是敗了,曾經驕傲在擊敗一個波旁王朝,時隔幾載,他又鑄就了另一個封建的時代,注定失敗……
隆美爾,沙漠狡狐,北非版圖,有過狡黠違背希特勒神速進軍的佳話,有過橫掃千軍的呼嘯風聲,馬其諾防線,法國人的痛,卻是隆美爾徹底的勝利。
我們終究是凡人,輸贏勝敗,命運大多數還是公平,如同黑夜白天,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居住在赤道,兩極人群,畢竟少數。
諾曼底,隆美爾徹底輸了,德國已乏天無術。那張黑白照片,隆美爾昂起臉頰,眉角的皺紋糾結在一起,嘴角兩鬢似乎被極力張開。遠處,北非的余暉似乎遍撒大地。散發出那樣無奈,一種不甘,讓我不忍。
拿破侖一生有過很多談判,楓丹白露,是他唯一一次以失敗者的身份,簽下退位協議。這個地方,見證過他的落馬。一個世紀的輪回,隆美爾來到這里,帶著一身的疲憊,帶著戰敗的失意。不知道在楓丹白露的日子里,隆美爾是否會想起,一百多年前,拿破侖曾經在這里,沉重地簽下最后一筆,帶著英雄相惜的情誼,自我解嘲。我不得而知。
曾經過分的輝煌,失敗也就容易被無限放大,讓人心酸。拿破侖的遲暮讓我感覺很悲慘。在孤獨的小島,不可戰勝的意志依附在傷殘的軀體上,做最后的爭斗。拿破侖被認為是一個神話,不可戰勝的神話,但是神話不一定都有美滿的結局,只是我們都以為他會不敗。我們太過相信以為。拿破侖似乎一生與島有著割不斷的聯系。科西嘉島,這個小小的島嶼,賦予了他強烈的戰斗力,激發起征服世界的雄心。遲暮的老人,老死在圣赫勒拿島,慢慢接受時間對生命的侵蝕,最后,回歸大地。
我們都一樣,普通地降生,再死去,用各種庸俗的途徑。只是,有了過程的精彩,這些雷同的環節,套在他們身上,會有更多的惋惜。
妙玉說得好“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誰都逃不過那個關,或許有個美麗的過程,或許有像我這樣的無知后輩的惋惜慨嘆,一個原本渺小的生命會更有價值,蔓延更長,更久。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7
拿破侖,原名拿破侖波拿巴,1769年出生在科西嘉島的阿雅克肖城。意大利語的意思是“荒野雄獅”,這名字在意大利的科西嘉語時為發音“拿布略尼,博歐拿巴”,后來才改成拿破侖的。
在過年這段期間,我在自己閑暇之余看了一本書《拿破侖傳》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書,作者艾米爾。路德維希,不愧為一代傳記大師。拜讀其作品,猶如與其本人促膝而席,共同探究傳主一生曲折的心路歷程。不難看出路德維希對于拿破侖情有獨鐘,對這位偉大的天才傾注了滿腔同情,他幾乎是用詩一般的語言,寫下了這長達600多頁的巨著。不僅文采斐然,對于拿破侖的性格與心理活動分析的細致入微,引人入勝。令每一個閱讀者,都不經然隨著傳主一生之浮沉而或喜或悲。被作者在字里行間所傾注的情感所深深感染!
應該說,拿破侖的一生,都在書寫著“磅礴”、“恢弘”和“大氣”。他的成就,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極其輝煌的。在軍事上,拿破侖被人們稱為“一代軍事偉人”他戎馬一生,親自指揮的戰役,多達60余次,其中有許多戰役在戰爭史上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侖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仍被作為教材在一些國家的軍事院校廣為傳播。在政治上,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成就:“我的英名并非建立在四十次勝利的戰役上,也不是由于我使得萬邦臣服,滑鐵盧戰役就足以抹煞對那么多勝利的回憶。永不湮沒的是我的法典和參政院的會議紀錄,我與大臣們的通訊……由于條文簡明扼要,我的法典遠比以往任何法典更可行、更有效……”這就足夠了。用武力打下的遼闊領土,從亞歷山大的地跨歐亞非的馬其頓帝國,到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無不是經過一兩百年就分崩離析的。唯有拿破侖法典,歷經百年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今天的法律制度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或許天妒其才,他終被囚于圣赫勒拿島。他已經倦了,他完成了他的任務,他可以用死來結束他壯烈的一生了。就這樣,一頭雄獅倒下了,伴著暴風雨,就像他來時那般壯美,他去得凄美,卻也動人。但他的雄魂永遠吸引著世人,他的神秘永遠留給后人。
一個人憑借自信和勇氣,憑借激情和努力,憑借知識和能力,為了光榮與夢想,就像拿破侖那樣,又有什么可以橫亙在他面前呢?尋著偉人的腳步,我們何懼前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侖的傳奇讓后人知道,他的傳奇一生,他的故事。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8
這個學期,借著國慶節放假,我讀了不少好書。在提筆寫的時候,我還有些猶豫,該推薦哪本書好呢?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終于決定了下來——好,就推薦《拿破侖》吧!
說到拿破侖,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就是那個滑鐵廬慘敗的拿破侖嘛!其實,拿破侖被人們長久地記住,不僅僅是因為滑鐵廬,而是因為他的戰績和極富戲劇性的一生。
《拿破侖傳》這本書不是拿破侖本人的自傳,而是一位著名的傳記作家通過資料以及民間流傳整理出來的——旁觀者看到的總比當事人看到的全面,正是因為這樣,才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
拿破侖出生于科西嘉島,位于法國和意大利的交界處,為了抵擋入侵的法軍,拿破侖還曾參過軍。可戲劇性的是,他后來卻移民到了法國,成為了法國的一名年輕軍官。后來,為了反對國王的暴政,他發動了著名的“霧月政變”,一舉奪權,成為了法國皇帝。上位后,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舉兵遠征,版圖最大時覆蓋了整個歐洲。不過,由于與英、德兩國的交惡,拿破侖在滑鐵廬一役中敗下陣來,被流放到荒島上,終了一生。
作者在文中對拿破侖的細致描寫,刻畫了一個敢想敢干,敢做敢當,勇猛無畏,謀略深遠的將軍皇帝形象。拿破侖一生征戰,經歷過大大小小數十次戰爭,最后卻在小小的.一場戰爭中失利,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細節決定成敗。
這本《拿破侖傳》,不僅詳細講述了拿破侖的生平,更讓人明白了許多道理。希望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也許會有更深層次的對人生的感悟。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9
拿破侖帶領一個在大革命中折騰得大傷元氣的法國,與整個歐洲的封建君主國對陣,在各個封建君主國的一次次聯合圍剿下越打越強,打出了皇位,打下了幾乎整個歐洲大陸。要是拿破侖手下能有個像樣的海軍帥才的話,也許就不會一直被英國封鎖圍困了,那樣可能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一系列激化矛盾的政策和軍事行動了,也就可能不會敗的那么快了。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0
最近這幾天,我讀完了埃米爾·魯特維克所著的《拿破侖傳》。
埃米爾·魯特維克是一個德國人,他主要以拿破侖的心理歷程而非常人所關注的重大事跡來立體地描寫這位偉人的興衰——雖然這兩者有時可能是重復的,這是這本書與眾不同的一個重要原因。
拿破侖是上個時代一個不朽的傳奇,他戎馬一身,作為法蘭西的將軍,第一執政,皇帝,在遍布整個歐洲的戰場擊敗過整個歐洲的敵人。拿破侖三番五次地擊敗那些敵人,奧地利,俄羅斯,普魯士,意大利,云云。“拿破侖一世”這五個字如雷貫耳,直到今天仍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敬仰。同時,拿破侖或許也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用來被命名一場洲際大戰的元首或者將領。
但最觸動我的卻不是拿破侖取勝的種.種戰術,戰略,或者將士們的種.種精神,而是戰斗結束之后各方的態度。拿破侖本人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暴發戶”,對待傳統王室的態度一向較為不屑,對那些被他戰勝后卑躬屈膝的王侯將相甚至有些鄙視,但除了德意志和意大利諸邦的一些傳統在法國勢力范圍內的小國外,在一次又一次戰勝了主動挑起戰端又屢戰屢敗的奧地利、普魯士等國,拿破侖對待他們的態度卻還是尋求和平解決。這位天生的帥才也是一個政治上的奇才,在他作為波拿巴將軍時就可見一斑,對待剛剛還是自己敵人的意大利人以極其仁慈的手段對待他們,嚴格限制自己軍隊的掠奪,成功取得了意大利人的民心。他以凱撒為榜樣,摧毀共和,但實際上卻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摧毀了虛偽的共和。隨后,作為皇帝的拿破侖雖然依然不被正統君主接受,多次攻破他國首都卻不依不饒堅持和平手段,這即是處于現實的無奈,也是政治方面的'考量。而雖然在后期反法同盟擊敗了法蘭西帝國后,對拿破侖的待遇有諸多不公,但也僅僅只是針對他們所畏懼的拿破侖,而非整個法國。相比那時候,現代的戰爭藝術可以說是臻于完善,卻和拿破侖那時代的戰爭處理要殘暴得多,大大積累了民族的仇恨,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寬容精神。
無論如何,拿破侖在我心目中都是一個時代的傳奇,都是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遺憾的只是,或許那個時代的寬容精神在當今殘酷的戰爭中已經消失殆盡,或許從古典時代以來一直約束著人們的一些品質已經煙消云散。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1
人生來平等,但有人成功,有人卻只能失敗,為什么?靠的就是那堅忍不拔的意志,還有堅定的信念。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的確如此,每個人都應該學會信賴自己,信賴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想法。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該如此。
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不可能只有在庸人的詞典里才有 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這些都是拿破侖的語錄,而他自己,又是這些最好的實踐者。不錯,他的自信,他的想象力,還有一切一切,都成就了他的未來。成功并不難,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在付諸最大的努力,就會成為世界的強者,生命的強者。
拿破侖擁有那么多 家 的頭銜,可他不是宗教家,也不是一個醫學家,他沒有預知他的死亡,是他最大的不幸。故事發展到中間的時候,他的缺點基本都暴露出來了,作者也不是那么極力的吹捧了(當然我并不知道,作者不自始至終的吹捧。
當然書的后記說了一些恭維本書作者的話,我倒是認為大可不必,因為恭維如此喜好恭維的人對這些譯者并無好處,如果真是想由此讓更多人來買這本書的話,那必定是一種愚弄消費者 看書的人總會分個好壞出來)。到這時我對拿破侖的看法有比較大的改變了 因為以前不了解他。我對他的敬重只于兩個原因:其一,他可以展開如此大規模的侵略戰爭,而少有失敗;其二,他是人民選出來的皇帝。
我以前就是這樣認識這個偉人的,沒想到的是他這個皇帝卻是他自己通過一系列手段而完成的,我不管他出于什么目的,他本身就是個倒退思想,法國革命的果實被他毀于一旦。他仍然是一個貪欲及自私的人,他更多的希望得到政治利益,做了資產階級的第一個(可能也是最后一個)皇帝,我倒是覺得沒有他要不了的政治利益了。
出于他跟約瑟芬離婚有個較為和情的借口(以減輕輿論壓力),他竟然可以要求他的弟弟呂西安跟他的愛妻離婚,當然這個皇帝出于政治原因一直對這出婚姻都不承認,因為婚姻沒有政治收益。拿破侖雄才大略被這些私欲玷污了。到此為止我仍能感到他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或許他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可是他卻不能成為一個獨裁者。
從人格上講拿破侖比不上成吉思汗!當然歷史都是人寫的,我也不必非要在歷史或者實際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完美的偶像,但是我可以虛擬一個偶像,假設他擁有所有偉人的優點,而趨于完美。不過從來沒有想過給他起個什么名字好。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2
《拿破侖傳》全書分成幾部,從名字就能看出作者的立意,小島,河流,大陸,大海,海島,作者以拿破侖充滿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的精神追求為主線,所有心理描寫都是圍繞此展開,他的理想什么時候開始變質的,他對征服的渴望怎么讓他不可自制地走向膨脹,最后走向兵敗萊比錫,兵敗滑鐵盧,走向滅亡。作者的筆調也是激昂的,但是思想卻仍然很清醒,在書中我們并沒有感覺到多少對這位不世者的歌頌,也許當我們合上書之后體味一下才有。拿破侖從大革命中崛起,就像所有帝王那樣,當他把既得利益的皇冠自己戴在頭上之后即不愿意放下,可是膨脹的人生激情讓他對坐江山無所興趣,火與劍的征服才能讓他感到不斷刷新的人生樂趣與欲望,他的自我膨脹是前所未有的,他活在古希臘羅馬的英雄世界里,最后當然也就只有走向毀滅。作者對他的庸俗一面與激情一面都有實在的、人性的、精彩的心理分析,非常精彩。
當一個人的天才在這個時代橫行無阻,那么他的心理與欲望會如何表現?拿破侖就是一個很經典的模式。這個時代都是圍著他轉的,所有人都是配角,舞臺的中心只在他這里,周圍都暗淡了,他的歷史也只能從他的性格與靈魂這里找原因,所以這是絕對主觀的,也是絕對唯心的、世界精神的,那些偶然、促成因素,什么繆拉,什么納爾遜,富爾敦,威靈頓,約瑟芬,庫圖佐夫,貝爾蒂埃,等等等等,都成了配角。一個人在這樣的時代,他的一生又怎么可以用功利的戰爭成敗來評價?也許他的失敗和流放恰恰促成了他給歷史的定型。——路德維希這個版本的視角最高,給人的思考也最多。
記得他在最后一章也寫道“拿破侖認為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幸福”,現代人畢竟還是最注重幸福的,一個人一輩子不斷走向輝煌的成功,把世界踩在腳下,把整個歐洲統治起來,加冕為整個歐洲的皇帝,甚至就算他統治了全世界,他又能如何?拿破侖說過,他一輩子幸福的時間加起來還不超過7天,當征服和生理已經習慣,又哪里有什么快樂?刺激和厭惡都不是幸福,征服和榮耀也不是。我們現代人也在一生中經歷自己的戰役,當你打勝一次耶拿戰役甚至一次奧斯特利茨戰役,也許會覺得無限興奮幸福,可是多幾次呢?人生的幸福不在這里啊,不在凱旋門和皇冠所代表的權力上,也不在不斷刺激的欲望上。拿破侖是一個近代神話,也開啟了近代成功夢的神話,可是也是一個悲劇神話。我對路德維希是如此理解的。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3
拿破侖于一七六九年出生于貧窮家庭,拿破侖自小醉心于學習。他既聰明又勤奮,性格又比較孤僻,我行我素。因此當他在法國的少年軍校讀書時,受到其它貴族子弟的欺壓與排斥。但個性倔強的拿破侖并沒有理會這些事,依然繼續其學習生活,以望將來能當個出色的軍人。
他當上炮兵上尉時,由于身材矮少,有不少部下都看不起這個矮小的將軍。但具有真才實學的拿破侖當然不會理會這小小的藐視,在戰場中不慌不忙的指揮作戰,勇敢的走在--的最前頭,指揮炮兵們發炮的準確位置,靈活地調動兵力。所以在歷次的對外戰爭中,法國都能取得勝利。當時法國正值革命時期,而拿破侖又在外屢立戰功,所以他都被法人視為救國英雄。
拿破侖當上第一執政者后,他所做的都是為了法國的和平著想;但他當上皇帝后,由于利欲熏心,致其所做的事都是以自我榮耀為中心,最后慢慢踏上滅亡之途。
其實我覺得拿破侖最值得人欣賞的是他那好學不倦的精神和其獨到的遠見。他既能在遠方預測法國或歐洲各國的局勢將會如何,亦能在短時間內把整個--的布陣全面的重新的調配。這樣驚人的才能真的使我吃驚。若不是他時常都留意著歐洲的政治動向,他又怎能這么準確地預測政局的發展呢?
而在行軍布陣方面,若不是他以往努力學習,用心地研究各類的行軍書籍,他又怎能有這么豐富的經驗去應付戰場上所突發事件?當然除了以上的條件外,不可否定的是他真的有這樣的軍事才能。所以使我更深切地領悟到,成功的人的背后所付出的是不可估計的。這點是我們年青人值得留意的。
看這本書時,我有一種很累的感覺。因為自拿破侖在土倫之戰得勝后,戰爭的場面就不斷出現,不是法國內亂,就是對外的征戰,年復一年。打仗對于拿破侖來說就像影子般永遠地跟隨著他。或許我不是一個政治家和軍事家,我不會明白他們的感受和看法。因為經常作戰、活在緊張的生活里,真的是不累的嗎?所以在于我來說,我會比較喜歡平淡而安穩的生活。其實如果人的一生只著重名與利,雖然可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但要是失去了身邊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和事,這又值得嗎?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4
拿破侖的一生,都在書寫著“磅礴”、“恢弘”和“大氣”。他的成就,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極其輝煌的。在軍事上,拿破侖被人們稱為“一代軍事偉人”他戎馬一生,親自指揮的戰役,多達60余次,其中有許多戰役在戰爭史上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直到如今,拿破侖的軍事言論和戰爭戰例仍被作為教材在一些國家的軍事院校廣為傳播。用武力打下的遼闊領土,從亞歷山大的地跨歐亞非的馬其頓帝國,到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無不是經過一兩百年就分崩離析的。唯有拿破侖法典,歷經百年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今天的法律制度中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
拿破侖傳讀后感篇15
“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想必大家必須聽過,這就是一代天才軍事家拿破侖的名言!也正是他一生自強不息的寫照。他,以往一統歐洲;以往讓法國軍隊力挽狂瀾;他,以往五次痛擊數十個國家組成的反法同盟······
也許,會有人說,他只可是是一個好戰之徒罷了,由于他發動的戰爭,使無數的人失去了生命!還有人說他是偉大的人,他經過戰爭打擊了歐洲的封建統治!如果按照歷史的發展的話,他功勞遠遠大過自己的過錯的!
他的一生有著無數的輝煌,創造了無數奇跡,逆轉過很多明顯的敗局!在1798年,在進軍埃及的那場戰爭中,他在戰前還被對手稱作“待切的西瓜”,由于他們的軍隊人數加起來還不到對方的八分之一,還要橫渡埃及沙漠,基本上是沒有贏得可能。可是拿破侖用實力證明了一切,他用了僅僅幾百個步兵的軍隊,經過精確的觀察,嚴密的布陣,就輕易的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事后,被抓敵方將領問道:“到底是什么使你反敗為勝?”然而,他的&39;回答是:“因為我一向抱著必勝的信心去迎接每一場戰爭,即使是在僅有幾十人的情景下,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失敗!”看!拿破侖就是這么一個自信的人,他無論在什么情景下都是那么得自信,他也從來沒有想過失敗,他抱著必勝的信心也一向堅定的認為自己必須會成功!
從他的人生經歷中,我們能夠受到這樣的啟示:
1、要有做強人的信念。拿破侖之所以從小就喜歡在海灘上玩耍,是因為他愛海浪,他也要像海浪一樣,把世界踩在腳下!可見,這種做強人的信念,在他的孩提時代就誕生了。
2、任何努力都是由努力換來的。拿破侖小時候就發憤圖強,憑著刻苦的學習,9歲進軍校,16歲經過畢業考試······這足以證明他的努力!
3、在任何時候都要有一顆必勝的心。拿破侖的事業并非一帆風順,他以往遭遇過逆境,他也曾懷才不遇,可是他始終以飽滿的信心,昂揚的斗志,去迎接一切困難和敵人!
如果有一本看不厭的書我首先想到《拿破侖傳》,如果你問我最欽佩的人我首先浮入腦海的肯定是拿破侖,他向我們展示的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漢,什么是真正的軍事天才,什么是正真的英雄!每一次的閱讀,他的品質和精神都震撼著我,鞭策著我去戰勝一切困難和挫折,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新時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