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小學生讀后感600字
我的同桌王澤亮有個雙胞胎哥哥叫王澤陽,他們在和父母吃早飯時,早飯不多,最終還剩一個生煎,父母要他們兩兄弟吃,他們互相推辭后,最終給了父母。這樣的家庭氣氛,多讓人感動呀,這兩兄弟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孔融嗎?他們尊敬長輩,因為父母要去工作,體力消耗大,容易饑餓。
我很喜歡看寓言故事,最近看了一個故事:有兩只小羊,過獨木橋,誰也不讓誰,還互相斗毆,最終誰也沒有好果子吃,紛紛落入水中。這個故事與《孔融讓梨》構成了比較,孔融為家人讓梨的孝心讓后人們一向流傳至今,廣為流頌,而這兩只小羊過獨木橋的故事,雖也被人們流傳,可是卻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反面教材,人們經常用這個故事來諷刺那些不懂謙讓的人。
在生活中,其實我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父母每次把好吃的東西留給我,小時候我將這些含“愛”的食物囫圇吞棗的吃進肚里,不會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而此刻,有時還是這樣,認為父母就是應當給我的。可是,讀了《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我實在是太羞愧難當了。從此之后,父母得我的食物,我也會讓給父母。并且還感到,互相謙讓,還能增加生活氣氛,增強親密感,其樂融融。
我們都應當讓長輩與親人得到歡樂,自我隨后。“百善孝為先”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美德。人人都應當明白。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他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我們從點滴起,感恩父母,感恩長輩!
孔融讓梨小學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媽媽給我講過很多過很多小故事,如《孟母三遷》、《聞雞起舞》等等,我最喜歡,感觸最深的是孔融讓梨的這則故事。這個故事小朋友們應該都聽過哈,今天我們一起重溫這個故事吧。
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小朋友叫孔融,他才四歲就很懂得謙讓。有一天,孔融和哥哥弟弟一起分梨吃,他把大梨子都分給了哥哥弟弟,自己留了一個最小的。孔融的父親看見了,問:“別人都挑大的,你為什么挑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說:“因為哥哥們比我大,大梨子應該給哥哥吃,弟弟比我小,我也應該謙讓他們。”父親聽了孔融的父親贊許的點點頭。
孔融這么小就明白尊敬兄長,愛護幼小,是我們小學生的學習榜樣。我是爸爸媽媽唯一的孩子,平時在家里,爸爸媽媽都寵著我,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給我,我也慢慢習慣獨享。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我錯了,以后我一定與他們一起分享,而且孔融讓梨也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謙讓的美好品質,這種謙讓的品質我覺得我們小學生也可以做的很好,比如說公交車上給老人讓位等。
《孔融讓梨》讓我明白了,每個人都應當學會謙讓,學會與別人分享。
孔融讓梨小學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今天,我與同桌共同閱讀了《孔融讓梨》這篇文章。這個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一個4歲的小朋友叫孔融,有一次,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當梨端上桌時,母親把最大的一個梨給了孔融,孔融卻把這個最大的梨給了哥哥,給自己留下最小的梨。
《孔融讓梨》的故事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不禁想起我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孔融他愿意將最大的的梨給了哥哥,而我呢?我不僅沒有這樣做,還總是要最好的,我這么大了,卻比當弟弟的孔融還要差得多。每次吃水果,我總是第一個沖上去,挑出最大最美味的那個去吃,堅決不留給父母、爺爺奶奶。我不禁感到一絲愧疚,而且不僅如此,吃飯時,美味的菜一端上來,我總是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把好吃東西全部夾到自己的碗里。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要學習孔融的精神,可是我總是當做耳邊風。
有次坐車時,我正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來了一位小朋友和他的奶奶,我瞟了一眼,繼續安坐在座位上。我能看見小朋友用可憐的眼神看著我,就算我心再虛,可是為了我的個人利益,我的心還是控制住了雙腳。
現在想起,不禁后悔莫及。我以前太自私了,只為了自己著想,從來沒想過別人,我連孔融都不如。尊老愛幼應該是每個人都應該要做到的,做任何事都要為別人著想,不要滿腦子都是自己的利益。
孔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榜樣,在生活中,我可以做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讓我們一起學習孔融謙讓的精神吧!
孔融讓梨小學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可能是受天氣的影響,今日午睡我感到睡意全無。其他同學也一樣,嘰嘰喳喳,吵吵鬧鬧。我想,教室里這么大的動靜,必須會引起值日教師的注意。
“咚、咚、咚”二樓走廊上傳來教師的腳步聲。我趕緊伏在桌面裝睡。之后,教師迅速走進教室,把幾個玩糊涂了的同學逮個正著。教師批評并警告他們不許再鬧。
教室里最終安靜下來。越是安靜越是沒有睡意。我便找出一本書,隨手翻看。我被書中《孔融讓梨》的故事吸引住了。
孔融四歲的時候,爸爸拿了一些梨子回家,叫孔融與幾個哥哥分著吃,孔融把大梨子分給別人,自我留下最小的梨子。爸爸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孔融說,我在全家是最小的,應當吃最小的梨子。之后,爸爸帶著孔融去親戚家玩,親戚家有兩個小表弟。爸爸又拿出三個梨子叫孔融和表弟三人分吃,孔融仍然把最小的梨子留給自我。爸爸問他:“上次在家里你是最小的,所以你拿最小的梨子;這次你在三個孩子當中是最大的,為什么也拿最小的梨子呢?”孔融說:“做表哥的照顧年幼的小表弟是理所當然的事。”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感到十分臉紅。
回想去年暑假,舅舅家孩子——我的小表弟到我家來玩。媽媽拿出我最喜歡吃的荔枝招待小表弟。誰知小表弟一邊剝一邊吃,一口一個,不一會就把荔枝吃光了。
我看到垃圾簍子里都是荔枝殼兒,心里生悶氣。小表弟喊我一齊去玩,我也不理他;我一個人跑到樓上書房里關起門來假裝看書。媽媽喊我,我也假裝沒聽見。
爸爸回家后,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爸爸不留情面狠狠地批評了我。我哪里理解爸爸這么嚴厲的批評呢?我一鼓作氣跑到屋后桑葉地里躲起來。
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仿佛聽到奶奶喊我回家吃飯。可是我卻迷迷糊糊睡著了。
這一睡險些惹出極大的麻煩。一家人屋前屋后到處找我,怎樣也找不著。爸爸打電話問鄰居、問同事,是否看到了我;媽媽在群里發信息問親戚、問同學,沒有得到我的行蹤。正當爸爸媽媽著急打算報警的時候,我醒過來了,我急忙跑回家,才明白一家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般。
回想這件事,再對照今日看的《孔融讓梨》的故事,使我羞愧萬分。
我在家里也是最小的。每次吃好東西的時候,大人們總是讓我先挑,而我每次都是挑選最大的、最好的。當我去親戚家,我在小朋友當中是最大的時候,我又覺得我這個老大應當吃最大的,小弟弟小妹妹吃不下那么多。我一向都是這樣心安理得的想著,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我的錯誤,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禮貌相讓”,更不明白好東西應當“與人分享”。
今日看到《孔融讓梨》的故事,我明白了以前這樣做,既是自私自利的表現,又是極端不禮貌的行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要學會將心比心。時時事事處處替別人著想,把利益讓給別人,把吃虧留給自我。僅有這樣,才能克制自我的欲望,才能使自我走向成熟。
孔融讓梨小學生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講給我聽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可是它卻讓我難以忘記。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的,可是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這個故事主要講,有個小孩的名字叫孔融,每個人都說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融的母親買了幾個梨回家,母親把梨端上桌時,母親把最大、最甜的梨給了最小的孔融,可是孔融卻不要,將這個最大的梨讓給了哥哥,自己卻吃小的。
這個故事讓我刻骨銘心,也讓我回憶了以前的種種事物。孔融毫不猶豫的把梨讓給了哥哥。而我呢?每次都挑三揀四的。比如:媽媽買了一盤新鮮水果,我見了就欣喜若狂,都沒有洗手就把水果一掃而空了。媽媽見了說:“你應該像孔融那樣,別老是把我們當做空氣。”而我呢?把媽媽的話當作了“耳旁風”。現在想想也有點后悔了。
每次坐公交車的時候,總有人站在那,站到腿發軟,而我呢?我就坐在那,看著別人站著,自己卻在譏諷別人。現在懂得了,應該像孔融那樣,學會讓著別人,不應該去嘲諷,譏笑別人,要學著謙讓別人。
孔融這種尊老愛幼的行為值得我們學習,他教會我要謙讓著別人一點,別人才能更加的謙讓著你。孔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