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抗疫讀后感600字
他在抗擊非典中戰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有人評價說:
如果沒有終南山抗擊非典,非典的危害可能還要擴大幾倍。
這句話背后是個非常驚險的故事。
11月廣東佛山出現第一個非典患者,隨后這個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國傳播開來,當北京的醫院已經有很多非典病人的時候,而且存在醫護人員一批一批倒下的時候,某相關人員還信誓旦旦的說北京只有很少的病例,對外國記者戴口罩的現象表示他過于擔心了。
但是終南山看到了事情的真相,他看到了醫院的醫生一個個倒下,看到了疫情的快速傳播,在大部分醫生保持沉默的時候,他第一個發聲,說這個疫情很嚴重,大家要引起警惕,呼吁醫生和相關人員充分重視這個疾病。
疾病的正確的治療這才開始走向了正確的軌道。
當非典疫情進入下一個階段,鐘南山院士帶著他的醫療隊,用一流的技術,投入到非典的防止中,讓疫情更快的走入了可控制的階段。
,鐘南山被評為“感動中國度”十大人物之一,并獲得了白求恩獎章。
包括這次的武漢的新型肺炎疫情,有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鐘南山院士第一個告訴我們的,明確了人傳人現象這一關鍵信息。
老人不僅醫術高超,還該說真話,在冠狀病發生的時候,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出征武漢,再一次走向了和疾病戰斗的第一線。
鐘南山還含淚鼓勵大家:
當武漢街道老百姓唱國歌,勁頭上來了,很多事情能解決,全國幫武漢,武漢是能夠過關的。
人民日報這么評價鐘南山:
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展示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鐘南山抗疫讀后感600字(篇2)
在這次疫情之中,有一個名字,每一次聽到都會覺得有了他就有了主心骨,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
我們之所以會這樣相信他,是因為在17年前的那場SARS戰役中,他就是中流砥柱!
17年后,已經84歲高齡的鐘老又一次站在了全國人民的面前,很多人都說鐘南山是個英雄,但是作為英雄鐘老這一輩子都做了什么?什么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這樣的英雄人物呢?
老一輩中國的科研英雄,從之前的鄧稼先到現在的的袁隆平、鐘南山,年輕一輩的科研人員他們是怎么樣的呢?是不是也具備這樣的能力和品質,在新的時代他們能不能成為這樣名留青史的英雄呢?
鐘老這一輩子很有傳奇性,像網上流傳很廣的那些鐘老年輕時候的事跡,他曾是個體育健將,曾經榮獲過全運會400米欄冠軍,雖然這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足以拿來自豪一輩子的成就了,但是對于鐘老來說,這只是他人生的一個小小的插曲!
鐘老的絕大部分成就都在醫學領域的,鐘老首次證實并完善了隱藏性哮喘這個概念,這個觀點后來被聯合國衛生組織編寫到哮喘全球防治戰略采用;另外鐘老還系統的分析了我國慢性咳嗽病因,他闡述了胃食道反流性咳嗽的食道神經炎癥機制,再就是證實了早中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中有60%存在著蛋白營養不良問題,然后他又提出并補充了基礎耗能的校正公式等等,我知道大家一定對這些一頭霧水,不過沒關系,這些都是很專業的問題,咱們外行也沒有必要了解,其實我們從其他角度可以非常直觀的了解鐘老的貢獻,他主持完成了國家973計劃,即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而且他還是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還有就是863計劃、十一五科技攻關等等這類水平的10來項重大科研項目!
所謂的973計劃呢,就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這個項目的定位就是解決國家戰略需求中重大科學問題以及對人類認識世界將會起到重要作用的科學前沿問題,你看這個定位,就知道這個項目的分量了!
另外呢,還有863計劃;863計劃呢,其實就是80年代的時候,美國正在跟蘇聯打冷戰,然后提出了一個星球大戰計劃,可能很多朋友也聽說過,咱們國內的幾位老科學家也向國家提出建議,要追趕世界高新技術,然后當時是小平同志親自批示,然后就批準了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也就是863計劃,不過無論是973計劃還是863計劃,在16年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新的計劃取代這些,那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的時期就要有新的要求啊。
所以鐘老承擔的課題項目都是這個級別的,另外鐘老還主持了十一五科技攻關,這個是屬于國家的5年規劃項目,說起這個5年規劃的歷史還挺悠久的,從1953年開始第1個5年規劃到現在,16年到20年屬于第十三五規劃,馬上咱們要開始十四五了,咱們這個5年規劃當年也是學那個蘇聯老大哥的,當年學習這個5年規劃的國家還挺多,但是現在呢,據我所知好像也只有咱們,我覺得這也是咱們國家的一大優勢,因為可以制定長期國家戰略。
那什么樣的家庭能培養出鐘南山這樣的人呢?答案就是父親也是英雄,終老的父親是誰呢?他的父親叫做鐘世藩,是中國最早的那一批兒科醫學專家,在1930年的時候畢業于北京的協和醫學院,后來又在美國的紐約州立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1949年的時候受聘于世界衛生組織的醫學顧問,你看在當時那個時代他就是中國最頂尖的醫學家了!
但是鐘南山的父親也就是這位鐘世藩不僅僅是一位醫學泰斗,1949年建國前期的鐘世藩是當時廣州中央醫院的院長,國民黨敗退臺灣的時候,要求鐘世藩把廣州中央醫院的錢全都帶走,全家一起去臺灣,鐘世藩當時斷然的拒絕,所以你看,鐘南山鐘老今天的所作所為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釋,家門的家風就在這兒呢,咱們中國不是有一句話嘛,老子英雄兒好漢!
在鐘南山身后,咱們中國的年輕一代的科研人員,他們怎么樣了?
我覺得這個要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能力,另一方面呢是品格;
先說能力吧,教育部在年前發出的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的總數是874萬,而且研究生的比例也在提高,很多一線人員都是有留學背景的,具備了更多的國際視野,再加上了國家的科研支出比例在不斷增大,也有很多針對年輕人的基金項目,對于年輕人的成長整體是有一個整體激勵政策的,所以說呢,從能力上講,年輕一代的整體科研水平肯定是要比之前高的,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呢,我們下一代的科研人員水平肯定還會更好!
那品格方面咱們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你隨便打開手機,醫護人員讓人感動的瞬間簡直多到數不過來,就像我之前說的,那種根植在中華民族骨子里的“義”字,總會在最危難的時刻彰顯出來,還記得那句詩嗎?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所以,在我看來,鐘南山鐘老絕對當得起“國士無雙”這4個字,而且鐘老同時也是一種象征,在他背后,還有一大群拋家舍業默默付出的人,在這次疫情戰役當中,他們頂在了最前線!
向英雄們致敬!
鐘南山抗疫讀后感600字(篇3)
“鐘南山不說可以出門,我們就堅決不出門”。初的這場疫情爆發以來,一句樸實的話語讓鐘南山爺爺再次成為了每個中國人生命守護的旗手。鐘爺爺的付出讓我肅然起敬。而我對鐘爺爺的了解只是從新聞和抖音等方式,里面的視頻,一個個鏡頭,實在感動不已,敬佩至極。但心里也有很多疑問?為什么鐘爺爺會這么勇敢無前;為什么鐘爺爺可以在病毒肆虐之時力挽狂瀾?我的好奇心泛濫,直到一本書引起了我的特別注意,讀它可謂是正當時,這一書全面地介紹了鐘老的可貴經歷,知曉了鐘老的英雄事跡。從而也對鐘爺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心中滿是敬佩。
疫情突發,這場猝不及防的危難,像是一面鏡子,照見了點點滴滴的感動與溫情。鐘爺爺在第一時間趕赴抗疫前線,沖鋒陷陣。抗疫的天使們在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下,身體備受煎熬,離家奮戰,精神上的折磨,更是無以言表,全國人民為你們點贊!
鐘爺爺為什么可以在疫情中義無反顧的付出?書中寫了他從小的經歷和家庭的教育,自小深受父母優秀品質的影響,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敢于擔當、勇說真話的才德之士。
看這本書時,我腦海的畫面閃現那張在高鐵上小憩的照片,還有那張鐘爺爺滿含淚水的照片,很心疼鐘老,84歲的鐘爺爺又沖在了第一線,生命的衛士國士鐘南山當之無愧。這次疫情的英雄們,你們都是敢于為國家奉獻的人,是最美的戰“疫”守護者,在這個充滿愛與力量的國家,我們感到無比幸福!
曾經爆發的非典,他奔赴一線,而如今的疫情,他雖然老了十幾歲,但為了挽救病人仍然奮斗在一線,如今80多歲高齡的他,卻仍然奔赴在一線,這個人就是為國一直奉獻的中南山院士。
近日我在網上看到過許多關于中南山院士的視頻,圖片。而這些視頻,圖片并不是終南山院士本人拍攝,畢竟救治病人那么忙。而在這些視頻圖片中的中南院土似乎總是很疲憊,但即便如此,他那雙渾濁的眼眸中除了疲倦還閃爍著希望的光,在發布有關疫情的命令時,疲倦一掃而光,留下的只有對疫情的急切關心,那神采奕奕的模樣,仿若不是一位已經進入暮年的老者。
我還看過一幅圖,似乎是鐘南山院士坐著飛機前往疫區的路途中,他面前的桌子上放著一臺電腦和一堆資料,也許是工作太久頸椎受不了,他仰起頭閉著眼霜。雙手放在腦后輕輕按壓著不舒服的頸部,一張飽經滄桑的臉上滿是疲倦,頭頂黃昏的燈光為中南山院士提供了較好的工作環境,至少眼睛不會太過難受。
鐘南山院士對社會有著巨大的貢獻。他本可退休享受生活,他每月退休金足夠他安度晚年。但是他沒有選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仍然選擇奔赴在一線,想要為國家再做出一點貢獻,感謝中南山院士為國家做出的貢獻,但也希望他可以好好保護自己,以自己的專業知識拯救更多的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鐘南山抗疫讀后感600字(篇4)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從12月19日起開設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跡,用鮮活的事例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偉力,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這里是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卷全球,這里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這時,鐘南山帶著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后來成為通用的救治方案,鐘南山也成為“抗擊非典的功臣”。
“非典”過后,鐘南山依舊致力于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推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呼吸系統疾病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需要應對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國廣泛的監測體系。”鐘南山說,“非典”之后,全國陸續設立了幾百個疾病監測點,能夠及時監測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況,對于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此后的H1N1、H7N9等疾病,醫護人員和防疫機構都能夠快速找到病原并進行防控。,廣東省僅用兩個多小時就將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輸入病例追蹤到位。
“院士門診”“院士查房”、做科研、帶學生,這位精神煥發、步伐矯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診一線工作。
“接下來我還有兩個愿望,一個是希望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個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研制了26年的抗癌藥可以早日推出。”鐘南山說。
鐘南山抗疫讀后感600字(篇5)
無論是武漢疫情,還是科比離世,讓人感嘆伊始就籠罩了一層陰霾。但科比留下的曼巴精神與鐘南山院士的無私奉獻,都是照耀這新年的第一束陽光。
不打籃球,不看比賽,不粉科比,但當我看到科比離世的消息的時候,我知道有一群人失去信仰了。
科比對于熱愛籃球的八零后、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球迷來說是信仰,是前進的光,是在黑暗時賦予他們前進的力量。我并不擁有對籃球的熱愛,但我知道誰是科比,那個告訴世界凌晨四點洛杉磯的樣子的男人。這樣一位優秀的運動員,并且對我們向來友好的籃球巨星,值得我們去緬懷。而悼念科比,關心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二者并沒有沖突。是不是因為中國正處于一場與肺炎病毒的戰斗中,就可以無視其他偉大的人對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的貢獻了呢。科比身體力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著熱愛他的人。是無數人前進的驅使者,是無數人的青春,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
對于我們一代而言,在此次事件發生前很少有人知道誰是鐘南山院士,但武漢危機讓我們對他產生了由衷的敬佩。
,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武漢有事。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自己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幾句話語輕描淡寫,一張圖片頗為動人,這位“過氣”的老人,又成為了國人的守護神。去年8月,有一名9歲的小男孩在新加坡飛往廣州的航班上突發過敏,全身紅腫,情緒激動。家人六神無主,呼叫空乘人員,空乘人員也只能是盡量調低機艙內溫度,并拿來冰塊幫男孩冰敷,但這些都于事無補。同一航班的鐘南山院士聽到消息堅持跑到男孩座位旁問診,他蹲在-個素未平生的男孩面前認真檢查問詢,確診男孩沒有生命危險后,才放心的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用實際行動,去踐行自己的醫者仁心。他不需要千言萬語去進行贊美,因為國人相信,當鐘南山院士帶領的攻關小組踏進武漢的那一刻,已經為冠狀肺炎病毒掘好了墳墓,刻好了墓碑。他所擁有的,已經超越了贊美,是國人對其無比的信賴。
迎接凌晨四點鐘升起的太陽,感受危機關頭雄如南山的屏障,科比的精神,鐘南山的堅守,他們都他們都散發著各自的光芒,正向的影響他人,無關愛國與否,也不用比較民族大義,他們都是我們生命中偉大的一束光。
我們更要在這光芒的引導下,抵抗面前的危機,萬眾一心,共度難關。愿科比在天堂沒有意外,祝鐘南山院士壽比南山,福如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