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后感初一600字
又和諧的結構,布局上。序幕拉開,出場引線人物,甄士隱(真事隱),賈雨村(假語存),意思是把真事隱(甄士隱)去,用假語村言(賈雨村言)寫出,為閨閣昭傳。縱觀《石頭記》,這石頭沾染的胭脂味還是挺濃的,書中眾閨閣裙釵個個堪稱是巾幗豪英,須眉男子則個個近乎‘祿蠹國賊’,都是壞男人。曹先生可謂是女權主義第一人,反對男尊女卑,甚至有點重女輕男。他為女兒搖旗吶喊,頌揚謳歌,天生人為萬物之靈,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鐘于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
《紅樓夢》體現了一種落敗的趨勢,不管是仕途的、家族的,還是愛情的。這在喜聚不喜散、愛好大團圓的中國傳統中是不可多見,當然也應是不可或缺的。蕭史弄玉、相如文君、張生鶯鶯等等,俱是才子配佳人,但寶黛釵的三角戀卻是以悲劇收場。我不得不感謝高鶚,盡管他在很多方面達不到曹雪芹的水平,但他至少讓黛玉死了,不,應說是辭世或登仙,至少她別了寶玉,很好。
對于她來說,死是她所有悲劇的`總結,是她的解脫,是她的終結。當她在地下安靜地沉眠時,看著寶玉人在凡世尋找出路,不得不說,她是幸福的。不是我天生殘忍看悲劇,但不是有這樣兩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黛玉這大觀園里的出水蓮,逆和孤僻,特立獨行,卓爾不群,花前癡讀西廂豪無避諱,言隨心至,始終執著著自己的那份純真,那份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大觀園中,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瀟湘館前,悲嘆著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落得個一縷香魂隨風散。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自問世以來,人們對它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間斷過,并產生了一種專門的學問——紅學。同是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佳人看到了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這點我倒是相信的,倒是那種說現代科技、文化,林林總總,都蘊藏在《紅樓夢》中,就實難茍同。本來薄薄的一本書卻硬要把大千世界都塞進其中,未免太不理智了,難道我們會因此而受益。正如口香糖再好吃也不能當飯吃,也不能不停、永遠地嚼下去!
紅樓夢讀后感初一600字精選篇2
昨日方領略著江湖豪情,今日又穿梭在富人府邸。真當是兩片天地,渾然不同。但細細對比,又有些許相似。
先說不同的。大到年代、環境,小到文字、伏筆。大的太容易看出來了,我就講講小的。看了前二十回的想法,那就是《紅樓夢》不同于《神雕俠侶》的便是人物方面的筆墨。在《神雕俠侶》中,每出現一個人物,都是不管他是誰,先寫一段情節,突然來一段人物來由,道出此人是誰及其詳細信息,叫人看的有理由頭。而曹雪芹卻似沒有那么多的筆墨花在這等細節上,加上《紅樓夢》中人物又出奇得多,叫我看的是各種糊里糊涂,往往是出現一個人,只道其名字,偶爾提及身份,方知是誰誰誰的親戚。但要一一記得那么多人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卻是相當的難了。
接下來就是作者留下來的伏筆了。看完《神雕俠侶》,真是無比佩服金庸老先生,其情節或是人物看似尋常,但卻是大有學問。別的不說,光是楊過這個名字,就足以說上許多。楊康認賊作父,郭靖給他兒子取名楊過,字改之。這里就寄托了郭靖的希望。而妙絕的是在之后的襄陽城中,那些人談話中贊嘆楊過就像西晉開國元勛羊祜一般英勇,并且說道羊祜和楊過是諧音。若是尋常人,能由一個名字生造出這等前有頭,后有尾的情節。曹雪芹雖有伏筆,但還是相形見絀。什么英蓮應憐,霍啟禍起的,便也覺著不那么驚奇了。
現在來說說相似。印象最深的就是“秦可卿死封龍禁尉”這事了。大戶人家,只是因為秦氏死后靈幡上寫時不好看,便抱了銀子給賈蓉兌了個五品龍禁尉,只為到時靈幡上寫著好看。一聯系《神雕俠侶》,竟也有相似的場面。楊過在鐵槍廟后見到“不肖弟子楊康之墓不才業師丘處機書碑”時,就是怒火中燒,在救下柯鎮惡后囑咐他將碑文改為“先父楊府君康之墓不肖子楊過謹立”。看來人們對死后的碑文或是靈幡確是很有講究。
再看“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這事。“護官符”三字一出,便覺得無比厭惡。也只有這等小官配得上什么“護官符”。想皇帝老爺也未聽說“護官符”罷。弱肉強食的道理無處不適用,正如高手對決,強者勝于弱者,像歐陽鋒和洪七公戰成平手縱是拼得性命也要分出勝負,此時卻戴上了“護官符”的帽子,怎能不讓人心生厭惡。
論及書中詩句,曹雪芹當之大勝與金庸。我覺得也就是這點使得《紅樓夢》能堪稱四大名著。能在故事情節中加入那么多原創詩句,且能欲好則好,欲差及差,而且還借書中人物給出評價,實是顯出曹雪芹的真本事。
只是《紅樓夢》中的一點我不喜歡,那就是滿書官話,我是看得很不舒服。但也無奈,畢竟礙于書中情境,處于大戶人家,定是滿嘴的官話,不比闖蕩江湖的,尋常人講話,毫無忌憚,看起來就是舒服。只看完二十回,要什么感受也是無用。六分之一,何以見得。
紅樓夢讀后感初一600字精選篇3
《紅樓夢》似乎是很多陷入愛恨情仇的男女的聚會。如果說大起大落是戀愛中的經歷,那么薛寶釵一定嘗了不少苦頭。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也許事實就是如此。大部分的愛情,最可悲的就是把迷戀給了一個忘恩負義的人。薛寶釵的寶貝哥哥,就是喜歡林的妹妹,她的梨花帶雨,花是埋的。而所謂的好運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然而,只是因為一句話:愛是對的,愛是錯的,青春是錯的。
世間弱水三千,他只飲一瓢,而林黛玉相信你是愛,是溫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這或許是一種安慰。世界上幸運的事情是你愛的人也愛你。而《紅樓夢》是一部什么樣的劇呢?是悲傷還是快樂,愛恨纏綿,還是孤獨的世界…
寶玉出家,站在青燈旁,青燈容易熄,他也把前緣割了。因病去世的黛玉,似乎帶著各種遺憾落在了后面。寶釵,也許從現在開始,她將獨自在這個世界上,獨自數著人間煙火。為什么我們不愿意加入這個故事,他們所遭受的苦難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但是他們卻在感情的世界里迷失了又迷失,為愛癡狂,飛蛾撲火。但這份轟轟烈烈的愛,就像一杯熱茶,融化了我們的心。
一群做著同一個夢的人,他們住在冰冷的紅樓里,他們激情四射,其樂融融,載歌載舞。誰會記得金碧輝煌的賈府,雍容華貴的后宮才女,我們普通人很難理解,只是因為那豐富的儀態和言談。
縱觀《紅樓夢》,從醉態到空樓;從相愛到去哪里,這個如煙花般短暫的美麗夢想,像泡沫一樣消失了。
"寒潭渡鶴影,冷月埋花魂。"所以,紅樓的故事缺少一個圓滿的結局。后來,聰明能干的王熙鳳因病去世,聰明憂郁的文清被趕出嘉福,死于消耗。正如徐志摩所說:“我輕輕的離開,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離開了西天的云。”
原來這真的是一場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王熙鳳希望一輩子穿金戴銀,不能享受人生的榮華富貴;賈寶玉希望延續游戲世界;林黛玉希望人間無愁;薛寶釵希望一生只有一個人,白頭不分離。最終,所有這些被統稱為夢想的思想,都將一個個醒來,直面現實的殘酷。
原來生活中有些東西是注定要失去的,心里總有無法治愈的傷口。現在每天還是天空,云還是云。希望我們的生活不是紅樓夢。
紅樓夢讀后感初一600字精選篇4
“滿紙荒唐言,一把幸酸淚。都言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夢斷紅樓。那個留在古典的夢中,是多少香魂終逝,家亡人散。紅樓夢,一個夢,一個謎,又有誰能將它解開?
淚是黛玉詮釋心情的唯一方式,傷心了哭,害怕了哭,生氣了哭,高興了也哭,感動了還是哭。說女人是水做的就是指她吧!母喪父病,家道中落,不得不投靠于賈家。縱然是受姥姥的百般疼愛,在封建的背景下也算是寄人籬下。那個時代的女子有才有思想卻更受束縛。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林黛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
曾經在看到紅樓夢的時候都會覺得作者怎么會這樣呢?好感傷的結局,但當我們真正體會到在那個時代的背景的時候,我相信我們再也不會那么說了。紛飛蝴蝶繞樓院,暖逐東風撲幾回。扇影亂搖忙玉腕,粉痕斜溜濕香腮。偶因游戲間消遣,豈為迷藏暗捉來。恰怪亭中私語久,防人忽把綺窗開。在這里我們知道了薛寶釵圓滑;林黛玉小心和與賈寶玉完全對立的封建束縛的思想;王熙鳳的奸詐;一切的一切,讓我們看到了一部人物豐富,感人淚下的家族史。
讓思緒走出紅樓,回歸現實,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民主、自由的世界,沒有過多的束縛,在這樣一個美好的世界里,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的機會,好好努力學習,回報讓我們擁有現在的社會!
看紅樓,看世間興衰榮辱;讀紅樓,讀人間歡樂悲傷;品紅樓,品人生酸甜苦辣。讓我們一起看紅樓、讀紅樓、品紅樓,為我們的心,增一分感動;為我們的精神,添一筆財富!
紅樓夢讀后感初一600字精選篇5
襲人轉過頭來,對寶玉笑道:黛玉看了寶玉一眼,寶玉只笑了笑。那邊寶釵一句話也不說,只意味深長的看著,賈卻笑的合不上嘴。林妹妹嬌滴滴的,一個溫柔的笑容,足夠寶玉充當護花使者。她多愁善感,彈著眉,眼里噙著淚,埋著逝去的桃花。而從小和女人廝混在一起的哥哥鮑,也在陪著她一起看落寞。
《紅樓夢》有兩個陣營,一個是寶釵,一個是黛玉。應該說,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章中并沒有提到她喜不喜歡寶玉,但卻說明賈府的權威袁春是站在寶釵這邊的。沒有人在乎寶釵的意見。和寶玉一樣,她只是封建貴族的犧牲品。寶玉罪犯
錯挨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于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衛道士。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紅腫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么?”她被定為賈寶玉的紅顏知己。賈寶玉最后怎么說?他說: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愿望。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并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可以說是里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后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
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著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么,死于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林黛玉那種“碧云天,黃花地”的哀愁,并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注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