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紀事》有感
寫讀后感可以幫助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從而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這里給大家分享《白洋淀紀事》有感,方便大家寫《白洋淀紀事》有感時參考。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
恍惚間,讀完了最后一章,才驚醒,這么快就讀完了嗎?全書那么多的故事,看似雜亂無章,實際上有連續性。從開始抗日,人民積極反抗,青壯年上戰場,老弱病殘幼在家拼盡全力保護戰士們,再到土改等等,人民開始識字,有了文化,精神層次也提高了。
那么多故事,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小勝兒》。小金子是楊主任的警衛員,時年19歲。那次,他出發去打仗,走之前,面上帶笑,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隊伍前面,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而幾天后,一切都變了。上戰場的同志們都死的死,傷的傷,連熱情的楊主任都戰死沙場!小金子負了傷,在家休養。多可憐的孩子啊,青春年少,本該是享樂,社交,與朋友一起浪,自由勇敢追夢的年紀,卻目睹了無情的戰爭。明明前幾天還一起騎著高頭大馬,明明前一刻還并肩作戰,“轟”的一聲,那么鮮活的生命就消失了,只剩下破碎的血肉在空中飛射,漫天泥土飄下,被血染紅。
一個孩子,為什么要面對這么殘酷的事實?
這就是戰爭,無比殘酷,無比血腥,冷漠無情得令人膽寒。為了不讓更多年輕的生命遭受摧殘;不用為國負傷卻只能躺在暗無天日的泥洞里;不必每晚擔驚受怕睡不著覺,被噩夢侵襲;英勇的戰士們拼命御敵,倒下也咬掉敵人一塊肉,殺出一條血路,一條血腥卻拯救所有人的路。
年輕的孩子啊,振作起來,撐過這一次,你就是一個真正的戰士了。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2
白洋淀,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淀里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角色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里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對于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也許就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說:我們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后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3
讀到《白洋淀紀事》,有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詞,就是“漢奸”。
漢奸是中國人,卻背叛了自己的祖國,投靠了日本侵略者。雖然書中少有描寫漢奸的故事,但是卻讓漢奸與那些誓死保衛國家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篇文章都有一兩句話寫的是漢奸,可是以漢奸為線索的貫穿全文,只有《新安游記》。那里面的漢奸是一個多么自私自利,昏庸無能,膽小懦弱的人啊!整天與日本人混在一起,胡吃海塞,胡作非為。他投靠日本侵略者,把信息透露給日本侵略者,就是因為他的自私和懦弱!
要做到不怕犧牲,你必須有理想有信念,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而那些漢奸,只想著自己。他們不僅怕死,也好吃懶做。他們妄想日本人能夠保護他們;他們妄想靠他們的投敵叛變,能夠不勞而獲。殊不知,中國人民是強大的,而且不屈不撓。中國人民不會被侵略者所奴役,并且終歸會戰勝侵略者。這些漢奸也終歸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悠遠的白洋淀中,潑灑了正義與背叛的血水。一滴滴血水仿佛變成了一朵朵花,映紅了蘆葦蕩。經歷了戰爭的`人們,依靠他們的理想與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終于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白洋淀紀事?正是正義與背叛,英勇與懦弱,無私與自利的真實寫照。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4
在這一本書里,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當時,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在這如此困難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人們日子過得十分凄苦,但卻依然保持著對祖國、對民族的無比忠誠,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對未來有著的無限希望。他們有些人離別親人,主動參軍,打擊敵人。有些人身處后方卻用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作出貢獻,比如干部群眾互幫互助,熱情招待負傷的八路軍,認真開導落后分子等等。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國家日漸繁榮。作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分子,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為了讀《白洋淀紀事》這本書,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革命有著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5
在《白洋淀紀事》中,作者孫犁用清新自然的筆墨,刻畫出了一位位英雄的精神。與別的戰爭作品不同,它沒有血性的場面,而是用樸素的語言記錄下了這感人的事跡。
孫犁的筆下,有過于自信卻聰明勇敢的老頭在葦塘;有愛夫心切勇敢與敵人斗爭的一群聰慧女人們在蘆葦的海里;有個待鄉親如自己的家人,敢于對抗不良風氣的婦女秀梅在河灘蘆葦叢中命令戰士原生去卡槍;干部和全村的男女機智地躲過敵人的搜查,中年男子卻永遠堅定地躺在了那里……可最令我感動的便是趙老金老人。
趙老金是個愛憎分明的人,平日的他寬心,看得廣,有很灑脫、很樂觀的看法,可自從敵人來了,他便很是愁眉不展,咬牙切齒。他有個幸福、美滿的家庭,熱情伶俐的老伴和明理懂事的女兒,唯一不足的就是兩個男孩兒全沒拉扯大就沒了。
老金一家人幫助戰士們,卻遭到敵人的攻擊,二十個戰士最后只剩下兩個人,大娘整日以淚洗面。很多戰士跳下水,被活活凍死,河結冰了,老金砸開河面,打撈著戰士們的東西,打撈著一種力量,打撈那些英雄們的靈魂。
整部作品給我們的感覺就像書中所說:“這里的英雄事跡很多,不能一一記述,每一片葦塘,都有英雄的傳說。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它們,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們的清白。”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6
白洋淀,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明白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淀里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主角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里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可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們卻依然堅持著對生活的無限期望,這份期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對于自我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盡自我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可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可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成功,也許就沒有像此刻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終,我想說:我們雖然處于和平年代,可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后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我應當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7
《白洋淀紀事》主要反映的是在白洋淀地區,冀中和晉察冀邊區人民群眾的抗日斗爭生活,在當時,老百姓日日夜夜受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
白洋淀這個地方極其不引人注目,白洋淀里的人也是不為人知。但,正是因為有這些普普通通,不為人知的老百姓,才有如今的和平生活!才使中國多年的&39;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書中,老百姓們對祖國的熱愛是最令我震驚的。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有些老百姓不能參戰,但是他們仍各自想辦法,與敵人斗爭!
如今,我們的生活和平了,我們再也不用因吃不飽穿不暖而發愁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怎樣來的呢?是老百姓用鮮血用淚水換來的,是老百姓憑著那一顆顆堅定的愛國之心換來的!可是我們現在的生活之中,愛國之人又有多少呢?同學們,想想老百姓用生命換來的和平,我們一定要做個愛國之人!
我們雖然處與和平年代,但是我們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祖國,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那些老百姓們平凡而偉大的事跡!讓我們對祖國充滿熱愛,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8
之前我認為英雄必定是一個人為國家亦或是為正義犧牲,做出貢獻。但其實不是這樣的,英雄也是可以是一個團體。
“英雄”是有好多個人的付出組成的。此書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采蒲臺的葦》。寫的是在白洋淀發生的一個事件。開篇即是“這里到處是葦,人和葦結合的那么緊。人好像寄生在葦里的鳥兒,整天不停地在葦里穿來穿去。”人們和葦關系之親密。接下來將葦的一種清白的品格描寫的很到位,也道:“如果單純是葦,如果單純是好看,那就不成為冀中的名勝。”
是的,這片葦塘沒有故事,沒有背后的英雄,又怎么會美。
接著作者引入了事件,在采蒲臺的時候,村民和干部被鬼子包圍,婦女和男人們寧愿永遠倒在冰上不醒來,也不愿出賣抗日隊伍。
“沒有!”兩個字很普通,沒有什么特別,卻說的鏗鏘有力,寧死不屈的品質在這兩個再普通不過的字里體現的淋漓盡致。
結尾段是這樣寫的:“這時,一個四十多歲的人,從葦塘打葦回來,被敵人捉住。敵人問他:‘你是八路?’‘不是!’‘你村里有干部?’‘沒有!’敵人砍斷了他的脖子,又問:‘你的八路?’他歪著頭,血流在胸膛上,說‘不是!’‘你的村八路大大的!’‘沒有!’婦女們忍不住,她們一起沙著嗓子喊:沒有!沒有!
他被敵人殺死了,他倒在冰上。血凍結了,血是堅定的,死的剛強!
‘沒有!’‘沒有!’
這聲音將永遠響在蘆葦塘附近,永遠響在白洋淀人們的耳朵旁邊,甚至應該一代代傳給我們的子孫。永遠記住這兩句簡短有力的話吧!”
白洋淀最富有特色的便是葦,作者借物喻人,把這些堅貞的人兒比作其,堅毅頑強誓死不屈的一個形象,寥寥幾筆便勾勒出來。
本文,以及整本書里的文字都不是很華麗,是很樸素簡潔的,卻又很生動,字里行間透露著中華民族兒女的骨氣。
她們縱橫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受日本鬼子的摧殘與折磨。人們日子過得十分凄慘悲苦,但卻任然保持著對中國有著一萬分忠誠,絲毫不怨恨國家沒有給他們幸福的日子,對生活充滿著熱情,相信未來一定會改變,會幸福。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9
《白洋淀紀事》是最能代表孫犁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反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面,筆調明麗流暢,文風秀雅、雋永,人物形象鮮明。代表這種風格的是《荷花淀》。1945年《荷花淀》發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許多作家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構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淀派”。
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述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茅盾在評價孫犁時說過:“他的散文富有抒情味,他的小說好象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絕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好處在于多風趣而不落輕佻。”“一天云錦,如夢如詩”能夠概括為孫犁所創作的“荷花淀”派小說的風格。A.這類小說的主要特征是:資料上著重表現普通人民的性格美、靈魂美、人情美。
它沒有沿襲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敘事模式,而是著重以抒情筆觸來構成一個自然流動的抒情結構,建立一個詩化的藝術世界。藝術表現上,它追求一種純美的藝術個性,追求一種清新、雋永、秀雅的藝術風格。B《荷花淀》派小說對戰爭的描述有他獨特的風格。孫犁一反以悲壯或悲愴為主要審美特征的戰爭小說流向,第一個以談笑從容的態度,描摹時代風云的變幻,表現戰爭中人民精神世界與人性情懷的變化。孫犁經過《白洋淀紀事》描繪了一幅淡雅、清麗、脫俗的白洋淀畫卷。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0
白洋淀,一個極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小到在讀這本書以前根本不知道這個地方。同樣的,白洋淀里的人們也是不為人知的,這樣的角色在中國各地都有,但也正是因為千千萬萬的這種人,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
這一本書看下來,里面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故事,里面的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軍隊的折磨,但是就是在如此低落的年代,白洋淀里面的人們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無限希望,這份希望甚至是連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同時,他們對于自己的祖國的熱愛也同樣令我震驚,他們有些人主動參軍,為國家盡自己的一份力,有些人雖然沒有上前線作戰,但是他們卻各自又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做出貢獻。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會立馬想到,像董存瑞,邱少云一樣獨當一面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的男女老少一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無聞地在背后努力在的人有很多,沒有他們,也許抗日戰爭就不會成功,也許就沒有像現在一樣的和平生活,他們對于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
在最后,我想說:我們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后默默無聞得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1
第一次見到這樣與眾不同的著作,一下子就知道那些名流作家為何把孫犁捧得如此之高了,確實,這本書帶給了我不同的感受,作者的筆墨都用在刻畫人物和記錄瑣事上了,很少有過描寫殘酷戰亂的場面,在那樣的年代,孫犁果真非常樂觀。
翻開書,好像走進了一個個細微勵志的故事里,雖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但真的看不見殺生搶掠的畫面,抗日精神就是從作者筆下那一個個豐富鮮明的人物形象中體現出來的。走進《老胡的事》,你會被梅的秀麗所吸引,走進《荷花淀》,水生嫂對丈夫的支持和婦女們勇敢值得欽佩,走進《蘆花蕩》,老頭子的好強能干,機智自信令人震驚;走進《藏》,你會了解淺花有多能干,走進《光榮》,你會認識到秀梅的體貼、細心,走進《村歌》,雙眉的正義、志氣,好勝蠻橫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吧,從這些農村婦女的身上就流露出許可多貴的品質,而作者也正是抓住了這些來寫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
整部書中,作者用很多筆墨描寫冀中人民,尤其是勞動婦女,她們為了讓在外邊抗日的丈夫安心抗戰,打擊日本侵略軍和蔣介石軍隊,一力承擔了繁重的勞動,并照顧家里的孩子和老人,實則不易。那些處在戰爭背景下的人們,雖然深受戰爭的威脅,但是他們的心靈世界卻充滿了美的存在,這些美好的人物,和白洋淀美麗的景象一起為我們造就了一幅幅白洋淀畫圖。他們看起來貌不驚人,普普通通,可最后卻成為了一個個了不起的英雄,給人以揮之不去的記憶。
這本著作讓我震驚,也十分感動,受益匪淺。婦女們都能拿起槍來戰斗,那我們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同樣成為祖國的光榮!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2
蘇軾曾說過:“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讀完《白洋淀記事》,這句話就一直在耳旁縈繞,一本好書,大抵都會讓人如此吧。
這本書以抗日戰爭為背景,主要描寫了戰爭中的.人們如何在惡劣的環境之下,堅持生產并且團結一致地打擊敵人。不經歷風雨怎會見彩虹?禿大娘一家,堅持種田、輾米,不畏酷暑嚴寒為戰士們送水提供糧食,孫女二梅帶領全村婦女開挖水道,戰士水生為了抗日,過家門而不入……他們滿懷著希望,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就能取得勝利。正因為他們不畏生死,不放棄,才有了今天繁榮昌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我不禁皺起眉頭,早在幼兒園大班暑假的時候,我就開始學習拉丁舞,記得那時是一位男老師教學,經常用戒尺敲打我們的手臂和腿來規范動作,一節課下來,大家都累得不成樣子了,有幾個小朋友一下課就哭了,我也哭過。漸漸地,我開始為了不去上課而拖拖拉拉。就在這樣的狀態下極不情愿地完成了暑假班的舞蹈課程,第二學期,當媽媽再次提起學習拉丁舞時,我幾乎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直到上小學后,每次收獲節看到同學們在臺上表演節目時,我都特別渴望自己也能有展示的機會;競選大隊委時,看到大家都能表演拿手的才藝,我也心生羨慕。于是,我再次向媽媽提出想學拉丁舞,媽媽便把我曾經學舞蹈的事講了一遍,最后問我:“這次真的想好了嗎”?我堅定不移地回答:“是的”。媽媽對我說:“決定去學一項本領,就不能因為一點點困難就放棄,如果是這樣,到最后的結果還是一樣,什么收獲都不會有”。我點了點頭。于是,她帶我去了好多家舞蹈培訓機構體驗,最終定了下來。和以前一樣,老師也會拿著戒尺敲打我們的手臂和腿,而這次,不管舞蹈練習有多累,我都沒有想過放棄。日復一日的練習,年復一年的考級,讓我更加熱愛舞蹈。
到了四年級六一兒童節,我和同學編排了舞蹈節目并登臺表演;五年級競選學校大隊委時,我在臺上展示了一段拉丁舞,得到了評委們的認可并成功競選上大隊委員。
我堅信,遇到困難時只要不輕言放棄,到最后我們都會有所收獲,因為堅持就是勝利!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3
記得小學時在語文書中讀過《采蒲臺的葦》,只覺得那個時代十分混亂。這個寒假,當我讀完整本《白洋淀紀事》,我對《采蒲臺的葦》有了不同的感受,對那個時代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白洋淀的葦是最有名的,一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但在采蒲臺的葦塘里,葦不只是一種風景,它充滿火藥的氣息和無數英雄的記憶。八路和婦女,雖然素不相識,但憑借著他們保衛祖國的決心,整個葦塘上回響著有力的“沒有!沒有!”,這聲音,是多么擲地有聲、剛強不屈!敵人的炮火,曾經摧殘蘆葦,它們無數次被火燒光,可就是人民的斗爭才保持了它們的生存,才有了白洋淀如畫一般的風景,才成就了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可能小時候因為不明白時代背景,只覺得場面有些暴力,八路軍十分勇敢,卻忽視了蘊藏在普通老百姓中的力量,他們雖不是馳騁沙場的戰士,但他們正是依靠自己的團結、頑強,幫助八路軍渡過難關,打敗日寇。
當時的婦女在家也就是織布、燒飯,男人們都外出打工或打仗,水生就是其中的一員,是游擊組長,為了不讓敵人安上據點,他報名參加了地區隊,水生嫂知道,她勸不動水生,只能簡短叮囑幾句,但可以看出她的難過與不舍。過了幾天,幾個婦女聚在一起,嘴上說著不想去看他們,可還是準備了衣服。她們偷偷劃著一艘小船到了馬莊,可并沒有找到他們,于是失望地回去了,其實,更多的是擔心,怕他們已經犧牲了。這時,她們看到了一艘大船,是日本人的。她們拼命向荷花淀里搖,最后,努力地一搖,小船竄進了荷花淀。就在她們的耳邊響起一排炮。她們害怕進了敵人的老巢,可再仔細一看,是她們的丈夫。等戰士們擊敗敵人后,去打撈著戰利品。
一開始的水生嫂是不愿讓水生參加游擊隊的,可經歷了這次,她們幾個婦女好像不服氣似的,于是在那年冬天,她們配合子弟兵,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孫犁從一開始描寫的農家婦女的形象,到后面婦女機智掩護,再到最后上戰場,所有細節處理到位。荷花淀美輪美奐的意境,既讓人見識到了當時婦女們的辛勤勞作,也凸顯了女性的純潔、寧靜、深沉、溫柔。
讀完《白洋淀紀事》,發現里面完全沒有什么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凡的農民與村級干部的互助互利,落后分子與積極分子的矛盾,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即使在平靜的日子也掩蓋不住抗日戰爭時期人民生活的苦難與凄涼,當然還有解放后的奮斗與歡樂。硝煙四起的時候,人人都拿起了武器,人人都成了戰士。而就是這些英勇抗戰的前輩,趕走了侵略者。如今,歲月流逝,但請記住他們平凡又偉大的事跡!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4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所寫,它主要分為兩篇,一篇是蘆花蕩,一篇是荷花淀,但我更喜歡的是荷花淀,或許是因為一聽到荷花兩字就感覺一股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吧,眼前仿佛溢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畫卷。
這本書的第三節寫到了主人公水生嫂編蘆葦席,“她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這里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水生嫂的純樸、勤勞,也寫出了夜已非常深。作者寫景是隨著人的眼神而動的,“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一片銀白的世界,水面隆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來,帶著一股荷花的清香。”那一層薄薄透明的霧,使畫面變得非常神秘,荷花的香氣更為這優美的景色添加了一抹亮色。然而,景色是這么優美、平靜,但水生嫂的心情卻格外不平靜,夜已這么黑,自己的丈夫還沒回家,她正著急的等著自己的丈夫回來呢!這里水生嫂夫婦的恩愛情狀,與后面他們的互相照應,都能看出水生嫂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可是日寇的侵略打破了這和平美好的生活,這或許就是水生嫂決定參加抗日斗爭的根本原因吧!
書中,婦女和孩子都可以為國家而付出,為自己的親人而付出,他們從來不是只為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更多人有和平美好的生活。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小學學過的一片課文——《狼牙山五壯士》,五位英雄面對日本敵軍的追殺,選擇了犧牲自我,最終墜入懸崖,他們的壯烈犧牲,正是最偉大也最令人震撼的愛國行為!作為少年人,或許我們做不了太多,但至少,我們可以培養好自己的品格,鍛煉好自己的能力,將來把自己的肩膀化作國家的一處棟梁。今天的努力是為了以后國家的強大,因為少年強,則國強。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5
荷花淀,是一個一聽名字就能想象出它美麗容貌的地方。可是,又有誰會知道或記得,在白洋淀也有千千萬萬個熱血青年,他們為革命參軍,他們為土改與地主斗爭,他們為生產幫助他人。
《荷花淀》是孫犁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在這篇小說中,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個善良、賢惠、通情達理,雖然沒有文化,但是絕不落后的水生嫂的形象。男人們才走了幾天,她們就每人找了一個理由去探望丈夫,表現出她們對丈夫深深的愛。雖然沒有如愿見到,有點小情緒,但很快就又說笑起來,可見水生嫂和其他女人都很樂觀、多情。
這些情感豐富、愛說愛笑的女人們在遇到敵船時,雖然也心跳加快,但是不膽怯,不手軟。她們機智的將船往荷花淀里搖,并下定決心,“假如敵人追上來,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現出了她們堅定的決心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回村后,她們經過了戰爭的洗禮,也紛紛拿起了槍桿子,當上花木蘭,成立了屬于自己的隊伍。
這一年秋季,她們學會了射擊。冬天,打冰夾魚的時候,她們一個個登在流星一樣的冰船上,來回警戒。敵人圍剿那百萬大葦塘的時候,她們配合子弟兵作戰,出入在那蘆葦的海里。
她們是那么的平凡和普通,但又是那么的英勇和偉大!對待愛人和同胞,她們有著無限的愛和包容;對待敵人和地主,她們是愛憎分明、毫不手軟。我不禁對這些“水生嫂”們肅然起敬!(王鵬睿)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6
在寒假期間,我閱讀了一本書,它叫《白洋淀記事》,本書講述了抗日戰爭中許許多多的英雄事跡,使我沉迷于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在書中,作者刻畫了許多不同的人物形象。將士們的奮勇殺敵、官員們的黑暗腐敗,百姓們的辛苦生活……描寫得十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使讀者不知不覺就對將士們迸發出悲痛之情,對官員們產生憎恨之情,對百姓們懷有憐憫之情。
在這么多個故事當中,《種園之人》的主人公盧新最令我難以忘懷。雖然他只是一位年齡只有五六歲的小孩兒,但他懂得承擔家庭負擔,所以擔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重任;當他得知八路軍可以殺敵人,為祖國報效時,他便立誓要當一名八路軍;他明白鬼子的陰險狡詐,所以故意把他們帶錯路。我認為,我們都應該學習他身上這些優秀品質。
在書中,鬼子經常攻打冀中人民,而他們卻死不投降。在和當時艱苦環境的對比下,我不禁感受到了現在生活的幸福美滿。可我不由得想到,現在的和平不也是邊防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嗎?正是因為有黃繼光,董存瑞這些肯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槍口的愛國人士,才有了我們的今天,也是他們感染了我,使我立志做一個對社會,國家的有用之人,成為祖國棟梁!
在讀《白洋淀紀事》時,我感受到有許多人都在為祖國的幸福而犧牲。我不由得為他們感到驕傲,為自己的祖國而自豪。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7
為了讀《白洋淀紀事》這本書,我特地查了一下。白洋淀原本是冀中平原一個極其不起眼的小地方,我在讀這本書之前根本就不知道有這個地方的存在。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里,抗日的星星之火正在悄悄蔓延。
在這一本書里,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當時,白洋淀以及周邊地區飽受日本侵略者的摧殘與折磨。在這如此困難的年代里,白洋淀里面的&39;人們日子過得十分凄苦,但卻依然保持著對祖國、對民族的無比忠誠,對生活充滿著熱情,對未來有著的無限希望。他們有些人離別親人,主動參軍,打擊敵人。有些人身處后方卻用各自的辦法努力為抗日事業作出貢獻,比如干部群眾互幫互助,熱情招待負傷的八路軍,認真開導落后分子等等。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革命有著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如今,我們身處和平年代,國家日漸繁榮。作為這個國家的每一分子,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為祖國的昌盛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8
老師要求我們在這一周內讀完《白洋淀紀事》,為了多了解一下這本書,我特意在網上搜了一下這本書的背景:在這一本書里,全部都是發生在抗日戰爭年代的小故事。
‘’在冀中平原上,有一個叫白洋淀的不起眼的小村莊,那里的蘆花做席子格外的好。就在這么個小村莊里,抗日的烽火正在悄悄蔓延……”
里面并沒有什么偉大的,轟轟烈烈的英雄人物與事跡,只有平平凡凡的農民抗日的強烈意志,普通人民互助互利的平淡生活以及游擊隊員對家鄉的思戀……平靜的日子卻掩蓋不住人民解放前生活的苦難與凄涼,以及解放后的艱辛與快樂。
說到中國的抗日英雄,也許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像楊靖宇、張自忠那些抗日將帥,或像白求恩、趙一曼那樣的傳奇人物。但是,像白洋淀里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男女老少,沒有人去描述他們,也沒有人去記載他們。他們每一個人固然都微不足道,但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對勝利有著不滅熱忱的人們,才使中國多年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與世長存”。正是千百萬這樣的普通大眾,才使我們的民族歷經艱難困苦而依然生生不息。
從香菊的母親身上,我看出了一些道理。雖然她小時候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她挺了過來,并接受革新,拋棄舊思想,同自己的女兒一樣認真做功課。而我們現在,也要勇于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進取,改掉壞習慣。所有人都應是如此,把曾經的苦痛都留在過去,不停止奮進。
在最后,我想說:我們雖然處于和平年代,但是我們要對祖國充滿熱愛,要在背后默默無聞的為祖國做出自己應該的貢獻。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19
《白洋淀紀事》是孫犁的集大成之作。以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為背景,以親切輕柔的筆調表現了戰爭的殘酷、生活的艱難和軍民之間的友愛;以豐富多彩的筆觸描繪了人們完美的品質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書中講到了日軍和漢奸對百姓的迫害;講到了百姓們自發組織起游擊隊;講到了人民對八路軍的幫忙和依靠;講到了百姓們對改革工作的支持……
此書中有一章,我印象很深,名叫《村歌》,其中有一個人物,名叫雙眉。雙眉多才多藝,會干農活,能當領導,并且還參加了劇團,唱得一嗓子好戲,還能編寫劇本。至于她的性格呢,有缺點——好勝。
領導人時總愛給人下死命令,不服從她就生氣,弄得大家都很怕她,怨聲四起。再加上她好說笑,好打鬧,好打扮,閑話就來了。她又沒有民心,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流氓”“破鞋”,村里整組時就決定把她撤了,不讓她參加生產組了。幸好老邴來了,他幫忙雙眉回到了生產組。
雙眉被編到了一個“落后組”里,領導一群落后點的婦女。大家都覺得這個組弄不了多久,雙眉卻不服氣,還要挑戰全村認為最棒的李三互助組。很快,雙眉的組組織起來了,剛開始發生了不愉快,但雙眉記著老邴對她說的,要改掉強迫命令的習慣,進取地去開導、動員大家。漸漸地,這個小組團結起來,厲害起來,人們對雙眉也大有改觀了。文章結尾,傷員們想看戲,有人問:“誰來演啊?”立刻就有人說:“雙眉唄!”可見雙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是越來越重了,我也很為她感到開心。
我之所以喜歡雙眉,是因為她不服輸的心態感動到了我,應對人們的謠言,她選擇用事實來證明自我,也會改正身上的錯誤。試問這樣一個聰慧能干又知錯能改的姑娘,誰不喜愛呢?
其實不只是雙眉,書中許多婦女都是這樣的。她們聰明能干,丈夫參軍后擔起了家中的重任,照顧老人,撫養孩子,還要做地里的農活;她們識得大體,家里人參軍不反對,只是在心底默默掛念,支持共產黨的改革政策,斗地主,上冬學;她們善良樸素,八路軍來了總是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著,即使自我在啃硬饃饃,傷員來了也是細致入微地照護著,讓人感到心底一暖。
這些農村的婦女們是十分平凡的,也許過了三代,人們就會忘記了她們的名字。但平凡并不能阻止她們為抗日事業,為國家的未來做出奉獻。政治書上說:“當人們為生活而努力,應對生活的艱難考驗不放棄、不懈怠,為家庭的完美和社會的和諧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時,就是在書寫自我的生命價值。”我們也要學習這些平凡而又偉大的婦女,學習她們樸素的作風;學習她們逆境中求生的堅韌意志;學習她們為他人著想的奉獻精神,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
《白洋淀紀事》有感篇20
讀到《白洋淀紀事》,有一個給我印象很深的詞,就是“漢奸”。
漢奸是中國人,卻背叛了自己的祖國,投靠了日本侵略者。雖然書中少有描寫漢奸的故事,但是卻讓漢奸與那些誓死保衛國家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篇文章都有一兩句話寫的是漢奸,可是以漢奸為線索的貫穿全文,只有《新安游記》。那里面的漢奸是一個多么自私自利,昏庸無能,膽小懦弱的人啊!整天與日本人混在一起,胡吃海塞,胡作非為。他投靠日本侵略者,把共黨的信息透露給日本侵略者,就是因為他的自私和懦弱!
要做到不怕犧牲,你必須有理想有信念,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自己更重要!而那些漢奸,只想著自己。他們不僅怕死,也好吃懶做。他們妄想日本人能夠保護他們;他們妄想靠他們的投敵叛變,能夠不勞而獲。殊不知,中國人民是強大的,而且不屈不撓。中國人民不會被侵略者所奴役,并且終歸會戰勝侵略者。這些漢奸也終歸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悠遠的白洋淀中,潑灑了正義與背叛的血水。一滴滴血水仿佛變成了一朵朵花,映紅了蘆葦蕩。經歷了戰爭的人們,依靠他們的理想與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終于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白洋淀紀事?正是正義與背叛,英勇與懦弱,無私與自利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