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
寫讀后感需要對所讀內容進行分析、評價和反思,這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好的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1
童年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不必管人間的險惡紛爭,也不必管社會的黑暗腐敗……而高爾基的《童年》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字,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只有每天數不盡的工作,受盡外祖父的虐待,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讓我感慨萬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災7歲的父親去世后,隨母親牽住災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期間他的到外祖母的疼愛,呵護,受到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悲慘啊,四歲喪父,跟隨悲疼欲絕的母親和慈愛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房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起的外祖父的毒打了。但善良的外祖母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羅舅舅和雅克夫姐姐,還有兩個都比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次剛——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盡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后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是活活壓死了阿廖沙的生活多么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斗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斗毆……和阿廖莎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是童年最燦爛的,多彩的,每天坐在寬闊的明亮的教堂中,聽著老師講課,回家又大魚大肉等著品嘗,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得狠狠教訓那人一頓…..但擁有這這些,我們似乎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
因為,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菲吹灰之力。我們多么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后,我們因該悔過自己曾經的施舍,我們不應該浪費,我們要學會珍惜。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美滿幸福的今天。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2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的第一部,書中講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凄慘悲苦的童年生活。阿廖沙很小就喪父,母親也因與脾氣暴躁的外祖父不和,很少回家。阿廖沙童年唯一的親人便是慈祥的外祖母。在外祖母的童話故事和頗具深度的語言的熏陶下,阿廖沙的心中充滿了正義感與對沙皇時期俄國制度的不滿。不幸的是,母親改嫁,繼父兇殘。在阿廖沙11歲時母親和外祖母相繼去世,阿廖沙不得不出去自己生存。
童年,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應是充滿歡笑,充滿溫暖的。可對于主人公阿廖沙來說,卻是如此不堪回首。他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且經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他的生活可謂是地獄般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阿廖沙與“好事情”之間的友誼。“好事情”作為一名學者,在一間簡陋的小屋里探索奧秘。阿廖沙不顧全家人的反對,與“好事情”交了朋友。在“好事情”身上,阿廖沙仿佛找到了另一個自己——被很多人嘲笑,寂寞得可怕。在“好事情”身上,阿廖沙學會了要用美的眼睛觀察生活,樂觀,善良地面對生活。
我很慶幸自己不是出生在那個年代,我擁有的`童年是美好的、值得回憶的。想想我小的時候,全家人都視我為掌上明珠,我可以放肆地提出要求,爸媽也會盡力完成。3歲時,我和外婆去逛街,一進超市,悅耳的音樂便溜進了我的耳朵。我隨即跟著音樂舞動起來,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外婆看到了,認為我有跳舞的天分,給我買了許多音樂CD,送我去舞蹈班……回憶到此,我的心中便洋溢出一絲甜蜜。我是多么幸福啊!
在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父母沒有為自己買生日禮物時對父母發脾氣、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與朋友鬧別扭……可你是否想過,阿廖沙的生活比我們苦很多。所以,當我們遇到不開心的事時,想想阿廖沙。他的生活如此悲慘,可他卻以樂觀的心態對待每一件事。我們又有何資格去埋怨自己的生活呢?我們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接受學校的教育,我們更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回報社會、父母、學校。
所以,當我們遇到煩心事時,不妨用美的眼睛去觀察我們周圍的世界。你會發現,值得我們高興的事有很多,如果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品味這如古茶般充滿意韻的生活,便會了解,生活的意義——即使再苦,都值得回憶!
我想,高爾基是在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樂觀地面對生活,對待每一件事都不能半途而廢,積極地感悟生活中的苦與樂!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3
我們的童年是記憶深處的一顆火種,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陽光,是小巷深處的一首歌謠,是高遠天空的一只紙鳶。而對于高爾基來說童年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
”昏暗窄小的房子里,我的父親攤手攤腳躺在地板上。他穿著一身白衣裳,光著腳,手指無力地打著彎兒。他快樂的眼睛緊緊地閉住了,成了兩個黑洞;齜著牙咧著嘴,他像在嚇唬我。母親跪在他旁邊,用那把我常常用來鋸西瓜皮的小梳子,為父親梳理著頭發。母親圍著紅色的圍裙,粗里粗氣地自言自語著,眼淚不停地從她腫大了的眼泡里流出來。外婆緊緊拉著我的手,她也在哭,渾身發抖,弄得我的手也抖起來。她把我推到父親身邊去,我不愿意去,我心里害怕!我從沒見過這種陣勢,有一種莫名奇妙的恐懼。我不明白外婆反復給我說的是什么意思:“快,跟爸爸告別吧,孩子,他還不到年紀,可是他死了,你再也別想見到他了,親愛的……”
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家庭破碎了—父親英年早逝,母親改嫁,把高爾基丟在了外婆家。高爾基變成了缺少父愛母愛的可憐”孤兒“。相比之下,我要幸福的多。我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爸爸媽媽都很愛我,每天如同生活在蜜罐之中。
”外公一個箭步沖上來,推倒了外婆,把我搶了過去。我拼命地掙扎著,扯著他的紅胡子,咬著他的胳膊。他嗷地一聲狂叫,猛地把我往凳子上一摔,摔破了我的臉。“把他給我綁起來,打死他!”母親臉色刷白,睛睛瞪得出了血:“爸爸,別打啊!交給我吧!”外公的痛打使我昏了過去。
這就是高爾基的童年,悲慘的童年。兇殘的外公如同惡魔,折磨著幼小的高爾基。除了打,外公還用挖苦,諷刺,辱罵等等刺激著高爾基,使他無論是身體還是心靈都受到了嚴重傷害。相比之下,我要幸福的多。爸爸媽媽外公外婆把我視為掌上明珠,不僅不打罵我,還保護我免受別人的侵害。
高爾基向我們展現了他的一段悲慘的童年生活,不是為了讓我們同情他,而是讓我們懂得:在逆境中,學會堅強。給他力量的正是像外祖母一樣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的人。正如高爾基后來寫到:”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也有像”好事情“一樣的普通人把各種生活知識送給了他,使他心靈豐富,茁壯成長。
我呢?雖算不上富人,但衣食住行還是有保障的。寬敞的教室供我學習,舒適的住宅供我休息,餐桌上擺著大魚大肉,衣柜里衣服琳瑯滿目。就算這樣,我也經常抱怨。和堅強的高爾基比起來,我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反思呢?總而言之,我從這本書中所理解到的,就是要有一份執著的對真理、對美的追求精神。只要時刻保持這一點,無論在什么環境中,你都不會感到痛苦。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4
翻開《童年》,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合上《童年》,我心潮澎湃,似乎覺得心里明朗了許多。《童年》,就像一個引擎,指引我走向自己的心,去清掃陰暗的地方;《童年》就像一縷陽光,灑在我的心窩里,讓心靈豁然開朗;《童年》還像無數滴甘露,滋潤于我心田,讓心靈青春永駐……
看完《童年》,我百感交集,我既慶幸自己的生活是那么美好,又羞愧于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居然還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
一個炎熱的夏天,酷暑難擋,大地被烤的冒了煙,知了也耐不住酷暑,在樹上煩躁地抱怨。我百般無聊的舔著棒冰,無意間瞟到電視上的一則廣告,我的眼球不夠用了,放出來的冰淇淋圖片讓我垂涎三尺,更讓我瘋狂的是,里面還有我的最愛——哈根達斯!
心動不如行動,我“快馬加鞭”的奔向媽媽的公司,沖進她的辦公室,“媽…媽媽,我,我要去吃…吃哈…哈根達斯!”我喘著粗氣道。“你這孩子,真是的!媽媽正忙著呢,我現在沒空,明天帶你去啊?而且哈根達斯很貴的,這么一點就要20元!”媽媽用手比劃著,“不是說媽媽小氣,而是太不劃算了!你以為媽媽的錢是隨隨便便就掙來的?花錢那么大手大腳!如果你要買書,就是200元我也同意!況且媽媽現在沒時間,明……”“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你不要找理由了,不就幾個臭錢嘛!有什么了不起!”我打斷媽媽的話,轉身走了。“唉,現在的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啊!”背后聽見媽媽的嘆氣聲……
平時在生活中,我總也感覺不到生活中的種種快樂,總是覺得生活無聊,人生無趣。在爸爸媽媽看來,我們這樣的孩子真的簡直可以說是不可理喻,那么好的生活環境,學習條件,這些孩子竟然還是不知滿足,無法體會生活的真正幸福!為此,怎能不叫我自覺慚愧?!
生在福中不知福,實在是不應該啊!
讀了《童年》,與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才發現我的童年是多么令人羨慕,多么幸福啊!高爾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如此杰出,何況我們呢?我為自己以前的所作所為真正感到羞愧!
同學們,請一定要,一定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別讓自私束縛心靈。攜起手,向著明亮的那方,讓我們共創美好未來。記得要常常提醒自己擁有的幸福,用心感受身邊每一處樸素的幸福,這樣,我們才可以真正的快樂!
提醒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溫情四溢!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5
讀了《童年》這本書后,我受到了很多的觸動。本書的作者高爾基是世界文壇的知名大作家,這本書是他所寫的自傳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對高爾基童年生活的真實寫照。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個沙皇統治下的俄國貧苦家庭里。小說的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十歲喪母。這本書寫的就是在父親去世后在外祖父家中所度過的歲月。作者在書中說道:”這是一種濃重渾濁、色彩斑駁、離奇古怪的生活。“作者本人認為這是某個天才所講述的一個殘酷的童話。事實也的確如此,在這個家中,阿廖沙有的是改嫁的母親,兇狠的外祖父,兩個殘忍愛爭斗的舅舅,還有兩個表哥。這么一大家子生活在破舊的小房子里,天天伴隨阿廖沙的是爭斗、欺騙、謾罵、打架斗毆、還有貧窮。在高爾基的筆下,將那個黑暗時代中的一切人、一切景物全部描繪了下來,不論是美的、丑的、真實的、虛假的都一一寫下。在這混亂不堪的黑暗中引領阿廖沙不迷失的是他的外祖母。
外祖母給人的感受是慈愛的,公正的,善良的。作者在書中寫道:”在她沒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一切連接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但雖然這樣,她也難以脫離那個特定時代中的愚昧無知以及迷信,還有對婦女的歧視。作者從阿廖沙一個純真孩子的視野里,寫出了自己對于那個時代的感受,高超的寫作技法讓讀者身臨其境。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仿佛在看一幅倫勃朗的油畫。倫勃朗素有”紫金色的黑暗“之稱。而這本書正給我這種感覺,各種濃烈的色塊交織在一起,種.種色調好似隨意涂抹,但其實又很有規律,整個畫面都是深黑色的,只有一處有一束白光。阿廖沙家庭的幾次變遷,人們的生活處事方式等。高爾基正是通過這些衣食住行反映那個時代社會底層市民的生活狀況。在這本書中,作者對于其他人物形象的描繪很多,但對于自己的影像卻執筆很少,但給了讀者一個追求進取,倔強、富有同情心的阿廖沙形象。
這本書的誕生也是在革命的年代,它是在革命領袖列寧的提議下產生的。我看完這本書,感到它有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阿廖沙的生活很凄苦,可對真理的追求及善良之心支持著他,讓他不斷前進。在那個時代的一切困難,我們如今都不復存在,又有何理由不努力上進?作者在書中很少對那個時代進行什么評價,也是讓讀者自己去感悟吧。
總而言之,我從這本書中所理解到的,就是要有一份執著的對真理、對美的追求精神。只要時刻保持這一點,無論在什么環境中,你都不會感到痛苦。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6
讀了《童年》這本書,我感觸頗多。
講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悲慘的成長故事。阿廖沙三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養在外祖父家。阿廖沙來到外祖父家時,外祖父家業已經開始衰落,變得也愈加專橫暴躁。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不斷地爭吵、斗毆。一天,他把一塊白桌布染成了藍色,結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覺。他的母親由于不堪忍受這種生活,便丟下了他,離開了這個家庭。阿廖沙的生活從此失去了原本就不多的光彩。但在這種污濁的環境里,外祖母的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給阿廖沙很深刻的影響,讓他在悲慘的環境中依舊保持著正直,善良的心。這部作品取自于作家的真實生活經歷,不但再現了作者幼時的悲慘生活,也是當時社會殘暴統治的縮影,反映了當時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與社會的腐敗。
《童年》的語言生動形象,栩栩如生,將人物的神態、動作、心理鮮明的表現出來,不僅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它讓我看到了憧憬美好生活、正直善良的阿廖沙;兇惡殘暴、冷酷無情的外祖父;勤勞善良、樂觀的外祖母;堅強美麗的母親;兇狠的繼父;自私殘暴的舅舅們…讓我在讀書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的喜怒哀樂,將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跟阿廖沙比起來,我們的童年可是幸福得多,擁有美滿的家庭,
幸福的生活,每個人都能完成學業,得到家長的疼愛…有些人卻身在福中不知福,不停對身邊的種.種不滿抱怨。其實我們擁有的已經足夠,一味的要求更多,不滿足于現狀的人永遠得不到快樂。每當對環境抱有不滿時,請想想阿廖沙吧,想想那雙明亮的眼睛,想想那雙勤勞的手,想想那顆善良的心,想想那段在逆境中永不屈服,奮力向上的成長經歷,你還有什么理由怨天尤人呢?所以,請珍惜現在的生活,珍惜眼前的幸福,珍惜擁有的一切!
再來看看我們的生活。
這是一個充滿愛的社會,沒有沙皇,沒有歧視,沒有虐待。我們如此幸福。有那么多愛我們的人,沒天為我們噓寒問暖,照顧我們。但,我們曾多少次與他們發生爭執,我們曾多少次沖他們吼叫。我們誰曾看見過,半夜,月光下,他們悄然落下的眼淚。而他們,卻依然愛著我們,給予我們無私的愛,才能成長。我們是不是應該體諒一下他們,回報他們。看到阿廖沙的童年,想起我們的實際,我們應該做點什么,我們的心里會不會泛起漣漪?
童年,再回過頭來看童年,會不會有一種別樣的滋味?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7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的讀書筆記怎么寫。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么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后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后,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兇常打人,幾年后,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并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里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么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讀童年有感一千字左右篇8
大家都知道高爾基吧,他有人生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而《童年》是最著名的,這是一本偉大的書籍,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高爾基三歲那年,父親去世了,他就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那時外祖父的家業已呈現衰落趨勢。也正因如此,外祖父變得專橫暴躁。高爾基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高爾基母親的嫁妝而不斷地爭吵,斗毆。在這個家庭里,高爾基看到了人與人之間彌漫著仇恨之霧,連孩子也為這種氣氛所毒害。
但是在如此惡劣的生活環境中高爾基依然尋得了一絲甜蜜,結識了許多可愛的人。外祖母給高爾基的印象最深,外祖母為人慈祥,善良,公正,熱愛生活,仁后隱忍,有著圣徒一般的寬大胸懷,歌頌正義和光明。
后來母親再婚,但并不幸福,經常遭到繼父的毒打,貧困和疾病吞噬她的美麗,也讓她變得冷酷,尖刻。而母親卻將這一切不如意都轉嫁到無辜的高爾基身上。
而這時的外祖父已經全面破產,他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困苦。高爾基放學后就與鄰居的孩子們一起撿破爛賣。在這一過程中,他感受到了友誼和同情,但這也招致學校的非難。高爾基在經過一個夏天的思考后,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這時,母親去世了,便安葬了,母親到人間謀生。
在《童年》這部小說中描繪的是一種濃厚的色彩斑斕的離奇的難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個善良而且極端誠實的天才講出來的悲慘童話。然而,再描述了那么多不忍卒讀的慘事與丑事之后,我們卻發現整部作品就如陽光穿透了樹葉,放射出樂觀主義的思想光輝。高爾基沒有被艱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壓倒,他滿懷信心奮斗,拼搏,沖破種種障礙與不幸,不斷探索新生活,這種樂觀主義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內容上帶上了積極的色彩。
正如高爾基在談起關于《童年》創作時所說的:“我們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們的生活中,雖然有滋生各種無恥的敗類和肥沃的土壤,但這種土壤終究會長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創造性,你的力量生長出善良和人道的東西,他們不斷激發我們建設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滅的希望。”
因此,我們讀《童年》不是為了去體會高爾基那段悲慘的童年經歷有多么值得同情與可憐,而是讓我們明白,無論生活多么艱難,環境如何惡劣,總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懷著一顆積極且感恩的心,總會觸摸到溫暖的陽光,看到另一種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