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篇1】
俗話說的好,國有國規,家有家規,而今日我要講的則是《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分為五各部分,分別是弟子在出家、出外、待人、接待和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范。后由清朝賈存仁改編,改名《弟子規》
下頭,我來說說《弟子規》中幾個典型的守則。
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能夠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親愛我,孝方難;親惡我,孝方賢。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親人疼愛自我,那么敬孝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親人厭惡、厭惡自我,自我仍能盡孝道,那才是真正的孝。事實的確如此,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好的人,那是很容易的;但如果要你去接觸一個對你很不好的人,那是很難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么多年,恩情無以為報,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應當盡子女應盡的孝道,就算父母再怎樣難伺候,我們也要加倍孝順他們。
《弟子規》雖然是一部古人用來要求自我言行的守則規范,但在現代社會,我們仍應遵守這些古訓,古人的守則規范,不要以為事小而能夠擅為,也不要應為父母的脾氣而不忠孝道,比起古人,我們更應當以《弟子規》來規范自我的一言一行。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篇2】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今天,在老師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圣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么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么是親情,友情等等……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干什么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后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里干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游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見后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反思我自己的行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認錯誤是一種美德,現在,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我要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篇3】
學校的讀書節讓我有了一次機會接觸《弟子規》。品讀后不由得佩服起李毓秀來,竟能編出如此圣明的書來。原本一些同學還說是因為毓秀和育秀字音相同,所以學校才會要求我們朗誦。其實不然,學校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其中包含的道理或許就是我們一輩子需要做的。
《弟子規》中有一句話使我感觸頗多。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我們應當學會孝敬父母,正如古人所說的那樣百善孝為先。或許此刻的兒女早已無法做到像古人說的那樣“出必告,反必面。”但我們能夠為父母做一些自我能夠做到的事。
比如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當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應;父母要我們去做事,我們應當趕快行動,不能借故拖延,或者根本不放在心上,不愿意為父母效力;父母教導我們時,應當恭敬地聽而不能夠隨意打斷他們,要將話聽進心里;我們犯了錯誤,父母責備,應當順從他們并且承擔過失,不能頂撞他們,讓他們悲痛。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么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能夠利益許許多多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為雙親溫席;沈云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為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這些事例足以看出孝悌一向是中國文化的基礎。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應當學習先輩們以父母為首的優良品德,把中華民族以孝為本的精神發揚光大。
我們要做孝順父母的人!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篇4】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典范,讓我看了深有體會。這本書是根據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它告訴我們許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謹慎。看見別人有了提高,就要虛心向他學習,在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慈……
“凡出言,信為先”這句話在這么多道理中,是對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口的話,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這讓我想起了博玄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對人誠心誠意,本來不相信,也會相信了;但對人虛偽無信,就是本來相信的,也再不敢相信了。看,他說得多有道理啊!
我們應當講信用,這樣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在思品書上,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小的時候,折紙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見了,羨慕地說:“你折紙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紙,好嗎”“沒問題”宋慶齡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宋慶齡一家本來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慶齡想到了昨日答應小珍的事情,便沒有去老奶奶家,一個人在家里準備了許多紙等小珍來,然而,小珍卻沒有來,她失信了。但宋慶齡一點兒也不后悔,她說:“小珍雖沒有來,但我做到了一個講信用的人!”從小就有著優良品質的宋慶齡,長大后成為了一代偉人,受到人們的愛戴。
最終,我奉送大家一句:
人而無信,萬事皆虛。
弟子規讀后感600字作文【篇5】
有人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靈魂說話。”我從《弟子規》中感受到了圣人的諄諄教誨,受益匪淺。
《弟子規》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它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如何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與修養。翻開《弟子規》一讀,就仿佛置身于文明當中,置身于做人的倫理大道中,讓我經受思想的洗禮。人生百態,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照耀心靈永恒的陽光!《弟子規》帶走了我心靈的塵埃。使我不斷反省,努力塑造自我。
當我讀到“有余力,則學文”和“老易至,惜此時”時,我就想到了自己。雖然我經常會有空閑的時間,但我并沒有好好利用它,而把它荒廢了。任時間消耗在電視和電腦上,沒有充分地用于學習,我深感慚愧。《弟子規》中的這句話教導我們有余暇應努力地學習各種經典。人一轉眼就老了,要珍惜現在的時光。
是啊,“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算那時你有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再大的權利想去換回光陰,那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抓緊看書和學習知識,努力充實自我,塑造自己的品行修養。不要讓時間在你的指間偷偷溜走,像林清玄一樣和時間賽跑吧!
古人又何常不是這樣:董遇“巧用三余。”冬天、夜晚和下雨的日子都努力讀書。讓我深刻地懂得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司馬光也是如此:他做了一個“警枕”,用這個枕頭睡覺,很不舒服。頭只要一轉就會滑下來,司馬光便會馬上驚醒,夜晚奮起讀書。古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呢?趁著青春年少,更應惜時努力,讓青春綻放光彩。
《弟子規》不僅讓我懂得珍惜時間,還讓我明白,通過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行善事,走正路來真正塑造自我。這本書是我的良師益友,它將激勵我在學習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