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
寫讀后感可以鍛煉自己的文筆和思維能力,通過發表自己的感受、心得、思考、議論、評價等。如何撰寫優秀的《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這里分享一些《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寫作案例,供大家參考。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1
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著從字里行間透露出年少輕狂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份曾經屬于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類的名字一樣,這本膾炙人口的巨作,是魯迅先生在風燭殘年的歲月里寫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艷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中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肴,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鄉下人,卻能和城里人一樣去讀書。少了鄉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書達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嬌氣,多了一種大度氣派。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蟲子們為伍,仿佛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鉆進百草園。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閑來無趣。
從書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
有人說: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說過: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一切話語雖然平淡樸實,熾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流連,向往與小蟲子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著讀著,仿若年邁的老人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發著陽光般的氣息。
小的時候,自己也曾擁有過那樣的光輝世紀。喜歡坐在河岸邊看著鴨子從身前游過,頒著手指頭細數“一只,兩只”;喜歡奔跑在林間小道,拋開心中的不愉快,盡情去笑,不用管禮數是否;還喜歡躲在一個隱秘的地方,看著同伴進進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為自己躲的技術太高超,無奈,只得向我低頭認輸。想到這里,心中有種竊喜的感覺,說不上來是什么。好象是一個小小的“陰謀”得逞了,又象是躲過了一場小小的“災難”。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嵥榈挠洃浽凇冻ㄏκ啊分兄噩F,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2
前幾天老師推薦我們買了一套名著,其中有一本魯迅先生所寫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對著這個題目想了好久?!冻ㄏκ啊肥囚斞竿砟甑淖髌?,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魯迅先生幼年時的事情。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仿佛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艷麗和芬芳,但夕陽的映照卻使它添加了一種風韻,而那似有似無的清香則更加令人浮想連翩、回味無窮。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3
魯迅在《狗、貓、鼠》中闡述了他仇貓——即不喜愛貓的原因。其實這些原因與一類人的行為、性格很像。例如:寫貓捕食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就盡情玩弄,直到玩厭了才吃掉。就像某些人,抓住了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地折磨別人,好像如果不折磨夠就不甘心一樣。如果別人犯了什么錯,受到批評,說不定那種人會在某個角落里偷偷奸笑。
魯迅先生說他厭惡貓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貓雖然和虎、獅同族,都食比自己弱小的動物,但貓卻具有一副媚態,正同我們此刻的某些人,常常刻意掩飾自己的本性,其實反而會讓別人覺得他更加虛偽。貓平時總是吃飯不管事,就像一些好吃懶做的人。有東西吃比誰都用心,一要他做事就一溜煙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這篇文章還告訴我們,老鼠并非全部都那么厭惡,其實有些鼠還是很討人喜愛,很有靈性的,但卻遭到別人的摧殘。其實,我們能夠對這些弱小的生靈賦予一些愛心和同情。
從這篇文章里我還學會了站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我會繼續多讀幾遍這篇文章,更加深刻的體會文中的深意。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4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本回憶性的小說,相對于他的其他作品,我認為其諷刺程度更輕,但精彩程度卻是絲毫不差。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字面上的意思與其實際意義差不多,就是以前的事情又再一次的提起。里面描寫了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有長媽媽,和藹可親的藤野老師……也有各式各樣的小事,像五猖會。二十四孝圖等等。但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讓我最有感覺的還是二十四孝圖。
魯迅先生所在的時代與我們不同,那時候的孝道,以及對家庭的認識,都與現在有所區別,而且區別不是一星半點,相對來說還是非常大的。
以前的家庭是非常嚴謹的,隔著幾米就帶向親人問好,早上得比家長早起去做早飯,以及為父母準備好洗臉工具,父母一起床就得看到這個,不然就會被批評吧。但是現在呢,似乎是反了過來吧,父母早早地起來為我們做好早餐,再輕輕的叫我們起床,有起床氣的還要千勸萬勸,好聲好氣的說。所以現在的家庭相對以前還是開放了不少,沒有這么嚴格的要求,以前的家庭是嚴格的父母關系,現在孩子與父母更是朋友,經??吹揭恍?span>女孩子把自己的母親叫“姐”的。這是第一個不同。
第二個不同,就是居住的地點,看看以前的四合院,夠大,足夠一個大家庭住在一起,現在呢,怎么可能有這樣的家庭規模。更多的是一家一家的住,以前這邊住著父母親,那邊大哥,那邊二哥的,現在看個親戚都要開一大段車。爺爺奶奶也不駐足于家中,趁自己還沒到走不動的時候,還跟著旅游團去各種地方,歐洲之旅,澳洲之旅等等。這變化我認為是時代的更變,以前年輕人出國都要花一大筆錢,老人家怎么可能出去玩呢?現在可就不一樣了。就像我這個狀態,我和父母住在天河區,珠江新城,我的舅舅卻住在越秀區,公公更是在汕頭,想見一面都不容易。
在“二十四孝圖”里,有些我們現在無法理解的現象比如“臥冰求鯉”,更有的七十多歲還在地上“搖撥浪鼓”逗父母高興的,真是讓我無話可說,也許這就是時代帶來的變化吧。現在與父母吵架似乎都不少見,甚至連動起手來的也不是沒有。
每個時代的孝都不一樣,但是正所謂“百善孝為先”,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不要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5
《朝花夕拾》作者是魯迅,在上個學期中我們深度了解了他?!冻ㄏκ啊凡]有滿篇的好詞佳句,卻能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
一個以筆為武器,魯迅以筆為武器,戰斗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
魯迅筆下寫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一個個鮮活形象的人物形象,魯迅用不同方式寫出了人物的性格。
讀《朝花夕拾》,我也真正領悟到,兒時的魯迅擁有一顆豐富而且向往美好的心靈正而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讓故事變得僵硬。以致與許多年后當魯迅回憶起童年在故鄉的有趣的事和童年玩耍的地方,哪怕是其中的一件不起眼的小樹,不起眼的小草,或是一顆不起眼的樹,都在魯迅的童年中依舊充滿了深深的懷念。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6
每個人都會有自我的童年。在童年里有苦也有笑。但都在自我的心里留下了完美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里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魯迅的《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我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真情的流露出來。說明作者在童年和青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里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里。他要告訴我們,在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家長們一個理解和同情的心態對待我們像魯迅在童年里那種不被長輩重視的警鐘。
在《朝花夕拾》中,給我最深的一篇則是“狗,貓,鼠”。在這篇搞笑的散文中,不是題目所吸引我,也不是資料好笑搞笑的文字,而是魯迅在童年里與一只仇貓的敘事。作者與貓的關系和對貓的厭惡。這說明魯迅在童年里的不知與單純。也寫出作者在童年與一只貓的搏斗。
從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過的,但這也時時刻刻充滿著完美的回憶。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過得好或壞它都會留給予們回憶,所以魯迅和我們的童年青年都是完美的。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7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彩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彩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我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悲哀,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為他又向前此一樣玩,因此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咱們現代人就更就應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發奮領悟,做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親和我在家。突然,母親的肚子疼了起來,母親叫我拿藥來,但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為了母親,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里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母親,他肯定為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后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母親說:“有兒子真好?!蔽议_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堅信,我以后會向二十四孝里的孝子好好領悟,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8
成長的道路就像是一顆怪味豆,五味雜陳,但它總能讓你回味無窮。
在這幾天的國慶假期里,我讀了一本名叫《朝花夕拾》的散文集。這本書的作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魯迅先生。《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主要記敘的是魯迅先生從小到大遇到過的人,事,物,按書中的話說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這本書就像是一本回憶錄。在魯迅先生的這本回憶錄中,有美好的記憶,也有對舊社會的打擊和不滿,寫出了最真實的童年和青年生活。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由數十篇文章組成的。在這幾篇文章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阿長與<山海經>》。
在這本書中,除了長媽媽,作者魯迅還塑造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封建的父親、教學嚴謹的藤野先生……描繪了一幅又一幅真實的畫面,盛大的五猖會、豐富的百草園等等。魯迅用最為生動的筆墨,讓我們身臨其境,好像在和書中的人做一次心靈的交流。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寫了當時玩耍的無憂無慮和舊社會的黑暗。拿現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我們現在真得算是很幸福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當然,也要回憶過去的酸甜苦辣。作為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爭光!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9
人到中年,總會或多或少的想起童年或者青年時候的趣事,再感慨一番。《朝花夕拾》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魯迅回憶起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一共十篇,魯迅寫這本書時候正在經受著北洋軍閥當局和各種敵對勢力的嚴重壓迫,在這樣的處境中,魯迅寫出的文章也不止有回憶,還有對當時社會的諷刺和影射。
這本書的各個篇章中,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魯迅寫得最為生動的《父親的病》。這個故事講的是魯迅的父親被江湖庸醫耽誤而去世,這一直是魯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點描寫了作者魯迅回憶兒時為父親奔波治病的情景,和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以及開藥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字里行間無一不流露出對庸醫的諷刺之意,也告訴我們要學會明辨是非,揭穿丑惡事物的本質。
光是從這一個事件中都可以看出當時社會人心的險惡,連治病救人的醫生都如此草菅人命。讀完了這本書,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二十四孝圖》中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五猖會》時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無常》中作者對鬼有善心,人更應有人情的感嘆;以及《范愛農》中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范愛農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悼念。
在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衍太太、庸醫這樣的“精神廢料”,我們要檢討自己,永遠都不可以成為這樣的人。還有《無常》中的鬼,它也在告訴我們:連鬼都如此心善,人應該更有人情。在生活中,我們這一代青年人,應當努力學習,報效國家,讓封建制度徹底消失。
這本《朝花夕拾》通過魯迅的描寫,讓每一位讀者都感受到了封建社會的可怕與殘暴,黑白不分,渾水摸魚的人比比皆是,攪動局面,出謀劃策的“忠臣”隨處可見。
我們總認為童年和青年時期是快樂的,沒有煩惱的,可在當時的黑暗社會中,封建舊制度、舊道德隨處可見,連公平都沒有,更別談快樂了。我們也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要浪費青春的大好年華,我們要積極向上!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10
寒假中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優美。在這組文章里,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地書寫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于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仿佛也在品味著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讀來十分地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學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為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茍。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樣一直繼續到他教完了他所擔任的功課”;在知道中國人很敬重鬼時,還擔心作者不肯解剖尸體。藤野先生真摯的愛給了在異國的魯迅極大的鼓舞,是十分無私和偉大的。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在中國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來到了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使命。在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時,他也毫不退縮,絲毫沒有回國的意愿,而是堅持留在了中國,最終在為病人手術時不幸被感染,不久便離開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醫生,他們都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著、奮斗著,而且有著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這不僅讓我感動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為一名學生,的使命不就是利用這青春的大好時光好好的學習嗎?就像作者說得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再繼續寫一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p>
在想要放棄時,我們應想想身邊辛勤的老師時、我們應想想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應該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這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就請你從現在做起,用雙手去放飛理想的翅膀!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11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追憶了兒時魯迅為父親延醫治病的那段生活往事,描寫了幾位“名醫”的開藥細節,以及他們治病的前后過程。幾位“名醫”所使用的藥引是稀奇古怪,幾樣異常罕見而又充滿迷信的東西,比如什么“原配的一對蟋蟀,經霜三年的甘蔗,敗鼓皮丸”等,這些“名醫”實質是巫醫,醫道不分,故弄玄虛,草菅人命。騙人錢財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在他們身上,作者清醒的洞穿了醫學、醫道的虛假乃至____的本質。
文中提到紹興城的一個名醫,出診的診金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出城加倍,深夜再加倍。有一家的閨女生疾病,而這個名醫卻非一百塊不去。我想,即使是特拔,也頂多40塊,而他卻要100塊,可真是夠坑的,像個任性的大老爺們。去了后也只是草草地看上一眼,說了句“不要緊的”,開了張方就拿了100塊跑了,等第二天來時,明知道那個病人死了,卻說:"唔,這病我明白了"。取了方單,讓他付錢,而主人并不知道他的`閨女已經死了,讓他把藥開重些,于是這“名醫”一會兒就坑掉了這家人200塊錢。在那個時候一元四角是很多錢,魯迅也說一元四角很難張羅,更能凸顯這個“名醫”不僅草菅人命,而且大量騙取錢財,和那個陳蓮河一樣,一個個都是庸醫,但在那時卻是大家眼里的名醫。
在魯迅的父親快要斷氣的時候,那個兩面三刀、虛偽自私的衍太太出場了,讓作者拼命的喊“父親”,使得已經__靜下去的父親又痛苦了起來,使得魯迅的父親不能安靜地離去。雖然魯迅在表面上聽從衍太太,但他的內心卻是憎恨她的。
魯迅不只是諷刺那時的醫生,更是諷刺當時的社會,那個時候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那些封建思想太害人,我們現在需要相信科學,不要迷信,對那些坑蒙拐騙的庸醫,我們要懂得分辨,抵制社會上的丑惡現象,提高我們的自身的素養,讓社會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朝花夕拾》讀后感簡短篇12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講述了,魯迅先生在童年到青年時代的生活。今天我看的是其中的第一章,也就是《狗·貓·鼠》。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人在魯迅先生寫的文章后批評或者是加以責罵。
總是要抨擊魯迅先生的話語。我感到很為魯迅先生抱不平。他明明沒有做錯什么致命大事,卻還到處排擠他,厭惡他。別人借用魯迅先生之前寫的話,來反擊他,罵他是狗。于是魯迅先生就留心來查找貓狗成仇的原因。
我,在這篇文章中,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蟲蛆也許是不干凈的,但它們并沒有自鳴清高,鷙禽猛獸,一以較弱動物為餌,不妨說是兇殘的吧,但他們從來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旗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為止,還是一味地佩服,贊嘆他們。
我之所以喜歡這句話,是因為我認為這句話不僅運用了擬人,把那些讓人討厭的蟲蛆,鷙禽猛獸寫得很清高,沒有了丑感,而且也寫出來了魯迅先生對弱小者的同情與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還有,我認為魯迅先生對小動物有喜愛之情,也有惻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