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
寫讀后感需要你有一定的閱讀量,這可以激勵你更多地閱讀,培養你的閱讀習慣。優秀的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是怎么寫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1
這本書讓我感動,讓我知道了古時候的人學習方法和做人的道理,如何孝順父母。這就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東西,他們真的太有智慧了。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話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個意思是:學習了東西后,要常常復習,才會很愉快。有朋友來這里,是不是也很愉快的啊。而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能炫耀自己的才華,這樣才算得上是君子。這就是古人想要告訴我們后輩對于學習和朋友的交往中應注意態度。
還有這樣一句話是講孝。“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養。不敬,何以別乎?孔子是要告訴我們真正對待父母,不止是照顧,而是要尊敬父母。這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天下百善孝為先。
這本書現在我還只能簡單的懂得這些道理,要真正的理解里面的深奧,還得多下功夫。在這里面更讓我知道了幾百年前圣人們的智慧和做人的道理。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2
認清自己,從擺脫虛榮心開始
毀于虛榮心的男女,比毀于愛情的還要多更多。
有人認為,物質的社會,就要用物質來衡量和判斷一個人,直觀又準確。
一些女孩子為了虛榮,寧愿自己吃兩三個月的泡面,也要買名牌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殊不知她認為的名牌,在真正有錢人面前只是正常消費。
也有些男孩子,通過請客吃飯,打腫充胖子,寧愿自己花的山窮水盡,在所謂的哥們面前也不能丟了面子,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人為什么會有虛榮心?
我聽到過一個最真實的答案:虛榮心來源于貪心。人們總是喜歡站在最高處看身邊,可有時候,自己沒有能力站在最高處時,為了僅存的自尊心,用虛假的方式來保護自尊心的心態,這就是虛榮心。
“虛榮如殺手,有朝一日會敗露行跡”。
所以,別讓虛榮蒙蔽了雙眼;別把別人的眼光當成自己的標準;別把別人的寒暄贊美,當成對自己的最高獎賞;別讓自己迷失在世俗的迷宮中,無法走出。
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活得很累,往往是因為放不下可憐的面子,來做真實的人。因為虛榮心,我們總是被精神上的東西綁架的無法動彈,而小心翼翼地生活。
當你覺得虛榮很累時,不妨讓自己“素面朝天”,你會發現,原來生活是如此純真,如此輕松。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3
對于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這兩個問題,古今學者、文豪、哲學家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孟子與他的思想便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金星。
短文一開頭,簡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證明人和是國家安邦,民族和諧,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這反映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無民,何以有君?這種思想在《趙威后問齊使》中也有所體現。其實,第一章真正是在借助戰爭來認證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開篇運用六個排比,通過舉出古代賢人志士的事實,體現出他們雖然出身平凡卑賤,但經過異于常人的艱苦磨練之后,終于成就了不平凡的責任,通過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恒能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與色,發于聲而后喻。這上文的基礎上,智者用通過正反兩面進一步論證出遭受磨難的好處,最終得到本文的論點。
我認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個有其智。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國家民眾的關系便是國家生存需要各種民眾維持,而富強則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4
最近,在讀讀背背之作業單中,我發現《孟子三章》這篇古文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三篇文言文都講了三個不同的道理,都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篇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通過戰爭來說明無論是人和國家,都需要人去順和。正如文中所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所以,民心所向才是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統治天下也要順從民心,想要單純用武力統治一個國家,必定是動蕩不堪的。
第二篇是《富貴不能淫》,孟子借“妾婦之道”諷刺公孫衍,張儀之流靠搖唇鼓舌,曲意順從從諸侯而竊取權勢,從而憤怒的立下了一個“大丈夫”標準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是真正稱為大丈夫。
而最后一篇則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通過列舉中國古代的六位歷史人物:舜、博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百里奚經過貧困、挫折的磨礪,終于有所作為,成就大事的例子,說明了人在憂患時可以激發人奮發向上,從而闡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
這三條人生格言,我一條都沒有做到,此時此刻起,我也要做到“苦其心中,曾益已所不能”,做一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與同學搞好關系,從而使自己學習奮發向上!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5
論語和孟子都偏向于關心社會政治,孔子的論語一致強調德,君子不器。出發點是修己,終點是治國。尊卑有序與禮,這個思想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保持社會現有秩序,所有從古至今王權都在利用這個。
孟子的文章讀完很有酣暢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運用排比,氣勢恢宏,說理性強。孟子文章主要還是以仁政思想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識很強,他喜歡以五百年應期的圣人自居,也喜歡為先時代的圣人先賢辯護,為舜辯護的篇章最多。
中國人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思想。華夏子孫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兩千年,鮮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也是有來源的,主要來自上古和孔子之說。“仁者無敵”“民心所向”“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這些日常俗語皆出自孟子,感覺孟子比孔子更灑脫,更性情一點,他不僅喜愛辯論,還擅長辯論。“性善論”是孟子的“仁政”學說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樣,奔波游說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償所愿,晚年著書。
他的學說認為人心本善,是環境的影響使人逐漸喪失本性,所以十分強調心性的涵養。
孟子讀后感簡短的400字篇6
看完了深奧的后,我開始研讀表現溫、良、恭、儉、讓、仁、信、義禮、智、信的孟子。看完后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天將要降大任于你,你必須要多用心,多勞動,少吃飯,空乏你的身體才行。想想我自己,這四條原則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說苦其心志吧!
翻開名人史,發現自己并沒有勾踐那么臥薪嘗膽,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一點我雖經常做家務,可沒有哪次我是自愿的,少了那種主動性,我每次干活都有氣無力的。餓其體膚更是遙不可及,少吃?多吃還差不多。至于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這每一樣都不可能,別提什么“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了。雖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來約束現代人,但這做為目標卻激勵著人們不斷向前。汶川大地震引證了這句話,老天就是要降大任于中國,降給中華龍,地震不是痛苦,而是會心的動力!
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讓我們記住這句話——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