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
寫讀后感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和表達,這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嗎?這里為大家分享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快來學習吧!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1
暑假在媽媽那邊發現了這本書,有三本,是弟弟買的,他似乎沒有看過這書,很有幸自己可以看到作者路遙筆下人物的生動故事,這個故事挺悲慘的,也寫出了那個時代人們的辛酸的,潤葉另嫁他人,丈夫殘疾;少安妻子因病去世;曉霞被洪水沖走,少平毀容;金波再也沒找到他心愛的藏族姑娘。曉霞死了,秀蓮也死了,少安少平的愛情不得善終。
因為家中貧窮輟學的少安,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吃苦耐勞當上了隊長,在現在看來這有什么好說的,我真的很敬佩少安,因為他弟弟妹妹才能完成學業,姐姐一家靠他存活,后來少安成為孫家的頂梁柱,孫家后來的風光也是靠著少安這個頂梁柱,十三四歲時的我們并沒有吃過這樣的苦。
但是是否能像少安一樣理解父母的不宜,十八歲又有沒有成為父母引以為傲的孩子,我真的十分敬佩少安!
就不一一都說我對人物的感受了,書中沒有華麗的藻飾,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個人對于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更變,對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平凡的我們做著不平凡的事,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2
我最近看了一本榮獲茅盾文學獎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看完之后,我感悟頗深。
文中的主人公孫少平,非常熱愛讀書,把看書當成自己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事情。由于生活所迫,離開家鄉來黃原打苦工,背石頭。他每天要拌勻非常重的石頭,不久,他的背部就被石頭磨爛,有些地方甚至血肉模糊。到了半夜孫少平就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窯里,點著蠟燭,忍受著脊背的劇痛,廢寢忘食地讀書,他是有多么愛讀書呀!
看到這里,我思緒萬千。孫少平在那如此艱苦的環境還堅持讀書,我有如此好的學習環境卻不好好珍惜,沒有做到百分之百投入學習,現在想想孫少平,真是自愧不如。孫少平這種勤奮苦讀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仍出現很多不認真學習的現象。如老師規定8:15到校,有同學9:00才來到學校;上課鈴聲已經響起,但還有學生在操場上自由活動,老師來到教室,才急匆匆地跑回教室里,需要平靜好幾分鐘才能進入上課狀態;在課堂上,有些同學在做小動作,有些同學在走神;在考場上,有些同學在傳紙條,抄答案……這些都是不認真學習的現象,用七個字概括就是:不珍惜學習環境。
與孫少平相比,我們是多么幸福呀!幸福并不僅僅在于我們能吃飽穿暖,更多的是在于我們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學習環境,抓住學習的機會,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3
小時候讀平凡的世界,沒啥感覺。現在再看,深有感觸。
我讀到了一個平凡而偉大的路遙: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沒有被世俗同化的斗士,一個比我們都慘的樂觀主義者。
小人物是平凡的,但是也可以追逐自己的不凡。
人是平凡的,思想可以不凡;處境是平凡的,選擇可以不凡;世界是平凡的,你看世界角度可以是不凡的;結果是平凡的,經歷可以不凡;生活是是平凡的,生命不可以是平凡的。因為你是獨一無二的。
自甘平庸,隨波逐流,名利世俗的人,你忘了生命的期許嗎?你忘了在你年少時的慷慨激昂了嗎?你忘了你的青春誓言了嗎?你放棄了你曾經的追求,你浪費了生命給你的機會。
也許你的處境很差,也許你不得已為之,也許你在迷茫中掙扎,也許你早已習慣環境,也許你覺得累了,倦了,你懶散了,放棄了。你不再是你自己,你丟失了自我。
生命的意義在于每天都是新的,在于絕望中的希望,在于永不放棄。
我是平凡的,但我拒絕平庸,我厭惡沒有追求的生活,我鄙視同流合污。世界是污濁的,生命是脆弱的,生活是殘酷的,但我依然微笑著面對,追求著美好,并創造著美好。
生命是美的,有唯美,更有凄美。
真實,不造作,那青春的氣息,那奮斗的勇氣,那如歌的歲月,那不言敗的斗志,構成了生命的美好,因為有你。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4
為《平凡的世界》中你最為感慨的一位女性寫一篇文章,我想很多人看到這個題目時,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田曉霞吧(包括我在內)。確實,她活潑、有正義感、不嬌揉造作,最后甚至為救人犧牲了自己。她就像林徽因一樣,活的太過用力,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話,那就是“海綿女”,不放過一刻生命,活出精彩。但是,當我再細想想時,突然,一張蒼白的面孔出現在了我的腦海中。
如果說田曉霞是一朵嬌艷的玫瑰,那么田潤葉就是一朵需要呵護的雛菊。她一點兒也不張揚,只迎風而舞。我們第一次見到她時,是在孫少平上高中的時候,她是少平親切地稱為潤葉姐的人,她溫柔、善良,具有一種母性的光環(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這其中也有私心在作怪)。她熱情地招待基本吃不上飯的孫少平來她家吃飯,又貼心地留他一個人在那兒吃,為的是不讓他尷尬。也就是在那一次,我們見到了田曉霞。她的舉動和潤葉完全相反,一動一靜,一張一馳。潤葉姐是多么善良,臨走時還不忘了塞一把糧票給孫少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糧票何其珍貴。
潤葉姐深深地愛著孫少安,甚至不惜放下身段去尋他。而他,這個“負心漢”,卻礙了地位不同,拒絕了,毫不猶豫地娶了那個山西姑娘。也許,確實是山西姑娘更適合孫少安,她勤勞、淳樸、能干,是個典型的農村姑娘。可是,我們還是為潤葉深深悲嘆,深深惋惜。當她送來了新婚禮物——兩條貴重的錦花緞被面,我們也只能“哀其不幸”了。
離開少安后,她過得并不幸福,在父母的期盼下,為了二爸田福軍的政治生涯,委曲求全嫁給了李向前。婚后兩人分居,李向前如此愛田潤葉,而潤葉留給他的只是一個冷淡的背影,可能很多人看到這里,會替李向前不平,認為不值得,又去唾罵田潤葉負了人家。可是,田潤葉從未負心啊!孫少安對她來說,永遠是心中的一道坎。就像書中所說的——一旦當她第一次對一個男人產生了熱烈的愛情,就會深陷進去而不能自拔,可一旦這熱烈的想望落空時,又很難從因此而造成的痛苦中解脫出來。她除過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又沒有遠大的事業上的追求來彌補感情上的損失……她即便結了婚,依舊守住了自己心靈的一番凈土。我們并不能置予評判。她是純潔的、高貴的。
當李向前的腿斷了后,我們又一次看到了田潤葉靈魂的高度,她聽到消息后,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工作,肩負起妻子的責任。固然是因為內疚,也更因為她要盡起責任,給李向前一個活下去的希望。我們不難想象,當潤葉聽到李向前車禍這個消息時的心理活動,是震驚、難過,抑或是悔恨?我們無從而知。我們只知道她盡了責任,凡是盡了責任的人,都應該尊重。這一次,潤葉的形象瞬間豐滿起來,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
也許有些人很難理解潤葉的行動,認為她是自討苦吃,卻未曾想過這是性格使然。潤葉善良、敏感、富有同情心,也許她剛開始照顧李向前,就是因為同情,而漸漸地,她真正地從孫少安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準備好接受一段新感情了。于是,她和李向前真正成為了夫妻。她愛上了他,不然又怎會為他生兒育女呢?
田潤葉身段柔軟,卻內心強大地足以撐起一片天空。她的體貼、她的善良,無一不讓人為之動容。她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是一個有生命的人。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5
這部著作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孫玉厚一家,他有四個兒女,大女兒蘭花,大兒子孫少安,二兒子孫少平和小女兒蘭香。蘭花嫁給了外村的一個山區農民,可惜這個農民不走正道,被拉到公社“勞教”,使得孫家一家丟了面子。孫少安上學成績一直都很優秀,但是因為家庭貧困,自己又是長子,于是放棄了學業,在家里幫忙父親一起維持全家的生活,但是少安即使呆在農村干活,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憑著自己的努力,他當上了一隊的生產隊長,最后又開了磚窯,成為全村的最富裕的一戶。放棄學業和放棄青梅竹馬的田潤葉,雖然給少安帶來了很多的遺憾,但是少安都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是更加積極進取,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孫少平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在學校中不僅學習成績好,運動也很好。看到他每天在學校角落里偷偷吃干硬的窩頭,為了節省錢,從來不去食堂買菜吃時,感到很凄涼。雖然經過了許多努力仍然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少安并沒有放棄自己。在幫助哥哥把窯廠搞起來之后,就外出尋找工作,做了工地上的工人,很巧的是他遇到了自己的同學田曉霞。
田曉霞是縣委副主任的女兒,現在時一名記者。在小霞的幫助下,孫少平閱讀了大量的名著,繼續堅持著自己的夢想,即使是一名微不足道的煤礦工人,也從來沒有怨恨過。經過長時間的相處,少平與小霞成為了一對男女朋友,但是好景不長,小霞在一次洪水采訪時,不幸遇難死了,少平很痛苦,再一次煤礦事故中受了重傷。但是少平并沒有放棄生命,而是好好地或者繼續奮斗。
這種精神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太陽明天依舊要升起,機遇永遠都在。
讀平凡的世界感悟100字篇6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里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金秀的愛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云登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里一一的展現。
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教育意義則是一種對農民的深刻理解。現代城市年輕人可能很難真正理解農民。農民的生活,農民的想法,農民曾經過的日子,農民的現在和未來。但是間接知識也能夠帶給我們啟示和觸動。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小說能夠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讀完這些小說從某個意義上說我們也經歷過了那個時代,也曾在田中揮汗如雨。這些書的現實意義在于對中國的現狀,在于對歷史的延續,在于對未來的展望和我們年輕人自身的提高:對人性的理解,對中國的理解,對構成中國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陸地的人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