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哈佛家訓有感》
寫讀后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深入分析理解的書籍或文章,并加強理解和記憶。寫讀《哈佛家訓有感》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讀《哈佛家訓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1
《哈佛家訓》是一部增強意志、勇氣、誠實、信念、責任等優良品質的一本書,書中,令我最為深刻的故事就是關于誠實的《被拆掉兩次的亭子》。
故事講述了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的故事:他的父親是一個農場主。有一天,父親要把舊亭子拆掉,福克斯很感興趣,父親答應他在家時再拆,可是兒子不在家時亭子就被拆了,福克斯知道了悶悶不樂,父親一見讓工人把舊亭子再按到原來的位置上,當福克斯的面把亭子拆了,用這件事教育福克斯從此以后要做個誠實的人。
將一座亭子拆掉兩次,絕不是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愿望,在院子里重新拆掉一座亭子,就在孩子心中重建了一座亭子,這座亭子就是一個信念——對誠實的信念。這個故事也讓我看見了另一面天空。
通過這個故事更加讓我明白了:誠實是每個成功人士都應具有的優點。
《哈佛家訓》這本書就是這樣——以最樸素的語言,最易懂的話語敘述著一個個勵志的小故事。
在人的一生之中,我們總會得到許多,又會失去許多,但誠實守信的品質應該從始至終伴我們成長吧!誠實如一朵花,只有它才能結出最美的果實!成長中的必備果實必定是誠實的果實!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2
寒假中,在張老師的推薦下,媽媽幫我買了《哈佛家訓》,看到厚厚的三大本書,我本能的拒絕閱讀。但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打開了一本 以后,我發現自己錯了,這本書可以說篇篇精彩,字字珠璣 ,其內容比它的書名更有含金量。 這是一本讓我們終生受益的書,它教會我們一些怎樣做人的道理。首先,要有一顆謙讓而又 感恩的心 ,這點很重要,因為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一條 小面包 》里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面包,每次都
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塊面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 太傻 了,什么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對自己一生的發展大大不利。好爭的人,天將與之相爭;謙讓的人,天將與之相讓。那 位面 包師說地好: “ 我要告訴你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你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 感恩的心 。 ”
其次, 誠實守信 的品德會使你贏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被拆掉兩次得 亭子 》里的父親,為了履行他對兒子的諾言,把一個 亭子 拆建了兩次,盡管他并不富有。將一個 亭子 拆建兩次,絕不僅僅為了滿足一個孩子的愿望,更是為了滿足一個成人自我完善的道德要求。在社會生活中,失信會增大交際成本,會使許多簡單的事變得艱難甚至不肯能。所以,一個希望得到社會尊重和支持的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誠心品德。 第三,一個人要有夢想,更要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恒的努力。鄉村郵遞員 希瓦 勒,被一塊石頭絆倒了以后,就萌生出一個念頭: “ 如果用這些美麗的石頭建造一座城堡,那將是多么美妙啊! ”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在以后二十年里,他沒過上一天安閑的日子。白天他是一個 郵差 和一個運輸石頭的苦力,晚上他又是個 建筑師 。他按照自己 天馬行空 得想像來構造自己的城堡。終于,西瓦勒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憑著他堅持不懈地努力,建成了他的夢想城堡。現在,這個城堡已成為法國著名的風景旅游點,它的名字叫 “ 郵遞員 希瓦 勒之理想宮。 ” 當一塊石頭有了夢想,它就不再是石頭,也不再靜臥在泥土之中。因此,有夢想就會有奇跡!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3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這本《哈佛家訓》中,編者借助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闡述了百年哈佛的人生哲學,內容涉及立志、自信、行動、意志、誠信、自律、熱忱等11個方面。讀后,我感覺這不僅是一本給孩子、給父母看的書,對于教育者來說尤其有益,它豐富了自己的知識
《哈佛家訓》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輯錄了一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
其中,《一條小面包》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故事講述了一位面包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給城里最窮的20個小孩每天一條面包。每天早晨,其他孩子都你推我嚷爭著搶面包,只有一位名叫格琳琴的小姑娘沒有去搶,而且十分懂禮貌。一天,格琳琴的媽媽發現面包里藏著幾枚銀幣,就連忙叫格琳琴送了回去。當她把銀幣送回去時,面包師告訴她,這是他特意放進去的,因為面包師要告訴她一個道理:謙讓的人,上帝會給予他幸福。愿你永遠保持一顆寧靜、感恩的心。故事里的那位小姑娘,從不與別人爭搶面包,每次都等別人搶完了才撿起籃子里剩下的最小一塊面包,而且從來不會忘記親吻面包師的手以示感激。在現在一些人看來,這個小姑娘太傻了,什么也不爭,豈不是很吃虧?其實,真正吃虧的是那些喜歡爭搶的人,他們爭得了眼前的小利,卻把自己不好的品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這么一群爭先恐后的人之中,格琳琴的謙讓是那么的突出、那么的難得、那么的鶴立雞群,猶如夏日的涼風、冬日的暖陽,使人心胸豁然開朗。正如書中所說:謙讓的心,有如宇宙中的天空,有如大地上的海洋和山谷,謙讓者因寬而博大,因博大而有力。
這本書對我的教育太深刻了!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4
我讀過一本書那本書是我記憶游新,使我難以忘記。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擁有成功的人生。那么,通向成功的道路在哪里呢?誰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呢?我想就是它,《哈佛家訓》。這是一本具有豐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生活意義的書,書中介紹了許多名人成功的關鍵,也有許多看似平凡卻含義深刻的故事。它可以使一個人由平庸變得非凡,從失敗走向成功,震撼著人的心靈。
《哈佛家訓》讓我感受到了,親情.信任.母愛.助人.真理.等等......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真理和愛,懂得了謙虛,還有很多......這本書是一本讓你學會怎么做人的道理,里面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從中我學會了怎么才能做好人,里面的故事很多,由一個個故事變成道理的時候你會從中得到主人公的感受,有些文章我讀完了讓我一生都很難悟出的道理,它只要一篇文章就能讓你悟出的。
這本書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佳精彩,讓我們的人生充滿真理。“這本書讓我們從一個黑暗的世界里慢慢的走出見到光明”《哈佛家訓》中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個深刻的意義。讓我一點一點的走向成功的道路。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就要成為天上永遠飛翔的雛鷹;假如我是海里的一朵浪花,我就要成為最勇敢,沖在最前方的浪花。總之,我要堅強,我要勇敢!《哈佛家訓》讓我一生受益!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5
我有一本書,書名是《哈佛家訓》。這本書分為十部分,每部分都有自我的含義,比如說:親情,照耀心靈的太陽;童真,純白無暇的善意;習慣,決定成敗的細節等。在這些故事中,有一個故事深深的感動著我,它是在親情中的:可憐父母心。
當我翻開這頁時,發現并沒有什么含義。但是,當我讀到第二遍時,我才發現父母的愛有多么偉大。
有人認為父母照顧自我是理所應當的,等到父母年老時,他們的兒女卻不去照顧他們,反而為了自我的事業、前途而對父母不理不睬,往往事后才會后悔自我沒有好好照顧父母。如果你的父母還能看見你,還能聽你說話;如果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如果你還沒有忘記他們以前給你的愛,回去看看他們吧!年華正在離去,他們是多么盼望你陪他們走一段路,說上幾句真心話,或是隨便的坐在一齊,看看窗外蔚藍的天空。光陰似箭,世事如煙,不明白明天過后,你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陪自我年邁的父母度過這樣完美的時光。
每一位父親、母親,有哪位不愛自我的孩子,甚至在生病的時候心里都在想孩子冷不冷、熱不熱,應對這樣偉大父母的愛,有哪個孩子能不為之動容呢?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6
《哈佛家訓》這本書是美國的著名作家貝納德編寫的。里面的近兩百個小故事,都交給了我們做人與做事的道理。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少斗氣,多爭氣》。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家公司的員工他恨這家公司,想離開這家公司。他的父親也雙手贊成,可是父親不認為此刻是最好的時機。“為什么?”兒子問道。父親說:“你應當成為公司的獨當一面的人物,然后突然離開公司,這樣才能使公司遭受重大的打擊。”兒子覺得這是一個好的計劃,并開始努力工作。半年之后,兒子成為了總經理助理。父親說:“此刻趕快離開公司。”兒子笑道說:“我暫時沒有離開想法。”這正好也是父親的初衷。兒子這時才明白父親的用意。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一個道理:生氣不如爭氣,僅有自我爭氣才不會被別人小看。人總有不順心的時候,僅有調節好心態,鼓足勇氣去爭取,這樣,你的生活才有可能是另外一個樣貌。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7
最近,書會的閱讀書目是《哈佛家訓》,這是一位哈佛博士送給子女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禮物。《哈》以品性、夢想、真愛、成功、思維、心理、智慧、創意、勇氣和覺悟十個章節描述了一百多個生活中的小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氣息、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彩的生活好處。
其間有許多故事令人回味無窮,如《被拆掉兩次的亭子》讓咱們對墨西哥總統福克斯父親的“誠信”肅然起敬;《南瓜與鐵的較量》讓咱們感悟到拼搏的力量;《當一塊石頭有了愿望》讓咱們感嘆郵遞員創造的奇跡,等等。但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道終生受用的測試題》,這道題堪為經典,說你開著豪華車路遇三個同時在等公交車的人,一個是性命危在旦夕的老人,一個是你做夢都想報答的醫生,另一個是你的夢中情人,而車內只能再坐一個人,你該如何取舍?我好奇地猜測其結局,但終究沒能將故事圓滿,就像故事中的那99%人中一樣。這與其說是一道智力題,還不如說是人生題。咱們不能預測到最佳答案,是否是正因咱們從未想過放下咱們已經擁有的東西,如果咱們能及時地、合理地放下一些東西,咱們是否還有可能會得到更多呢?
這讓我想起了《魚和熊掌》的故事,有的時候咱們難以抉擇,甚至勞心傷神,但只要咱們能根據自我的需要有的放矢,魚和熊掌就不會成為問題。其實,咱們在不經意間一向在做著選取,如選取了工作必放下了休息;選取了辛勤必放下了懶惰;選取了拼搏必放下了安逸。聯系到咱們的職業,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專業素質一流的教師,就務必潛心于專業領悟,而放下一些玩樂的時刻;想讓學生信服于你,就務必為人師表,而舍棄一些不良嗜好;等等。我想咱們的選取務必從自我的實際出發,如果你覺得是你所需要的,就必須奮勇向前;但如果只是“浮云”,該放下得都得放下。務必割舍而不肯割舍,則是疑慮與執迷,對自我有害無益。能在務必割舍時,毅然地割舍,才是堅強與灑脫。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8
有一套書叫《哈佛家訓》,共有四本。每一本都有許多小故事,而每個故事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這與【小故事大道理】的構思不謀而和,但《哈佛家訓》里的故事的含義更深,他的評語與道理言簡意駭。
我覺得《哈佛家訓》是本好書,我覺得可以讓人在時間中沉淀出思想,在靜默中蓄積出光華,在磨礪中提煉出智慧。這套書講述了,孝道,操守,善意,至誠,人生與視野。我受到了知識的熏陶。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一次世界筆會上,美國女作家瑪格利特?米切爾和一位匈牙利作家在一起閑談。匈牙利作家的態度居高臨下,而米切爾卻很謙遜。因為匈牙利作家的作品有339部,而米切爾卻只有一部作品。當問及她的作品書名時,她只說了一個字;【飄】。在場所有的人都震驚了!因為這是一部世界名著!
也許,巨人不需要仰頭,還是很高。而大地不說話,萬物卻匍匐于懷抱。很小的聲音一樣可以如雷貫耳,很少的文字一樣能讓人刻骨銘心。我們很渺小,把自己放低,會更有力量。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9
今天我讀了《哈佛家訓》里的一篇文章叫“你是上帝的妻子嗎”。主要內容是 紐約,12月一個寒冷的日子,一個小男孩站在百老匯鞋店的門前,他光著腳,往里面看,身子,因為寒冷而顫抖。 一位女士問:“小家伙,你這么認真在看著什么?”“我曾經請求上帝賜給我一雙鞋子,我想知道這里面有沒有。”男孩回答。 女走拉著他走進店內。她給男孩買了半打襪子,她又問店員,能拿一條毛巾和一盆水嗎?“她把男孩帶到店堂后面,為他洗腳,然后用毛巾擦干。店員拿著襪子回來了。女士取出其中一雙為孩子穿上,又為他買了一雙鞋,再把剩下的幾雙襪子包起來交給男孩。走時,女士拍著他的頭說:”小伙子,你現在覺得舒服一點兒了么? 小男孩在后面拉住她的手,抬頭注視著她的臉。 小男孩哭著說:“你是上帝的妻子嗎?”
上帝無處不在。可是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上帝的肉身,更別說時刻陪伴在上帝的身邊了。
我的感想是:只要我們能和他一樣博愛,用自己的行動去關愛周圍的人,你就會發現自己離上帝的距離不再遠了。
讀《哈佛家訓有感》篇10
翻開《哈佛家訓》的目錄,我翻開了第一章:快樂——生命躍動的和弦。里面一篇名叫《罕斯的金子》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慢慢翻到17頁,看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主人公名叫罕斯,他給主人做了七年工,由于老實便給了他一塊金子。罕斯把金子扛到肩上,高高興興地回家了。一路上,罕斯用金子換了東西之后又換,換了之后還換,一共前前后后換了五次,就連最后換到的一塊磨刀石也掉進了井里。罕斯擺脫了他唯一的負累,便邁開大步,心情舒暢地回到他母親那去了。
是啊!罕斯的每次失去,都是一次放下。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得到了完全的自我,完全的解放,是一個自由的人了。這樣,才是一個真正擁有開心的人。一無所有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們什么都沒有,根本不用擔心失去。
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我也要像罕斯一樣,只有放棄了,你才可能會擁有,如果你不舍,就永遠不會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