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
通過不斷地寫讀后感,人們可以逐漸掌握用文字表達自己思想和感受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好的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篇1
我喜歡讀《圍城》是因為在錢鐘書老先生的筆下淋漓盡致地人們在圍城下內心的欲望與掙扎,我們不斷地追求以及追求到成功后隨之而來的不滿足和厭煩。其間交織著我們的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執著與動搖。別說你沒有這樣的掙扎,只要活著,我們都有七情六欲和理智煎熬。
雖說《圍城》中引用了英國的一句話“結婚仿佛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去;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其實《圍城》只是以婚姻為引,牽扯出人生萬事的茫然。更好的理解是法國人類似的說法,“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
身邊不乏大齡單身女孩,他們無比羨慕結婚生子,幾乎每天都在相親,看多了反而麻木了,已經找不到一見鐘情的感覺。每次聊天,我都會說干嘛那么著急把自己嫁出去呢?等待一個愛你的人,等待那份心跳的喜悅。等待或許漫長,但在這個屬于自己的時間里我們才能自由,才能始終如一地愛自己,因為當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你的愛就不能完全屬于自己。
光鮮的外表,多彩的生活總會讓人羨慕,于是我們不斷地努力,終于有一天夢想成真的時候又發現原來不過如此。其實最精彩的體驗都是在追求的過程中,如同男人追求女人,當他了解并獲得女人全部的時候,女人就沒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讓男人義無反顧地追求。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很骨感。圍城是人們在心中自己筑成的,快樂與不快樂皆在于翻越城墻之上。
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篇2
沒有結婚的時候很難看到圍城,就是看見也是一個假想,圍城只有身處其中望見圍城的人才會深有感觸,親、朋、妻、友的復雜;柴、米、油、鹽難堪。婚姻在方鴻漸看來是昨日的夕陽,今日的夜幕沒有出路,這時代的情感真的沒有幾個能比方鴻漸好的已經不多了,情感的游走,身體的犯規、婚姻的越位。身邊好多的人多在暗中運作著他們的情感,也許現在過的比方鴻漸好、過不多時他的圍城將會改變,城池的破口難以修補的時候唯一的方法拆除。
這樣的社會,對一個情感沒有寄托、婚姻沒有約束、道德沒有規范的人,出路會比方鴻漸好的實在不多。昨日你情感出位,今日與你大鬧天宮,明日派人跟蹤,后日與你離婚,拆毀、拆毀再拆毀;沒有補救也沒有退縮,前仆后繼勇往直前。如果我是統計離婚率,我想我對對婚姻失去信心會沒有了希望,就說現在的廣州吧,4年廣東有近10萬人離婚,離婚率整體上升兩成,其中70%為女方主動提出,為什么、為什么?
婚姻沒有感情是那么的無助,方鴻漸就是這樣,他與孫小姐,他愛他嗎?真的不愛嗎?感情的事真的好難說,不能說沒有。也許在他的這個世界失去的永遠事最好的,得到的只是一種無意的接受而已。一個對生活懦弱的人,對情感很難會擔起他該有的責任。方鴻漸很想補救的圍城,卻找不到方法,也找不出可以調解的內心事務。如果可以我想方鴻漸因該有個朋友,有個可以與他交心的,在他困惑的時候給他出路,在他灰心的時候給他安慰。一切的一切只怪這人沒有找到與放下自我,那個時代沒有找到自己的人會這樣,這個時代沒有找到自我的冷不是如此嗎?
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篇3
“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此句或許便是該書書名的由來,寥寥數字,勾畫出了一副若在眼前的畫面。
愛情,或許是文學最為鐘愛的主題,自《詩經》之“關雎”到民國的張愛玲,再至當下,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這是一個不曾中斷的話題,道盡了人們在愛情里的喜樂悲歡。
如同錢老先生所言,城外的人,總是想沖進去的,但疑問之處在于,為何城內的人在沖進去之后,又想著如何逃離呢?更有甚者,如“揚州八怪”的金農所言“傷人手,不可治”,此君對于圍城,大有遠離才安全之意。
但也有如金岳霖者,在“圍城”里獨自游走一生,或許在精神里,林徽因是始終伴他左右的。金老先生或許是圍城之內與金農隔墻而望的兩類人的典型代表。
一個人,或者說,兩個人,在城外與城內是為何會出現如此的差異?當兩人愛之切切、急欲攜手進入城內之時,這段路途上何事影響了原本的計劃?
當兩人攜手欲共度今生之時,此時,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原本獨立的兩個人,從此便被牽連在了一起,由一個人的生活變成了兩個人一起的生活,從某種意義而言,兩個人將要融合成另外的“一個人”。有愛情到婚姻的過程,對每一個人而言,都將是一種轉化。
“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當張愛玲如此的姿態面對著胡蘭成之時,便已可預示他們的結局。
愛情里的兩個人,或許應當是獨立而自由的,這種獨立和自由,并不是說兩個人得是相隔萬里、平行而前,只留下相互眺望。而是應當保留著各自獨立的本性,意識之中,總有一些區域是你自己的,而不能“低到了塵埃里”沒有了自己。倘若更甚的,“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除了一朵花來”,那作為一個旁觀者的我,很希望她是一直歡喜的。
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篇4
一
書頁片片流逝,嘻笑怒罵,猶在耳邊。
“婚姻就像金籠,外面的鳥想飛進去,里面的鳥想飛出來。”恍惚間,聽見書低吟淺唱。
噢,這就是這篇小說的根源吧。澆著它,便出現了個方鴻漸,在蘇小姐,唐小姐和孫小姐間碾轉反復,被愛,痛澆得濕透。
但他依舊追逐,那理想中的美滿——那個渡金描鳳的籠子——卻在精巧玲瓏的籠門搭扣“啪嗒”合上時,后悔莫及。
二
耳邊隱約又響起墻上那口跟不上時間的老鐘沉悶的敲擊聲,正“當、當、當、當、當、當”地嘲笑那個躺在床上,黯然神傷的人。
鳥兒掙扎著要出去,羽毛凋零散亂。
但,我想說,鳥兒,你為何一定要選擇痛苦呢?
這既然就是你所追逐的,何不坦然面對?
我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有那么多想得到的東西——金錢,名譽,愛情——這是在我們心中被神化的東西。
我們努力追逐。可有一天,我們逐到了,卻像文中的人物,沉入無垠的金籠。
但籠中的鳥兒,請徹夜歡唱!
雖然我有了束縛,但請不要忘記最初的心愿——感到了金錢的疲累,為何不想想自己給后代營造了怎樣好的環境,感到了名譽的負擔,為何不想想自己曾獲過多少甜蜜……我們明明得到那么多,又為何悲傷!
三
我一直在想《圍城》的一個結尾,我想方先生應該離開孫小姐,然后在一個舞會或一個村路上再遇見唐小姐。
生活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面。
但現在,我改變主意了——一個不懂得在困境中尋覓幸福的人在哪兒也不會快樂。
我只能默默祈禱:方鴻漸,希望你在去重慶的路上能找到金籠的出口。
出口在心里。
籠中的鳥兒,請徹夜歡唱……
讀圍城的600字讀后感篇5
《圍城》是錢鐘書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堪稱中國近、當代小說中的經典之作,這是一部讀來如嚼橄欖回味無窮的奇書。在妙趣橫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著令過來人低徊輕嘆、令少不更事者然若失。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調侃語調述說人生無奈的笑面悲劇。
確實,我們的生活中“圍城”隨處可見。不僅僅是戀愛婚姻、工作事業,還有學習生活、交友處世,無一不有一個“城”把我們“圍”著。“圍城”——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里的人想逃出來。
作者用幽默的語言、深刻的哲理、巧妙的比喻,站在一定高度俯看人生,批判了人性的丑惡、虛榮。如:“夜仿佛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了,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后的夜色也帶著酡紅”、“孫太太眼睛紅腫,眼眶似乎飽和著眼淚,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輕輕一碰就會掉下來”、“蘇小姐雙頰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又如:“我們一天要想到不知多少人,親戚、朋友、仇人,以及不相干的見過面的人。人事太忙了,不許我們全神貫注,無間斷地懷念一個人。我們一生對于最親愛的人的想念,加起來恐怕不到一點鐘,此外不過是念頭在他身上瞥過,想到而已”、“一個人的缺點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時候尾巴是看不見的,直到他向樹上爬,就把后部供大眾瞻仰,可是這紅臀長尾巴本來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標識”。這些語句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時而讓人忍俊不禁,時而又想像著作者所描述的情景,給人深深的同感,仿佛身臨其境、如見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