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
通過寫讀后感,你可以把自己的觀點和感受表達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別人更好地了解原文的內容和思想。要怎么寫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供大家參考。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
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不斷的與字打交道,從開始的象形文字直到如今的簡體漢字,自從有了字的出現,人們便開始用字來記述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思想。
魯迅愛書,愛讀書,在小小年紀時就為一本《山海經》癡迷了很久,或許,這就是我們所不擁有的品質,也就是魯迅所成功的關鍵吧!
我雖不如魯迅那樣癡迷,卻也報著對書無比的喜愛,我常常敲開書的大門,與書中的主人同喜同悲一起經歷冒險,一起感受勝利。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2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和阿長在一起的故事,它真實的表現出長媽媽的性格特點,也無不充滿著魯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滄桑的人,她不僅迷信,而且還有麻煩的禮節。她有許許多多魯迅并不喜歡的習慣,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著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說“老掉了”等,再加上當魯迅知道是她“謀殺”了那只隱鼠,使魯迅對她不僅僅是煩厭,還有憎惡!直至后來,長媽媽幫魯迅買了他夢寐以求的《山海經》時,對長媽媽產生了敬意。
關于《山海經》,魯迅只是隨口的說說罷了。但沒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長媽媽竟用自己的錢買了《山海經》。正如魯迅說的有些事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長媽媽,這個勞動婦女,樸實善良的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長媽媽并不是是很好看,但這并不能掩飾她的淳樸善良和待人真誠。
長媽媽的離去令人懷念,但魯迅連她的姓名都不知道,使他感到慚愧。
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我們的身邊默默的陪伴,或許他們的一些行為使你感到厭惡,但他們對我們的愛卻是那么的濃,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快樂與幸福。就你的老師一樣,他會毫不留情的指出你的錯誤;就像你的家長一樣,整天的對你絮絮叨叨;就像你的朋友一樣,逼你做一些對你有益但你又不喜歡的事。
珍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到失去了才后悔。珍惜他人對你的愛就是珍惜你自己。當他們對你提出意見時,不要忘了說一句“謝謝”。牢記你身邊的每一個人,牢記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好。這樣才不會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3
長媽媽是魯迅家的一個保姆。她生而黃胖,略矮,肚中似乎裝滿了繁瑣的規矩,她讓魯迅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曾因“長毛”之事使魯迅對其產生空前的敬意。
她是一個典型的淳樸的普通保姆形象,她在魯迅心中是一個無知可憐的人,她笨拙但是善良,她略煩人但居心良好,她熱愛生活,但又是一個可憐人。
由魯迅筆下的文章,滿處充斥著對阿長的懷念,他雖不太看好長媽媽,但卻和她有著深厚的友誼,文章親切的再現了童年童年時魯迅與長媽媽相處時的情景。
魯迅用欲褒先貶的.手法,不僅體現了長媽媽的人物形象的真實,而且人物特點鮮明。長媽媽那淳樸后的偉大,獨特而不平凡,魯迅在文末表達了他對阿長的愛,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讓阿長安息。魯迅借此揭示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的事實,表現了在此社會下淳樸的長媽媽。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4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那里不僅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的神力,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后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說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敘或議,前后呼應,如3次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我想作者就應是比較憤恨這一點,但我更多觀注的是,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聯想到此刻的生活中逐漸失去了這種成份,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5
這篇文章很好的寫出了長媽媽是一個處于社會底層的普通勞動婦女,她身上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愛心、真誠、善良,也沿襲了封建文化的糟粕——粗野、庸俗、愚昧。但不論怎樣,她對作者魯迅的關愛是我們能感受到的,而魯迅也在文章中寄托了對她的思念。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長媽媽,是一個帶領著魯迅的女工,也就是他的保姆。魯迅先介紹了長媽媽的稱呼的由來和她外貌,以及她的一些不太好的習慣。如:長媽媽她喜歡切切察察、十分喜歡告狀、睡覺的時候愛擺成八字型,讓我只能睡在邊上。還有,長媽媽又有許多讓我耳朵都聽出繭子的,聽得很不耐煩的規矩,比如說:元旦除夕的早晨要說恭喜恭喜還要吃福橘,不然一年都會有霉運的,人死了不可以說死掉了而要說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應該走進去;飯粒掉到地上必須撿起來,最好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
長媽媽對小時候的魯迅非常好,她聽到魯迅想要一本《山海經》就到處去尋購《山海經》然后去送給魯迅,讓魯迅充滿了對長媽媽的尊敬和感激。
文章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這篇文章既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也包含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愛心與同情。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6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她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使魯迅對她感到了崇高的敬意。
文中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么文化,睡相難看,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曾“謀害”過魯迅的隱鼠。阿長為人愚昧迷信、粗俗、好事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許多優點,例如:勤勞,善良樸實、富有愛心等。也正是因為這些性格特點,魯迅才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與感激。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敘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魯迅贊頌了她身上表現出的一些品質,表達了對她的喜愛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后,我認為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的禮節,但是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愿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大家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加上阿長凄慘的身世,或許冥冥中的神靈就是她唯一的寄托,所以才會如此信神。有些時候,大人或許有些煩人,但對我們是懷有關心的心態,所以我認為魯迅不應該對她的&39;感情漸漸淡薄,更多的應該是對她的尊敬。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7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并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范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范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8
阿長,即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印象中,她既是一個粗俗、好打小報告、迷信、愚昧無知的婦女,同時也是一個敬業、淳樸、善良、關愛他人的人。
出身低下,不受尊重。文章第二段中提到:他不知道長媽媽的名字,這“長媽媽”的稱呼是因為那上一位女工走了,這什么姑娘來頂了她的缺,順帶著頂了她的名。一個連名字都是別人的鄉下婦女,是多么可憐,多么不被人所敬啊!
粗俗。文章第三段中寫道:“最討厭的是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切切察察”指的是細碎的說話聲,也就是“咬耳朵”,這本就是不太禮貌的行為了,阿長還喜歡用食指在空中搖動,這便更加不禮貌了。這樣看來她確實符合一個粗俗的鄉下女子的形象。
好打小報告(負責)。孩子愛玩本就是天性,沒有捅出什么大婁子來就已經是萬幸。可阿長卻連“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還要告訴母親,這未免會讓孩子有厭惡的心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魯迅先生看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在成年后的他看來,那時的阿長的行為未必不是她負責的表現。她的工作就是照顧“我”,她將“我”的一舉一動告訴母親,這無可厚非。這就是她的本職,從中我們出她工作認真、盡責。
迷信(善良)。阿長要“我”在正月初一早上對她說“恭喜恭喜”。因為她認為這與一年的運氣有關。但她在我還未說完時就急忙開口。也對“我”說“恭喜恭喜”,因為她認為這樣做也可以為“我”帶來好運氣,而且她認為福橘可以帶來福氣,可她自己卻沒有吃而是給“我”吃。這是她祈求祝福,表達愛的方式,從中能體味出她的善良。讀后感·可能年少時的魯迅不懂阿長對他的愛,認為這些規矩是令人不耐煩的,但長大后,回憶起這些的他便感到阿長的善良與對她的愛。
關愛“我”。十二段中那些看似煩瑣的道理,卻折射出阿長對少年魯迅濃濃的關愛。她教會“我”要有教養和敬畏心,要珍惜勞動果實,要節儉,要講形象,要有安全意識,就是這么瑣碎的小事,卻有深深的愛。
阿長是一個不識字的鄉下婦女,甚至連普通話都說不標準,可就是這樣一個婦女,卻為“我”買來了一本令我渴慕的、念念不忘的《山海經》。作為一個保姆,她的錢應該全部用于生計的,可她卻抽出了一部分來為小少年買書,并且她不識字也只會發個大概的音,這讓找書的過程變得困難了。她雖然平凡,但卻做到了別人不愿做或不能做的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對小少爺誠摯的愛。
阿長雖然有著許多缺點,但她對魯迅的愛卻使魯迅無比的感激、懷念他,但在感激、懷念之余,也有著些許的愧疚。作者:趙鐿霓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9
阿長媽媽,已經說過,是一個一向帶領著我的女工,說得闊氣一點,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親和許多別的人都這樣稱呼她,似乎略帶些客氣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長。我平時叫她“阿媽”,連“長”字也不帶;但到憎惡她的時候,——例如知道了謀死我那隱鼠的卻是她的時候,就叫她阿長。
我們那里沒有姓長的;她生得黃胖而矮,“長”也不是形容詞。又不是她的名字,記得她自己說過,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現在已經忘卻了,總之不是長姑娘;也終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記得她也曾告訴過我這個名稱的來歷: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個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這就是真阿長。后來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來補她的缺,然而大家因為叫慣了,沒有再改口,于是她從此也就成為長媽媽了。
雖然背地里說人長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說句真心話,我可只得說:我實在不大佩服她。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系。又不許我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我頑皮,要告訴我的母親去了。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經烤得那么熱。推她呢,不動;叫她呢,也不聞。
“長媽媽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熱罷?晚上的睡相,怕不見得很好罷?……”
母親聽到我多回訴苦之后,曾經這樣地問過她。我也知道這意思是要她多給我一些空席。她不開口。但到夜里,我熱得醒來的時候,卻仍然看見滿床擺著一個“大”字,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我想,這實在是無法可想了。
但是她懂得許多規矩;這些規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煩的。一年中最高興的時節,自然要數除夕了。辭歲之后,從長輩得到壓歲錢,紅紙包著,放在枕邊,只要過一宵,便可以隨意使用。睡在枕上,看著紅包,想到明天買來的小鼓、刀槍、泥人、糖菩薩……。然而她進來,又將一個福橘放在床頭了。
“哥兒,你牢牢記住!”她極其鄭重地說。“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得對我說:‘阿媽,恭喜恭喜!’記得么?你要記著,這是一年的運氣的事情。不許說別的話!說過之后,還得吃一點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來在我的眼前搖了兩搖,“那么,一年到頭,順順流流……。”
夢里也記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別早,一醒,就要坐起來。她卻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我驚異地看她時,只見她惶急地看著我。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0
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啰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麻煩的禮節,阿長關于長毛的恐怖故事,阿長制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山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此刻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敘述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規矩像教給自我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
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完美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衛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并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1
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后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啰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麻煩的禮節,阿長關于長毛的恐怖故事,阿長制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山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此刻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敘述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規矩像教給自我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
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么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完美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衛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并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2
本文取自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中講述了先生幼時與其保姆阿長之間的點點趣事,令人記憶猶新。
文中描述了封建社會下一位普通婦女的形象——長媽媽。長媽媽是一個集缺點與優點于一身的形象,她喜歡在背后與人低頭絮語,還豎起兩根手指,上下搖動,或點著對手和自己鼻尖,這不禁讓我腦中浮現出現代人常用的一個很好玩的:“八卦”,又或許這些家長里短的飯后談資是封建婦女真實的生活寫照吧。長媽媽常愛向母親告狀,夏天睡覺時還常把身子舒展成大字形,一條臂膊擱在先生頸上,一下便占據了大半張床位,那樣的睡相,不禁令人啼笑皆非。長媽媽在長期封建社會的感染下,自然少不得些迷信色彩,這也更使得長媽媽這一形象變得鮮活生動真實起來。長媽媽極講那些繁瑣累人的規矩,這也怪不得先生的不耐煩了。每當正月初一的清早,先生便會在長媽媽那極度肯切惶急的注視下向她道“恭喜”,起來后還要吃上個福橘,寓意一年平安順遂,先生這才算受完了元旦辟頭的“磨難”。然而,長媽媽所教的還遠不止這些,這使先生和讀者感到古怪的同時,還不禁感嘆起封建社會來了,在那樣約束著,編條著人們思想,禁錮著人們靈魂,籠罩著黑暗與陰霾的制度下,再來看一看長媽媽的形象,便不覺為怪了。因此,文中也不難看出先生對這種封建禮教的教條思想的批判與譴責。
在長媽媽這一形象的塑造中,先生還賦予了她善良與愛的一面。話說先生小時因長久惦念著充滿神話色彩且對兒童極富誘惑力的《山海經》,常常念叨不斷,長媽媽在聽說如此后,即使胸無點墨,卻仍將先生的話銘記于心,克服了重重困難替先生尋到了四本。那時的先生該是既驚喜又感喟的吧,因此他在書中感嘆道:“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的確有偉大的神力。”長媽媽的細心與善良,使我心中對她油然而生出一股欽佩來。
長媽媽,一個封建社會下的婦女,卻用她最真的性情與最誠摯的愛和善良,打動著每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3
讀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阿長長的什么樣后,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該是一個很溫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卻是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并沒有介紹阿長怎么怎么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愿,相信夢想,帶著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復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么買這本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如果寫了,恐怕就不能達到這種效果了吧。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阿長與《山海經》之間到底有多少故事,那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因為“山海經”不存在于阿長的世界,那顯得太過復雜,阿長的世界中,只有她與“三哼經”的回憶。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4
早聞《朝花夕拾》,但沒有機會去欣賞一下.所以,趁這個暑假,我飽讀了《朝花夕拾》.
初讀《朝花夕拾》,似乎有些不知所云.但順順溜溜地將全書讀完后,便知其大概了.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懷青少年時代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誠摯的懷念,又真實的書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經歷的生活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的一角.
我最喜歡讀的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里的長媽媽,在幼年魯迅的心中爽直而多嘴,有很多繁瑣的禮節.但她又能做別人不能做的事,買到《山海經》.對于長媽媽魯迅只挑了幾個富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如長媽媽睡覺時伸開手腳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占領全床;切切察察說話時,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著對方或自己的鼻尖等,簡略幾筆,就活畫了長媽媽的個性特征.
比如《阿長與山海經》,描寫的是魯迅家的保姆阿長.文章生動地塑造了一個非常典型的舊時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形象.有人比喻這篇文章是魯迅從記憶土壤中培育出的一朵異常鮮美的“朝花”.的確,對于這個婦女,魯迅不但沒有避諱寫出她的美與丑,反而是懷著真摯的感情懷念她的一切.不論魯迅對她是佩服、厭煩、喜歡或是討厭,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他的感情.而且我還發現,這個“長媽媽”跟 “孔已己”很相似,同是舊中國的人民,遭遇也差不多,比如他們的名字,都是已經被人遺忘了的,而外號也是隨便起的.可悲的人啊!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讀后感篇15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后,人們都會被魯迅筆下的這位普通的勞動婦女——長媽媽所打動,她雖沒多高的文化,卻有著樸實的情感和心靈;她雖只是個保姆,卻對魯迅有著母親般的愛護和關懷,給魯迅孤寂的童年以溫暖,使魯迅在失望中得到一絲樂趣;保姆雖只是她的職業,但她有著超出職業的盡心付出,把魯迅當成親生孩子一樣,這些還不足令人們所感動?
長媽媽雖不是魯迅的母親,但她十分關心魯迅,教了他許許多多的道理,還完成了魯迅要《山海經》的愿望。長媽媽是位不怕麻煩的人,別人不肯或不能做的,但她做到了,這或許就是魯迅忘記自己銀鼠被害的痛苦及睡覺的位子很小被長媽媽占掉一大半的苦惱并使他對長媽媽有了新的敬意的原因吧!長媽媽還很執著,自己覺得對的,不管別人怎么說,自己還是堅持著,總而言之,她還是位很熱心的人。
現在的人,大多都很怕麻煩,而也有長媽媽一樣不怕麻煩只為幫助別人的人,我真心希望這種人逐漸多起來,讓這世間充滿愛,冒出更多的長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