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
通過不斷地寫讀后感,人們可以逐漸掌握用文字表達自己思想和感受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優(yōu)秀的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1
人們常說:“一本好的經(jīng)典就是一個好朋友。”經(jīng)典對人成長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好的經(jīng)典往往能改變?nèi)说靡簧鴪?zhí)著于看書和愛書的我,到今天讀過的經(jīng)典已經(jīng)不計其數(shù)了,使我受益無窮。
盛夏我坐在院子里,微風輕輕地吹著,朦朧的月色,手中捧著《唐詩三百首》愜意的漸漸沉入夢鄉(xiāng)。小時候我懷著激動地心情,從媽媽手中接過我的第一本書《三字經(jīng)》,他打破了我沉睡的心靈,讓圣潔的陽光照進來,于是我每天吟唱著:“人之初,性本善”,敲開了知識的大門,走進了經(jīng)典的世界。從此,嬉戲的地方少了一個頑皮的身影,懷著一份不舍我邁出了年幼。如今,《三字經(jīng)》已不能滿足我的需求。于是,我便向更高的境界探求。一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使我心曠神怡,一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對大自然充滿向往,對瀑布溢滿的憧憬。
我?guī)е鴮畎椎某绨荩瑢Χ派倭甑南蛲ジ畹牧私饨?jīng)典,也對它更多了一份期望。我深深的沉入了經(jīng)典里,暢游在這知識里,其樂無窮。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會更深的挖掘你,去享受更多的樂趣,貯藏更多的智慧……與經(jīng)典作伴,與圣賢為友,做龍的傳人。
讀經(jīng)典就是讀人生哲理,經(jīng)典與我有約。經(jīng)典是我成長的好朋友,它不斷的孕育著我的心靈。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2
剛進__學校老師就布置作業(yè),讓我們背誦《三字經(jīng)》。通過閱讀、默記我體會到《三字經(jīng)》韻文極易成誦。內(nèi)容大致可分為五部分:一、勸教;二、必備知識;三、讀書;四、習史;五、勸學。其中包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歷史、天文、地理、倫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廣泛生動而又言簡意賅。
讀了《三字經(jīng)》我清楚的知道了中國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是怎樣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fā)展、不斷生存下來的,讓我對歷史有了一個概括的了解;讀了介紹古時候的成功人士的部分后,我知道了我們中國曾經(jīng)有許許多多的能工巧匠和才華橫溢的文人墨客,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
讀了書里講孝敬那一部分,我知道了如何去做一個孝敬父母與長輩的人;讀了仁、義、禮、智、信我堅信它對我們現(xiàn)代21世紀的學生同樣適用;《三字經(jīng)》講述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與經(jīng)過幾千年不斷流傳下來的美德,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等待我們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去實踐、去學習!
《三字經(jīng)》中說到“有孟母,擇鄰處”,講的是孟子的母親為讓孟子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先后三次搬家,讀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母,他們?yōu)榱四茏屛襾肀本┳x書,調(diào)換工作并不辭辛苦尋找好的學校,我從心里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如今早已將《三字經(jīng)》熟記在胸的我,每當回顧這篇流傳700多年,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文章時,仍有啟迪心智的感悟,讓我百讀不厭,收益非淺。這瑯瑯上口的一千多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令我折服!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3
你知道《三字經(jīng)》是怎樣的一本書嗎?它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了,古人的第一本書就是《三字經(jīng)》。當你經(jīng)過我們的教室時,總能聽到我們朗朗的讀書聲,我們個個精神飽滿,坐在坐位上孜孜不倦地讀著《三字經(jīng)》。
《三字經(jīng)》中讓我印象很深的句子是: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你看,古人沒有書,也知道要勤奮刻苦地讀著書,他們很窮,但他們把字寫在蒲草上,刻在竹簡上,想方設(shè)法能讓自己讀到書,太令我感動了!你瞧,“昔仲尼,師項橐。古圣賢,尚勤學。”古代的大文學家孔子認小神童項橐為師,向他學琴,一個大文學家,還勤奮地學習,他真謙虛呀!才不像我,考試考了第一就驕傲地不得了,瞧不起別人,好像我是危猛的老虎,別人是膽小的老鼠似的,聽了這句三字經(jīng),我非常慚愧。你瞧:“頭懸梁,錐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古人把頭發(fā)拴在一根繩子上,把繩子拴在梁上,防止他睡著,還有人在要睡著時用錐子刺大腿,而且沒有人教他,是自學的,真讓我佩服;車胤沒有錢買油燈,就把螢火蟲放在袋子里當油燈用,孫康利用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雖然沒有錢,但學習很勤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字經(jīng)》猶如一顆明珠,閃閃發(fā)光,里面的許多哲理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4
我是一個生在農(nóng)村長在農(nóng)村的山娃子,從小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上學后第一次聽老師讀《三字經(jīng)》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guān)于歷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識。古人常說:“熟讀三字經(jīng),便可以知天下事、通圣人禮”,對此我感觸比較深。
《三字經(jīng)》是前人智慧的結(jié)晶,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著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尊重兄長,會謙讓他人。學會謙讓說來容易,要做到卻有些困難。
一件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讓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個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平時喝的水都是我們早上用瓶子從家里背來的,因此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珍貴。記得一次上體育課后,同學們口喝了來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灑到地上。他當時急得大哭起來,轉(zhuǎn)身向旁邊的同學求助,大家雖然都表示同情,卻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為上廁所來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見到救星一樣,用懇求的語氣問我:“能讓我喝點水解解渴嗎?我只喝一點就好!”看著瓶子里僅有的一點水,心想兩個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剛想拒絕,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著干干的嘴唇,又有點不忍心。正當我猶豫不決時,腦海中聯(lián)想到三字經(jīng)里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啊!我為什么不能向孔融一樣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謙讓給別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何樂不為呢。隨后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里的水,雖意猶未盡但心里美滋滋的。
《三字經(jīng)》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時刻指導著我,并將伴隨我快樂成長!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5
今年暑假里,學校里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yè),讓大家背誦《三字經(jīng)》,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三字經(jīng)》資料十分豐富,而且能瑯瑯上口,象兒歌似的,十分搞笑,又能啟迪心智,我被《三字經(jīng)》這博大精深文字深深的吸引了。
《三字經(jīng)》包含多方面的知識,如歷史故事、古今賢文、人生哲理等,《三字經(jīng)》是一篇有勸學的,有講道德的,有講做人的等等。它是每三個字一句、四句一組的詩歌,每一句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相同,雖然只有三個字,含意深刻,簡潔明了,能讓我們一讀就懂。我讀《三字經(jīng)》后,覺得它對我?guī)兔艽螅粌H僅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知道珍惜時刻,講禮貌懂禮貌,讓我在少年期走正確的成長道路。同時還使我的知識面擴大,個性一些歷史方面知識讓我懂得了許多。文中還有許多經(jīng)典故事,如孔融讓梨,讓我回想起尊老愛幼的好精神。《三字經(jīng)》中還有激勵我們學習的典故,如頭懸梁、錐刺股,講述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趁年輕的時候刻苦學習,才能長大成才,為國效力。從《三字經(jīng)》中,我還明白了,一個國家或一個人,如不上進,則會后退,一個君主不明智,將會成為昏君,最后使國家滅亡……
《三字經(jīng)》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此刻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jīng)》使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6
春假,我在家閑得無聊時,又把以前看過的三字經(jīng)拿出來細細品味。
我特別喜歡看“孟母擇鄰”的故事,講的是孟子幼年因住在墓地附近,學了許多喪家哭泣的言語動作。孟母就把家遷到鬧市,孟子便整天模仿商人吆喝著做買賣。孟母又把家遷到了學堂旁,孟子終于學到了禮儀和文化知識。這說明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很重要,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但是如果不自己努力,不管有多好的學習環(huán)境也是徒勞,這又讓我想到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們每一個小學生,都如一塊玉,只有自己努力了,才能成大器。
“勤有功,戲無益,節(jié)旨在,宜勉力。”意思是:勤奮好學的人一定會事業(yè)有成;游手好閑,不求上進的人肯定是沒有作為的。一讀這句話我就想起一個故事:李白從小聰明,但不愛學習。一天,他逃學去玩,見到一個老奶奶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問:“老奶奶,你磨鐵棒干嘛用啊?”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繡花針。”李白問:“這么粗的鐵杵能磨成針嗎?”老奶奶說:“只要我每天不停地磨,鐵杵一定會磨成針。”李白聽了,后悔自己貪玩而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從此,李白立志努力讀書,后來成為了大詩人。
一天里,我讀完了整本三字經(jīng),他深深的吸引著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歷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內(nèi)涵。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7
子不學,斷機杼。講的是古時候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搬了三次大家。有一次還不到放學的時候,孟子就回來了,孟母知道是他又逃學了,就生氣地把織布的梭子折斷了。并且告訴孟子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沒有了梭子還能織成布嗎?學習也是一樣道理,半途而廢什么時候才能成才啊呢?孟子聽后恍然大悟,從此發(fā)奮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她為了我的學習花費了很多的心思,不僅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品,還在每個假期專門給我補了課,。以前我不理解他們的做法,以為這都是父母應(yīng)該做的,所以不知道珍惜,當我貪玩的時候,媽媽嘮叨我?guī)拙湮揖蜁M臉不高興,有時還要頂撞幾句,學了國學書籍《三字經(jīng)》后,我終于明白他們的苦心,媽媽是希望我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又比如∶“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講的是九歲的黃香就是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冬天把被窩暖熱后才讓父親去入睡。讀了這些故事,我也有了學習的榜樣,知道了要為父母多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國學書籍《三字經(jīng)》里的故事很多,每一個都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也告訴了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真是讓我受益無窮啊!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8
《三字經(jīng)》是一部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禮貌待人、勤奮好學,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在我五歲生日的時候,爸爸給我買了一套國學小叢書作為禮物。從那以后,只要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給我講讀,教我背誦。其中的《三字經(jīng)》是我最早學習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國學經(jīng)典。“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被這種簡潔精湛的哲言雋語所吸引。
從《三字經(jīng)》中,我知道了三才、三光和三綱,知道了四時、四書和四方,知道了五行、五常,知道了六谷、六畜,知道了七情、八音。從“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我明白了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努力更重要,做什么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和持之以恒;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我懂得了一個人天生資質(zhì)雖然是基礎(chǔ),但后天學習和努力不可忽視,我們應(yīng)立鴻鵠之志,刻苦學習、勇攀高峰;從九歲溫席的黃香身上我學會了感恩;從四歲讓梨的孔融身上我懂得了謙讓;看到孫敬的“頭懸梁”、蘇秦的“錐刺股”,我知道學習應(yīng)該自覺勤奮,努力刻苦;讀到“犬守夜,雞司晨”和“蠶吐絲,蜂釀蜜”,我明白了做人更應(yīng)該通過學習,以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通過幾年來《三字經(jīng)》的學習和誦讀,我學到了很多知識,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這些知識和道理將會讓我受益匪淺,使我終身受用。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9
《三字經(jīng)》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啟蒙讀物,它教育我們從小就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好學,今天,我也認真地回顧這本書。
這本書出自南宋宋元的王應(yīng)麟,它概括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用三字詞簡練、生動的寫出一些為人處事和歷史故事,教育我們、培養(yǎng)我們。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這些故事使我學到不少東西,領(lǐng)悟不少道理。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當我讀到這里時,感到十分羞愧,對于已經(jīng)上六年級的我竟還不能專心致志地學習,正所謂“一心不可二用”。現(xiàn)在仔細回想,對于平常的學習生活,我是否做到在課余時間也花心思學習,我是否做到對學習專心到志,一絲不茍呢?想到這里我深表慚愧,決心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做到在課余時間也專心致志地學習。
當然,作為一名六年級的學習,我們也不能只注重學習成績,更重要的在于孝敬父母,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在書中有一句話更是深深打動我:“香九齡,能溫席,孝子親,所當執(zhí)”。我記得在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講這個故事我聽,說得是黃香在幾歲的時候,母親離世,他和父親相依為命,他待父親十分孝順。酷夏時,他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他為父親溫暖被褥。回想起這篇故事時,我不禁淚如泉涌,對于長年在外地打工的父母,我不僅沒為他們端過一次水,盛過一碗飯,洗過一次腳,相反,我還總是埋怨他們不回來照顧我,現(xiàn)在正是我們回報父母,報效祖國之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做祖國的棟梁之才,報效祖國,回報父母!
這本書不僅講述許多生動的故事,更是告訴我許多道理,它讓我明白: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奮好學,誠實守信,能夠讀到如此好的名著,何樂而不為?
讀三字經(jīng)有感600字以上篇10
我剛讀一年級不久,就與它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陳老師說,它能將我們步入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精神殿堂,讀了它,能夠讓我們做博學兒童,它就是我的啟蒙經(jīng)典——《三字經(jīng)》。從此,我對《三字經(jīng)》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是,《三字經(jīng)》讀起來并不那么簡單,平時很長的課文我都能倒背如流,而《三字經(jīng)》卻讓我焦頭爛額,雖然字數(shù)少,卻很不容易背。和藹可親的陳老師對我說:“孩子,咱們應(yīng)該先弄清楚它的意思,明白古人給我們講了什么道理后才會更容易背誦,因為古語跟我們今天的語言有區(qū)別哦!”這一招果然很靈,我能背誦很多則《三字經(jīng)》了。
一天,我放學回到家里,書包一放,搖控板一按,就與我親愛的喜羊羊見面了,媽媽說:“孩子,你能背一下《三字經(jīng)》的第三十二則嗎?”“能!”我一聽,來了精神,流利地背著:“頭懸梁,錐刺骨,彼不教,自勤苦。”“它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它告訴我們要勤奮刻苦學習。”哦,我明白了,媽媽是在告訴我要先做完作業(yè)才能看電視,這就是老師說的要“學以致用”呀,看來這《三字經(jīng)》做起來比讀起來更難。
所以,《三字經(jīng)》不僅會讀,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去行動。通過學習《三字經(jīng)》,我明白了“人之初,性本善”;從“孔融讓梨”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謙讓;從“孟母教子”中我明白了學習要持之以恒。怎么樣,小朋友們,我學得還不錯吧?你想成為人見人愛的孩子嗎?那塊來讀《三字經(jīng)》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