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
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篇1】
在我的腦海里,祥子給我的印象最深,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個勤勞能干、吃苦耐勞的車夫,但是他的結局卻是慘不忍睹。
祥子帶著希望來到北平,認準了拉車這一行,經過三年的風吹日曬,終于買了屬于自己的車,但沒過多長時間,車連人都被兵繳了去,只在逃回來的路上牽回了三只駱駝,賣了幾個錢,還是個虧本的生意。祥子并沒有灰心喪氣,而是更加努力的賺錢,但還沒有買上車,錢又被孫偵探搶了去,他又糊里糊涂的娶了虎妞,他付岀了許多代價,終于又拉上了自己的車。之后,虎妞難產死了,他只好賣了車去埋葬虎妞,祥子人車兩空,厄運一個連著一個,他最終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變成了只會天天吃喝嫖賭、出賣人的垃圾、敗類。
祥子從一個有理想的年輕小伙變成了“垃圾”,我感到莫大的惋惜。我敬佩他那樂觀向上的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但——可惜他沒有戰勝他自己,戰勝社會,還是被打敗成了社會的累贅、傀儡。我對這個社會無語——它在排擠垃圾卻又在制造垃圾,我只能說這是一個的社會,是一個沒有能力的懦弱社會。而這個社會中的“垃圾”壓迫勤勞的人、努力的人、像祥子一樣的人最終也變為垃圾。
一個人,不管生在哪個社會,如果沒有理想、信心,不去闖,不去拼,最終以失敗告別,成為為別人墊腳的垃圾,越來越墮落。使整個社會喘不過氣來,慢慢地死去—、敗落。所以,我們要有理想,趕去打拼,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出人頭地。我明白了—未來是自己闖出來的。
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篇2】
老舍的代表作《駱駝祥子》,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他憑著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于實現叻自己買洋車的理想,然而好景不長。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復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游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這故事是一個悲劇,徹徹底底的悲劇。一個曾經勤勞堅忍,有著自己目標的人最后卻淪為了社會垃圾。祥子他不斷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這樣,也終究沒有改變他最后的悲慘結局。
也許這才是現實,社會是現實的,它不會為了一個人的理想而改變。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最終卻不一定能夠真正獲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樣,他努力但是結局卻是那樣得悲慘。
對于祥子,我感到遺憾,感到惋惜,也感到無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從前的堅強,他的上進。然而他最終還是被打敗了。也許是因為社會的極度黑暗,也許是因為個人的因素。不管怎樣,環境對人的改變至多至少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離不開社會,而社會又決定著人,如果無法處理好現實與理想、社會與自己的關系,很有可能就會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么就有可能變成“祥子”。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
雖然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所以,我們不能泄氣,一定要為好好努力!
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篇3】
今日,我隨手從書柜里拿出一本書,它的標題《駱駝祥子》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拿起這本書開始慢慢品味起來……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祥子。全書以祥子買車三起三落的情節發展為中心線索,表現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
全書主要資料是:來自農村的祥子在拉租來的洋車時,立志要買上一輛車自我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經過三年的努力,他用自我的血汗換來了他夢寐以求的一輛洋車。可是沒過多久,軍閥亂兵搶走了他的車,而孫偵探騙走了他僅有的積蓄。應對這一個又一個的打擊,祥子做過反抗,仍然幻想用努力實現夢想,可是一切都是徒然:用虎妞的積蓄買了一輛車,很快又賣掉料理虎妞的喪事。
而小福子的離世讓祥子心中最終一朵火花被吹滅,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從上進好強淪落為自甘墮落:原先那個正直善良的祥子已經被生活的磨盤碾得粉碎。
我認為祥子最大的優點是不怕吃苦。雖然他的夢想不算高:有一輛自我的車,能娶上一位窮苦人家的健康、年輕、能吃苦的女兒,可是他要強,期望能靠自我的本事吃飯。然而他出生在那個黑暗的世道,好不容易買的車被搶,被逼娶自我不喜歡的虎妞,自我喜歡的小福子自殺使他對生活的企望與信心都在生活中一點一點地喪失。他漸漸變得狡猾懶惰、極端自私而無賴,成了徹頭徹尾的“刺頭兒”。
作者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各種手法對人物進行細致的描述。而作者運用了很多的心理描述補充祥子不善言語所留下的空白。經過細膩而又生動的心理,準確地傳達出祥子對車異常喜愛以及買到車后捺不住的興奮心境,讓我們看到祥子以往是一個對夢想有強烈渴望追求的人。
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篇4】
在讀完《駱駝祥子》這部老舍筆下具有杯具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覺是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祥子一生夢寐以求的洋車終在無數次巔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確,理想與現實的不相符造就了無數的遺憾。多少莘莘學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學;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內外在的原因不能進入各自專長的領域。光靠幻想,夢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樣不知疲倦地追求,夢想最終還是破滅了。能夠說,這是一個杯具。
同時,祥子最終的墮落與社會之墮落是分割不開的。有些人因出身貧寒,所以為自我的將來而努力奮斗,卻無果。這是什么造成的,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社會中,錢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識大于金錢,根本是個“假命題”。因此,若想在現實社會中立足,充分的知識、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后者因素比例更大,然后所以制造了那么多的遺憾,甚至于杯具。現實社會中的機遇也決定著理想的實現與否。法拉第小時候家境貧寒,偶然的機遇使皇家學院院長哈維認識了這個聰明好學的孩童,最終使法拉第成為了著名的電磁學家。日本著名商業家松下幸之助剛剛創業曾一度破產,但也是偶然的機遇使他認識了世界名牌公司,使他走向了富裕之路。但是這樣的人畢竟只占少數。理想和現實并存才能實現突破,創造歷史。
駱駝祥子讀后感心得筆記【篇5】
最近我閱讀了《駱駝祥子》這本書,這是一個可悲的故事,講述了北平城里活生生“吃人”的一幕。祥子,這么一個像駱駝似的善良老實而又魁梧健壯的年輕人(這個形象描寫是諷刺嗎?),在不幸的命運中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的挫折之后,終于絕望沉淪了。祥子是一個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的人,他為了自己最大的愿望——買一輛車去不斷努力、不斷奮斗,卻在一次又一次的不幸下失去了生命的希望,最后祥子徹底的被命運所拋棄了。
這是大作家老舍先生慣用的悲劇手法,在悲慘的劇情中灌入悲觀的意識,使得我們讀者身臨其境、近乎絕望了。作者在用自己獨特的文字為社會底層的人民吶喊(但我認為這種悲劇的主題和無抗爭的麻木思想,放在廣大讀者群體中,也只能是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呻吟而已,何來吶喊可言)。由此我不禁想到作者老舍本人,他似乎也是一個悲觀的人,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悲劇,并且不留一絲希望,每當劇情出現一絲曙光,又總被作者無情掐斷。但是他的這種殘忍卻能在小說中轉變為社會的殘忍,使得讀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當時社會的無比黑暗。
整個小說其實講述的就是那個時代的人民的生活方式,描述的是一個社會的黑暗面、一個時代的悲劇,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國家沒有前途,個人會有什么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