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朱自清文章讀后感600字
《春》里春天象征著生機勃勃,寓意著美好的開端。只有春天的'萌動,才有夏天的繁華,才有秋天的收獲。“一天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被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單純是一個季節,而是變成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像剛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壯的青年,”還要“安靜和平”,人、動物和自然和諧相處,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種幸福生活的象征。
朱自清不僅是一個散文家、學者,更是一個有骨氣的愛國人士。他生活在舊中國,生活在戰爭和饑餓中。今天我們品讀這些清秀精到、雅俗共賞的文章時,難道你僅僅認為很“優美”嗎?而我卻覺得還有一點“憂美”,隱隱的“憂郁憂患之美”。這么絕妙的天地人和諧的春天,對于生活那個時代的人來說,簡直就是一種奢望、一種夢想,只能“盼望著,盼望著”。
現在的人們養尊處優,已習慣了慵懶,對于美好的東西,經常是熟視無睹,而且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們青少年是祖國的春天和未來,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茁壯成長,才有祖國的的繁華和收獲。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不能愧對“祖國春天”的稱號,要讓花開更紅更香,要讓草長更綠更廣,為真正實現朱自清夢中的春天,添上濃重的一筆。
春朱自清文章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今天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學完這課后,在深深的(多余)陶醉之余,我還感受頗多。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自己的雙眼,認真地觀察他身邊的春色。大到山、水、太陽,小到花草、鳥兒,甚至連本無色無味無形的風,在他的筆下都如富有感情的人一般,(讀罷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們仿佛忘記了窗外呼嘯的北風,來到了富滿生機的春的世界。
春的生機、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這都不是讓我感受最多的。而是作者朱自清先生對生活深深的熱愛和那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文中每個句子、每個詞、每個字都揉進了作者對世間萬物的熱愛。他是用一顆陽光、積極、充滿活力的心去觀察這些景物的。他的心情是那么明朗!這使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那些總是抱怨的人。他們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家庭,抱怨領導,抱怨鄰居。仿佛他是這個世上最悲慘、最不如意的人。但和朋友一交流,卻發現大家都不過如此。那(哪)里有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人?那為什么他們(指代不明)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缺少一顆樂觀、包容的平常心。心態是很重要的。在一張白紙上或一個黑點,正如于丹所講:人們就只看見了那個點,而看不到周圍那一大塊空白。這就像生活中人們總是看到不如意的事,而忽略了剩下的許多快樂事一樣。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去對待生活中的“黑點”吧。著名射擊選手杜麗在20__年雅典奧運會上,就在比賽時,杜麗兩次把槍架碰倒,周圍教練都倒吸一口涼氣。但在她認為,也許老天要她休息一下。就是這種平和的心態,讓她最終奪得了冠軍。
杜麗的那種心態的確讓我們佩服,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總是抱怨,像朱自清那樣,用樂觀的態度,看待每件事情。這就是《春》給我的啟示。
春朱自清文章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讀完朱自清的散文《春》,望著窗外陽光明媚,我的心也跟著明朗起來,按捺不住也要讀一讀春天。
春風吹皺一池春水,叫天子在云端亮開了又尖又細又快的嗓子,伶伶俐俐,嘰嘰唧唧,春雨灑一片煙,滴一方屋檐叮叮咚咚,唰唰唰唰,春姑娘長袖一舞,雨霽云散,草木泛出油油綠意。楊柳先是鵝黃,繼而轉為翠綠,再就搖擺起來,在水中點出汩汩仄仄的漣漪。
春就是這樣,來了。或許只是在吹開書頁的一剎那,已有某種氣息,不再如針如刺,而是如鵝毛,如嬰兒的小手了……
所以讀春——晴春或雨春,總有溫暖如手、濕潤如膏的感覺。總是有“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的況味,總是夢到了唐宋的煙雨樓臺。或許正是這樣的風聲雨聲吧,更有一種千年遠古的意念。總是冒出詩經和楚辭的章節。“采薇采薇,薇亦作止”、“砍砍伐檀兮,植之河之干兮”,那“清且淪漪”的不正是那一汪春水嗎?那紫薇抽芽不正在春天嗎?那湘夫人那宓妃,不正是浴著春水輕移蓮步的嗎?
冬季沉睡的一切都伸開了懶腰,打起了呵欠——柳的懶腰風的呵欠;睜開了眼睛開始歌唱——小草的眼睛麻雀黃雀的歌唱;跳起了舞蹈,那自然是一剪黑衣的燕子的舞蹈了。
新翻的泥土和新施的糞肥混合著發出了溫潤的芬芳。清新一如千年以前的那一片。那些滑滑的苔蘚和葳蕤的蒼蒲啊,是否記錄著塵世的變遷呢?那靜如處子的春水啊,是否洗浴過洛神的羽衣呢?
它們總是踩著季節的節拍,如期開放,不會猶豫也不會遲疑。謙卑靜默地接受多少代農人或詩人樸素或憂傷的吟唱。
春朱自清文章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春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季節,但往往又會給人帶來煥然一新驚喜的。在描寫春天的文章長廊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朱自清寫的《春》了。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進我的心里,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覺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眼前仿佛呈現出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景圖。
“吹面不寒楊柳風。”從中,我能感覺到,風是多么地溫柔呀!像是母親的手在撫摸著一樣,而且在空氣中還夾著清新的土味、醞釀著淡淡的花香。要是能漫步在這種仙界般的美好春光里,一定是舒服極了,愜意極了!此時此刻我真是希望能穿越時空,到達這么美、還充滿了詩意的春天去啊!
朱自清給春天的鳥,“恩賜”了一個美妙的嗓子。“鳥兒將巢安在繁花綠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喚友地賣弄著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著輕風流水應和著。”這樣的境界,就像在奇妙的童話世界里似的。但是,即使鳥兒的天賴之音再好、再美,也比不上那新春的雨水呀!俗話說“春雨貴如油”。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是最適合放風箏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在“城里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人們都以歡笑和努力,滿心歡喜地迎接著春天,迎接著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直為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奮斗……
春天,是希望的種子、是生命的開始、是美麗的象征。我從朱自清寫的《春》中,看到了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人們在努力地工作著、奮斗著,從希望的春天開始,為我們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請大家就從現在做起,憧憬著我們的未來,一起來為明天而努力吧!
春朱自清文章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春》,這篇文章是出自朱自清的散文。
學了《春》之后讓我對春又增加了一種說不出的喜愛文章一開始就用一組排比句把春天來到大地,帶來的蓬勃生機和無限活力展現無余。而結尾,又用三句連續的比喻句分別寫出了春天嶄新、美麗和充滿活力這三個特點,完美地結束了全文。讓人有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使人又不禁捧起書再讀幾遍。
《春》運用了很多的寫作手法,有比喻、擬人、排比,又用了很多的優美詞語,并且用到恰處,有一種錦上添花的美感。把這兩者都結合起來,那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十分吸引人的,但如果像朱自清一樣,把這兩者發揮到極點,那么,就不只是吸引人了,而是給人一種無限享受,不由自主地愛上這篇文章。
就像《春》,這篇文章的題材可以說是很普通,就是我們經常在寫的春天,可是,他就寫得比別人更勝一籌,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為那兩大點。《春》讓我得到了享受,還使我明白了一個寫作之路上的閃光點,那就是要在平時多注意積累一些優美的好詞佳句,有時候也要多去外面觀察觀察事物,積累一些寫作素材。
《春》里面有許多句子是脫口而出的語言,既如口語,讀起來很順口,樸素中透著活力。就如同陳孝全和劉泰隆所說的一樣:憑借豐富的想象力,使描寫對象飛騰而起,于奇思妙想中,創造了氣象萬千風格個別的畫面,把讀者引入如詩似畫的境界,獲得無窮的美的享受。我愛《春》,更愛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