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傳讀后感900字
通過寫讀后感,人們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對書籍的理解和觀點,與讀者交流思想、觀點和感受。如何撰寫優秀的巨人傳讀后感900字?這里分享一些巨人傳讀后感900字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巨人傳讀后感900字篇1
這是一部被發現的巨著,這是巴赫金在上世紀的功勞,這也是一部反抗的小說,幾乎使拉伯雷惹來殺生之禍。
小說講述了父子兩個巨人高康大(卡岡都亞)和龐大怪(龐大固埃)的傳奇故事,小說想象奇特,語言辛辣通俗,風趣幽默,思想卻深邃有力。巨人傳在當時的影響十分廣泛,但是由于教會迅速采取了措施,因此在后世命途多舛,所幸遇見巴赫金,才得意重見天日。
如果把中世紀傳統的教會文學比作刻板的教士或者虛偽的貴族,那么我想《巨人傳》就是在他們面前擠眉弄眼、扮盡鬼臉的小混混,但是我們很清楚的是,這個小混混才是真正的正直的人,是一個為自由和真理反抗的英雄,是一個大膽挑戰反動統治的無畏的戰士。
在文中有許多不入流的描寫,比如天鵝擦屁股段,比如佳佳美吃肥腸段,比如龐大怪放屁生矮人段等等,當中充滿了戲謔和玩世不恭,充斥的是“紳士”所不能容忍的下流的語言和情節,是菜市才會有的低俗的段子;然而在另外一些部分,比如高大康求學等,拉伯雷又一改不正經的文風,而嚴肅地表達自己的意愿,邏輯順暢,思想深刻而超前。
就像原地燒瓶中沸騰的化學藥劑,底部卻是加熱析出的安靜美麗的晶體,這一個故事在表面的喧嘩之后有深邃而超前的思考和蘊藉。在對教會的反動統治的戲謔和揭露中,作者運用的是最通俗接近坊間笑罵的語言,但是往往這種形式的滑稽的效果和嚴肅的經院哲學的產物產生的對比會格外明顯,更具批判力和諷刺意味。
作者創造了歐洲文學史上第一個“巨人”的形象,這是把“人”的位置放在了“神”的前面,由“神本”義無反顧地向“人本”倒戈。在這種大膽的反抗下,人文主義的萌芽和壯大自然變得有力起來。作者張弛有度,在教育問題的描寫方面更是入木三分,同時具備現代的教育意識——興趣的發展和利用,是教育的良方。小說還描寫因為燒餅而引起的荒謬的戰爭,反映了戰爭帶給人民的疾苦,同樣直接諷刺了窮兵黷武的統治階級。
在天主教教義中對饕餮者同樣冠以罪名。這在《神曲》中同樣有描述,但是在巨人傳中這被描述成歡悅的事件,這也是對教會教義的否定和叛逆。
總的來說,拉伯雷的《巨人傳》是一本有“破”的功勞的作品,它從文學上動搖了教會的反動統治,在一個黑暗的年代里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點燃了人文主義的星星之火,讓文藝復興的路因此而更加明朗。
巨人傳讀后感900字篇2
小時候家里有這么一部上譯的《巨人傳》,是1981年版的。最近我看了這個新版本,和我那個舊版是一個翻譯版本的,而人民出版社那個版本是簡版。其實目前這個版本仍然有刪減的部分,所以至今我還沒有發現完整的翻譯版本。
第一次看這部書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小孩子看書是根本搞不懂形式,也不會對文本加以分析,甚至連人名都記不全。但是我對這本書的印象非常非常深,雖然有的部分讓年幼的我感到羞澀,但是它給我帶來了很多很多歡樂,以至于當時我下定決心,有朝一日要寫出這樣的作品。它是如此杰出,充滿了戲謔、叛逆,到處都是笑料,它讓我覺得人生不再壓抑,獲得了小小的釋放。(是的,當我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就常常覺得壓抑,笑,大約我也是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人),這么多年,我沒有重讀它,但是我沒有見到過和它相似的作品,也沒有遇到過和拉伯雷一樣的作者,即使沒有打開它,很多句子仍然銘記在心。
內心深處我不喜歡19、20世紀的作品,它們太苦大仇深,太嚴肅,特別是20世紀,很多作品太把寫作當回事,另一些太把寫作不當回事,多年之后我重新閱讀巨人傳,居然發現它比我原本印象的嚴肅很多,它提到的很多史實確有其事,而且拉伯雷本身就是個醫生,他對科學態度嚴肅很多,比如小說中的“我”進入龐大固埃的嘴,在他嘴里游覽一番,這些情節比我曾經預想的嚴肅多了。但是他找到的是什么樣的史實?。何荽缶S的女兒茱莉亞穿著輕浮,但是屋大維強忍著沒有表達不滿,第二天茱莉亞穿的很莊重,屋大維情不自禁稱贊了她。然而茱莉亞回答:昨天穿著是為了討好我的丈夫,今天是為了討好我的父親。
很搞笑,但是歷史上卻確有其事。
你搞不清他是在搞笑還是在說事,你可以說在文藝復興的年代他是理所當然嚴肅的。巨人傳里的巨人可以輕而易舉拿起一萬多斤重的鐘,可是這樣龐大的巨人怎么可能在狹小的空間行動?怎么可能和普通人交往?巨人傳的特征之一就是似真實幻,不可否認拉伯雷是在一本正經扯犢子啊,至于情節啊真實性啊都去見鬼吧,當高康大一本正經總結用什么樣的東西解決方便后的清潔問題,我真心實意地覺得他很聰明,忍不住笑出了聲。我想起最近在《這些中世紀的人》上看到的,中世紀沒有紙,用布不合適,那么用樹葉?更可能的是,什么都不用。幾乎所有的文學作品巧妙地躲避了主人公方便的問題,只有拉伯雷揪著不放,某種角度看他是瘋子,但是正因為他做到其他小說做不到的事,所以我深信他是個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