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讀后感850字
寫讀后感需要對原文進行分析和評價,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因此可以鍛煉和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如何寫出優秀的雷雨讀后感850字?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雷雨讀后感8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1
一口氣看完《雷雨》后我心情著實激動了一陣子,可能是近來沉湎于《理想國》等讓人腦抽筋的學術著作,而少看文學作品的緣故。初中時便想看這部書,因為當時“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之類的書目上總有它的名字??晌揖挂恢睕]看,或許是因為我對戲劇不怎么感興趣。看莎士比亞也會因為那些繁冗的抒情長段而厭煩(當然,也有翻譯的影響)。
不看戲劇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場景布置等段落時時提醒我這只不過是一出戲?!独子辍芬膊焕?。讀到一半時我便想,四鳳一定會死,盡管我不愿意她死。因為她是全劇中最無辜,最惹人憐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運(即劇情的發展),又定會造成極好的悲劇效果。結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沒想到死的是三個人。周萍是我一直覺得最難演的,因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個悲劇人物,卻不易獲得觀眾同情。后來讀曹禺的序時,發現他也這么認為。
我向來不曉得怎么寫書評。以來我實在沒有那種冷靜地讀書,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讀完一本書通常我只能體會一股模糊、激動、復雜的情緒,筆頭想寫什么卻寫不出,悶頭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靜又重新開始讀另一本書了。二來我覺得讀文學作品嘛,能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夠了,不喜歡那些像高中語文閱讀題一樣的分析、解構作品的評論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論。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素來對中文系似乎有一種偏見。我覺得中國文化里就講究一個“悟”字,多讀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說:“我對《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親撫慰自己的嬰兒那樣單純的喜悅,感到的是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欽佩,有許多人肯費了時間和精力,使用了說不盡的語言來替我的劇本下注腳?!?/p>
最讓我喜歡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話:“我不知道怎樣來表白我自己,我素來有些憂郁而暗澀?!边@讓我想到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們。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開讀書時開始構思的。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2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獲。
《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著罪孽卻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的戲劇沖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開始是郁悶燠熱,烏云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的閃電煽動著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系。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沖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雷雨》確是才華橫溢之作,在戲劇藝術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如果一出戲沒有令人難忘的人物,那么無論它的劇情沖突多么緊張激烈都不過是一時的熱鬧?!独子辍分械娜宋锸秦S滿而復雜的。即如周樸園,曹禺將他歸于偽善卻仍然還要為他分辨出剎那間幻出的一點真誠顏色。而對周沖,曹禺也細心區分著單純與癡憨,讓現實的鐵錘一次次敲醒他的夢。
當然,在《雷雨》中最獨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個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熱情是澆不滅的火。上帝偏罰她干枯地生長在砂上,她的美麗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有一顆強悍的心,她滿蓄著受壓抑的陰鷙的力,她不是所謂的“可愛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銳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復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匯總而后升發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位。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3
來自英國。你的眼淚,是我的枯萎。我揉了揉眼睛仔細地看,這回,我清楚地看到他們夫妻倆渾身發抖,面無表情,手腳直抽筋,全身直冒冷汗;而我這次并沒有勇敢的接受這個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拒絕。進入了與想象中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圈??吹降厣媳挥甏驖竦娘w機,安然地躺在地上,似乎能感覺到一種滿足的氣息;
耳畔仍有四鳳那長慟號哭還有書房里的一聲槍響。
那樣的結局是誰的錯呢?
是周樸圓與梅侍萍三十年前的錯?是周萍為了擺脫繁漪而到四鳳身上尋找寄托的錯?是魯貴不聽梅侍萍的話而讓四鳳在周家做事的錯?是繁漪最后鎖上大門故意驚動周樸園的錯?還是……是那個社會的錯?
周萍與四鳳的愛情很容易讓人想起周樸園與梅侍萍。唯一不同的是周萍深愛著四鳳甚至愿意私奔,讓人覺得似乎如果沒有其他各種障礙,周萍與四鳳大概是會成功的。
可是,周萍真的比周樸園更勇敢些去對抗家長嗎?
周萍使四鳳有了身孕,可周樸園對他們的事毫無所知,那么周萍到底要什么時候迎娶四鳳呢?那天夜里,周萍從四鳳的窗口爬進來被魯大海逮個正著,他為什么要多躲呢?他應該正大光明地對魯家人說明自己對四鳳的心意。
當周萍帶四鳳將要逃走卻被周樸園發現的時候,周萍立馬不敢動了。他應該立刻告訴父親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站在那里唯唯諾諾……直至知道真相。如果我是說如果周萍與四鳳并無血緣關系,當被周樸園發現的時候,周樸園當然不會允許自己的兒子與一個下人相愛而壞了兒子的名聲,于是來個棒大鴛鴦是極有可能的。然后防止兒子想念四鳳,再硬塞給兒子一個闊小姐做妻子,那么又會如何呢?
我從未懷疑過周萍對四鳳的愛,是那樣的深刻,那樣的讓人覺得心痛,可是那也是有范圍的,就如同周樸園對梅侍萍一般。我并不同意老師的看法,雖然周樸園是那樣的陰險狡詐,但他對侍萍的感情是真摯的。在我看來,至少他面對侍萍時流露的懺悔并不是虛偽的做作。但是他和周萍都是那個時代的悲劇,必然的悲??!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4
我重讀《雷雨》,依舊對他二人頗有感觸。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構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沖。
周蘩漪。她瘋了,不斷地有人說她瘋了,周樸園,周萍,讀者,最后她真的瘋了。作為妻子,她背著丈夫偷人;作為繼母,她與兒子通奸。她辛辣,她尖銳,她魅惑,她也勇敢。她無視那些所謂的“金科玉律”,沖破道德的枷鎖,違背人倫。是誰迫她如此這般?是那死氣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蠻橫專制的周樸園?是年輕男人的氣息與誘人的愛情?或許,她只不過是生錯了年代。
社會對女性的性愛壓抑,專制男人對女人的統制,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這個年代造成了一個雷雨式的人物的爆發,其中就有一個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個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兒子周沖不知為何沒有她那動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許是劇中最脫離“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個孩子,有點傻氣的孩子。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嘆于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并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著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為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閱讀的。
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于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沖,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于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里,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復復地掙扎,甚至死成為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為自己作品集寫后記的時候說:“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后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茍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5
這場雷雨下了三十多年,這些年的血淚史,足矣淹沒一個人的本性,足矣改變人的一生。
這聲雷驚天動地,他展現出來舊社會對解放思想的不屈吶喊,這場雨彌漫世間,他用自己的血肉去證明新思想的頑強與不可抵抗,天地被雷雨覆蓋,這場斗爭注定要洗刷一切的舊事物,去讓新鮮的陽光照耀大地,讓改革開放的春風去沐浴無數沉浸在黑暗中的人民,當真是雷霆撕天破烏云,暴雨噴灑浴眾生啊!
周樸園,他因為家族的壓力而放棄了感情,傷害了一名純潔女子的無瑕之心,他的一生不是自己在活著,即使娶妻生子也無法改變他那木偶一般的人生,一名沒有思想,沒有個人支配權利的生命,他定然是不完整的,是有缺憾的,縱然他有華麗的外表,奢侈的家族。
所以,命運的到來是無可改變的,這場雷雨是他命中應有的,魯大海的工人運動正像是一口警鐘,他不光是敲開了無產主義的路途,更是狠狠地向資本主義發出了挑戰,魯大海盡管作為周樸園的兒子,不過自小受盡資本主義的壓迫,那種生活是未經者不可接受的。
雷雨,不僅僅撕開封建的黑暗,他更多的是將農民朋友的淚水全部傾瀉下來,讓那些資本者瞧一瞧,這些用血肉換來的淚水是多么的猛烈,多么的富有沖擊震撼力。
當站在工地的工友正在揮那錘頭敲打鋼筋之時,那來自靈魂深處的雨水突然讓他們明白,這個社會應當平當,應該共和。死亡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人活著的時候心卻死了,侍萍,這位生活在周家的仆人,作為最底層的她沒有任何的話語權,當周樸園奪取了她的貞潔并將其拋棄的時候,她的心已經死了。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魯大海的出世到改革的運行,給這名身在中老年的媽媽帶來希望,那是雷霆撕裂烏云背后的光明,盡管很少,但足夠她懷著這個希望活下去。
相比而言,周樸園一直站在家族的巔峰,那種榮耀足矣讓他自吹自擂,可是事實呢,自己的老婆和親生兒子居然發生了不正當的關系,在面對侍萍的瞬間居然想到用金錢去彌補那道無法愈合的傷口,當真是悲天憫人自作多情,其后的那道雷聲徹底的將他變成了活死人,而接下來的暴雨一直下到他發出絕望的同時。
雷雨,他不單單凈化了這個世界,他最可貴的是將其升華!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6
縱觀《雷雨》我眼前分明突?!白髂酢倍?。不公平的命運,無人道的社會讓善良的人善良地死去,正義的人正義地消亡,而唯獨讓那奸詐險惡的人呼風喚雨,坐吃金山。那作孽的日子如“雷雨”般傾狂而至。
當“愛”已成往事
周樸園你還記得熱戀時的海誓山盟嗎?還記得兩廂廝守是的甜言蜜語嗎?不,當你熱血沸騰得要取回一個富家小姐時,那些愛意無半點溫熱,那些情便以成往事。你無情得將剛生下小孩才三天的侍萍趕出家門。身子正虛弱的她還要拉扯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這不聲明要泯殺那無辜的母女嗎?只因你得貪欲讓侍萍走上絕路。而上天連一個了結的機會都不給侍萍,她獲救并背著那塊隱痛的疤清貧度日。隨讓侍萍把一切都看得很明白而走出那段被棄的陰霾要多少個以淚洗面的日夜。那年那歲她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天成全了你的無情!
當作巧重逢時
天讓恩怨重逢。當侍萍已由當年的嬌女到如今人老珠黃時,偏又遇到那曾讓她恨入骨髓的人——周樸園。周樸園做戲般聲稱自己紀念著侍萍當年的總總時,侍萍居然被感動了,周樸園的虛偽開始顯露。如他果真這么惦記著侍萍,當初為什么那么絕情的將侍萍拋棄,為何不千方百計得找回侍萍。形式上空洞的紀念只如冰冷的紙上行墨沒有溫熱只有險惡。他只是在為自己的罪行找一個唯美的托詞,以證明自己是多么有情有義。而他咄咄逼人的破口說出“是誰指使你來的?!!”才回到本真。圓滑疑心濃厚的面目終顯。當他面對侍萍,處心積慮來掩飾丑惡時他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
當熱血遇上奸詐
魯大海與周樸園不僅是悲劇的蔓延,又是兩種階級的對立。周樸園喪盡天良的剝削,壓迫,與魯大海矢志不移的反抗成為上代恩怨的再續。魯大海的耿直與放抗熱情讓人折服。而在周樸園這老奸巨猾得人面前他卻那么稚嫩,天真。一切都由周樸園一手操控,把玩掌中??磥硪獙Ω稅簞萘斡幸还蔁崆槭峭絼诘?。當魯大海得知礦上工人已經妥協上工時,自己遭背叛,他的內心是那般“雷雨”傾狂。
《雷雨》是當時社會的一面鏡子,是對人心的窺視。而它反應的人情冷暖,世道險惡并不是指定格于那個時代。今朝的霓虹高廈間又有多少“雷雨”傾狂而來。
雷雨讀后感850字篇7
《雷雨》節選讀后感
我想周樸園對魯侍萍沒有感情。當年為了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周樸園明知魯侍萍不可能在呆在周家卻沒有說一句話。如果說當時的周樸園迫于家庭的壓力和封建制度的壓力二無可奈何,不得不干魯侍萍離開,那么三十年后的周樸園更加印證了他對魯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在他認出魯侍萍之前,魯侍萍問他說:“姥爺愿意幫幫他么?”周樸園只是說“讓我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魯侍萍有感情,怎么會在聽了侍萍的悲慘遭遇之后只是淡淡的說想一想?如果他真的對侍萍心存懷念和愧疚,難道不應該萬分欣喜、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侍萍么?如果說這還是周樸園的克制和隱忍,那在他認出魯侍萍的時候,全無久別重逢后的喜悅甚至仔細端詳侍萍這樣本能的動作都沒有。有的只是戒備,只是一句嚴厲的質問,也許他那一刻顧念的只是自己的名聲和利益。做到如此絕情還能說周樸園是在克制自己嗎?如果他對侍萍還有感情,為什么他連三十年前的死都不愿侍萍提?。我想這并不是他對侍萍心有愧疚,而是他急于抹去自己年少輕狂時留下的污點。后來他居然急于打發侍萍離開?!耙院篝敿业娜擞肋h不許到周家來?!边@表現出他急于撇清和侍萍的關系。到最后他也可笑地想用錢解決他們之間恩怨。這些都可以看出他對侍萍沒有半分真情實意。
當然,不可否認,周樸園的確在懷念著。
他留著侍萍的相片、她喜歡的家具,還保留著她的生活習慣。堅持了三十年實屬不易。這一切似乎在無言的告訴所有人周樸園還在還念著魯侍萍,似乎還在證實著周樸園對她念念不忘。但我覺得這更像是周樸園在懷戀自己未能得到的東西,這更像是周樸園貪戀的表現。人總在覬覦。心理學上有一種“契可尼效應”——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覺得好。這種效應放在周樸園身上何嘗不是一樣。他懷戀的只是他無法再得到的,只是他和她無疾而終的愛情。所以所有的人都以為周樸園對魯侍萍還有感情,也許周樸園自己也這樣以為。其實魯侍萍只是他這種未得到的貪戀的寄托。
可能三十年前他對她的確是真情實意,但他可能為這愛活一瞬,絕不可能是一生。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畢竟,人首先要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