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
寫讀后感可以讓人們再次回顧所讀的內容,加深對書中情節、人物、思想等方面的理解。好的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篇1
翻開貝多芬的生命之樂,這是他用自己的一生普及成的一首曲子,你能從中感受到他的不甘,他的憤怒,他的悲傷,和他用痛苦換取來的歡樂。全場歡樂的音樂,正如他的人生一樣在不停的跳動。
在他知道自己有一天將會失去這世界上唯一能永遠陪伴自己的音樂時,他絕望了,可是他很快便再次振作了起來。在維也納舉行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一次演奏會,獲得空前的成功。情況之熱烈,幾乎含有暴烈的性質。他的心在這一刻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膨脹,音樂將他的血管燃燒至沸騰。
但是世界永遠不會根據人的意志來運轉。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于咽下最后一口氣,原因是肝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在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
貝多芬的一生,是苦難的,但卻也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懈的奮斗了,雖然最后天不遂人愿,但是他那激昂的斗志卻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心弦之上。
輕輕的將書合上,靜靜的思考著。貝多芬在生命將要終結時那不甘的眼神,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我想他這樣一個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的人尚能如此,我們這些幸福的人們卻每天都在抱怨著,總是覺得上天對我們不公,要不就是在祈禱著,希望能從天上掉下來一個機會。可是誰又為那些殘疾人想過,他們每一天都在努力著,都在奮斗著,從不肯放棄自己。
在看完這一本書的那一刻,我決定了,我一定要像貝多芬一樣,努力的去奮斗,為的不是別的,只為我們心中同樣的不甘,同樣的不愿這樣放棄,我一定要勇敢努力的創造出一片屬于我自己的天地,不管在成功路上我將遇到多么大的困難,我都不會放棄,因為我相信“凡是不懈努力的人,不怕困難的人,便一定能才成功”
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篇2
暑假里,跟隨羅曼·羅蘭的腳步,懷著一顆無比崇敬的心拜讀了大音樂家貝多芬的一生。當我悄然合上書時,貝多芬那坎坷、悲慘的命運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是什么讓他戰勝挫折成為巨人?
貝多芬生于1770年,他的童年異常悲慘:4歲被迫學習音樂,17歲時失去了自己一生最崇拜的母親。然而,正當他在音樂領域漸露頭角時,更加悲慘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不斷下降,1801年,已完全失聰。作為音樂家,聽力如同生命,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打擊啊!在遭受肉體折磨的同時,精神上也屢受摧殘:先是他初戀的女友嫁給了自己的朋友,接著未婚妻又離自己遠去……然而,在如此悲慘、坎坷的一生中,貝多芬卻創造出了《命運交響曲》等無數的不朽巨作。
多么偉大的一個音樂家,坎坷、凄涼的的人生道路私毫未能阻擋他譜寫傳世曲子的腳步。貝多芬憑借自己頑強的毅力與拼搏精神,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特別是在失聰后,雖然幾近崩潰,但是他用“這或許可以使世界更平靜,可以使更用心地去寫”來自我安慰。
貝多芬懷有一顆強烈的愛國心,在祖國遭受戰火之際,他都用自己的音樂為祖國撫平傷痛。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從貝多芬的一生經歷當中,我感到一個人要成為有益社會的人,就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定對生活的熱愛。我堅信,“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把困難和挫折當做追求理想攀登高峰的階梯,我們也能像貝多芬那樣譜寫出人生的美妙樂章。
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篇3
貝多芬,一個扼住命運的咽喉,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放棄希望的英雄,讓所有人都為之敬佩。
《名人傳·貝多芬傳》是由法國的羅曼·羅蘭寫的。它主要寫了貝多芬的一生的經歷:路德維奇·凡·貝多芬出生在德國的科隆附近。他的童年充滿了艱辛。缺少家庭關愛的他早早地離開了家,在“音樂之都”維也納度過了余生。26歲時,他的耳聾癥開始肆虐,但是他是一個音樂,既使耳朵聾,他也得繼續創作。他的許多作品就是在此之后創作的。他在此之間忍受了莫大的困難,但始終不放棄,努力扼住命運的咽喉,用自己的痛苦換來別人的幸福。終于,在1827年32月6日,他離開了人世。
記得以前學騎自行車時,經常遇到許多困難。好幾次因為不能克服它而想過放棄,可是一想到放棄就等于半途而廢,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將白費,我就沒有放棄。在經歷無數的摔跤和撞倒以后,我始終鍥而不 舍、 永不放棄,終于學會了騎自行車。如果我當時放棄了,那我還學得會騎自行車嗎?答案是肯定的。 永不放棄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如果人人都放棄,那不就什么事都做不成了嗎?在困難關頭,一定不能放棄希望,要堅持下去,要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因為堅持下去就會看到希望。
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永不放棄!
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篇4
趁著寒假,我讀了羅曼·羅蘭《名人傳》著本名著。里面講了三個名人的故事,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貝多芬傳》。
《貝多芬傳》概述的是貝多芬一生的經歷。貝多芬1770年出生于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貝多芬童年和少年時生活困苦,還經常受到父親的打罵。貝多芬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貝多芬二十二歲時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接著貝多芬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不過他又創作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雖然后來受到了世人矚目,但緊接而來的卻是一系列的打擊。他生活貧苦,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完全沒有了聽覺,和人們只能用紙筆交流,面對這些不幸,貝多芬沒有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改變了維也納當時的壞風氣。1827年,貝多芬去世,享年57歲。
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的音樂中洋溢出來的是一種喜悅,是對美好生活的一鐘向往和追求。他創作出來的作品也讓世人驚嘆,還有他那種堅強的精神,帶給人的是一種深深的震撼。我不由得想起我自己,相比之下。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貝多芬好得多,爸爸媽媽也很愛我,我還能去上學讀書。可我總覺得學習枯燥,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就拿我練字來說吧,從三年級開始,每次要發奮練字,結果總是堅持了一周就不練了。五年了,我的字只有那么一丁點兒進步,唉!這樣下去如何是好!看完貝多芬的故事,我又一次慚愧自如。
《名人傳》中除了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也是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但這三個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即使自己的命運再如何悲慘,也不要被它打倒。我們只有勇敢面對,才能令自己的生命更加燦爛。
貝多芬傳讀后感600字篇5
在一生中我們每一天都在看書,吸取書中的營養,讓我們的大腦充滿智慧。懂得反省自己,懂得做人的道理,更知道了那么多的名人,激勵我們要向名人一樣反省自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應該不灰心,不喪氣。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就是名人傳記——貝多芬傳。這本書主要介紹了貝多芬從小到大的故事。在貝多芬生前,他的爸爸是酒鬼,整天都喝到凌晨三點多。但自從小貝多芬出生后,是他似乎變了一個人,不再喝酒了。到了下午四點就回來照顧小貝多芬。有一天父親突然發現了貝多芬的音樂天賦,下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拿家里所有的錢買一臺鋼琴。在當時鋼琴師十分貴重的東西,只有有錢人才買得起。貝多芬知道爸爸的心思,于是十分認真的學鋼琴。老師也覺得這個小男孩十分有天賦。于是他寫了封推薦信,讓貝多芬去維也納向莫扎特學習。莫扎特的夫人一看到這個小男孩,不禁有些不開心,對莫扎特說:“這孩子怎么穿成這樣。”莫扎特二話沒說就讓貝多芬彈一首曲子,夫人一聽就改變了對貝多芬看法。這一天維也納舉行了一場隆重的表演,莫扎特讓貝多芬去試一試。結果貝多芬失敗了。莫扎特讓大家再給貝多芬一次機會,這次貝多芬讓大家吃驚極了。
我明白了:一次失敗沒什么關系,而要吸取教訓把缺點全部都改過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