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讀后感600字
當我捧起《居里夫人傳》,還沒讀完,就被居里夫人身上那種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的精神給折服了。這本書主要寫了居里夫人為了夢想,為了親人而不懈努力直至成功的輝煌歷程。居里夫人是有史以來唯一贏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在科學上有如此成就,跟她的艱苦奮斗是分不開的。年少時,居里夫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她卻十分刻苦地學習;年輕時,居里夫人獨自住在異地一個簡陋的破閣樓上,在艱苦的環境中為夢想而奮斗;中年時期,居里夫人為了研究鐳,在破舊的研究室里不辭勞苦。
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名人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一個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是的,她不愿做名人,她對那些成天來騷擾的記者感到厭惡。她是個“夢想家”,是個永恒奉獻的人,這一點是我最最看重與欽佩的。她一生淡泊名利,不接受財富,不接受名望,可謂是“兩袖清風”。在她心中,總有一個使命叫她完成一項又一項科學研究,讓她不斷嶄新科學的遠景,那是不知從何而來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夢想家”的原則。
居里夫人她做到了,她的一生,為工作付出的太多太多。八年屋棚下,她與丈夫做放射學研究。皮埃爾死后,她又忍住哀傷,用一句話激勵自己,這句話就是“努力工作,勇敢生活。”她既挑起一個當母親的責任,又不忘她的科學使命。晚年的她,比原來更加艱苦,親人們要么一個個要么遠在他鄉,要么已然離去,她孤獨地做著工作,終于又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直到她倒下時,她仍未忘記自己的使命。居里夫人走了,也完成了她的使命。《居里夫人傳》一書,讀后真是令我感慨萬千,居里夫人的精神也令人難以忘懷。這偉人的一生,絕不白白瀏覽,她在書中記載的一切將是我生活中的楷模,助她重振精神的名言也是我的左右箴言。
居里夫人讀后感600字【篇2】
《居里夫人》像一涌純潔、清甜的甘露,使我們那庸俗,不懂得奉獻,被這人世間的黑暗、陰冷、無情的灰塵所玷污的靈魂重新經過一次更高尚的洗禮,讓我們領會到人生的真諦,生命的偉大……且聆聽著人世間最美麗動人的贊謠!
在許許多多的名人之中,最讓我驚嘆、感動以及敬佩的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有著常人不能忍受的悲慘、屈辱的童年:母親由于患有結核病,不可以去親近;姐姐素希雅在她生下來沒多久便去世了;親愛的祖國“波蘭”被俄國侵占了。也因為這個關系,俄國實施了奴化教育,在學校里,不準說波蘭語,不準寫波蘭國的文字,不能學到真正的波蘭歷史,相反,代替這些充滿民族強烈感情的真實是讓人感到厭惡,讓人感到羞恥的謊言,虛假;僅是有以上的一項項摧殘人心的磨難就好了,因為,畢竟父親是一所學校的副督學,工資不算低,還可以住在學校提供的一棟公寓中,生活有保障。可是,居里夫人的父親,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十分強烈的知識分子,他常常向他們學校的學生講述可愛的波蘭,教他們波蘭語、波蘭歷史,唱波蘭的革命歌曲,當俄國統治者知道了這件讓他們惱恨的事情后,立即罷免了任職六年的副督學斯可羅多夫斯基先生,即居里夫人的父親。雖然仍舊可以任教,但卻也同時意味爸爸的工資減少,要搬出學校免費提供的寬敞的住宅了,在用爸爸的工資開出了生活中的各項諸如醫藥費,房租費,學費等支出后,錢就已經所剩無幾了——可想而知,居里夫人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貧困。讀到這里時,平時不愛流淚的我卻偏偏流淚了:居里夫人在這樣的屈辱,悲痛下度過了苦難的童年,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卻能夠擁有全班同學都羨慕的第一名的成績,而且始終那么樂觀堅強。想起我們的這一代獨生子女生活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的條件下,卻對生活有許許多多的“不滿意”:夏天一沒空調就嫌熱,飯菜稍有不合胃口就發牢騷,父母批評幾句就大發脾氣,一點小挫折就是天塌地陷……看看班上,還有一部分同學連背篇課文都嫌辛苦呢!雖然我在學習上還算勤奮,卻整天嫌父母親對我不夠好,計較這計較那的,在與居里夫人相比之下,我更是自愧不如。
不管是在童年的時候,還是在成長,乃至獲得諾貝爾將的時候,居里夫人前進的道路上,總是充滿著艱辛。這是我對居里夫人一生的概括。在她考物理學學士和數學學士學位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過著“斯巴達式不近人情”的艱苦生活,每天都只是吃定量的櫻桃、胡蘿卜、面包,根本就補充不了人體每天所需的營養,最后竟暈了過去。而想想我身邊的同學,每天的餐桌花樣翻新,葷素搭配,注重營養和口味,卻還嫌不夠好,挑挑剔剔,嬌生慣養。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
而且在此之前,居里夫人還受了一個很大的打擊——那就是初戀的失敗,像許多現代人一樣,居里夫人也想過要自殺,但在最后,卻又恍然醒悟,忍著仇恨和恥辱,繼續在初戀情人的家里做那在當時社會地位和女仆沒什么區別的家庭女教師,為的是給在巴黎讀書的姐姐寄錢。與居里夫人相比之下,那些動不動就要自殺的人簡直就是人世間被黑暗隨隨便便就征服、玷污的靈魂,那樣的靈魂總是狹隘得讓人覺得沒有價值,因為如果他懂得自愛的話,又怎么會把這個父母辛辛苦苦才帶大的生命給摧毀呢?就算不為了自己,也該想想父母啊,如果就這樣了解了生命,那豈不就是對父母的不孝,給年邁的父母一個重大的打擊嗎?何況,在現在這個年代,處處充滿著和平,可以隨時拿起法律的武器呀。更何況,在居里夫人當時的那個社會,是沒有道德可講的,但她卻能忍,因為,她想到了年邁的父親,想到了責任,想到了生命的意義,想了許多許多……所以,每當我再次拿起居里夫人這本書細細品味時,總會心潮澎湃:為什么有些人那么不懂得珍惜生命呢?
在居里夫人先后拿到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的同時,有令人開心的,也有令人不愿耳聞的傷心事。當時還不叫居里夫人的瑪麗認識了居里·皮埃爾,并與他結為夫妻。結婚當天,沒有現代人結婚時的隆重:穿婚紗,擺酒宴,只是兩人穿著很普通的衣服,在家里和五、六個親戚朋友簡單慶祝了一下。不幸的是,在居里夫人與其丈夫獲得諾貝爾獎時后沒過多久,丈夫便意外死在了馬車輪之下!盡管居里夫人在喪事舉辦當天,在眾人面前,不是號啕大哭,在為接任丈夫的工作演講時,也只字未提到皮埃爾,但我卻深深體會到了居里夫人所忍受的一切一切:那是他的丈夫呀,是整天和她在同一個研究室里晝夜辛辛苦苦一起工作的丈夫呀!她卻頑強地忍住了心中的悲痛,我不得不佩服居里夫人堅強的意志。居里夫人整天都要工作,沒有多大的時間去享受平常人所能享受到的家庭的溫馨,就連她兩個可愛的女兒也很少從母親身上得到別的孩子該擁有的慈愛。為了科學,她貢獻了一切!可當時的法國社會是怎么啦!這點是最令我氣憤:居里夫人兩次為法國拿到諾貝爾獎,這是多大的榮譽,可當時法國社會就是怎么啦?三番五次地批判居里夫人。
她做錯了什么?說什么居里夫人根本什么都不會,她能得到諾貝爾獎純粹是靠的她丈夫,如果沒有她丈夫,她根本只是一個普通人!即便是在居里夫人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努力獲得諾貝爾化學將之后也是如此。甚至捕風捉影的法國新聞報登出了一件根本就沒有發生過的事情——“居里夫人和朗之萬教授的愛情故事”,多么荒唐,多么可笑,法國社會竟然是如此對待一位為他們爭得偌大榮譽的成功者!難道在他們眼里身為一個猶太女人就不可能獲得這樣大的成就?生活的苦難,社會的不理解對喪夫的居里夫人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居里夫人對生命的執著、希冀;對科學的無限熱愛、追求讓她義無反顧地負重前行。 “鐳”,是居里夫人發現的一種元素,起初居里夫人還不知道它對人體有害處,在知道之后,她便盡量親手操作實驗,讓學生減少和“鐳”的直接接觸,并且常常提醒學生要穿鉛服保護好身體,自己卻迎難而上。這點也是讓我感動的地方,自己不顧惜自己的身體,卻總能想到他人,愛護他人。這一點,如果不是有著善良心地的人是沒法做到的。也因此,居里夫人三番五次地倒在病床上,當醫生都說不行的時候,她卻又奇跡般的活過來了,她的意志力真頑強啊!姐姐步羅妮婭也多次提醒她要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但她卻什么也沒放在心上,從白天干到黑夜,在這里,我又情不自禁地想說一句:如果沒有奉獻的精神的人能做到這樣嗎?
最后,“鐳”這個兒子還是傷害了他的母親,居里夫人——去——世——了……淚水啪嗒啪嗒地滴到我手中的那本《居里夫人》的攤開的紙頁上,把書弄臟了,但居里夫人那顆火一般熾熱的心卻使我的心燃燒起生命的希望之火,使我的靈魂獲得了重新的洗禮。踏響腳步,開始出發吧,向著生活一步一步的邁出自己的步伐,朝著希望出發!居里夫人,不管她是處在生活的泥淖中還是榮譽的顛峰時,她的每一步總是那樣地堅定,也是那樣地平實——她的故事為我打開一扇窗:也許,在面對偉人時,總覺得他們是那么的高大,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認真地了解起他們的故事來,他們也是那么的普通人,在他們普通的軀體里卻蘊含著一種非凡的能量,讓他們能夠經得起生活的千磨萬練!基本上,每個偉人都有一個悲慘的故事——貝多芬聾了耳,莎士比亞生活在戰火中……他們有著不好的條件,卻能夠成為偉人,無疑是因為有著堅強的意志,善良的心地,這是偉人的共同點。我們的條件并不差,只要我們同樣有著堅強的意志,善良的心地,照樣——也是自己心中的偉人。所以,每當打開《居里夫人》這本厚厚的書時,我便能看到一股生命生生不息的烈火在熊熊燃燒!
居里夫人讀后感600字【篇3】
今天,我讀了居里夫人寫的《我的信念》,這篇文章給了我很多啟發。它主要講的是居里夫人發現鐳后,告訴大家的很多哲理。
有一句話,我特別喜歡: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小時候,媽媽常用這句話來教導我,無論做什么事,要求問心無愧。
學校要評每班一個的“優秀播音員”。我是絕對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的,所以,我必須得努力,必須盡力。于是,只要一有休息時間,那播音稿就一定在我手上。其實,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原來會那么認真,那么努力,自己現在想起來,還真佩服我自己呢!那時,就是居里夫人的那句話,它就是我唯一的精神支柱。
還有一次,我被老師選去參加“成都市小學組英語比賽”。那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也是不會成功的。那需要背許許多多的單詞,還必須犧牲自己許多休息時間。那幾天,我每天晚上都要背單詞,句子和自我介紹,一背就到10:30。媽媽告訴我,早上,一個人的記憶力是最好的。于是,我便提前半個小時起床,起來背英語。因為在遠方,我總覺得有個聲音在告訴我:“一定要問心無愧”。是媽媽,是居里夫人,是我的心靈,他們都在告訴我同一句話。所以,我堅持了下去,我說:“無論這次比賽是第幾名,我都盡我所能了!”終于,成績發下來了,我獲得了成都市英語競賽一等獎,它告訴我,你付出的努力,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20年了,我靠著一句話整整活了20年了,它給我帶來了歡笑,帶來了淚水,帶來了成功,帶來了失敗……
以后的日子,它依然是我的朋友,依然是我的老師。我堅信,它一定會給我帶來更多的成功,更多的歡笑.
居里夫人讀后感600字【篇4】
世界上第一個研究出鐳的科學家——居里夫人,這個名字是家喻戶曉的,人們一聽到這個名字心里便生崇敬之情。
1896年,居里夫人得知法國一位物理學家發現一種鈾鹽能自動發射出一種射線,便起了極大的興趣。全力投入到了這個研究中。當時研究需要精密的實驗一起和足夠的資金、設備。而對于居里夫人來說,當時她并不富有,他們便在任教的學校里找到一件極為簡陋的木棚作為實驗室。他哦那鼓鼓哦典當家中一切能典當的東西來籌措研究經費。接著她就要使廢寢忘食地研究,一天又一天,失敗接著失敗,她并未放棄,繼續努力著奮斗著,她以堅韌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忘我的工作。終于在經過整整四年的研究后,用普通的鐵鍋從幾噸瀝青礦渣中提煉除了0。1克鐳鹽。這一消息傳出,立即轟動了整個科學界乃至整個世界。由于鐳的驚人特性和在醫學上的廣泛用途,許多世界級富豪想以高價買下這0。1克的鐳。
居里夫人并未同意,而是果斷的拒絕了,他認為鐳不屬于她個人,而是全人類的財產。她還向全世界公開提煉累得方法,將鐳全部上交給鐳研究所,分文不取。她將美國婦人贈送給他的1克鐳也全部貢獻。
居里夫人是所有科學家里的榜樣,真心真意為社會服務,為社會貢獻,這種精神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還有她研究是堅韌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也是我們所學習的。就像許多科學家一樣,如果愛迪生輕言放棄,那么我們人們講要在黑暗中繼續走多久;如果達爾文半途而廢,那我們還要天真的認為人類是神創造的;如果愛因斯坦不堅持不懈,那么我們人類將在什么時候才能打開原子時代的大門……我們在學習上更因如此,要有堅韌的意志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
居里夫人讀后感600字【篇5】
一直覺得她是美麗的,深邃的眼睛里透露著太多的遺世獨立。
18歲的年紀,他震驚于她的與眾不同。那時的天空單純的晴朗,是令人暈眩的。然而門第之見在那時代卻是一道深而寬的渠,非他一心想要跨越,就能越過的。
她的心碎了,我不知道她心碎是因為愛還是因為傷了自尊心。她光榮地退出,頭抬的高高的,與她的驕傲相比,心碎又算得了什么呢?而那癡情的人在瑪麗死后經常會久久地坐在她的石像前不愿離去……。
一段令人唏噓的愛情。然而如果不是這樣,很多東西都會不一樣了,物理化學的歷史怕也要改寫了。總覺得她和皮耶才是月下老人用紅線牽在一起的,不管這前這后有多少愛情,紅線只有一條,能牽住的也只有兩個人。就像三毛,即使前面有那么多人,荷西還是把她帶走了,“你怎么不早些來……”她說這話時便注定了一次刻骨銘心。遲了,卻是注定相牽的兩個人。
這時她的名字是瑪麗.斯克洛道斯卡。十八歲的年齡,已經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她常常問“我是誰?我要做什么?”答案是她要做個“出色的人”!
害羞但自信,她與土地,與自然,似乎有一種近乎神秘、非常親切的關系。她生來具有三項稟賦:記憶力佳,專心學習,渴求知識。她埋首看書,隔絕噪音。她總是儼然的神態,不喜歡人損及她的尊嚴,她不多注意外表,不是出于謙抑,而是心高氣傲,或以此來讓那些追求者們對她少些打擾。她決心不和那些被財富腐化的人有所瓜葛。“我希望不要全然埋沒,籍籍無名。”她這樣想,大概和拿破侖在學院時是一樣的。覺得拿破侖是會有能力在任何一個他想尋求的領域達到頂峰的,只是他選擇了政治。而瑪麗,選擇了科學。篤信自己的獨立自主是不需言說的。穩艦冷靜而端莊,不關心俗務,甘于寂寞,一絲不茍,只是亟欲發展自我。對周圍有種輕蔑,有一種神秘的洞察力,慣以堅強的意志壓制一切弱點。
遇到皮耶.居里,她說:“我震攝于他眼神的清澄和高瘦的身軀透露出來的些許淡漠。言語深刻,舉止質樸,笑起來既嚴肅又清純。”
瑪麗在工作中尋找真我和價值。她太珍視心靈的純凈與滿足。皮耶一生潔身自好,避免與人沖突,避免競爭,視名、利如浮云,不因別人看法動搖其心。瑪麗和他彼此心映。而以后生活工作中的朝夕相處,讓她和他的心貼的更近。
瑪麗因驕傲而堅強,因此不服輸。她對她的工作不是喜歡而是熱愛,總是生氣蓬勃,似乎渾身充滿了解知性的光輝。
居里夫人很偉大。而渴求偉大是很多人內心深切的愿望,卻也在現實中困擾懈怠,缺乏勇氣和毅力去堅守。她可以為了留學的夢想而做八年的家庭教師,可以為了工作學習孜孜以求。且不說她的成就和她所贏得的尊重以及她在得到這些之前有過怎樣的艱辛和努力。我們或許可以如羅曼.羅蘭寫巨人三傳時所傳達的:打開窗子,呼吸一下偉大的人的氣息,做短暫的停留來尋求安撫與力量。然后問自己一句:“我是誰?我要做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