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
寫讀后感需要人們對所讀的書籍或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加強理解和記憶。寫好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供大家參考。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1
人生不過區區數十載,為什么不能樂觀的快樂面對生活呢?有的人說我沒成功,沒有很多的錢,所以不能快樂的面對生活。
但當你擁有自己的公司,香車美人別墅應有盡有的時候,就是取得成功的時候嗎?就會很快樂嗎?成功并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成功是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比爾蓋茨,馬云就很快樂嗎?我看也未必,富人有富人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煩惱,只不過他們的煩惱不同而已。造物主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給你關上一扇窗的同時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的人遇到一點挫折就開始抱怨自己的命不好,為什么自己不是富二代,星二代,紅二代,官二代?首先,我們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如果沒有自己的父母,我們不可能來到這個世上,他們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我們又有什么資格去抱怨他們呢?至少在出生的時候是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和出生就沒有四肢的力克胡哲相比好太多,他自殺都很困難,可是他并沒有像命運屈服,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殘疾人演說家,海倫凱勒在小時候生了一場病,這場病使他喪失了聽覺視覺和說話的能力,不過正是這樣的一個人創造了奇跡,她考上哈佛大學,并熟練掌握幾門外語,還留下了著作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霍金身體殘疾,可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大腦來思維,最終在黑洞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向著自己的興趣愛好方向發展,經過不懈的努力,定能取得不小的收獲,如果渡邊淳一當時盲目的聽從自己父母的安排,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但日本絕對少了一名出色的言情小說家,無論經歷怎樣的變故,都要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矢志不渝,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成功,林肯的一生充滿了各種災難,命運多舛,可是他卻始終堅持自己的夢想,終于成功當選為總統,不過并不是制定了目標過后不懈的努力都能成功,首先我們要明白自己有幾斤幾兩,合理的定位,然后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目標,在不懈的努力才會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人會說算了吧,在怎么堅持也不會成功的,有的人會說就你拉到吧,想成功門都沒有,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有些事情可能在當時不能被人們理解,不過時間會證明一切的,會證明誰才是正確的,就像唱戰爭世界的姚貝娜,在生前沒人承認她,認可她,可是她逝世后,這首歌曲火了起來,人們也認可她了,伽利略提出的用實驗數學的方法來研究自然規律和哥白尼的日心學說,在當時被稱為邪學,不過在幾百年以后被證明他們是正確的,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如果一個人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思想,那和那些木偶又有什么區別,每個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前,都會經歷各種磨難,可能就像唐僧師徒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得真經一樣,故天將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但如果我們能堅持到最后,一定取得一定的成就,就像美國黑人雜志的創始人約翰森,經歷過三次創業,從一無所有到創建第一公司,再到一無所有,反復兩次,第三次創建黑人雜志公司,終于取得成功,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失敗了好幾百次,正是由于他的超強意志力,終于成功發明鎢絲燈泡,如果一個人的一生一帆風順,沒有經歷過一點坎坷,那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乏味呢?很無趣呢?一個人經歷的多,也就明白的多,也就懂得多,經歷過一些挫折和坎坷的人生,這樣的人生才會更精彩,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呢?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后才會更美麗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2
放暑假前,和一個同事聊天,聊自己的工作、生活,發泄出自己的不滿,喋喋不休的抱怨,問及她時,她表達地反而是輕松的一面,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自己面對的問題,隨即她向我介紹了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她希望我能用心地去看一看,想和我共同分享,也讓我去領會《不抱怨的世界》中的精神。
正好是暑假,才能靜下心來認真地翻閱這本書,它令我豁然開朗,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將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我相信:“這本書,會改變你的命運!”
本書中,作者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對人們抱怨的原因、行為表現等一一做了非常深刻的詮釋,分析得非常到位,而且提出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四個階段,最難能可貴的是,他還建立了一套可操作的方法即紫手環運動來幫助人們減少抱怨的行為,有興趣的各位都可以看看哦!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一樣,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失敗或者是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大家都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自己也想當然地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放松,是舒緩壓力的一種有效途徑。對,我也是這樣的想法,面對很多的工作、生活中的不滿,我通過不斷抱怨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來獲得別人的同情和認可,在《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中,威爾·鮑溫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是的,正如書中闡述的抱怨不僅不能改變你的現狀還會變本加厲,如果想改變,不妨開始動起來,有意識地控制自己不抱怨(采用介紹的紫手環運動),開始慢慢地過度到用沉默來給自己思考的機會,便于說出更多有意義的話而非無意義的抱怨,經過一段時間(21天或更久),你抱怨減少了,心態平和了,行為積極了,你得到了很多積極的正向的反饋(表揚、成功等),這些鼓勵強化你不斷地選擇不抱怨。久而久之,你再遇到不順心也已經習慣于不抱怨達到所謂的完全不需要意識控制(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如此,你整個思維模式已經被重新塑造!
我也想改變,我應該積極地調整自己的心態,逐漸地減少抱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遇事多從自己身上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在任何時刻都要努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平時的生活中,不能將眼光只著眼于眼前的困境,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美好的未來,看到我漫長的生命歷程,也相信自己會有很多機會來改變的。正如書中所提到的:“停止抱怨,你就已經在通往你想要的生活的路上了。”雖然這條路還很長很遠,還需要我們付出無法想像的努力和代價,但是既然選擇了就應該積極地走下去,勇敢地面對前進道路中的各種不確定的問題,享受工作和人生中的快樂!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3
近日有幸讀到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著的《不抱怨的世界》。閱讀之后,發現這本書與以往許多勵志書籍不同,讓人耳目一新,也讓我感慨良久,思緒萬千:
幾乎沒有什么不能是我們抱怨的對象。生活、工作上不順利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愿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可能存在于自己身上。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然而這個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則”: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抱怨的事。書中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理解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并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癥”,以后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系上的問題,他都歸因于他的體重。可能我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事情失敗了,習慣歸結于他人的不體貼、不配合或不努力,從而逃避職責。這些負面思緒不只成為我們最大的敵人,還影響著別人。
如果我們會抱怨不斷是因為我們為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著,心被它占據著。那么我們要怎樣逃離抱怨的泥潭呢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癥”療愈經驗,作者總結了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
一、無意識的無能,是指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抱怨;
二、有意識的無能,是指能覺察到自己以及周圍其他人的抱怨;
三、有意識的有能,是指傾向于用沉默來便于自我反思、
措辭,以便于說出有價值的話語,而非喋喋不休的抱怨;
四、無意識的有能,是指你已經重塑思維模式,習慣于不愛抱怨了,并且不需要意識控制。
如何推進四個階段的進展,作者建立了一套實踐操作性極強的方法--紫手環運動:
1.將手環戴在一只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閑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只手上。
3.如此交替更換,直到養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閑話的目標為止。
4.堅持下去。平均的成功時間是4~8個月。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著為自己創造完美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
它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盡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著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由于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但是改變自我的勇氣和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當然,放下抱怨,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于生命的熱愛,并由此生發的感恩、寬容和同情心.
最后我引用書中的一段話: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朋友,試著加入“不抱怨”活動吧!不要匆匆經歷這個過程,這不是賽跑,而是一種過程。從帶著紫手環的那一刻起,你就在改變,你用你的意志在完成一種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的挑戰。放棄抱怨,相信自己!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4
幾乎沒有什么不能是我們的抱怨對象。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愿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存在于自己身上。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許多時候,我們并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愿意直面,并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后,還是會有改變的欲望自然升起。當改變之光隨著情緒上的抵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盡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著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溫溫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放下抱怨,這并不等于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于生命的熱愛,并由此生發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不抱怨的世界》并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這把鑰匙,我們會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諸多層面,喚醒我們渴望已久的改變。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5
說實話讀完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帶給我很大的震撼與啟發。人為什么會抱怨什么樣的人喜歡抱怨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 九,這就話雖然早已被大家所熟悉,但是真正能看開的人卻并不多見。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了不滿和怨恨的時候,而這個量超過他自己所能控制的時候,那么你就會聽到來自于他的抱怨聲。人們總會在生活中,工作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人會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自己以及周圍的一些人的情緒或行為,而有的人深埋心底,但是這種行為的人會讓這種抱怨從心里左右了自身的行為。但是作為豁達的的人來說,其實心里也往往會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會明白,雖然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但是同樣會有必須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我們的思想于行為。
要說成為一個完全不抱怨的人很難,偶爾對生活中發生不順心意和煩心的瑣事發發牢騷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屬于正常。但是書中的一句話卻讓我記憶深刻“任何人和團隊要成功,就永遠不要抱怨,因為抱怨不如改變,要有接納批評的包容心,以及解決問題的行動力”
要想不抱怨,我們首先就應改變我們對待事物發生時的想法與看法,然后我們就要開始行動。當你不喜歡這件事的時候,你能夠試著去改變它,但是要具有一顆寬容的心和一切結局問題的行動力。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6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為,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后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39;鏡子。里面并沒有什么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認為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后,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為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為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于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于自己的不安。我們應該勇于找出不足、勇于改變自己。最后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7
早已聽聞“紫手環”的魔力,終于有機會體驗一回。但正如《不抱怨的世界》開卷語所說的,“紫手環”只是一種象征、一種媒介、一種手段,最根本的還是改變自己的內心。或許要真正達到“不抱怨”很難很痛苦,實在這只是尋找內心平靜的一個過程。
莫生氣”道:“人生就像一場戲,由于有緣才相聚。相扶到老不輕易,是否更該往珍惜。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往。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可見,我們之所以會“氣”,只因我們總在“抱怨”。
實在,你我皆凡人,哪能不抱怨。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8
近來,董事長給我們推薦了美國心靈導師威爾·鮑溫的最新力作《不抱怨的世界》,本人有幸先閱為快。該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領會,相信會讓各位受益匪淺,甚至使你的命運得以改善,享受到工作和人生的快樂!
人的一生,必然要工作,要發展自己,每個人都希望實現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但他需要一輩子的奮斗才可能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或不盡如人意的事情。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往往是怨天、怨地、怨命運、怨同事、怨領導……
其實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有的人自認為才華橫溢,卻得不到提升,他們懷疑環境不好,對工作總是抱怨不休,不認為主動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而將訴苦和抱怨視為理所當然;還有不少人自命清高、眼高手低,他們動輒感到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抵觸情緒,聰明才智沒有用于思考如何盡善盡美做好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陰和精力,在怠慢的`蹉跎中白白浪費掉了。一個人一旦被抱怨束縛,不盡心盡力,應付工作,在任何單位都是自毀前程。沒有人會因為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獎勵和提升,在10個失業者中至少有9個人抱怨原上級或同事的不是,絕少有人能夠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失業是失職的后果。
袁輝是一名汽車修理工,從開始就抱怨“太臟、太累”,討厭這份工作,因此便偷懶耍滑,應付師傅。轉眼幾年過去,當時與他一同進廠的兩個工友,各自憑著精湛的手藝,或被公司送進大學進修,或另謀高就。獨有袁輝,仍舊在抱怨中做他討厭的修理工。抱怨的結果當然不會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提拔,不會得到更好的待遇。不抱怨是一種最起碼的道德。
如果你選擇了在某個單位工作,就應該做到在其位、盡其責、謀其政,全身心地投入到具體工作中去,堅持對你所承擔的事情竭盡全力、主動負責。這樣你會得到極大的鍛煉和成長,當你真正有了責任感,有了全面的工作能力,相信你一定會得到發展。
一個單位、一個企業、一個領導,他們都會重視人才,選拔人才。每個人無論職位高低,都應當把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工作中充分展現出來。當你通過勤奮努力取得了成績、做出了貢獻的時候,也就是你受到肯定和重用、體現個人價值、享受工作快樂的時候。
付出終有回報,無怨方能無悔。這也是我一生工作中的實踐體會吧!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9
年前,老公就在公司組織員工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當時我很是不理解,不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又能解決什么問題,不抱怨的世界-讀后感。過年時,老公看到我父親因為身體的原因,總在發脾氣,情緒又很低落,索性就又買了一本送給父親,想讓這本書來改變父親的想法。于是,我和父親就一起看了起來。認真閱讀后,我感到受益匪淺。
其實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所有這些事情,都讓人感慨,令人難免抱怨不已。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輕松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雖然本書中教導我們不要抱怨,但我認為不抱怨真的很難,人離不開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輪回在抱怨之中,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影響個人情緒,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傷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
1.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所以,要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2.和別人在一起聊天,不要和他一起抱怨。
3.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不改熱情。
4.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系。
5.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任何時候,事情都有兩面,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不管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想想好的那方面,也許能緩解你的情緒。就像詩人瑪雅.安潔羅說的一樣“如果不喜歡一件事,就改變那件事;如果無法改變,就改變自己的態度,不要抱怨。
讀不抱怨的世界感想篇10
年前,老公就在公司組織員工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當時我很是不理解,不知道這本書講的是什么,又能解決什么問題。過年時,老公看到我父親因為身體的原因,總在發脾氣,情緒又很低落,索性就又買了一本送給父親,想讓這本書來改變父親的想法。于是,我和父親就一起看了起來。認真閱讀后,我感到受益匪淺。
其實這世界不公平的事情太多,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又難免要遭遇很多挫折和失敗。所有這些事情,都讓人感慨,令人難免抱怨不已。每當這時,有些人便不能正確對待,產生不滿,引發很多牢騷和抱怨。抱怨是容易的,正如心理專家所言,“抱怨帶來輕松和快感,猶如乘舟順流而下,那是因為我們是在順應自己負面思考的天性。停止抱怨,而改用積極的態度去欣賞事物美好光明的一面,卻需要意志力。”雖然本書中教導我們不要抱怨,但我認為不抱怨真的很難,人離不開抱怨,但切忌抱怨后不要一直輪回在抱怨之中,這樣既解決不了問題,又影響個人情緒,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傷害。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里抱怨給自己聽。我們可以這樣看: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己的人,應該試著學習接納自己;抱怨他人的人,應該試著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著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愿望。這樣一來,你的生活會有想象不到的大轉變,你的人生也會更加地美好、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