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
近期,我讀完了俄19世紀大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又一大著作——《復活》。“復活”,故明思意指死去的人再一次或得生命,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這種事。我對托爾斯泰頗有了解。其并不是一個科幻作家,因而我懷著興趣翻開了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任貴族青年——聶赫留朵夫,早年與一個女仆卡秋莎·瑪絲洛娃發生了愛情。聶赫留朵經歷了軍旅生活后,精神上受到了污染,以至后來對卡秋莎·瑪絲洛娃做出了無法彌補的丑惡行為,并拋棄了她,至使其墮落。
在多年后,兩人以犯人和陪審員的身份重逢于法庭,做為陪審員的聶赫留朵夫良心深受譴責。為了“贖罪”,他開始了對瑪絲洛娃的“救助”。在為此奔波的途中,聶赫留朵夫親眼目睹了俄國農民的痛苦與貴族的壓迫。最后“救助”終末成功。于是,聶赫留朵夫決定與卡秋莎·瑪絲洛娃同赴西伯利亞流放地。這時的他感到精神上受到了“復話”。讀過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才漸有所悟:精神是肉體的支柱,有些人雖仍活在世上,卻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罵。相反之,有的人雖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過上千萬,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在墮落的人中,也有從新“洗清”自我的人。
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篇2
讀完了《復活》這一本書,作者在書中揭露了當時法庭、監獄和政府機關的黑暗,揭露了官吏的昏庸殘暴和法律的反動。在嚴肅的法庭上,一群執法者各有各的心思,隨隨便便地將一個受害少女瑪絲洛娃判刑。在主人公上訴的過程中,又進一步暴露了沙皇政府機構從上到下都沒有好人:國務大臣是個貪婪成性的吸血鬼,柜密官是鎮壓波蘭人起義的劊子手,掌管犯人的將軍極端殘忍,副省長以鞭打犯人為樂,而獄吏也以折磨犯人為能事。這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一個怎樣的統治階級?
小說在激烈地揭露和批判俄國社會的同時,也成功地塑造了兩個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涅赫留朵夫公爵和妓女瑪絲洛娃。涅赫留朵夫是一個“懺悔”貴族的典型。小說通過這個人物在思考和探索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充分展示人物思想的發展,來刻畫人物的。在整個小說中,他的貴族階級舊性不斷死灰復燃。因此他每走一步都要經過痛苦的斗爭。這一切都使得這個人物形象顯得豐滿和真實可信。不過,最終他的心靈復蘇是給人以強烈震撼的。
用法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羅曼。羅蘭的話說:《復活》是歌頌人類同情的最美的詩——最真實的詩,書中體現了卑劣與德性,一切都以不寬不猛的態度,鎮靜的智慧與博愛的憐憫去觀察。
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篇3
《復活》是列夫·托爾斯泰的晚年代表作,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描繪出了沙皇俄國社會:草菅人命的法庭和關押無辜百姓的監獄;破爛不堪的貧民窟和豪華奢侈的都市......
聶赫留朵夫曾愛上瑪絲洛娃并使她誤入歧途,關進監獄。后來,聶赫留朵夫開始靈魂之復活,隨瑪絲洛娃一起流放西伯利亞,幫助囚犯,同情窮苦人民。瑪絲洛娃原諒了他同時也獲得了新生。
讀過后,我不大理解。慢慢的,才有所感悟:精神為肉體的支柱,人這輩子沒有人性的復活便等于白活。而精神復活的人,沒有勞累,沒有盲目,看透世間萬物,為追求而奮斗。在《復活》中,聶赫留朵夫因環境的腐朽與黑暗,使他墜到了墮落的邊緣。假設我們在那個年代,無疑也要復活新生。正如毛澤東主席所說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對啊,復活新生怎么可能如此簡單。我卻認為復活新生就好像是:一顆冷靜的腦子,不能魯莽行事;一雙勤勞的手,筑造夢想階梯;一個執著的心,攜你勇敢向前。
《復活》讓我知道善惡只在一念之間,只有把握好命運的船槳,不迷失方向,才能獲得心靈的復活與新生!
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篇4
學完茨威格筆下的《列夫·托爾斯泰》之后,我就對這個人產生了強烈的好奇感,這樣一個眼神里帶著利劍的大作家會有什么樣的寫作風格呢?然后我就特別自然地尋覓到了這本《復活》。
全書大概講的就是作為陪審員的貴族青年捏赫留朵夫在法庭上認出了收審的女犯瑪絲洛娃就是自己十年前的溫柔俏麗的初戀情人卡秋莎。為了贖回自己的罪過,為了將來自己和瑪絲洛娃的幸福,捏赫留朵夫開始奔走解救,訪問一個又一個法官、將軍、省長、市長、國務大臣等等很多人。他四處奔波,目睹了俄國社會的種種丑惡。他從解救瑪絲洛娃的過程中,逐漸產生和上流社會決裂的決心。捏赫留朵夫通過為瑪絲洛娃案子的奔走,靈魂蘇醒了。
列夫·托爾斯泰用犀利的筆觸描繪了兩位在道德精神上的復活,也毫不留情地揭露了那些貪色貪樁法官,為了一己私欲而觸及法律的本質。
小說的結局又像是喜又或者帶著悲,但不管怎樣,這位大家用他幽默但不失分寸的筆墨向我們揭示了一個看似普通的事實,只有學會與人為善才可以為自己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人際環境,也許也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一個有發展個性和創造力的空間。不管怎樣,讀完整本書,我還是有頗多收獲的。
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篇5
我認為,《復活》這本書就是圍繞著男主人翁聶赫留朵夫公爵的秉性從好到壞再逐漸覺醒的道德“復活”的過程。過去的他曾是赫伯特斯賓塞的信徒,他很誠實,富有自我犧牲精神,卻因為進入禁衛軍團后被里面的生活所改變,他變得墮落,成為一個荒淫無度的利己主義者。可以說每一個人成長的道路并非都是一帆風順,難免要行差踏錯,走一些彎路,可是聶赫留朵夫的所犯的這些過錯似乎有點太過火,他直接葬送了另外一位女孩的一生清白,所以我認為這是很難被原諒的。
不過也難怪他會變壞,他所在的時代背景實在是太過的污穢不堪。不過同時也印證了一句話,要變壞很簡單,要變好卻很難。而瑪絲洛娃就是這個時代的犧牲品,不斷被欺凌糟蹋,明明沒罪還硬被那些急于早些下班的法官們判成有罪,心里真為她感到難過。即使后來聶赫留朵夫因為內疚而表示愿意和她結婚,我認為這樣的婚姻也是變質的,沒有任何意義。
作者之所以把聶赫留朵夫后來的道德覺醒稱之為“復活”,我覺得是因為聶赫留朵夫的覺悟是透徹的,他的輻射面不再僅僅是局限于拯救個人本身,而是旨在改變社會這個丑陋的現狀,相當于是在當時那個死寂沉沉的時代里萌生出了一種進步的希望。
復活讀書筆記500字左右篇6
三日不讀書,便面目可憎。以前不能體會這句話。現在有不一樣的感受,是頭腦里面先有個意識:腹有詩書氣自華、相由心生,外在的容顏會隨著內在的氣質而變化。而閱讀、看書是普通人最容易達成也最廉價的一種方式。于是給自己定下了規劃,拿出自己一段固定的時間,來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在這樣不知不覺做的過程中,也感受到內心的一份平靜,因為在安靜看書的時候,其實就是和自己在一起的獨處與專注。在書里徜徉走出來后,內心是平和飽滿寧靜的。而當完成自己一個小目標,將它記錄落紙為安的時候,內心又會升起一份小小的成就感,回頭再看歲月,也會感恩時光沒有白白的滑過。
俄羅斯列夫托爾斯泰收官之作。
聶赫留朵夫精神心靈上復活之路。
借以聶赫留朵夫與卡秋莎瑪絲洛娃的救贖感情線,勾畫了一幅已經走到崩潰邊緣的農奴制俄國的社會圖畫,對專治下的政府法庭監獄官僚機關的黑暗,做了深刻批判。有些遺憾最終男女主角沒能走到一起,但結局依然令人欣慰,底層的心意是為彼此著想,而女主在原諒對方中也復活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