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書籍的讀后感600字
這本詩集好像否定了我所認識的這個很陽光的世界,否定了我所認識的那個冰心。這里展現的那個冰心像冰山一樣難以靠近。
是冰心的詩太深奧了?還是我的理解力不高?《繁星春水》中的很多詩句都讓我感到難以理解,冰心對事物的理解好像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繁星春水》中的冰心好像是那個簡單清新的冰心的另一個人格。
當然《繁星春水》也是有優點的,它對自然、母愛和童心的贊頌讓我感到溫暖。但我還是喜歡泰戈爾的詩,泰戈爾那種令人想到金色的陽光、夏日的雨露的詩句,與冰心過于散文化的詩相比起來,到底誰略勝一籌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吧。
我記起這樣一句話:第一個把花朵比作姑娘的是天才,第二個把花朵比作姑娘的是庸才,第三個把花朵比作姑娘的是蠢才。《繁星春水》已經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夸獎,不知道我這種與眾不同的理解,能否被大家接受。
讀一本書籍的讀后感600字篇2
如果說《武穆遺書》是武俠小說中的兵學圣典,那么《孫子兵法》絕對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可以說孫武可以稱得上是中國乃至世界的兵法之祖。這段時間我參讀了書中的“始計篇丶作戰篇和謀攻篇”,頗有收獲。
《始計篇》中孫子提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較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必須從道義丶天時丶地利丶將領丶組織結構五個方面,將雙方各種情況進行考察分析后,預測是否能夠獲勝,再選擇出兵與否。這其實就是當今SWOT分析法(優劣勢分析法),它常用于制定集團的發展戰略和分析競爭對手。我認為,我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也應該應用這種方法,與身邊的同學朋友相互比較,分析自己的優劣勢,揚長補短,使自己不斷進步。不過孫子的思想不能完全照搬,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孫子兵法》畢竟是一部軍事理論著作,它強調以強勝弱,不是以弱勝強,比別人弱,就不要戰丶不能戰,戰必敗矣。在比賽中,如果我的實力比別人弱,難道我就棄權不比了嗎?顯然孫子的思想也是具有局限性的,即使不如他人,我們也應該努力求勝。
《作戰篇》中強調戰爭最重要的是速勝,他提到:“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戰爭曠日持久,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斷積累,國家就變得疲憊,國力就會衰弱,所以就算贏得了戰爭,對國家也沒有益處。學習工作也是這樣,起初定了目標,如果因為各種原因拖延行動,到最后它也僅僅是個目標,讀后感.這里我所強調的不是為了最快達成目標不擇手段,而是定了計劃就不要拖延,要為了實現它盡最大的努力。這個篇節中也講到,善于用兵的人,是懂得將敵軍的資源化為己有,減輕自己國家的負擔。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最好的例子。企業競爭中,如果能夠將競爭對手的人力資源搶占過來,那么對競爭對手的經營會造成一定的沖擊,削敵壯己。
最后是《謀攻篇》,這篇的思想精要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被孫子譽為是“打仗用兵的最高境界”。凡是戰爭,必定是要付出代價的,但是如果利用高深的謀略讓敵軍不戰自敗,就獲得了全面勝利的利益。企業競爭也是一樣,如果通過商業間諜讓競爭對手內部集團人心渙散,自我瓦解,那樣企業就能避免消耗大量財力物力來取得競爭的勝利。
讀了《孫子兵法》前三篇,我發現《孫子兵法》也不像傳說中那樣神秘莫測,而是平凡的道理而已,只是我們習慣于將孫子看做圣人,把他的兵學著作看做天書而已。我了解到,外國對《孫子兵法》的推崇是很高的,美國人將它靈活運用于戰場,日本人將它運用于商場,日本二戰后經濟僅用20多年就恢復有很大原因就是因為在經濟中采用了孫子的思想。所以,我們也應該重視起來,認真學習體會其中的思想精要,把它運用到學習生活,國家建設當中去。
讀一本書籍的讀后感600字篇3
讀完書,我不禁對福爾摩斯敏銳的洞察力和科學理性的判斷力有了幾分羨慕。那個艾琳艾德勒也真是個天才,在邏輯思維能力上敢和福爾摩斯拼。
福爾摩斯案,斷的真不賴!斷定艾德勒把照片放在了客廳,于是上演一場打斗戲,自己假裝受傷,艾德勒小姐別無它法,只好抬進家中。
接下來,華醫生再偽造火災,通過艾德勒想要保護照片的心理,知道了照片的藏身之處。
多么大膽的方法!我死都想不出來如何破案。細細想想,很多人在發生火災時都想要拿上錢財,艾德勒小姐拿照片,也不無道理。
可是,福爾摩斯還是輸了。他低估了艾德勒小姐。他懷疑火災由大名鼎鼎的偵探策劃,于是反偵察,知道福爾摩斯被國王雇傭,她也用了她的演技證實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福爾摩斯到來之前,就坐火車離開了倫敦,只給福爾摩斯和國王留下了一個空屋。一封信和一展自己的照片。不過,她也要承諾保留照片,這樣,波西米亞王室的丑聞就被福爾摩斯阻止了。
艾德勒小姐是少有能夠戰勝福爾摩斯的人,她的邏輯思維能力,洞察能力和反偵察能力高的讓人吃驚,她用自己的能力給福爾摩斯和國王來了個調虎離山計,留下空屋和丈夫戈弗雷諾頓遠走高飛。不過,福爾摩斯與她還是差不多打了個平手,雖然沒有拿回照片,但至少化解了丑聞危機。
福爾摩斯與艾德勒的邏輯思維太高超了,在學習上我真是應該好好學習一下他們。
讀一本書籍的讀后感600字篇4
從3月到5月,短暫又漫長的3個月內,我把《平凡的世界》讀完了。老公老是讓我讀,說讀了之后就能理解他。唉,我真是硬著頭皮讀這本巨著。由我自己讀(默讀),也有Kindle給我讀。(常常都是一邊給小恩喂飯一邊吃飯,一邊做飯,上廁所,洗澡,一邊聽Kindle給我讀。)
讀著讀著,我覺得真的有個叫孫少平,真的有個孫少安,故事完了,我還在想著他們怎么樣了。少安是不是和惠英嫂還在那個大牙彎煤礦,少安的磚廠怎么樣了。
讀了《平》才更能體會中國式的苦難,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人應該怎么面對苦難。也知道如何地去體會苦難中的人。更加了解農民,工人尤其是煤礦工人的心境。這樣的苦難塑造我們,是我們更加熱愛生活,而不是無聊的度過。
我生長在一個普通工人的家庭。爸爸是曾經是煤礦工人,聽說他下井有20年的時間。從我記事開始,爸爸很少跟我提煤礦的事情,井下的情形。我也很少去想這樣的事情。爸爸是很苦的。爺爺在他10幾歲就去世了,奶奶拉扯著5個孩子,家庭的窘境常常讓爸爸抬不起頭來。他插隊回來后,就被分配到了龍鳳礦去采煤,那時候爸爸常常倒班,真的就像書里面的少安的生活一樣。他人又瘦又高沒什么力氣,灰心絕望中的他,只是簡單的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不要承受這些苦難。所以爸爸從來不開口跟我講他的痛苦,黑暗的處境。
他也對我非常的寵愛,想要什么,他都給我。因為他知道缺衣少食的滋味。也許這樣,才使我越來越不懂事。身上完全看不出是煤礦工人的后代。常常驕縱自己,予取予求。真的慚愧。
我喜歡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生活,認識自己。
讀一本書籍的讀后感600字篇5
一天,我在家中,仔細閱讀、品味了一下這本名為《小王子》的書。它講述了“我”——一位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被迫降落在無邊無際的撒哈拉大沙漠中,遇見了小王子之后發生的奇妙之遇。后來,小王子離“我”而去,回到了屬于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飛機的故障,飛回了自己生活的城市。六年后,“我”非常悲傷。“我”一直非常懷念“我”們共度的時光。“我”為紀念小王子寫了這個故事。其中也表達了作者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滿著功利主義而表露出的憂心與無奈。
《小王子》告訴我們,我們曾都是孩子,心里只有簡單的愿望和質樸的心思,我們曾經執著自己的玩具,哪怕它已經破舊不堪,對我們來說,它仍然是無可代替的,因為它曾經和我們一起親密地成長。是啊,我們心里的重要和大人們是如此不同。我們曾為了一只迷路的小貓而憂傷,我們為了一朵花兒的綻放而無限喜悅,我們也會為了一只美麗別致的蝴蝶而雀躍不已——對我們來說,這才是重要的。
想一想生活中也有這樣的“點燈人”,比如每天天未亮就辛勤勞作的環衛工人們,他們的工作又臟又累,但他們從來不抱怨,一心一意的幫助城市“美容”,雖然也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命運如此坎坷,可看到市民走在大街上發自內心的贊揚的笑時,他們也忘卻了之前的抱怨,比之前更加充滿了力量,再次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中來。
《小王子》是一部童話,一部寫給兒童的作品,寫給“還是孩子時的人們”。這本小說的語言簡單、純潔又哀婉惆悵,又簡單明了的語言寫出了令人感動的富有哲理的韻味。這也是一本可以在任何年齡讓自己再感受一次純真的愛,再為純真的愛感動一次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