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
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篇1】
一份96分的水力學考卷
在交大的圖書館里,珍藏著一份96分的水力學試卷,做這份試卷的人就是錢學森。在這樣一份普通的試卷之后,卻有著一個感人故事。原來錢學森在上海交通大學就讀時,品學兼優,各門學科都得90多分以上。在一次水力學考試中,錢學森答對了所有的6道題,他的任課老師金老師很高興,給了錢學森100分的滿分成績。但錢學森卻發現自己答題時把一處符號“Ns”誤寫成“N”了。錢學森主動把這個小錯誤告訴了老師,老師也把100分的試卷該為了96分。任課老師金老師一直保存著他的愛徒的試卷,即使在戰亂的遷徙中也一直保存在行李箱中。在上世紀80年代錢學森再次回到母校的時候,金老師拿出了這份珍貴的試卷,贈與了母校。這份小小的試卷也反映了一位世界科學家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對學習、科研的一絲不茍、虛心誠實。
克服重重阻礙艱難回國
20世紀40年代,錢學森就已經成為力學界、核物理學界的和現代航空與火箭技術的先驅。在美國,錢學森可以過上富裕的中產階級的生活,然而,錢學森卻一直牽掛著大洋彼岸的祖國。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興奮不已,覺得現在正是回到祖國的時候。美_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后,自然不想放走,因為錢學森知道了太多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在克服百般阻撓之后,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回到祖國他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從成功地指導設計了我國第一枚液體探空導彈的發射,到我國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成功;從組織領導了運載火箭和洲際導彈研制工作,到我國第一艘動力核潛艇的設計制造,以及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成功發射,他始終站在新中國科技事業的最前沿,突破無數科研難題,為新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許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的貢獻。
錢學森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早在20世紀50年代,他就慷慨獻出《工程控制論》一書的萬元稿酬,資助貧困學生;80年代,他又將《論系統工程》中自己的那份稿酬捐出,用作研究經費。晚年,他先后獲得兩筆100萬港元的科學獎金,也悉數捐出,情系祖國西部,用于沙漠治理。面對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委副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等實權官銜,他沒有向誰伸手,而是主動放手。即便美國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仍被他拒之門外,拋在腦后。他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的獎賞。我不稀罕外國榮譽。”
他曾說:“我姓錢,但我不愛錢。”他曾說“我是一名科技人員,不管是什么大官,那些大官的待遇我一樣不要。”他曾為自己定下了“不題詞,不給人寫字,不上名人錄,不出席應景活動,不參加成果鑒定,不接受媒體采訪”的原則。 這就是我們一代偉大科學家的金錢觀、權利觀、名利觀。
成功人士的成功,有他們成功的道理,看過這三個錢學森的故事,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他內心有一個堅定的理想和目標——那就是為中國的科學事業作一份貢獻。現在我們很多人之所以一生碌碌無為,缺勇氣?缺勤奮?缺智慧?我覺得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社會很浮躁,人心也在浮動,尤其是年輕一代,內心沒有什么一個明確具體的目標,人生失去了方向,啟航之后,不知道路在何方。現在隨機調查100個人,問說你的人生目標是什么?可能90個人會說,我要環游世界,但是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我覺得不一定。大部分人是隨波逐流而已,而錢學森,正因為內心有了明確的目標,讓他下定決心,要去做他想做的事情,加上他的堅持,加上他的勤奮,加上他的勇氣和智慧,他就成功了。
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篇2】
今天,我讀了抗戰英雄邱少云的故事。我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 邱少云叔叔在抗戰時期,為了取得戰斗的勝利,在烈火中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那天,邱少云和他的幾名戰友躲在草叢中,準備伏擊敵人。兇惡的敵人向草叢打槍,想看看草叢中有沒有人埋伏在那里。草叢中突然著了火,燒在了邱少云身上。
火苗越來越大,邱少云叔叔強忍著灼熱,手抓著土,咬著牙,如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不動。邱少云叔叔知道,如果這時動一下,就會被敵人發現,戰斗也就不會勝利了。它堅持到了最后一刻,在戰士們的努力下,我們勝利了,可邱少云叔叔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
親愛的邱少云叔叔,我想對您說:“您雖然壯烈犧牲了,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堅強不屈、嚴守紀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一定好好學習,遵守紀律,長大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唱愛國主義歌曲,作共-產主義接-班人,重新煥發文明古國的光彩。讓中國
高唱愛國主義歌曲,作共-產主義接-班人,重新煥發文明古國的光彩。讓中國發揚光大,讓祖國閃閃發光。
在愛國主義歌曲中,還有一些是革命歌曲和歌頌英雄人物的。從這些歌曲中,我們要學習革命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繼承他們的光榮革命傳統。堅定永遠忠于黨忠于人民的革命信念,走雷鋒叔叔成長的道路,作雷鋒式好少年。
有兩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尊敬老師、熱愛老師的《童年童年像一首歌》,一首是教育我們孝敬父母的《小背簍》。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只有從小懂得愛父母敬老師,長大了才能愛祖國愛人民。
我們少年兒童詩中華民族紅旗下祖國的花朵,是在幸福的的微笑和甜美的歌聲中長大的新一代。是當的陽光社會主義的雨露哺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一個幸福的美好的童年。少先隊員們,我們要放聲高歌著幸福的生活。但是要牢記這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無比熱愛這幸福的生活。
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篇3】
詹天佑——一個愛國工程師,我為他的勇氣和智慧所佩服。課文所提及到的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一項連外國工程師都不敢輕易嘗試的艱巨任務——建一條搭在高山深澗上的京張鐵路。他憑著驚人的毅力和智慧解放了一道道難關,出色地完成任務,為中國爭了一口氣。是什么力量驅使詹天佑不怕困難,出色的完成了這條鐵路呢?我想,應該是那顆熱切的愛國心吧。
如果不是因為他的一顆愛國心,他不可能不怕困難,接受這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不是因為他的一顆愛國心,他可能會面對帝國主義者的譏諷中低下了頭;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愛國,這條鐵路不可能這么出色地完成,直至用到現在,甚至以后……這一切成功的因素,全因為他的一顆愛國之心,一顆赤誠的中國心。
愛國,每個人也許會說,也會懂。可是,有人會認為,我們還小,愛國要長大后才是我們的事。可我卻認為,愛國,也可以從小事做起——撿起一張紙,為我們周圍的環境添一份潔凈;遵守交通法規,維護秩序安定,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珍惜每一滴水,保護水資源,節省資源;認真聽好每一節課,多學知識、本領……
我們從小就要愛自己,愛集體,愛社會,愛城市,其實都是愛我們自己的國家。
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篇4】
《最后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后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后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
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它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后強行兼并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后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
時隔70年,當二次大戰中德國侵略者的鐵蹄再次踐踏美麗的法國領土時,面對似曾相識的景象,人們不能不感慨歷史的輪回。
愛國讀后感600字小學【篇5】
暑假里,媽媽給我講《紅巖》中江姐的故事,因為她勇敢,她堅強,她面對敵人不害怕的精神。所以,讓我起來好奇心,去買了這本書認真閱讀。
當我看到江姐的手被竹簽扎入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想到江姐那蒼白的臉,沾滿血的手,淚水就模糊了我的雙眼。江姐是那么偉大,勇敢。而我卻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就躊躇不前。用盡心思往后退縮。我再一次看到江姐用她的意志,自己的堅強勇敢,不暴漏計劃。但此時江姐已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她悍然走向了刑場。用她的生命去保護計劃,同時江姐也受到戰友的愛戴。
再看看我,總是想依偎在家人的懷抱。遇到難題總想到學校問同學不懂思考。從此我要向江姐學習,學習她那不退縮,不畏懼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