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不斷改進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幫助人們拓寬知識面,提升學識和素質。寫好《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不是那么簡單,下面給大家分享《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1
合上沈石溪寫的《最后一頭戰象》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閉上眼,嗄羧那永遠閉不攏的象嘴,一長一短的象腳,皺的像脫水絲瓜的皮膚,無一例外的出現在我眼前,蒼老的嗄羧在村寨里倍受尊敬和照顧,只因為它是戰象,至于它的戰績,這可要從幾十年前說起了……
要說幾十年前,嗄羧也是一頭叱詫風云的戰象,馱著抗日健兒,冒著槍林彈雨,沖向日寇,日本侵略者嚇得鬼哭狼嚎,丟盔棄甲。但英勇的戰象也紛紛中彈跌倒在江中……嗄羧是幸運的,它活了下來,在它年老之際死神向它招手之時,它沒有選擇自己家族的象冢,而選擇了曾經與自己共患難的戰象伙伴的埋葬地,與它們永久的守護著這塊土地。
大象嗄羧的高尚情懷令我敬佩。在它生命的最后時刻,它沒有對救了它的小村寨視而不見,反而用自己的方式與它告別。而現在的高等生物——人,卻沒有大象嗄羧這種高尚情懷。大象嗄羧由始至終都有著一種幫助別人的心態,可現在有一些人沒有這種心態,都是一種索取的自私心態,其實有一個實例:以前有一個大巴車沒油了,而加油站也沒多遠了,車上的導游告訴大家,下車大家一起把車子推到加油站去,可是車上的人們都不動,幾乎每個人心里都是一個想法:好不容易有一個位子,一下車再上來就沒地方坐了,干脆不下車而且肯定會有人下去幫忙的,我不用擔心。也有幾個想下的,但看大家都不動,自己也不下了。于是這輛車就一直在那里停著,誰也不愿意下去推一下車,一直過了4個小時,終于有人沉不
住氣了,第一個下車推了起來,沒過一會兒,其他人也陸續下了車一起把車推到了加油站。其實,如果大家一開始就推車,大家可能早已到達了目的地,所以,大家都要永遠保持著一種無私奉獻、關心他人的心態,我們這個世界就會更加溫馨,更加美好!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2
這幾天讀了《最終一頭戰象》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情感。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但它只是動物。可是,我很喜歡。
書中講述了在抗日戰爭中幸存下來的一頭大象——嘎羧。它自知生命大限以至,便重披象鞍,到江灘緬懷往事,憑吊戰場。最終,它來到埋葬自我戰友們的“百象冢”旁挖了一個坑,莊重地把自我掩埋的故事。這是一頭“懷舊”的戰象。嘎羧原本是得去祖祖輩輩留下的象冢長眠的,但它沒有。我想它必須是無法割舍戰爭時光,無法忘記戰友們。它告訴我們歷史不能重演,而歷史也不能忘記。這是一頭“純潔”的戰象。
嘎羧的心里,不是對功名的渴望,不是對自我戰績的驕傲自豪,而是并肩作戰的戰友,是慈愛的波農丁,是善良的鄉親們,是它久久渴望的和平與安寧。的確,沒有什么能夠做到永恒,可是,我們必須要守護自我最珍惜的,僅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心靈的凈土。
嘎羧比我們更早懂得這一點,所以,它二十六年來一向懷有純潔的心。在它那為所有人動容的壯舉面前,我們都是那么渺小。它臨死時重披象鞍,它期望自我是最終一頭戰象,期望這個世界永遠和平。當我讀到課文中的這句話,“二十六個春秋過去,象鞍已經破舊了,仍顯出凝重華貴,嘎羧披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邁的氣概。”從中我讀懂了象鞍上記載著凝重的歷史,記載著嘎羧的忠誠,垂暮的英雄,博大的胸懷仍在!
讀了這本書,令人回味無窮,促人深省,動物尚且有如此的高尚情懷,我們人類是否應當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3
我原以為,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動物。可是,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以往與日寇作戰的最終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十分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向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齊。
讀過這本書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覺得很感人,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異常是最終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以往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齊。”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明白忠誠和職責是生命中最完美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里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復雜而凌亂的心境交織在一齊,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明白能夠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當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期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4
今天,我讀完了《最后一頭戰象》這本書,這本書寫了幾個關于象、豬、熊的故事。故事內容引人入勝,寫得十分生動。
給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最后一頭戰象,主要內容是——緬甸的戰爭過后,龐大的象兵只剩下九死一生的嗄羧。嗄羧經過治療,終于活過來。不久的一天,嗄羧找回自己的象鞍,然后準備去象冢。(象冢,是一個大象家族的墳墓。大象能預感到死神降臨的日期,在這前一個月,大象就離開象群,獨自去找象冢了。)通過波農丁的勸說,我也想去看一看象冢,那里一定有許多象牙。于是,他們就尾隨嗄羧走呀走。他們來到了當年緬甸戰爭的地方,嗄羧仿佛看到了往日的戰友,竟然痛哭起來,然后低頭挖起土來。哦,是百象冢!!(百象冢,緬甸戰爭時死去的象埋葬的地方。)我和波農丁悔悟了,非但沒有拿象牙,還把嗄羧埋好,用土把坑填好。
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意猶未盡,有感而發——友誼。嗄羧居然舍棄了埋葬著親朋好友的象冢,寧愿死在戰友的身邊,這種情誼多么珍貴啊!像這種可貴的友誼如今幾乎都沒有了,現在都是“小人之交酒肉親”。今天有可供自己吸收的好處,就跟你稱兄道弟,明天沒有對自己有利的地方,就毫不猶豫地離開。這種假朋友實在交不得!貪婪。作者只聽了波農丁的幾句富有煽動的語言,就抱著一夜暴富的幻想跟了去。結果忽然良心發現,才沒有干觸犯法律的事。假設如果作者果真帶走了一根象牙,后果會怎么樣?毫無疑問,先暴富,后坐牢。有些人這樣,總想要自己沒有,而別人有的東西。于是,這些人就走向犯罪道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件實在是太多了。
這本書不僅有精彩的故事,還有不為人知的動物百科,真是豐富之極、十分好看啊!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5
我非常喜歡看沈石溪寫的動物小說。最近,我讀了他寫的《最后一頭戰象》。
我原以為,象性格溫順,是人們的伙伴,只是普通的動物。不過,在讀了這本書后卻讓我感受到,動物身上也有著人類的感情。文中的主人公——嘎羧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我,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最后一頭戰象》講述的是:一九六九年的春天,沈石溪到西雙版納的一個寨子插隊時,見到了曾經與日寇作戰的最后一頭戰象——已經五十多歲的大象嘎羧。沈石溪與它成了好朋友。兩年后的一個早晨,嘎羧突然非常精神起來,它向養象人波農丁要回一直廢棄的象鞍,讓沈石溪和波農丁幫它裝上。在和寨子告別后,嘎羧獨自上路去迎接死亡。沈石溪和波農丁悄悄地跟在后面,嘎羧沒有到祖先留下的象冢,而是去了幾十年前作戰的地方——那里埋了八十多頭當年在抗戰中死去的戰象。嘎羧挖了一夜的坑。黎明時,它靜靜地躺在坑中,和它的戰友們永遠地聚在一起。
讀過這本書后,你不覺得很感人嗎?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我的熱淚不停地在眼眶中打轉,我被打動得很深,特別是最后一句話:“它沒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經并肩戰斗的同伴們躺在了一起。”這句話太感人了!象竟有如此靈感,它都知道忠誠和責任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我們雖然不能到它心里看個明白,但我們能體會到,它那種跟同伴永恒的友誼。此時,痛苦、憐憫、敬佩、感動等種.種復雜而凌亂的心情交織在一起,我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那頭象的一幕幕真情在我腦海中不停地回蕩著……
象,它們的友情有如此力量;象,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它們的情比人的情更真切,更動人,更長久。
大自然真的是既神奇又偉大,讓我知道可以從大象身上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善待這些大自然送給我們的朋友。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明白大自然的安排,拋去貪婪的想法,共同保護我們在大自然中的朋友。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6
有些文章讀后也就忘記了,一段時間之后,甚至沒有一絲印象了。但讀了《最終一頭戰象》之后,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人們以往騎著戰象,跟日本鬼子來過一次大會戰。最終,鬼子大敗,死了上千人,但戰象也死了上百頭。人們把這上百頭戰象埋在一齊,叫“百象冢”。戰后,有人發現一頭戰象還活著,就治好了它的病,把它帶回了村子,從不讓它干活,養著它。之后,戰象自我感到死神要降臨了,便找到自我的象鞍,獨自走進“百象冢”,將自我掩埋。有兩個跟蹤戰象想挖象牙的人,看到此情此景,也打消了念頭,悄悄地走了。
大自然里的萬事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包括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也包括那頭戰象。所有生物都會死亡,這并不令人感到恐懼。而這頭戰象選擇的死亡方式,卻讓我感到吃驚和贊嘆不已。那頭戰象臨死前也沒有忘記找到它的象鞍,說明它沒有忘記它是個戰士。這只戰象選擇了獨自走向象冢,將自我掩埋。這是多么具有靈性的生命啊!它不想拋尸荒野,冥冥中它明白死期已經來臨,它選擇了有自尊地死亡,它選擇了永遠和自我的戰友在一齊。還有那兩個人,99.,他們被戰象的舉動震撼了,他們愧疚于自我的想法,所以他們沒有挖象牙,悄悄地離開了。
就連大象都能選擇有自尊地死亡,我們人類作為萬靈之長,能夠潔身自好嗎我想我會更在乎身邊的一切:一花一草一樹一木。
《最后一頭戰象》的讀后感篇7
放假了!老師讓我們看一本叫《最后一頭戰象》的動物小說。看完之后,我的感受很深。
在這本小說中我認識了許多富有感情的小動物:有背叛主人的野豬"黑旋風",偉大的母親棕熊和瘋狂的大象。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身邊的動物和人的影子。野豬“黑旋風”的行為使我想到了爺爺家養的大黃狗:這條狗和田里無惡不作的野狗拜把子結兄弟,一天到晚都不回家,有時夜不歸宿,還到處拉屎撒尿,這可是“狗幫反動派”,面對這樣的一幫子野狗,我爺恨不得把它們加工成狗肉臊子。看來“狗永遠不咬住人”這句話被這條黃野狗打破了。
這本書最精彩的是最后的《棕熊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熊崽從小被作者撫養,還一直以為作者是小熊崽的媽媽,對親生母親不理不睬,最后棕熊媽媽用生命就了小熊崽,自己卻犧牲了。看完之后,我淚眼朦朧,桌子上的作業本立刻濕了,母愛真是太偉大了,令我感動。
這本書不愧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可真是“好書百讀不厭,名書白見不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