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記讀后感600字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對文本進行更深入的解讀,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小編給大家分享讀史記讀后感600字參考,方便大家參考讀史記讀后感600字怎么寫。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1
寒假中,我讀了幾部著作。《史記》最令我愛不釋手,也給了我很多啟發(fā)。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思想家和文學家司馬遷(公元前145年至公元前90年)編寫的。這本書記載了上自中國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其文采歷來為我國文學界所稱頌,開創(chuàng)了我國傳記文學的先河。
在《史記》這座人物長廊里,我不僅認識了歷史上有作為的才人,也了解了妙計藏身的土人食客,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屈原投江自盡的故事我早有所聞,可一直不知原因為何,看完《史記》,我才恍然大悟。
屈原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一次,秦昭王為進一步吞并楚國,以結(jié)親之名邀請楚懷王去秦國會晤,屈原覺得其中有詐,不同意。可是楚懷王的小兒子子蘭勸楚懷王前往:“秦國這么友好,不可拒絕,一定要去!”,最終,楚懷王死在了秦國。
屈原為此寫了文章來表達自己對楚國的眷戀,還有對奸臣和小人的憤慨。子蘭看后大為惱怒,便在其哥哥頃襄王面前屈原,因此,屈原便被放逐到了很遠的地方。放逐期間,屈原有次在江邊慢步低吟,有位漁夫詢問其被放逐的原因,屈原回答漁夫的一句話流傳至今,更是令我欽佩不已:“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是啊,我們也要學習屈原那剛直不阿的品格,在社會上做一個清白正直的人,不能委曲求全,做低下的世俗小人。
《史記》不僅記載了許多給人以啟迪的故事,還描繪了很多歷史人物,每個故事和人物描寫都非常精彩生動,真是一本知識豐富的好寶典!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2
《史記》是中國古代最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動地描寫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寫一直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fā)展,史記一出來,可謂是洛陽紙貴啊。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者讀起來仿佛置身于一個個優(yōu)美的意境中。隨著情節(jié)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而改變。喜著主人公的喜,憂著主人公的憂,感受著主人公的感受。輕松幽默的語言,緊張刺激的情節(jié),仿佛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各個時代的背景特色;各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史記》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繪聲繪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仿佛在做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史記》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一本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細細閱讀的經(jīng)典!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3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當我讀完它,心中感慨萬千。數(shù)千萬人在歷史的長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究竟誰才能算是我心中的真英雄呢?
有人會說始皇帝嬴政當稱英雄,他奮六世之余烈,橫掃六合,一統(tǒng)天下,實郡縣,車同軌,書同文,造之后2000年之制度。的確他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年的封建制度,可是他在位期間暴政苛民,浪費民力為滿足喜好,修阿旁、建陵寢,驪山之下盡是白骨,秦之暴政猛于虎,造成了秦王朝二世而亡。所以,他在我心中非英雄也。
還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這人優(yōu)點頗多,也是深受太史公喜愛,他能征善戰(zhàn),勇猛無敵,年少成名,破釜沉舟以3萬大破秦軍30萬,威震華夏。可是他為人剛愎自用,不能聽人言,鴻門宴上錯失良機,進而導致自己敗走烏江,飲恨垓下。所以他也不是我心中的英雄。
其實我心中的英雄是越王勾踐,他開始被吳王擊敗,但沒有喪失斗志,臥薪嘗膽,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給自己動力,讓自己不能忘記亡國之痛。人的一生是伴隨高潮與失落的,勾踐帶給我的啟示更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漫漫歷史星空,英雄人物太多太多,我唯獨喜歡勾踐,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4
今天我看完史記的刺客列傳,里面有一個故事讓我難以理解十分迷惑,那就是——荊軻刺秦,圖窮匕現(xiàn)。
先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吧:一個名叫荊軻的衛(wèi)國人,喜歡讀書和劍術。這一期間,秦國正在攻打趙國,把趙國拿下后,秦軍將打向燕國。燕太子丹心急如焚,想找一個技藝高超的刺客去刺殺秦始皇。后來,他認識了荊軻,荊軻說可以幫他刺殺秦始皇,但他需要一個助手,太子丹幫他找了一個13歲就殺過人的秦舞陽。荊軻想出了這樣的一個辦法:他本人手持著一個裝有燕國將軍樊於的腦袋,因為他是秦王的仇人。秦舞陽跟在他身后,手持燕國地圖,在地圖里藏著匕首,借著拜見秦王的機會伺機刺殺。荊軻按照計劃執(zhí)行了,然而因為秦王的狡詐,最后荊軻刺秦失敗了,他也悲慘的被秦王刺死了。
我迷惑的是,荊軻和燕太子丹他們?yōu)槭裁聪氤龅霓k法這么愚蠢?真的是愚笨,沒有好好地準備,不看天時地利人和,也不管成功的系數(shù)大不大,就冒然行動,結(jié)果肯定是失敗的,還白白送了燕國將軍的一條命,真是太不劃算了。而且,刺殺的失敗讓秦王更加速了對消滅燕國的腳步,我真的想不通,難道就沒有別的出路了嗎?說不定有樊於將軍在,再和別的國家聯(lián)手,還能避免燕國的滅亡呢。當然,他們的勇氣我是很佩服的,但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還要有智謀啊。
所以啊,時機沒有成熟的時候千萬不要行事,要等到時機成熟時再能見機行事,要不然下場會很慘的。而且,決定做一件事之前,要想清楚成功的勝算有沒有把握,不能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5
俗話說:“讀史使人明智。”讀史書,以史為鑒,可以借鑒過去。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史籍中,《史記》無疑是最璀璨的珍珠之一。司馬遷說:“在研究自然和人的時候,我們可以了解古今的變化。
“歷史變成一個字,寫歷史記錄。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傳記通史,記錄了從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朝元壽元年的三年歷史。
《史記》里我最喜歡的段子是《殷本紀》,天賦好,口才好,動作快,接受能力強,能徒手和野獸搏斗。他的智慧足以拒絕臣下的建議,他的話足以掩蓋他的錯誤。他以自己的才華在大臣面前吹噓,以自己的威望到處抬高自己,以為天下人都比不上他。他喜歡喝酒,放蕩,溺愛女人。他溺愛妲己,凡事順從妲己。他請音樂家胡安為他創(chuàng)作新的民間音樂、北里舞曲和弱音歌曲。他加了稅,把錢堆在蘆臺前圖書館。就是這樣一個有寫作能力的人。卻如此放蕩!
司馬遷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很鮮明,個性鮮明。生動的語言,優(yōu)美的文字,讓讀者感覺心情很美好。隨著劇情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為之改變。以英雄之樂為樂,以英雄之憂為憂,感受英雄之情。輕松幽默的語言和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似乎把我?guī)У搅四莻€遙遠的時代。每個時代的背景特征;各國的風土人情;《殷本紀》生動地展示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讀《史記》,你會發(fā)現(xiàn)更有趣,更神秘!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6
歷史是現(xiàn)實的寫照,人類社會發(fā)展每天都在我們眼前不斷更迭。有人說歷史是最最好的教輔書。是的,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看見我們的過去,預測我們的未來。這讓我們在歷史的輪回和變遷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加從容,這些都是歷史教給我們的。
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從來對《史記》不吝嗇贊美之詞,它也完全配得上的這樣的贊頌。《史記》是文學和歷史的兩座高峰,幾千年后的今天也一直都是學界,探討學習的典范,足可見其影響力。司馬遷在受到極大屈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qū)懗觥笆芳抑^唱,無韻之離騷”的經(jīng)典,他的精神令人驚嘆。正如他在《史記》中所提及的那樣,成就偉業(yè)的人誰不是輕易享受俗人之福的,他不是一個追求功名利綠的人,他只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就算是沒有受天底下最大的屈辱,我相信他依然能夠創(chuàng)作出這篇經(jīng)典,只不過這樣的遭遇讓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這部作品和作者的偉大。換言之,是理想讓他有屈辱著活下去的勇氣和意志。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于泰山。死很簡單,但是如何活下來卻不易。茍且偷生,享受殘生不是司馬遷所想的,他是以這樣的方式明志,他有比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因為他知道就這樣死去,歷史上將只會留下茶余飯后的笑談。
歷史上有很多像司馬遷這樣身處逆境的人物創(chuàng)作出偉大的作品的,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韓非……他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他們都領悟了人生的真諦。
我們當代人不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常人很難擁有的毅力嗎?圣人之所以為圣人的道理大概都清楚了。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7
《史記故事》是由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一共由六卷組成,記載了15個朝代,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一直記載到漢武帝太初年間公元前122年,記載了長達三、四千年的歷史足跡。《史記故事》這本書可真是歷史悠久啊!
《史記故事》井然有序地描繪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人物的故事,如:張儀列傳、刺客列傳、匈奴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讓我們更進一步的了解古代人物。《史記故事》里不但有個性鮮明的人物,而且內(nèi)容也非常全面。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熱愛武術的漢武帝……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看到了皇宮的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百姓們安居樂業(yè)的快樂生活;秦始皇焚書的硝煙、漢武帝抗擊匈奴的場面……《史記故事》這本書,使我在書海中更加快樂,更加自由地遨游。
除此之外,《史記故事》還獲得了魯迅先生的贊譽:”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看來,《史記故事》真是一本人盡皆知、引人入勝的好書!
讀了《史記故事》,我可真是受益匪淺啊!從這本書里,我知道了許許多多的人物故事,我了解了歷史長河中的一些事物的來歷,體驗故事中人物們的悲歡離合,感受故事中那令人嘆為觀止的曲折情節(jié)……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才真正使我了解了歷史的寶貴價值、歷史的偉大!以后我有空了,一定會再一次細細品讀的!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8
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司馬遷(前14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龍門(今陜西韓城南)人。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就這樣,史記塑造了一個一個的經(jīng)典人物。比如始皇帝嬴政,漢高祖劉邦,春秋首霸齊桓公還有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
在中國歷史上史記后漢書漢書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臥薪嘗膽,這是臥薪嘗膽的節(jié)選,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這個意思是吳王已經(jīng)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著如何復國,于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著,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嘗嘗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嘗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說:“你難道已經(jīng)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么?”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里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艷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最后臥薪嘗膽了20年終于把吳國消滅了,最終,勾踐也成為了五霸之一。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9
今年寒假,我上了學而思短期班在線直播課“體貼入微讀《史記》”,里面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我,仿佛打開了一部巨大的歷史畫卷,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
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我找出了家中的《史記》。這本《史記》已被翻譯成白話文,原著是司馬遷,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翻閱沉甸甸的書本,我仿佛坐上了時光穿梭機,來到兵荒馬亂的戰(zhàn)國、秦朝、西漢年間,驀然發(fā)現(xiàn),那一位位英雄,帶著堅定無畏的表情,披荊斬棘,向我走來。
《史記》就是一部歷史人物的百科全書,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智勇雙全的藺相如,他憑三寸不爛之舌、顧全大局的格局、忠君愛國的精神,帶給我們一個個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舍身為國的荊軻,不顧自己的性命刺殺秦王的大無畏精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是多么的凄涼;統(tǒng)一六國的秦始皇是個殘虐的暴君,他焚書坑儒、廢黜百家,修皇陵,害得老百姓民不聊生;農(nóng)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秦朝殘暴的統(tǒng)治下,起兵反抗;西楚霸王項羽,英勇善戰(zhàn),有著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可惜最后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雪恥滅吳的故事告訴我們困難與挫折能催人奮進,與人力量,安逸與保守卻使人墮落,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挫折,敢予接受挑戰(zhàn),否則只能像吳王一樣死路一條!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
歷史的長河靜靜流淌,溫潤而莊嚴。《史記》很厚,共一百三十篇,我還沒有讀完,但已受益匪淺。所謂“讀史使人明智”,領略成功的秘訣要學習歷史人物的優(yōu)點,也要以過去的失敗為鑒,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讀史記讀后感600字篇10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史記故事》就記載了許多祖先的故事。
書中有運用智謀而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有胸懷大志的陳勝和吳廣,有為了安定天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還有擁有三寸不爛之舌,可以舌定乾坤的張儀……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武練兵》這篇故事。孫武善于練兵,吳王闔閭為了試其才能,故意選撥了108位宮女,讓他練兵。孫武將宮女排成兩隊,挑了吳王最寵愛的兩個妃子當隊長。但在孫武發(fā)布號令時,宮女們都一個個笑了起來。孫武又重復了一遍“軍令不可違”,宮女們依然只顧嬉笑。孫武下令斬首隊長,吳王聞訊,急忙求情,但是孫武說:“吳王已經(jīng)把她們交給我來練習,我就必須依照軍隊的規(guī)定來治理她們。隊長沒帶好頭,必須按照軍規(guī)處置。”處置完隊長后,孫武回到場地再行令訓練時,竟無一人懈怠取鬧。吳王雖然痛失兩位美人,但卻發(fā)現(xiàn)孫武確實是個軍事奇才,很快便重用了他。
是啊,軍令鐵律是勝利的保障。而今,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為了追求自己舒服、自由,就可以無拘無束呢?在學校里,有需要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校規(guī);在班級里,人人要自覺遵守班級公約。如果有人違反校紀班規(guī),調(diào)皮搗亂,就要接受教育。不然,小到一個學校,大至整個社會,不就亂套了?
用規(guī)則來看護文明校園,用規(guī)則來守護和諧社會,這正是古人告訴我們的道理——“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
21世紀,中國已經(jīng)躋身世界航天大國之列,這是全中國人的驕傲。我想:這輝煌的成果背后,難道不是所有航天人員在嚴守規(guī)則嗎?聽老師說神舟飛船的艙門,連一根頭發(fā)絲的誤差都不能有,我非常震驚!我自豪,我們有勤勞智慧的祖先;我自豪,我們更有勇于創(chuàng)新的新時代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