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讀后感400字
讀后感是指讀者讀完一本書后根據自己在讀書時候的一些體會,并寫出來,形成文字表達。菜根譚讀后感400字規范是怎樣的?下面給大家整理了一些菜根譚讀后感400字,供大家參考。
菜根譚讀后感400字篇1
佛家語有"象由心生,象隨心滅",當風來竹子就知風因緣遇合,風過去之后,緣盡又一切皆空。所以說"風過竹不留聲",假如竹聲繼續不停,那就是萬世因緣永不散,一切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雖大也容不下。可見一切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會飄然而過毫不留痕跡;"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個道理,這兩件事情使人看過以后有一種大覺和澈悟。也就是說萬事萬物不論是長是短是苦是樂,到頭來都是一場空。所以應當抱有隨遇而安的態度,事情來了就應該盡心去做,事情過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復到原來的虛空平靜,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我從畢業參加工作至今已有十個年頭,從一開始的陌生到現在的熟悉,在自己本職工作的歷程中我也時刻用這句話來鞭策和提醒著自己,也在自己崗位變換的過程中不斷領悟這段話的含義。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工作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做好工作必須先做好人,做人的態度決定做事的態度,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專心致力于一項事業,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一切隨遇而安就好。
菜根譚讀后感400字篇2
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曾說: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關鍵一個“根”字,此乃修養、人生、處事、出世的根本。
書中《多喜養福,去殺遠禍》寫道: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意思就是說:人間幸福不可勉強追求,只要能保持愉快的心情,就是追求人生的基礎;人間禍害實在難以避免,只要能消除怨恨的念頭,就是遠離禍害的法寶。但是要如何平衡和緩減那些壓力呢?我想這恰恰寫出了我的心聲!幸福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可以自產自除的!
《菜根譚》說: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于人所不見,必發于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于昭昭,必先無得罪于冥冥,意思是說:肝有病眼睛就會看不清,腎受病耳朵就會受影響。病發于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表現在人所共見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為人上人,就要先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讓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么事都不能瞞天過海、蒙混過關,因為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深讀《菜根譚》,體會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于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
《菜根譚》靜靜的讀,細細的品,菜根才會越來越香,心智才會越來越高。可使人從浮躁到沉靜,從膚淺到深刻,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菜根譚》也是改變命運的根本所在。
讀懂一部《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就能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菜根譚讀后感400字篇3
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頓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著無限真味的存在,猶如暖春吹拂的微風逼退寒冬的冷意。
一本《菜根譚》包含了人生的各種重大抉擇問題,但其根本也就是出世與入世的問題。讀完這一本書便像是經歷了一世,體味人生百種滋味,遇事時也可勉強達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艷處,著得眼高;路徑危險處,回得頭早”的境地。這是一部可以潤物一生的書,靜心閱讀,細細品味,菜根越嚼越香,心智自會越來越高。
“糞土至穢,變為蟬而飲露于秋風”在糞土中生活的幼蟲是最為骯臟的東西,可是它一旦悅變成蟬,便在秋風中吸食潔凈的露水。潔凈的東西是從污穢之中誕生的,而光明的東西也常常在晦暗中孕育。即使我們處于困境,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現狀,改變境遇。“得意須早回頭,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首;敗后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人生而在世,難免遭受挫折,逆境之中的阻力不該成為自甘墮落的借口,反而可以使人走上成功之路的動力。遭受不如意的事打擊時,不能輕易放棄,千萬不可罷休,依然要繼續奮斗。
人生而在世,豈能沒有執念,或為名利所奔波,或為情愛而不舍,或為心中大義而執著,得之為幸,不得則棄。昨日之不可留,今日之是不可能。《菜根譚》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一句便是“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肝膽煦若春風氣骨清如秋水,持身涉世不可隨境而遷。立身處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方能安心做事。
“貪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功名利祿并不如外人所視那般榮耀,不可過于趨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的質量本就取決于自己的生活態度,知足就好。山林息塵心讀書消俗氣,多讀書,可靜心。讀圣賢書可知世事,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栽花種竹,心境無我,摒棄執念。
手捧一本《菜根譚》,其中各種良言猶如春風輕拂心田,細細讀之,慢慢思之,啟人心智,發人深省。
菜根譚讀后感400字篇4
最近一直在看《菜根潭》,一直就從圖書館借來相關系列的書來看!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淀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后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我說的決不夸張哦.那就聽我細細道來.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于才能來說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么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并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當然了,我還有很多的心得,就不一一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了,我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這本書!
菜根譚讀后感400字篇5
近期抽空簡單的閱讀了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的《菜根潭》。菜根潭三個字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這與我的母校----南京師范大學的創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從教理念如出一轍。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淀和累積,有超脫、有感慨、有體會,是集儒家思想和佛家義理的一本書。
它包含很多的哲理,讓你讀過后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鑰匙讓你開啟煩惱之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懂大義的人。
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這就說明了,做人要光明磊落,如青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說“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于才能來說呢,就不急于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剖析自我的同時,我們是要帶面具的,帶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當然我們帶面具的目的要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之上。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要低調些,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脫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圣境。
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脫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于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么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脫俗情物欲。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著沒什么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青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
想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并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
從事輔導員崗位數年,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對于學生成長的影響,深知自己在崗位上的態度、做事的嚴謹與否與學生的利益密切相關,深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嚴格的制度執行對于學院的發展和聲譽的重要性。正是母校傳承的一種精神,正是黨員身份的不斷激勵,正是工作中的努力和學習,我得到了成長和歷練,也更是這樣的經歷,我更加成熟,對于學生工作更加盡心,每每學生的喜悅,也時常撥動我內心的自豪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