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
《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篇1
今天學了《難忘的一課》,讓我感受到了文中小學生和我們不同的樣子。
這一課講述的是一所小學,那是臺灣光復不久的小學。校園里很靜。我走進一間教室,站在窗外,見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正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的文字。他用粉筆在黑板上一筆一劃的寫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一段寫了光復不久小學的老師在寫字,可是你知道么?
他們寫的都很吃力,但讀的很認真,學的也很認真。可我們呢?真是個明顯的對比!總是覺得語文太枯燥了,不好學!有的時候考試還拿不到及格!如果我們認真的聽課,像文中小學生一樣,就不會覺得語文枯燥了、難學了。
接著,他想用,閩南語,然后又用不太熟練的國語, 好像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火熱而真摯的心。這段話是寫小學生讀的多么認真,那么細心。雖然還沒有學熟漢語,但他們讓每個字每個音都發自他們對漢字的熱愛。唉,真是不同。
看,我們班有些學生一上課就像皮球泄了氣一樣,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聲音就像蚊子哼一樣;一下課那真叫一個熱鬧:男生大吼一聲,好像誰也阻擋不住他們下課追逐打鬧的心情;有的女生則去湊熱鬧;不過也不是沒有人安靜的,你在講臺上放眼望去,還是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坐著的。
文中還有這樣的一幕。我被這動人的一情景引住了。懷著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從后門走進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坐下,和孩子們一起,跟著那位教師大聲的、整齊的、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段話寫的是我突然被著動人的情景吸引住了,于是就和同學們一起讀了起來。我們也是中國人,可是卻一點也不愛中國的漢字。就比如說我吧,我雖然作文寫得好但錯字多的數不清。例如“現在”的“在”我老寫成“再見”的“再”。唉,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糾正啊!
今天我從課文中感受到了小學生們非常的熱愛祖國,也非常的熱愛祖國的漢字。又從課文中懂得了我們現在的孩子一定要熱愛祖國,珍惜祖國的文字。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寫作文不再寫錯字!
《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篇2
讀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悲痛。我憤怒懦弱、腐敗和無能的清政府,同時我又憤怒侵略者貪婪、無恥、卑鄙、可惡的罪惡行為,他們真是豬狗不如!之所以令我悲痛萬分,是因為我國的第一大神圣寶島――臺灣島竟然會被貪生怕死的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侵略者這些無恥之徒!
《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在臺灣高雄市的一座鄉村小學看到了一位年輕的臺灣教師正在教同學學習“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動人情景。以及教師和同學們熱情地把作者帶到學校禮堂參觀,作者感到無比激動,體會到臺灣人民深厚的愛國情意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在日本統治時期,這幫不知羞愧的日本鬼竟不讓臺灣人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這個消息真讓人悲痛!日本人為什么會不讓臺灣人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呢?因為無恥的日本人為了讓臺灣人民永遠忘記自己是中國人而作出的舉動。盡管如此,但臺灣人民還是堅持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好像一點兒也不怕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迫害。
臺灣人民這么熱愛讀書,可我以前卻很少認真上課,根本沒把讀書放在眼中,腦子里時時想著玩。直到今天我學習了這篇課文,才開始認真讀書。對此,我感到羞愧萬分,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后憤發圖強,振興中華!
無能的清政府和罪惡的侵略者真可惡啊!我在此真心祝福臺灣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讓我們兩岸人民攜起手來共建一個幸福美滿,繁榮富強的好中國吧!
《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篇3
夜很靜,窗外一陣陣微風拂過,天空中繁星閃爍,讓人身心放松。在這樣寂靜的夜里,我的心都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因為《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普普通通的話語令我心弦震撼不已。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是出現在抗日戰爭勝利后,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教室的黑板上的一句話。一位老師十分認真也很吃力的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老師用不太流利的國語嚴肅認真的教著學生們讀。
“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看起來只是一句極其簡單的話語,但是,它所蘊涵的感情卻是多么強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愛國情誼啊!如果說海浪是最強烈的,那他們的民族精神比海浪更強烈;如果說海洋是最深厚的,那他們對祖國的情誼比海洋還深。不管是再長的海峽,再大的風浪,也阻不斷他們的愛國情意。“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平凡的話語不是詩篇,卻勝似詩篇 ,還有什么話比這句話更足以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呢?
一百多年前,還有一位同樣有著這樣愛國情義的人物。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遭受了許多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欺侮。為了祖國的強大,著名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在詹天佑的帶領下,工人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提前兩年 完成了京張鐵路的修筑工程。
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的威風。雖然詹天佑沒有說“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但詹天佑的行為足以體現他對祖國的熱愛,為祖國榮耀不惜千辛萬苦把鐵路修好,這不正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的真實寫照嗎?
不管是臺灣教師和學生,還是愛國工程師詹天佑......他們都有一顆對祖國的赤子之心,都有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我們也要有這樣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
《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篇4
課文《難忘的一課》讓我感受到了臺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抗戰勝利后,作者來到高雄港口,看到一所鄉村小學,見一位老師正在教書,用不太熟練的母語一遍遍的教學生讀著:“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不變的是中國心。
1894年甲午戰爭后,日本強行侵占臺灣,使臺灣島內民眾飽受奴役,為了同化和奴役臺灣人民,為其殖民統治服務,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在臺灣推行了一系列教育舉措,有目的、有計劃地向臺灣民眾灌輸日本文化,同時污蔑中華文化。日本殖民統治當局在臺灣推行“皇民化運動”,強制普及日語,強迫臺灣民眾改用日本姓名,破壞中華文化,灌輸大和文化,改變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強制其接受日本人的風俗,妄圖最終“同化”臺灣人,為長期霸占臺灣創造條件。在這種情況下,臺灣人民被迫與祖國文化斷絕了50年的聯系,50年的時間使一個呀呀學語的嬰兒成為老人,喪失了學習母語的機會,可是他們的心中卻始終牢記自己是中國人。
臺灣光復了,人們迫不及待開始學習中國話,用不太熟練的中國話說出了“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可是,現在臺灣政府卻提出“臺獨”言論:就是主張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臺灣不屬于中國。這真是荒唐,睜著眼睛說瞎話,這些人真是應該好好學習中國的歷史,學習臺灣的歷史,做一名真正的中國人。否則,臺灣人民不會答應,中國人民不會答應,全世界華人不會答應,因為,不論何時,不論何地,依然中國心!
《難忘的一課》的讀后感600字篇5
最近,我學習了《難忘的一課》這篇課文。學過之后,感觸頗深。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后,作者在臺灣的一所鄉村小學見到一位臺灣教師認真教孩子們學習祖國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學校禮堂里參觀歷代名人像的深切感受。
1894年,日本向中國挑釁,并引發了“甲午戰爭”。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遭到失敗,于是于1895年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整整五十年。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清政府為什么要將臺灣割讓給日本呢?難道他們真的心甘情愿?答案是否定的。但是,不讓不行啊!你不讓,別人就打你、欺負你,你讓不讓?國家弱小,就會受到欺凌。包括曾經被英國侵占的香港,也是因為國家弱小造成的。
這些事說明了什么?我們要好好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日后成為棟梁之才,為建設祖國出一份力。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做一個愛國的人。被日本奴化教育了五十年的臺灣人民,尚存一腔愛國熱血,而我們豈可不愛國?也許有的同學會說,愛國是大人的事,我們小孩子什么也做不了。其實不然。愛國,不一定非要為祖國拋頭顱灑熱血,也不一定非要做個高官,把國家建設成世界第一的強國。愛國,可以是升旗儀式時嚴肅敬禮,不講小話,不做小動作,可以是每天都佩戴紅領巾,可以是做遵紀守法小公民,也可以是認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熱愛祖國,祖國的明天就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