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500字讀后感
讀后感通常是指對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等閱讀材料在閱讀之后的感受和感想,是對閱讀材料的一種直觀和主觀的反應。史記500字讀后感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史記500字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1
時光如水,轉眼間過了四個星期。在這四個星期里,我讀了《史記》,讀完后,我深感古人智慧的高超。
《史記》里記錄了上至軒轅下至漢朝的每一個皇帝、能人,也記錄了很多故事,寫出了古人的智慧與別有不同的眼光。比如:《藺相如廉頗傳》中的藺相如,藺相如完璧歸趙后,秦王一直不服,于是約了趙王在兩國邊界的澠池設宴。秦王多次想侮辱趙王,由于藺相如的機智回答讓秦王一直不能占上風?;貒院筅w王封他為上卿,廉頗不服,想在見到藺相如時侮辱他。藺相如知道后就刻意回避廉頗。別人問藺相如為什么避廉頗,后面終于明白了。廉頗知道后就去藺相如家背著荊條請罪??吹竭@里,我想:藺相如有如此大的局觀,他為的是國家而不是自己個人恩怨。他的心是多么廣,而我們卻是為了私人恩怨而打架。這就是古人與我們的不同。這僅僅是《史記》浩如煙海故事中的冰山一角,古人還有很多品質(zhì)值得我們學習。如:重耳流亡、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這些都是古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zhì),我們本應該去學習古人的品質(zhì),改正自己的壞習慣,成為一個能言善辯的人。但是我們現(xiàn)代人卻經(jīng)常因為一點損面子事情而吵鬧,反不如古人。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古人的優(yōu)點,修自己身,讓自己變作一個友善的人。
這就是書的力量,只要我們讀書,就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所以,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開始讀書吧。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2
魯迅先生曾評價《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當我讀完它,心中感慨萬千。數(shù)千萬人在歷史的長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究竟誰才能算是我心中的真英雄呢?
有人會說始皇帝嬴政當稱英雄,他奮六世之余烈,橫掃六合,一統(tǒng)天下,實郡縣,車同軌,書同文,造之后2000年之制度。的確他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兩千年的封建制度,可是他在位期間暴政苛民,浪費民力為滿足喜好,修阿旁、建陵寢,驪山之下盡是白骨,秦之暴政猛于虎,造成了秦王朝二世而亡。所以,他在我心中非英雄也。
還有人說西楚霸王項羽可謂英雄,項羽這人優(yōu)點頗多,也是深受太史公喜愛,他能征善戰(zhàn),勇猛無敵,年少成名,破釜沉舟以3萬大破秦軍30萬,威震華夏??墒撬麨槿藙傘棺杂?,不能聽人言,鴻門宴上錯失良機,進而導致自己敗走烏江,飲恨垓下。所以他也不是我心中的英雄。
其實我心中的英雄是越王勾踐,他開始被吳王擊敗,但沒有喪失斗志,臥薪嘗膽,在人生最失意的時候給自己動力,讓自己不能忘記亡國之痛。人的一生是伴隨高潮與失落的,勾踐帶給我的啟示更大。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漫漫歷史星空,英雄人物太多太多,我唯獨喜歡勾踐,他是我心中的真英雄。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3
在今年的暑假里,我利用幾天的時間認真細致的讀了《史記》一書。它是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共有一百三十卷,五十二萬多字??础妒酚洝肪头路鹪谧饕淮巫悴怀鰬舻臍v史旅行,回顧了各種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白話文編本,原作者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這本書內(nèi)容很豐富,里面的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有許許多多的歷史典故、成語和名人故事。通過看炎帝、黃帝的故事,我終于明白了“炎黃子孫”的真正含義,讓我忍不住崇敬他們;我也知道了堯、舜、禹的傳說,對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精神非常敬佩;我知道了“戰(zhàn)國七雄”指的是什么——齊、楚、燕、趙、魏、韓、秦七個國家,他們之間頻繁的戰(zhàn)爭,讓老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我還知道商湯、勾踐、蘇秦、孫臏、張儀、張良、秦始皇等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他們有的足智多謀、有的英雄善戰(zhàn)、有的博學多才、也有的殘暴無良。我最喜歡愛國詩人屈原,他不僅博學多才、見聞廣博,而且做事光明磊落、堅持正義,有一顆愛國的心。我真希望他不要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而死。
我看完了一遍這本書,真的還想再看一遍。這本書大大豐富了我的歷史知識,通過看《史記》我也能講幾個歷史故事了,而且對歷史也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讀了這本書,我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了更多的理解,歷史實在是博大精深,以后我還要看原著的《史記》,更要看其他有關歷史的書,從而來豐富和提升自己。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4
《史記》這本書出自司馬遷之筆,司馬遷是一個西漢史學家,他自幼學習刻苦,他在安徽一帶生活,過著一邊幫父母農(nóng)作,一邊研讀古書的生活。
長大后,他繼承父親的遺愿,花了13年的時間,終于寫成了《史記》。史記記載的不是我們熟悉的編年體,而是以人物為中心的來反映歷史發(fā)生的事。所以,章節(jié)里有“本紀”“世家”和“列傳”三大版塊,本紀是寫一個時代發(fā)生的事情,世家是寫一個大家族的人發(fā)生的事歸納在一起,而列傳是寫一些極具代表性的人物發(fā)生的事。在書中,寫了許多關于歷代皇帝繼位、政變、戰(zhàn)爭時發(fā)生的事,像“文王興周”“武王代紂”“臥薪嘗膽”等。
同時,他也記載了一些關于各個時期不良現(xiàn)象,例如“焚書坑儒”“指鹿為馬”等。在這本書中,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五帝本紀中的“禪讓”故事了,那時候,部落的領袖都為了天下人的利益,讓百姓選擇有德行的人來作為自己的領袖。像黃帝、堯、舜、禹等,但因為禹的兒子啟生性賢德,懂得重用人才,再加上他是大禹的兒子,所以諸侯們都去朝拜啟,從此,為民著想的“禪讓制”被“世襲制”所替代。
《史記》中,還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有“天下一統(tǒng)”、“建造長城”和“退避三舍”等。司馬遷花了畢生的精力把這些歷史事件一一記錄下來,這對后人研究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歷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我們記不住的段落,而記錄,是我們文化傳承的唯一方式。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5
《史記》這本歷史巨著,是我們中國人民智慧、歷史的結晶,是千年歷史的記載。
透過這本書,我看到了繁榮的唐朝、殘暴的秦始皇、崇武的漢武帝……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皇宮的奇珍異寶,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生活;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硝煙、漢武帝揮兵抗擊匈奴的戰(zhàn)爭場面;有的看著令人心曠神怡、有的看著令人神情緊張、有的看著令人無可奈何……
我覺得唐皇就應收集更多的書籍供天下人閱讀,還得讓臣子多接觸一些關于習武的知識。而秦始皇就就應讓人們閱讀一些來自統(tǒng)一前其他國家的書籍,不要那么專橫,要心胸寬廣,能夠接納百家之言。精通習武的漢武帝就應了解一些古今巨著,成為一名能文能武的好皇帝。
再談談古代名人吧。例如扁鵲,他使多少人起死回生,巧診了多少個疑難雜癥,挽救了多少在死亡深淵邊上掙扎的老百姓。還有張騫出使西域,雖然被匈奴人拘留了十幾年之久,但是依然不忘自己出使所肩負的重任,促進漢朝和西域的交流,構成了絲綢之路的雛形。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的教育學家,他教育學生不是體罰,而是用禮儀道德規(guī)范他們的言論和行為,用文獻、典籍豐富他的知識和見聞,他還善于循序漸進的誘導人,不僅僅如此,他還是個十分正直的人,他從不談論怪異、暴力、悖亂和鬼神之類的事情。
讀了《史記》,我不僅僅豐富了見聞,還增加了知識。讀書真好!
史記500字讀后感篇6
沒有哪本書像《史記故事》那樣,使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那么莊重,卻又欲罷不能。
只要捧起這本書,中華文明的歷史就一頁頁在我的面前展開,幾千年前那一個個人物,仿佛都從紙上活了起來,我仿佛能撫到他們一顆顆怦然跳動的心……
我想先祖神農(nóng)氏嘗遍百草后,最終誤食斷腸草,臨死時他的臉上流露的一定半是遺憾半是微笑:“今天我死了,以后別人就可以不死……”
越王勾踐悲憤地低下自己高貴的頭,小心翼翼地為吳王割草喂馬。那包裹在襤褸衣衫下的,是一顆遍受屈辱卻又無時無刻不想念著祖國,渴望早日回到祖國懷抱奮發(fā)圖強的心。
偉大的思想家孔子,胸懷天下卻又屢遭嫉恨,走上流亡的道路,幾次陷入生死困境,但他卻依然須發(fā)飄飄目光炯炯,說:“既然上天把傳播道德的使命賦予我,他們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愛國詩人屈原,盡心竭力,勸諫懷王,卻遭到奸佞的誹謗和懷王的猜忌。身遭放逐,卻依然眷念楚國。最后,他把自己投入清清的汨羅江,讓日月山川見證那顆依然鮮紅卻千瘡百孔的心……
還有顧全大局的藺相如,吟著“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荊軻,“不肯見江東父老”的項羽,十三年不辱使命的張騫……每一個人物都血肉豐滿,在歷史的長空里留下了精神的光輝。這些光輝匯聚起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
感謝司馬遷,讓兩千年后的我沐浴在這些光輝下,成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