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
寫讀后感是一種文學(xué)創(chuàng)作,需要運用自己的語言和文學(xué)技巧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看法,這可以促進寫作能力的提高。寫好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是有技巧的,接下來給大家分享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方便大家學(xué)習(xí)。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1
“他是一個獨自駕著小船在灣流中捕魚的老漁夫。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去八十四天了,他一條魚也沒打到。”文章開篇就引起了我的注意,使我不由自主地讀下去。我如饑似渴地讀完全文,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位老人名叫圣地亞哥,無人知曉他的身世,唯一能安慰他孤獨內(nèi)心的人,就是那個叫馬諾林的孩子。可在連續(xù)多天沒有收獲的情況下,孩子也被迫離開了他。一個漁夫,捕不到魚,無疑是失敗的。其實在現(xiàn)實中,我們誰沒有失敗過呢?醫(yī)生手術(shù)不成功,銷售員推銷商品到處碰壁,農(nóng)民莊稼歉收,學(xué)生考試失利……更讓我想到了最近的高考,有些莘莘學(xué)子夜以繼日地努力學(xué)習(xí),卻未能考入理想的.學(xué)府。在這樣的人生低谷中,我們還有繼續(xù)堅持下去的勇氣嗎?有,老人告訴我們,只要有希望。孤獨又失敗的他,在這樣的人生低谷,并沒有放棄。他對孩子說:“你可想看到我釣上一條一千多磅的魚?”原來讓他堅持下來的,是希望和樂觀。糟糕的運氣和貧困的處境都沒有擊垮他,老人決定第八十五次出海,去尋找他的幸運之神。
是的,老人帶著希望出海了,老天不負苦心人,經(jīng)過兩天雨夜的奮斗,終于將一條大馬林魚殺死。老人也站在人生的顛峰。在巔峰上,再邁一步,有可能就是“懸崖”。的確,命運再次和他開了一個玩笑,盡管他與鯊魚殊死搏斗,但大馬林魚最終還是被鯊魚咬得只剩下魚頭和魚骨。老人的功夫全白費了。
墜下“懸崖”的老人卻讓我意識到了勇敢是什么。他接受了,他接受了魚被吃光的事實,他接受了自己的失敗。可他真的失敗了嗎?不,因為他說過:“人可以被毀滅,但絕不能被打敗!”我幡然醒悟:原來真正的勇氣,不只是勇敢與命運抗爭,而是無論成敗如何,都摧毀不了他的意志和內(nèi)心的驕傲!在我眼中,老人很平凡,但更是一位勇氣可嘉和意志堅定的英雄。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當(dāng)幸福來敲門》里面的經(jīng)典臺詞“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wèi)它!”無論命運多么的無情,無論經(jīng)歷多少失敗,但不要屈從于命運,就像圣地亞哥老人一樣,敢于與鯊魚搏斗,與命運抗爭,就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于我,在今后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中,無論成敗,都要鼓足勇氣,充滿信心地為了目標而奮斗,做一個平凡的英雄!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2
在彌漫著芬芳書香的圖書館,我閱讀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與海》,這的確是一部耐人尋味的經(jīng)典作品,
《老人與海》主要講述了一位以打漁為生的老漁夫——桑地亞哥,在整整八十四天里他獨自出海但都一無所獲,倔強的他并沒有向命運低頭。這天他又出海了,經(jīng)過艱難的捉捕,憑著堅強的毅力,終于捕獲到了一條比他的小船還要大很多的倍的大馬林魚。但是,在返航的途中,他不幸與一大群鯊魚相遇了,雖然奮力抗爭,鯊魚還是吃掉了大馬林魚身上所有的肉,老人最后帶回的是一副巨大的魚骨架。
本書用大量的筆墨記敘了老人與大馬林魚做激烈斗爭的情景,從中突顯出老人頑強不屈的崇高精神。我認為,大馬林魚是一種象征,它象征著困苦的的人生,老人不畏艱險和它殊死搏斗,成功地捕獲了大馬林魚,老人贏了;同樣,鯊魚也是一種象征,它象征著莫測的命運,老人也同樣和它作了頑強的抗爭,但魚肉還是被鯊魚吃光,老人輸了。
讓我感到震撼的不是老人輸在鯊魚尖利的牙齒之下,而是老人在失敗面前那毫不沮喪的氣度!海明威在書中說過——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在我看來,失敗就如一首歌,雖然它的旋律不及成功之歌那么亢奮人心,但它更能讓人刻骨銘心。就例如家喻戶曉的“發(fā)明大王”愛迪生,他為了給人類帶來光明,做了一千五百次實驗,都沒有找到做電燈燈絲的合適材料。盡管失敗了這么多次,他都沒有選擇放棄,毅然選擇繼續(xù)試驗,并最終取得了巨大成功。
漫漫人生路,并不都是一馬平川,荊棘、陷阱隨時都會阻擋我們前進的步伐,甚至讓我們迷失方向,但只要我們堅定必勝的信念,踏踏實實地堅持走下去,哪怕到不了終點,也會感到欣慰。現(xiàn)在的我們正處于學(xué)生時代,獲取知識是這個階段的首要任務(wù),“書山有路勤為徑,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我們會遇到許許多多的挫折、失敗。碰到這些情況,千萬不能情緒低落,垂頭喪氣,而應(yīng)當(dāng)堅定信念,沉著面對。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相信成功就在不遠的前面。抬起頭,挺起胸,伴著失敗的歌聲前行……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既然失敗都來了,成功還會遠嗎?與命運作不屈的斗爭,總有一天勝利會向你招手。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3
《老人與海》圍繞一位老年古巴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很遠的灣流中搏斗而展開故事的講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學(xué)中的突出地位,這篇小說相繼獲得了1953年美國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
我讀過許多書,它們讓我學(xué)到了許多知識,也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么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連續(xù)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做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于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大馬林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再歸程中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他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盡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么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我做什么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xué)習(xí)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認為自己考不到好成績。《老人與海》中,主人公與鯊魚搏斗,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把小刀綁在槳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短棍也丟掉了,他用舵把來打。這本書揭示出的真理,不就說明了人無論怎樣,最怕的就是沒有信心。信心就好比是汽車的馬達,是人前進的動力。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這本書中主人公充滿信心、鍥而不舍的精神,不正是我所缺少的嗎?
自從讀了《老人與海》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xué)習(xí)上不再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在期末考試的那一天,上午的兩門功課成績,我沒有班里的某一個同學(xué)好,但是我并不服輸,反而信心倍增,決心打一個翻身仗。下午的語文考試,我做每一道題目都格外仔細。果然,我語文考試是班里的第一名,總成績上,我也是第一名。
今后,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要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我要感謝書,感謝它讓我學(xué)到了那么多知識,感謝它讓我懂得了那么多道理,感謝它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使我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4
冰山運動之雄偉壯觀,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一部不足百頁的作品,卻能讓一代代人一讀再讀。我從那樸素、精確而又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的描寫中,進入了老漁民桑提亞哥的晚年生活。我讀出了他的貧窮、凄涼,也讀出了他的倔強和不甘,同時,他雖已年老體衰,對生活卻仍保持那份固有的信心。他出海了,在經(jīng)歷了一次次失敗后,他捕到了一條大得驚人的魚,這是他多少年來夢寐以求的事。經(jīng)過了三天三夜的周旋,通過與大魚的殊死搏斗,他在筋疲力盡的最后關(guān)頭,終于戰(zhàn)勝了大魚,把它綁到了自己的船舷上。在搏斗的過程中,他心中一再出現(xiàn)一個念頭:“人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他曾這樣高喊著激勵著自己:“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然而,最終,他還是失敗了:在歸途中,饑餓的鯊魚接二連三地追上來,他拼盡全力,一條條地殺死這些掠奪者;老人回到岸邊,他帶回的只是一條巨大的魚骨,一條殘破的小船和一副疲憊不堪的軀體。他失敗了,但他內(nèi)心的驕傲絲毫不受損傷。他英勇地失敗了,他是真正凱旋的英雄,一身傷痕則成了他非凡勇氣的見證。在小小的窩棚中老人安然入睡。他沒有失望,他沒有被打敗,睡夢中又要準備出海了,他夢見了獅子。
讀完這篇小說,我發(fā)現(xiàn),老人的故事不僅象征著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而且象征著整個人類堅不可摧的精神。在現(xiàn)實中,他雖然失敗了,但在精神上,他卻是勝利者,他那頑強搏擊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貴和尊嚴。遍顧所有的人生,誰沒有經(jīng)歷過失敗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敗的原因可以不盡相同,但無論如何失敗總是一個讓你難以承受的打擊。關(guān)鍵是你會夢見“獅子”么?你還會準備“出海”么?再出海,你就會有勝利的希望。我想,這種險惡的人生環(huán)境和這種堅忍的人生態(tài)度,正是這部作品越來越吸引人的原因。人生本來就是一種無止境的追求,至于最后是捕到一條完整的馬林魚,還是馬林魚的一副空骨頭架子,這都是無所謂的,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已在那追捕馬林魚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xiàn)了。
曾經(jīng)盡生命的能量,為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斗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yīng)該無怨無悔。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5
對圣地亞哥,心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于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里,他并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說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大海上撐起屬于自己的那片藍天。記得美國評論家貝茨曾說:“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xué)的核心,所以故事中彌漫的是死亡的陰影,圣地亞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愿放棄,似乎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我敬佩圣地亞哥,因為圣地亞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長久,而是在于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我敬佩著,敬佩著這份精神、這份毅力,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與毅力。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于圣地亞哥那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么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說話,要么對魚、對水說話,如果說這份孤獨是由于環(huán)境導(dǎo)致的話,那么他回到人群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群中仿佛更孤獨。如果說人群對圣地亞哥有著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圣地亞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里,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guān)系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難以把握,是烙印著心痛的傷痕。
我想,也許圣地亞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為他始終擺脫不了孤獨,盡管他的孤獨不是來自于自身的困惑,只是個人主義的束縛,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著對那個處境的感悟和體驗,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39;感嘆。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里留下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zé)任,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讓我對作家的敬佩更加加深了一層。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6
似一股來自那片蔚藍大海的風(fēng),將《老人與海》輕輕開啟。海岸上沒有一絲肉沫的魚骨看似平常,在我的眼中卻閃爍成銀色的執(zhí)著與堅強。
一艘破舊的船上危坐著一位蒼老的老人,密密麻麻的褐斑蓋住了他原來英俊的臉,像“無魚的沙漠里風(fēng)化了的沙土”一樣古老的傷痕狠狠地印在他的手上,使它顯得格外蒼老。那打著補丁的船帆像敗軍的旗幟,高高懸掛在他頭頂,我暗自心疼起這位老人。
隨著鮮紅的血泊漸漸擴散,船被這位老人拉上沙灘,幾天漫長的征程才宣告結(jié)束。船尾上拖著直而碩大的魚骨在“水里街燈的倒影中”格外顯得耀眼。我看著這條魚,一條耀眼的白線劃過裸露的脊背,魚頭黑乎乎的,從頭到尾毫無血色。村民們趕著太陽早早地起了床,圍著魚骨紛紛議論起來,對這些只圖利益的人來說這魚骨只不過是一堆垃圾,正等著被潮水沖走。
看到這里,我心中的那片海洋頓時澎湃起來,靜靜想著老人所經(jīng)歷的一切。不禁悲憫起自己如海船茫遠的未來。瘦弱的身體,有限的勞動力像千萬條繩子,將我與老人緊緊地擁在一起。
我的努力就像老人帶回的這幅空空的魚骨,在他人看來竟無用處。每天做著一份份試卷,眼睜睜地看著時間從“沙沙”的筆尖流去,只留下一成不變的成績和無可奈何的嘆息。我的成果早已被“鯊魚”啃食的一干二凈,留下即將腐敗的骨架。
太陽漸漸升上天空,原來黯淡的魚骨經(jīng)過太陽的洗禮,退去了昨日的黯淡,染上了一層銀色的光芒。“它沒有打垮你,大魚沒有打垮你。”曼諾林童真的話傳入我耳畔,漸漸點醒了我:那銀色的骨架并非是失敗者的旗幟,而是一面高潔的鏡子,磨去塵世的浮躁,將老人心中銀色的執(zhí)著與堅強深深地映了出來。
我終于明白,那龐大的金槍魚白骨,于老人來說不是累累“碩果”,亦不是昭昭“敗跡”。那只是蔚藍大海中八個日夜的風(fēng)雨搏斗,是老人在波濤起伏時的乘風(fēng)破浪……經(jīng)歷了這些,還有什么是打不敗的,還有什么是打得倒的。所以他在最后的疲倦中不爭不辯、不悲不喜,強大藏在老人的沉默里,深沉如大海。
我也曾這樣,載著沉重的骨架,孤獨黑暗危險像潮水般涌來,使我?guī)锥认敕艞墶5秀y光相伴,便能再度揚起生活的小帆,誓死拼搏。骨架雖空,成果雖少,可那長于風(fēng)雨、成與波浪的執(zhí)著與自信卻翻滾于內(nèi)心。這樣的我,在夢想的航程中,可乘風(fēng)亦可破浪。面對成敗,我希望我可以“不問東西”!
靜靜地,合上書,腦海中仍思緒起伏。那巨大的魚骨躺在岸上,銀光依舊……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7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寫的的一篇中篇小說,文章講述了一位老人圣地亞哥,在捕獲一只大馬林魚時,與其搏斗,戰(zhàn)勝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后,終于將其捕殺。但在歸來的路途中,老人經(jīng)歷了更大的阻撓:聞著血腥味而來的一群群鯊魚。鯊魚貪婪的奪取著老人的勞動成果,圣地亞哥為捍衛(wèi)自己的獵物,與其進行了更為殘酷的斗爭。一路上殺死了眾多的掠奪者,但大馬林魚也只剩下了一副骨架,但老人卻雖敗猶榮,獲得了精神上的最終勝利。
老人圣地亞哥是一個崇高的人物。他在捕獵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的困難和阻撓,有疲倦的折磨,有海風(fēng)深入骨髓的寒冷,也有海面上不見人煙的孤寂。但他不屈服于命運,無論在多么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里,他保持著自己的信念。這種信念如在黑暗中的火炬,散發(fā)著堅定的意志——不屈服于自然,與天抗爭的一股勇氣,這種勇氣烙印在字里行間,讓每一個讀者都能感受到。
正因如此圣地亞哥憑著自己的勇氣、毅力和智慧與大馬林魚和搶食的鯊魚進行了奮勇的抗爭。每戰(zhàn)勝一條鯊魚老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大馬林魚的肉愈來愈少,最后遭到無可挽救的失敗——大馬林魚雖然沒有保住。但是,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那副骨架象征著老人的不屈,堅強,勇敢,毅力和智慧這些都是極為難得的人格品質(zhì)。老人不但是一個勝利的失敗者,也是一個失敗的英雄。這種矛盾集合在他的身上,在文學(xué)上他正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的小說人物。
文章總與歷史相關(guān)聯(lián)。在文中老人看來,大馬林魚是四十八天里釣到的第一條魚,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是壞運氣的結(jié)束,是新的開始。所以他搏斗,所以他不放棄。但是鯊魚的存在象征著一切阻撓和破壞的力量,是阻止人們實現(xiàn)理想和目標的攔路虎,是各種邪惡勢力的代表。這部小說正是寫于上世紀50年代,也就是1951年。那時,海明威居住古巴,親眼目睹了古巴人民爭取民族的獨立、民族解放的運動。所以說,主人公圣地亞哥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打魚人,而是古巴社會階級的典型代表。這也是人類“硬漢精神”的真正來源。
《老人與海》贊揚了具有頑強意志力,不屈服于失敗的人類。同樣也提示我:人可以失敗,但不可以被擊敗,外在的肉體可以接受折磨,但是內(nèi)在的意志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8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著作,憑借此書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xué)獎。書中描寫了一位勇敢、執(zhí)著的老人,面對著各種艱險和強大的對手,最終用自己的行動獲得了人們的尊敬。
故事中講述的老人桑提亞哥是一個消瘦憔悴,頸脖皺紋很深,臉腮上長滿褐斑的的孤獨老人,他的朋友除了一個小男孩幾乎沒有。但是他的眼睛卻像海水一樣藍,仿佛充滿著快樂。
老人有一次84天沒有捕到一條魚,在別人的.嘲笑下,他依然堅信他會捕到大魚。老人與孩子相互依存,相互照顧。在老人的心中,大海就是老人的家,在那里老人可以找到友誼和他深愛的東西。老人愛大海,他把大海比作是一位仁慈、美麗的女性。他把鳥、魚和海風(fēng)看作是他的朋友。有時候他和他的朋友聊天,他也會喃喃自語。從他的語言中可以看出老人內(nèi)心的復(fù)雜。就算是對于大馬林魚,老人的情感也在不停的變化。
剛開始,老人是興奮的,因為他終于可以結(jié)束他的噩運了,而且這樣一條大魚可以給他帶來很大的財富;但漸漸老人開始欣賞馬林魚的智慧和和毅力,甚至把馬林魚當(dāng)成一個偉大的敵人;最后老人被馬林魚感動了,他為馬林魚的死感到難過。
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
文中有一段經(jīng)典的句子"一個人并不是天生就要被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卻打不敗他"。這句話說明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對失敗屈服,一旦屈服,那么所有夢想都不會實現(xiàn),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我覺得人生就像老人出海捕魚一樣,會出現(xiàn)那樣勇敢地去面對,即使沒有成功,也不會因為沒有努力而給人生留下遺憾,我們也會是生活的強者,我們的生命也會因為我們付出了努力而精彩。
讀《老人與海》這本書,我感到我渾身增添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無論今后的教育道路有多少荊棘,多少挫折,我相信只有有老人那般不服輸?shù)钠焚|(zhì),我一定會是生活的強者。
《老人與海》是一本值得去仔細品味的一本書,就像高爾基的《海燕》,能讓我們在暴風(fēng)雨來臨前獲得勇氣,獲取力量。能讓我們不管遇到什么困難都信心十足地去面對,堅持到底,決不退縮,向全世界大喊"我就是英雄!"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9
老人桑提亞歌已經(jīng)一連84天都沒有捕到一條魚了。別的漁夫都認為他“倒了血霉”,都把他看成失敗者。老人看起來很消瘦很憔悴,手上留有很深的傷疤。他沒有買吃的東西,靠小男孩曼諾林給他送來。靠大海為生很難,可是老人沒有半點畏懼孤獨一人與大海斗爭著,天天堅持出海。終于,在第85天,老人釣到了一條身長18英尺,體重1500磅的大馬林魚。大魚拖著船往大海深處游走,但老人依然死拉者不放。即使沒有食物,沒有武器,沒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絲毫不灰心,依舊充滿著奮斗的精神。老人的手背,眼皮都流血了,手抽筋,背脊僵硬,雙眼眩暈。三天兩夜后,他終于殺死了大魚,并把它栓在船邊。
大魚死了,但流出來的鮮血引來了一群鯊魚。筋疲力盡的老人不得不再次振作精神與鯊魚展開了激烈的搏斗。老人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魚叉被鯊魚帶走了,他用小刀綁在漿把上亂扎;刀子折斷了,他用短棍朝它們的頭上打去;短棍也丟掉了,他把舵把從舵上拽掉,用它去打……
戰(zhàn)斗結(jié)束了,魚肉都被咬去了堅持到最后,筋疲力盡的老人只拖回了一副魚骨頭。但是什么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一副魚骨架足以讓所有的人贊嘆不已!因為他得到了精神上的勝利。再老人奮斗的過程中,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老人與海》是一部悲劇小說,但老漁夫在同樣象征著厄運的鯊魚面前,那不向命運屈服的精神,永遠自強、自信的樂觀精神,給這本書灰暗的主題抹上了幾分明亮的色彩。
老人的自信與樂觀首先體現(xiàn)在與大馬林魚的搏斗中。當(dāng)老人的船被大馬林魚拉著向遠處飄去的時候,老人意識到了危險,但卻沒有想過要放棄,當(dāng)魚肉被搶去的時候,老人仍然表現(xiàn)出了他的主義精神。
當(dāng)然,老人樂觀的精神還體現(xiàn)在他的夢想中。他總是在失敗的時候夢見小時侯在非洲海灘上見到的獅子。海灘上玩耍的獅子,顯示出了強壯、力量與快樂,老人勝利歸來,什么也沒有,只有一副魚骨架。他很累了,他睡去了,他仍夢見了獅子。獅子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只要夢見獅子就還有希望,老人始終樂觀地堅信這一點。
這就是《老人與海》。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服,他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斗爭。他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這種永不言敗的`精神感動并激勵著我們每個人。
老人與海讀后感900字篇10
書,是一個擁有億萬財富的人,他不吝嗇,總是把財富分給大家。不管你只有一本書,還是有很多書,只要你肯看、肯要你就能得到。著名作家莎士比亞曾經(jīng)講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這個暑假我讀了《老人與海》這本書。
《老人與海》這本書把我們帶到了一位名叫圣地亞哥的古巴老漁夫的身旁,圣地亞哥是一位悲劇英雄,在人生的海洋里與厄運頑強搏斗,卻始終避免不了失敗,但他的信心從未消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摧毀他的意志和內(nèi)心的驕傲。老人勇敢地承認自己的失敗,卻又十分確定著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沒有人知道他的年齡和身世,只令他安慰的就只有孩子馬諾林,馬諾林并沒有孩子氣,他在老人那邊學(xué)到的不僅是捕魚的本領(lǐng),還有自尊自強的精神。孩子所體現(xiàn)的是老人的過去,也是生命的延續(xù)。正因為有了孩子,生活才有了希望。馬諾林十分懂事,他在老人沒有捕捉到魚的時候請老人喝咖啡,在老人出海之前幫忙準備。最后在老人失敗而回的時候,他在老人身邊守著他,坐在他旁邊。事情是這樣的,老人在連續(xù)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獨自在遠離陸地的海上遇見一了一條無比巨大的馬林魚,這條馬林魚是老人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的,它比老人的船還長兩英尺。經(jīng)過三天三夜的耐力和毅力的較量,老人終于戰(zhàn)勝了大馬林魚。(大馬林魚是老人成功與失敗的見證,它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壯觀和偉大。)這時候老人已經(jīng)很疲憊了,但在反途的路中遇到了鯊魚的襲擊,(鯊魚是一切破壞力量的代表,是制造災(zāi)難,阻止人們追求理想的各種惡勢力的象征。)一條條兇惡的鯊魚被老人都一一戰(zhàn)勝了,但到了港口的時候就只剩下魚頭,魚尾和光禿禿的脊骨了……老人失敗了,沒有得到因馬林魚而獲得的錢,但是這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而已,老人的信心和希望始終沒有毀滅過。就像書中所說的“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人本來就是強悍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限度,正因為老人一次一次地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這個限度才會一直地擴張。不管老人是失敗還是成功,老人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沒有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很漫長、艱難,而且充滿坎坷,只要自己像老人一樣勇敢頑強地以一個充滿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zhàn),我們將永遠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