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的讀后感300字
寫讀后感可以鍛煉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這是對作品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所帶來的益處。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一些氓的讀后感300字參考,希望對大家寫氓的讀后感300字有幫助。
氓的讀后感300字篇1
最近在閑暇之余,我讀了氓,這是我讀過最讓我有感悟的書了。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
看完氓,讓我有了感受,氓這個人,我原先以為他是很愛養蠶的女子的,而女子也很愛他,每次都把他送過淇水,到達頓丘,最后有情人終成眷屬,過了一段好日子,氓卻變了,變得不愛她了。當時我的想法就改變了,他是個無情無義的人,既然不愛她了,當初為什么要娶她呢她也沒有做對不起氓的事。所以,氓不是我們學習的對象,我打心眼里鄙視他!
雖然里面的經歷雖然我不贊同,但是,我還是十分的喜歡氓。
氓的讀后感300字篇2
《氓》透視了女主人公的感情美。她有初戀的期待,有迎取的歡樂,有遭虐待的痛苦,有被遺棄的悲哀,在感情跌宕起伏、曲折多變的過程中,前后事態變化對比,愛憎分明。清人馬瑞辰在《毛詩傳箋通釋》中寫道:“氓為盲昧無知之稱。
《詩》當與男子不相識之初則稱氓;約與婚姻則稱子,子者男子美稱也,嫁則稱士,士則夫也。”女主人公對男子的稱呼不斷轉換:“氓(第一章)——子(第一章)——爾(第二章)——士(第三、四章)——不稱呼(第五、六章)”,我們從中看出兩人感情的發展(由尊重到鄙視,由癡情到悲傷,由熱愛到痛恨),曲折其妙,情盡委曲,耐人尋味。美的東西之所以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就在于它體現了人的東西,尤其是體現了人的情感生活。就如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以優美的旋律、純美的感情,使人在精神上獲得一種極大的愉悅和滿足。
氓的讀后感300字篇3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觸很深。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男子不應該因女子長的漂亮就喜歡她,而女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不再沉魚落雁,男子就不喜歡她。再說女子待你也不薄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你不應該拋棄女子的。文中的女子很堅強,我很喜歡。雖說女子還是很不舍那段美好的愛情,但最終還是放手了。
在此,我想告訴廣大女性,不要輕易相信男子的甜言蜜語,也不要迷戀愛情,更不要沉溺于愛情,什么海誓山盟,什么白頭偕老,都不切實際。要對自己婚姻慎重考慮,不要因對對方有好感,就走錯讓自己后悔一生的路。并且我想對廣大男生說一句話:既然你們承諾了,就付出自己的真心來好好對待自己的妻子,畢竟兩人走到一起是一種緣份。
氓的讀后感300字篇4
《氓》展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美。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古希臘的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而《氓》的悲劇是命運、社會的悲劇。
《氓》塑造出一個有血有肉、有鮮明個性的悲劇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待人天真、善良、溫柔,對氓一片癡情。在婚后家庭里勤勞能干,體現了女性的傳統美德,令人敬佩。面對氓喜怒無常、喜新厭舊、蠻橫粗暴,她具有一定的覺醒反抗意識,倔強剛烈,堅決果斷,但最終還是成為悲劇婚姻的受害者和古代婦女命運的代表。女主人公的可愛、可敬的性格,被撕碎了給人們看,引起人們關注當時政治、經濟的不平等的社會問題,發現這個“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系上的不平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解除婚約的權利。
氓的讀后感300字篇5
《氓》是詩經里的一篇課文,原本我是沒有興趣的,之后因為無聊,才把這本書給讀完了。
氓敘述一個女子從戀愛到被棄的經過,感情悲憤。但是《詩經》的時代,女性還沒什么節丈夫“士也閣極”,能喊一聲“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鬧離婚,但她也很清醒,自己已是“其黃而須”的桑、“淇水湯湯”中的車了。離開了丈夫又怎樣呢這也是擺在19世紀歐洲女性、20世紀中國女性面前的同樣的問題:娜拉出走后怎樣辦
這就是《氓》,帶給了我們隊舊時代感情的反思,但是,哪怕到了此刻,《氓》里面的故事,在此刻還是會發生,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