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
電燈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然而,在戰爭年代,它卻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本文是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出的燈光的讀后感,希望能幫到大家。歡迎大家參考學習!
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篇1
我讀了《燈光》這篇文章,對主人公郝副營長感到深深的敬佩。 故事講的是1947年的初秋,一位年輕的戰士——郝副營長在和國民黨軍57師戰斗中壯烈犧牲。郝副營長有一本珍愛的書,上面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正在燈下聚精會神地讀書。
戰前,郝副營長和戰友憧憬著革命勝利后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明亮的燈光下學習。在戰斗的過程中,郝副營長率領的突擊連和后續部隊失去了聯系,他為了讓后續部隊找到突破口,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毅然點燃了那本寄托了他的夢想的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可亮光卻暴露了也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壯烈犧牲了。可是,在他臨死前卻沒有機會見到自己夢想的燈光。 回顧過去,有多少人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那一個個普通而又平凡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黃繼光”、“董存瑞”……這是多么普通的名字啊!
可他們卻做出了不普通、不平凡的事跡。郝副營長也是這眾多英雄中的一員。 如今,郝副營長的愿望已經實現。我們都在這樣明亮的燈光下學習。試想,如果沒有那些為革命、為祖國勇于獻身的戰士、人民群眾,哪里會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這樣明亮的燈光呢?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兒童,21世紀的主人,更應該把革命先烈那種為祖國、為人民的為理想而戰斗的精神用到學習中去。為了我們偉大的祖國,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學習吧!
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篇2
今天,我讀了一篇叫《燈光》的文章,其間的內容讓我非常感動。
《燈光》是由作者在清明節前夕,游天安門,一群孩子在路燈下說“多好啊”引起的回憶:在1947年秋天,還沒有電燈,他作為記者,和郝副營長一起,在火柴的亮光下看書。當看到一幅小孩在燈光下讀書的插圖時,副營長說:“趕明兒勝利了,讓咱孩子這樣讀書,多好啊”過了一會兒,戰斗打響了。可因為沒有光,戰士們失去了進攻點。這時,郝副營長點著了手中的書,來照明。可就是因為這光,暴露了他自己,從而壯烈犧牲。可是,戰爭卻取得了勝利——戰士們剿滅了國民黨的五十七師。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心溫暖了許久。這些革命的老前輩們,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浴血奮戰,不顧個人安危。就比如文中的郝副營長,他為了戰士們能更好的攻擊,沒多想自己,就點亮書本,為他人照明。而我呢,只是為自己的快樂而在新年是燃放小煙花。一碰余下的小鐵棒,我的手就收了回來——我怕燙的。他呢?吃了那么多苦,死了也不怕。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如今,我們大多數家庭都達到了小康水平,大家都用上了洗衣機、電冰箱、電燈、電話、電磁爐、電腦……真是應有盡有。可解放以前呢?那些浴血奮戰的老前輩們,連電燈都用不上,只好用火柴來照明。他們的犧牲最終換來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向他們表示致敬!
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篇3
在一片黑暗之中,突然出現了一點光,就算是一點微弱的光,也能給黑暗中的人們一線的希望。于是,希望之光就此誕生,成為了人們不變的一個信念,給了人們走出了黑暗的勇氣與動力。為什么一點微弱的光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因為它給了人們一個理想和希望,使人們為之去努力奮斗!
《燈光》一文所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的一個故事。1947年初秋的一個晚上,作者在突擊連的郝副營長的身邊――22歲的他是一名著名的戰斗英雄。他坐在地上,劃著火柴在看一本書,書上的一張圖片上,畫著一個孩子在電燈下學習。他一邊看,一邊還時不時地羨慕,說:“多好啊!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在電燈下學習。”然而,他的夢想沒能實現。他為了戰爭的勝利,在黑暗中點燃了那本書,點亮了部隊前進的路,自己去被火光暴露犧牲了。
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他點亮的,不僅僅是前進的路,而是自己的夢想和理想。他,為了祖國,為了孩子們的將來,他奮不顧身的在那千鈞一發之際,點亮了那本擁有他理想的書。然而,這位年輕的英雄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下學習,他自己卻沒來得及見電燈一面,就永遠帶著這個遺憾去世了。
現在的我們,在各種高科技的陪伴下,還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好。但在那時,能見到一盞電燈,都是一種奢望。但回頭一想,如今我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多少前輩用自己的生命所帶來的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這么多風風雨雨,我們就是靠著一個理想和希望而努力的。
這就是理想的力量,這就是愛國的力量。中華民族就是靠著這種力量,奮發圖強,堅強不屈的。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點亮了我們的信念,給了我們勇氣與動力。而真正的希望之光,就是我們會為之努力的一個理想和希望!
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篇4
今天上午,我們學習了《燈光》這篇含蓄深刻的文章。課后,我感慨至深!
本文講述了一個革命戰士的故事。作者由天安門的千萬盞燈回想起了一段往事:突擊連的郝副營長憧憬著未來的孩子們在電燈下學習,而他自己卻沒來得及看一下電燈,就為了后代的幸福生活,將自己年僅22歲的生命獻了出去。
現在,我們抬起頭就可以看見的電燈,看似普通,可在郝副營長的那個年代,可是見也沒有見過的一件東西啊!可見電燈在當時的可貴!設想一下,如果說沒有郝副營長這樣為我們的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戰士,我們頭頂這一盞盞明亮的電燈,會不會也是我們所沒有見過的呢?我們現在過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會不會在一瞬間煙消云散呢?我們會不會像電視中的阿富汗的孩子一樣,生活在戰爭年代,生不如死!會不會向非洲的人那樣在艱苦的環境下生活?到底會不會?答案一定是會!所以說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必須珍惜現在的分分秒秒,努力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那些為我們幸福生活而犧牲的革命戰士。
可有些人不好好學習,整天游手好閑,虛度光陰;在一盞盞明亮的電燈下不好好學習,而是玩耍、嬉戲,不注重學習,絲毫不覺的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似乎覺得本來就是這樣。他們這樣做怎能對得起革命戰士呢?
總之,學了這篇文章,我感慨很深!我一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辛福生活啊!
燈光的讀后感心得體會篇5
這幾天,我學了《燈光》。主人公郝副營長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在燈光下學習,不惜自己的生命,為后續部隊照亮了路。
《燈光》的主要內容是:在1947年的初秋,共產黨把國民黨軍五十七師給包圍在叫突擊的村子里。那時準備開始圍殲戰。戰地記者到了郝副營長的身邊,那時郝副營長正劃著了一根火柴,照亮了他腿上的那本破舊的書,上面有一幅插圖,是一盞吊著的電燈,一個孩子則在燈光底下學習。郝副營長看到后,覺得自己的孩子也應該在燈光底下學習,就陷入了沉思……
不久,三發綠色的信號彈就升上了黑漆漆的夜空,照亮了整個天空。圍殲戰打響了,郝副營長帶著全軍在沖向敵人的村子里,可是因為太黑了,后續部隊在地下通道徘徊著。這時,在半空中出現一星火光,一閃,一閃。這對后續部隊來說已經足夠亮的了,他們立即沖出地堡,往敵人所在地那掃射。
終于,敵人被消滅了。但是,在萬分緊急的時刻時,是郝副營長用火柴點燃了書籍,并給后續部隊指路,但是,他也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在場的所有人都把郝副營長埋到沙柳叢里。
我感受到郝副營長在明知自己給后續部隊打信號,會被敵人的機槍射中,他還給后續部隊指路,這體現出了他的膽量和為了孩子能在燈光下讀書的信念,他不惜自己的生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有他的信念,中國的科技才那么發達,現在就不怕別的國家欺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