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
寫讀后感確實可以讓人們了解到不同讀者對同一本書的感受和評價。下面是一些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免費閱讀下載,希望對大家寫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有用。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篇1
帶著些許激動,好奇,與些許敬佩細細地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了解了魯迅快樂的童年,雖然不是事事如愿,卻阻止不了心的飛揚!
魯迅的樂園,是五彩繽紛的,是生機勃勃的.在這里,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嬉戲,自由自在地奔跑;在這里,他有著成仙的夢想,有著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書屋,或許老師太嚴厲,規定太陳舊腐敗,但魯迅還是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快樂,雖然不多,卻異常珍貴。
小時候,我也在充滿著生命氣息的春天草地里拔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現在看來卻也不乏些許童真,只記得只想知道草是怎么長在地里的?為什么它不會跑呢?現在雖然已經知道了它的原理,卻還是幻想著小草可以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長大后,進入小學、中學,功課逐漸多了起來,到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有些不適應,覺得老師的要求太嚴格。可向在我還是笑口常開,路邊的芳草,周圍的樹木,身邊的同學都是那么可愛!雖然我與同學之間有時會發生點小矛盾,但事后我們照樣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生活,討論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我們都應該像魯迅一樣,在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在哪兒都能讓心無拘無束地飛揚!
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可以放進生命那美麗的寶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時在打開看該是多么美好呀!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篇2
讀了這篇散文,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便真實地展現在我的眼前:捉蜈蚣、摘覆盆子、捕鳥、到私塾念書……從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的童年是在玩中學、學中玩,使他擁有一雙能夠洞察是非善惡的眼睛。所以魯迅先生的文章往往反映了社會現實,文筆犀利。我們也需要這樣的眼睛。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少年,要珍惜自己的童年,在玩耍中學習。要親近大自然,激發自己的想象力,使自己充滿活力,這有助于開發智力和激發創造力,從而投入到學習中去。
玩是我們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習。現在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只有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會被社會接納。還需要提高道德文化修養。像魯迅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他是本城內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這才使魯迅對他十分恭敬。所以,我們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世紀青年,將來才能在社會有立足之地。
同學們,請珍惜童年,它一去不回。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放飛自己的夢想。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篇3
最近,我讀了一篇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這篇文章是一篇描寫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散文,主要描寫了兩個地方發生的事情:百草園——“我”的樂園;三味書屋——“我”的學堂。
作者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百草園。“其中有一些野草”讓我覺得它十分普通,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園,在那時,卻是作者的樂園。接著,作者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就有……”的句子,寫出了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這些景物給人的安寧,鳴蟬、黃蜂、叫天子給人的動感,動靜結合,再加上有本身就有無限趣味的泥墻根作“底板”,作“背景”,想必是令所有知道的人都會向往。
這樣的一個園,若許多小伙伴兒一起玩耍、追打、嬉戲、捉迷藏,一定是十分有趣的,但若是自己一個人,也并不會覺得寂寞。因為百草園的樂子能找出許多呢!像斑蝥、何首烏、覆盆子,都能帶給“我”無限樂趣,就連冬天都有游戲:捕鳥兒——在竹篩將鳥兒罩住后的那份喜悅,想必是令作者著迷的。
“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的句型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我”要去三味書屋念書了,不能常到百草園了。這句話寫出了少年魯迅對百草園的惋惜之情。
雖說這學堂很嚴厲,但先生還是十分慈祥的:“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懲跪的規矩,但也不常用。”“我們上午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聽起來有些無聊,但并非如此。師生一起念書,孩子們就在一起偷偷做戲、描繡像。作者把一幅活靈活現的生活場景的圖畫展現在了我們眼前,真讓我們體會到了他對童年的向往。
這篇文章的文筆十分優美,描寫的都是真實的事情,給人以親切感。而我也在文章的有些地方看見了我的影子。尤其是百草園,我的總體印象就是一個“樂”字:動物、植物、泥墻根、捕鳥兒、描繡像,無數沒有“樂”字。
這可真是一篇好文章啊!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篇4
曾經夢想,有這么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和伙伴們無憂無慮的捉迷藏、斗蛐蛐;曾經夢想,有這么一個地方,可以讓我自由自在的呼吸清新的空氣,也可以肆無忌憚的就地打幾個滾兒;曾經夢想,有這么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帶著快樂去學習、伴著濃厚興致在書海里遨游……
這個暑假,當我讀完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的時候,我驀然發現,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就是我夢想的地方。
在百草園里,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在百草園里,有高大的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在百草園里,有鳴蟬的長吟,肥胖的黃蜂,有輕捷的云雀……在如此美麗的地方,作者可以毫無顧忌的拔出牽連不斷的何首烏,甚而毀壞了鄰家的泥墻;可以感受長媽媽講述的驚險而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可以和伙伴們在下著雪的冬天,支起一面大的竹篩,開心的捕鳥……這該是一種多么自由,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啊!在這里,童真得到了盡情的釋放;在這里,孩提的夢想自由飛翔。
然而,這份美好在進入三味書屋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僅有的快樂就是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描繡像和課余在書屋后面的園子里折臘梅花,尋蟬蛻了。除此而外,就是單調,枯燥的學習了。
在三味書屋里,整天面對的是先生嚴肅而冷漠的面孔,耳朵里充斥的是同學們雜亂無序的“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還不準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看到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生活。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雖然老師不像魯迅老師那么的嚴厲,但是也不會對我們放松要求。如果我們出現像逃課這樣的情況,是絕不會罵我們幾句就可以罷休的。我們每天要按時到學校上課,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內學習任務,課后還要去補習班上課,還有的同學要抓緊點滴時間去學鋼琴、繪畫等。在雙休日里,也不能自由的休息,不是去上補習班,就是埋頭寫作業。而且,這樣的日子隨著年級的提高會變得越來越緊張了。
讀完了這篇文章,讓我體會了百草園的歡樂與自由,三味書屋的單調與枯燥。我真的很想每個像我一樣的學生能有一片夢中的“百草園”!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感想篇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著。
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多么優美的排比句呀!
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突然聽見有人叫他,只見有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向他一笑,隱約走開去了,他自然很高興。但竟然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是碰見了美女蛇了;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喚人姓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人肉的。
魯迅先生說:這個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魯迅先生小時候常在百草園捕鳥、逗蟋蟀、尋蟬、喂螞蟻——長大了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到書塾里去。”一句話就從百草園轉到了三味書屋,我希望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技巧。
魯迅先生小時候上學很會做小動作。有一次,先生說:“人都到哪去了!?”大家便一個個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可見先生是多么的嚴厲!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