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
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篇1
人的一生中,總有那么一篇文章或一本書讓你記憶深刻的。近日,我讀了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受益匪淺。文章詼諧幽默,頗有深意的描寫了“差不多先生”。這位先生凡事都不講求認真,“紅糖和白糖差不多”“陜西和山西差不多”“千字和十字差不多”“今天走同明天走差不多”,就連自己得了重病,也認為“牛醫和人醫差不多”,死前還說:“活人與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認真呢。”故事雖然可笑,卻令我反思和警醒。
在“差不多先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學習上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粗心大意,經常把“差不多”掛在嘴邊。課后作業“差不多寫完”就行了,會寫的寫上,不會的空著;英語單詞“差不多是那個讀音”就算過關了;語文隨筆也是“隨便寫寫”“差不多字數夠”就行,反正也不評獎;練字僅限于“字形差不多像”就算完成任務了,甚至對待考試也是“差不多”應付的心態。就拿這次月考來說吧,數學計算馬虎:加號看成減號,加法算成減法,把“(9b)2”寫成“9b”,得出的數據與標準答案大相徑庭;語文書寫馬虎:把“開玩笑”寫成“開完笑”,英語單詞拼寫:錯誤百出……當“差不多先生”的后果是很嚴重的,不僅僅是成績直線下滑,更可怕的是不知不覺中養成了懶惰思維和馬虎惡習,這一切都是“差不多”思想在作怪。
古人云:“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百分之一的疏漏往往會造成百分之百的錯誤。凡事不能差不多,一旦差不多,什么事也干不好、干不成,小到個人,大到國家。偉人毛澤東曾經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講認真”就不是“差不多”。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要堅決摒棄“差不多”思想,把“認真”作為一種態度、一種能力、一種習慣,做到樂學、善問、慎思、明辨。
讓我們每個人都認真起來,從告別“差不多先生”開始。
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篇2
如果我現在想給大家推薦一部劇的話。我覺得讓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大環境是非常好的。因為國家給了我們非常便利的優惠的政策與條件,相對于那個非常貧困的年代。我覺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因為我們的生活現在在逐漸的。方便逐漸的便利,就像我們西海固人民,但是冒著那種漫天風沙的那種環境,不斷的刻苦不斷的努力,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回報。所以說作為一個新時代的年輕人,我覺得我們應該有這樣一種敢于面對挑戰與勇氣的這樣一種獲利,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成長的。而這種成長帶給我們的我想不僅僅是一些生理方面的一些變化,可是心里面的更是那種潛藏的更是那種。潛移默化的一種變化,我想入這種變化,帶給我們每個人更多的而言的可能就是那樣一種著急噴勃的動力,讓一種朝著我們夢想不斷迸發的勇氣,讓我們一起為了我們明天的美好而努力吧。
現在的我們都在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我們現在所處的大環境正是在這樣的一個非常美好的氛圍之下的,我們知道,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我們的快樂就是我們自己所創造的,我們的希望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感到快樂的,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我所希望的就是我們能夠感受到我們內心所迸發的勇氣,因為我們都是一個個獨立的人,我們都有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希望我們大家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們內心的悸動,我希望大家都可以簡單的快快樂樂的長大,我希望我們都能夠成為那個最佳堅強的人,因為我們的成長不是給別人看的,是給我們自己看的,我們的快樂是我們自己真真切切所感受到的,你說難道不是嗎?
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篇3
出于老師留下來的課后作業,我開始尋找動物題材的著作。一次偶爾之下,我借讀到了沈石溪老師的《罪馬》,讓我對于心中生命的理解又多了幾分,也讓我對于馬這種動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
故事圍繞著一匹馬展開,它是馬戲團的動物演員,經常配合著馴獸師做著各種各樣難度較強的雜技表演。而故事之所以叫做罪馬,是因為這匹馬在一次表演中犯了錯誤。盡管是出于無意之舉,但這次的錯誤卻造成了馴獸師的死亡……
這匹馬是由馴獸師親自撫養長大,親自訓練的。兩人之間的感情和羈絆自然不必多說,馴獸師臨走前也把心思放在了馬兒的身上,希望別人不要為難這匹馬。對于馬本身而言,我想它也十分悲傷。在馬戲團團長和馴獸師女兒的勸解之下,這匹馬并沒有因為人群的遷怒而喪命。盡管如此它也并不會為自己的現狀而高興,對這匹馬而言,與它最親密的馴獸師再也會不來才是最為痛苦的事情。
當它再次返回馬戲團已經無心演出,心中只留下了對于主人的思念。在將一切事情處理完之后,它竟然自己逃出了馬戲團,并一直呆在主人的墓穴附近。對于馬戲天里的人,了解這件事情始末的馬戲團團長也默認了馬兒的行動,畢竟都是為了這個馬戲團付出汗水的一員。
有的時候,動物比我們人類更加具有靈性。它們的世界很小,小到可能只有馴獸師和自己的子女。它們的世界很單純,單純到只要你對它好,它就對你百依百順。動物不似人,不能言語,卻可以用眼神和動作和人取得聯系,性靈之間的紐帶是誰也無法割斷的。
我始終相信,這匹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依舊會守著它的主人然后再次與它的主人相遇。
生命短暫,珍惜眼前事物比什么都重要。
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篇4
走進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座白塔,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故事的開頭樸素又溫柔浪漫,小說里描繪的湘西,風光秀麗,民風淳樸,儼然是一個世外桃源,邊城之美在里面描繪得淋漓盡致。
如畫的山村,汩汩的小溪,沈從文先生以一種樸素,平和的文字,塑造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整個故事看起來像大段大段的沉默著的電影,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風起云涌,只是用簡單文字勾勒出生命的理想之歌,看完整個故事,感受到的是意猶未盡的治愈。
翠翠和祖父祖孫倆的感情讓人羨慕,翠翠從出生開始就跟著祖父,對祖父百般依賴,跟著祖父撐渡船,翠翠天真可愛,勇敢活潑,可以說她是沈從文先生筆下愛與美的化身。自從翠翠母親去世后,祖父把翠翠撫養長大,十分疼愛翠翠,翠翠心情不好時給她唱山歌,帶她到鎮上玩,知道翠翠愛慕二佬,暗地里想幫翠翠撮合。
大佬和二佬對于翠翠的愛慕是最純真美好卻又充滿遺憾的,大佬意外離世,二佬遠走高飛。殊不知,白塔邊上一個水靈靈的姑娘正摘著一大捧虎尾草盼著他回來。隨著老船夫祖父去世,白塔崩塌,故人還未歸,翠翠還在盼望。
故事的結尾是讓人惋惜的,白塔重新建起,茶峒的溪水緩緩流淌,渡船接過來來回回的客人,虎耳草在歌聲中給予翠翠多少幻想,一切恍然未變卻物是人非。整個故事于平淡寧和中起筆,于余韻未盡中消散,邊城之美貫穿其中,沈從文先生并沒有寫二佬是否歸來,留下了一抹淡淡的冷月光,籠罩著邊城朦朦朧朧的婉約美。
邊城的美不是一眼驚艷之美,而像一杯香茗,越品越有味道,它沉淀的,是喧囂浮世沒有的桃源之美,從頭到尾是優雅的基調,讓人感覺很舒服,我有幸與這種美邂逅。
讀小說寫讀后感600字篇5
想來,很多的媽媽都曾斥責過:“你讀書不是為我讀的!”
當然,我媽媽也這么和我說過,她說自己沒能耐去培養精英,她能給我的只有愛與平常。所以她送了我這一本書,讓我自己去體會并理解她!
這本書收錄了45篇名人故事,每篇都極具感染力,我印象最深的有兩篇。一篇叫《顧愷之畫媽媽》,顧愷之剛剛出生,媽媽就去世了。
三四歲時開始詢問父親媽媽的樣子,此后用了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反反復復的畫媽媽,直到他的父親說:“呀,太像了。尤其是這雙眼睛。這就是你的母親啊。”
顧愷之通過自己的不屑努力,畫出了從未謀面的母親的神韻,得到了父親的稱贊。更憑借這種精神和耐心,成為了一名著名的畫家。
以此可見,不要忽視了我們在通往成功彼岸的路上那一點點的進步,堅持下去,就能走向成功。
另一篇更是記憶尤深,歐陽修借書學習,巧了,也是四歲那年,父親病逝,家道中落,母親雖不是出身名門,但是也不盡余力的教導歐陽修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十歲時,歐陽修便將家中的藏書都看完了,因為家境貧寒,便開始到別人那里去借書抄讀。經過多年的努力,歐陽修稱謂了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新書一本又一本的買回家,卻不曾看過一頁,任它落滿灰塵之后,草草的說了句:“哎,可惜了!”明知道可惜,卻總用沒有時間來安慰自己。殊不知,我們缺少的就是歐陽修這種認真讀書的精神。
我不及這些偉人,但我也一直在緩慢而堅定的前行。在閱讀中體會,在閱讀中成長,在閱讀中快樂。有書的陪伴,我的少年夢更加多姿多彩。
如果你也已經決定成為更好的自己,那就來讀一下這本書吧!它會成為你航行中的燈塔,帶著你去遇見未來那個獨一無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