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
讀后感是讀者對閱讀材料的一種直觀和主觀的反應,可以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從而獲得更多的收獲。那要怎么寫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呢?這里提供一些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1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的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在事實面前,周瑜不得不敬佩諸葛亮的才能,并自嘆不如。讀完全文,我情不自禁地想:諸葛亮神機妙算地取得勝利的關鍵原因是什么呢?他給了我們什么啟示呢?
經過思考,我總結出諸葛亮取勝的關鍵原因是:諸葛亮知天、知地、知人,善于謀劃。
具體說了 :諸葛亮熟悉氣象變化,知道三天必有大霧;諸葛亮熟悉地理情況,把船停在受箭最佳的地方,回來的時候能順風順水;諸葛亮知己知彼,深知魯肅為人忠厚,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敢請他幫忙;知道曹操多疑,用兵謹慎,不敢輕易出兵,只會放箭壓陣;謀劃周密,巧妙安排,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如:巡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逼近曹寨;擂鼓吶喊,虛張聲勢;箭滿歸來,順風順水。
諸葛亮神機妙算獲得成功給我們的啟示是:作為現代的小學生應該努力形成各方面的素質,只有博學多聞,素質全面的人,才能在各種復雜的情況面前從容自若地應付。倘若學習的知識雖然豐富,但是心理素質不好,也難以勝任各種活動。因此,小學生從小就要腳踏實地地學習,千萬不要幻想別人出個大差錯,好讓自己站在高高的領獎臺上。
我們要從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謀事中吸取有益的東西,努力把自己造就成具有全面素質的優秀人才,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2
草船借箭形象的描述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懂天文、會地理。魯肅的認真精神、謹慎精神、保守精神,把諸葛亮問他借東西的是事不說出去。周瑜的小心眼,心胸狹窄。
《三國演義》是我國歷史上最優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它的故事也不斷地被拍成各種電影、電視劇。趁著暑假,我就從書架上抽出了《三國演義》,趴在床上靜靜地看著,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劍影的動蕩歲月,去體會書中所描述的愛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讓我覺得特別精彩。當時的吳、蜀兩家剛剛結盟,曹操卻率領大軍殺來。東吳的周瑜雖然智勇雙全,但是氣量太小,一心想借機會除了諸葛亮。他們知道曹操的軍隊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就準備與曹操在水上作戰。周瑜找來諸葛亮,命他十日之內造十萬支箭備戰。但諸葛亮卻笑笑說只需三天就夠了,還立下軍令狀。魯肅等人都覺得這根本就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諸葛亮只向魯肅借了20條船30人,然后一、二天卻一點行動也沒有。到了第三天凌晨,江上布滿大霧,諸葛亮帶著裝滿稻草的船開往曹營,船上的士兵擂鼓吶喊,但當時霧茫茫的,看不清楚,曹操怕有埋伏就不敢出兵,他命令弓箭手不停地射箭。就這樣,諸葛亮的草船上插滿了箭,趁著順風逃走了。回去一數,船上密密麻麻的有整整十萬多支箭呢!真是太精彩了。
通過這個故事,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當時又沒有天氣預報,可諸葛亮偏偏料事如神。我想這完全依靠的是他平時積累的科學知識,還有遇事冷靜思考的好習慣。再說說周瑜,真讓人看不起,一個大將軍卻這么小氣。如果他和諸葛亮能夠團結一致的話,一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的。還有那曹操也太笨了,如果當時用上一些火箭的話,結果就完全不一樣了,諸葛亮恐怕是逃都來不及嘍。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3
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它是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
《三國演義》是有非常多回的故事組成的,其中比較有名的是:關公溫酒斬華雄、赤壁之戰、三顧茅廬、空城計、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等等。而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心胸狹窄的周瑜見到孔明比自己還要能干,想要害死孔明,就讓孔明十天造十萬只箭來,如果孔明辦不到就殺了他,這已經是非常難辦的事情了。但是孔明認為三天就能做出十萬只箭。因為足智多謀的孔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預算到三天只后會大霧漫天,而且孔明膽大心細,知己知彼,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余自然環境及氣候變化來玩成用兵,不費吹灰之力就的到了十萬只箭,因此輕松的擺脫了周瑜的暗算,讓周瑜覺得自己神機妙算,從而自嘆不如。
從草船借箭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孔明的三個優點:巧籌備、識人心、懂天文。
巧籌備:孔明叫魯肅備二十只小船,每條船上要有軍士三十人,船上全用青布為幔,千余個草包分布在兩邊。孔明知道這樣的裝備,箭一定會穿不過去,而是插在上面。而且孔明剛好算到二十只小船差不多能裝十萬只箭。
識人心:孔明知道周瑜心胸狹窄,想要暗算自己,但又知道劉備的力量很弱,要借用東吳的力量去打曹操,因此不敢與周瑜明著翻臉,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地與周旋,擺脫了周瑜的暗算。他還知道魯肅的性格非常老實、善良,不會有小心眼,就叫魯肅去辦這些事情,最合適不過的。而且,孔明還利用了曹操多疑的性格,讓這個看起來冒險的行動有驚無險。
懂天文:孔明能料到第二天的凌晨一定有大霧,讓對方看不到自己的虛實。所以非常容易地借到箭了。
孔明的心胸寬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在三國時期,這個人才濟濟的年代,孔明也可以算是個佼佼者了。而且他一心一意地為劉備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后己。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了爭取做一個像孔明那么有用的人,報效祖國。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4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想頗多。
這篇課文講了三國時期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強,便懷狠在心,想害死諸葛亮。于是,他以軍中缺箭為名,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地答應了,還說只要用三天,他趁著漫天大霧,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體現于他知人。熟話說得好:知己彼己,方能百戰百勝。諸葛亮對這句話理解的十分到位。這一點,從文章中的許多地方都能看出。而軍中最近缺箭,定是要讓他去造箭,卻又不給他備齊材料,讓他在規定的時間里造不好箭,被孫權處死。所以,他夜觀天象,就已經想好了對策,要趁第三日大霧只是去“借”箭。
而他在為借箭做準備時也體現了他的知人。他沒有請別人去幫自己準備船、草把子、青布幔子和軍士,而是單單請了魯肅。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他知道魯肅忠厚老實、言出必行,非常的可是靠,而且還不會泄露問他借船的事。所以,諸葛亮才選擇了他幫助自己準備材料。難道這還不算知人嗎?
而去借箭時,也體現了他神機妙算。他之所以敢在霧天大搖大擺的來到曹軍水寨前是因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霧天不會出兵。而他又知道曹操肯定會用箭去射他們,所以才去曹營前“借”箭。果然不出他所料。霧天,曹操怕江上有伏兵,就命令一萬多名弓弩的手朝江中放箭。這樣一來,正和了諸葛亮的心意,輕輕松松地得了十萬支箭。可是以說,如果諸葛亮不了解身邊的人和敵人,拿他根本就借不到箭,只能乖乖地被周瑜殺頭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妒忌會讓人心眼變細,良心變壞,所以我們應遠離妒忌,要心胸廣闊,這樣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5
《草船借箭》是我國著名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想頗多。
故事中的周瑜心胸狹窄,他見諸葛亮很有才干,非常嫉妒,便一次次地陷害諸葛亮,總想置他于死地,而諸葛亮也一次次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戰勝了周瑜。后來,周瑜也不得不被諸葛亮的聰明才智所折服。
讀到這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佩服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達大度的品質。他明明知道周瑜不懷好意,處處和自己作對,但他總是那么從容鎮定,總是那么寬宏大量。可惜,在現實生活中像諸葛亮那樣心胸寬闊的人卻不多。就拿我們班集體來說吧,有的同學學習成績好,有些同學就心懷嫉妒,他們不但不努力去學習,還在背地里說長道短,甚至還要說些人家的壞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搞得同學之間不能和睦相處。有時候同學之間發生一些矛盾,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學去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非要弄個我是你非不可。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像諸葛亮那樣心胸開闊,豁達大度,那么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會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賴,那樣我們的社會就會是多么美好呀。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名為《草船借箭》的故事。這篇故事講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要諸葛亮短期內造好十萬支箭的任務為計陷害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勝利,周瑜不得不嘆服諸葛亮的才能勝過自己。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諸葛亮那過人的智慧震撼。他不僅有過人的智慧,并知天時,得人和。如果他不知道三天后有大霧,不知道曹操是否出兵,那么他只能坐以待斃。我們應該學習諸葛亮的精神,即使在茅屋中,也通知天下大事。我們有的同學經常上網,雖然上網是好事,但是他們卻用網絡做些不好的事情。電腦只是工具,我們可以用它來看新聞等。
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諸葛亮,讓這位智者成為我們終生的老師。
讀后感草船借箭100字篇7
最近,我在語文書上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這是大作家羅貫中的著名作品。給我啟發最大的是書中“草船借箭”這一章節。文章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比自己高出一籌,便心懷嫉妒,甚至一心想將諸葛亮置于死地而后快。他以軍中缺箭為名,心生一計,讓諸葛亮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忌妒心強,而且又十分陰險狡猾。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向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徹底失敗。
“草船借箭”的故事,揭露了周瑜忌妒賢能、心胸狹窄的本性。那么在今天,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別人的成績和進步呢?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高士其和周培源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們是一對好同學,以前都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求學,高士其學醫,周培源學物理。那時候高士其是學校的高材生,在同學中享有盛名。周培源絲毫沒有妒忌他,相反,總是給予支持和鼓勵。有一次,高士其翻了許多資料也沒有搞懂一道物理題,急得他心急如焚。于是他便拿著題目去找周培源,周培源熱情而又耐心地給他講解,把學到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直到他徹底弄明白為止。幾十年過去了,每當回憶起這段往事,高士其爺爺總是激動不已,嘖嘖稱贊周培源爺爺樂于助人,不嫉賢妒能的高尚品質。
讀了《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我自己——小肚雞腸,有時也會產生妒忌心。如果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出錯在什么地方,相反,把考得好的同學的卷子拿來,東找西看,希望能找到一些錯誤,將分數與自己拉平。這事看起來雖小,但其實這也是藏在我心靈深處的妒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