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篇1】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的主人公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女子,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啊!
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的女孩。她十九個月大的時候,一場大病奪走了她的視覺與聽覺,這是一個多么殘酷的現實啊!讀到這里,我不禁對小海倫產生了同情心。一個幼小的孩子在這樣一個無聲、無光、無語的世界里,只有無盡的黑暗,那他會多么的孤單、害怕呀!
可出乎意料的是,小海倫并沒有屈服于命運對她的折磨,她勇敢地站起來,和病魔作斗爭。后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與教育下,海倫。凱勒掌握了五種文字,并且在她的不斷堅持與努力之下,她考上了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
海倫。凱勒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盲聾人造福。
讀完這本書,海倫。凱勒這個有著一顆堅強不屈的心靈的女子,我心中不禁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其實,沒有人不向往光明,沒有人不向往幸福,更何況是一個盲、聾、啞的女子。海倫。凱勒雖是一位殘疾人,但我認為她比健全的人更健全!她用行動告訴了人們:擁有光明是多么可貴,我們應該珍惜光陰,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海倫。凱勒曾問過我們一個問題:“假如你也只有三天的光明,你會用你的眼睛看些什么?你會把你的目光停留在那里?”
看到這個問題,我陷入了沉思。想想我們現在是多么的幸福,每天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天空;閃耀的星星;敬愛的老師;可愛的同學們。可我們卻虛度光陰、不思上進,我們生活中的困難對于海倫。凱勒來說,是那么的渺小、微不足道。
我們應該向海倫。凱勒學習,要學會像海倫。凱勒一樣堅強、上進。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們都不該虛度年華。珍惜眼前的一切,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篇2】
在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后,我深深地被了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說過海倫·凱勒。”
出身19個月就成了聾子和瞎子,連說話都困難的海倫·凱勒,當她完全失去了活著的信心。就在這時,她認識了莎莉文老師,莎莉文老師來到她的生活中,使海倫·凱勒似乎感受到了生命是什么,發現生命,觀察生活。于是她克服種種困難,從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畢業,為世界慈善事業做出杰出的貢獻,用心寫字,讓世界震驚。
失明的海倫,能發現這么多東西,而健康的我,卻常常忽略生活的美。
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的時間,我會用我的眼睛做什么呢?我沒有失明過,不懂得黑暗的世界是什么樣的,于是,我閉上眼睛,在屋子里走。
當我閉上眼睛的第一秒,我的心不知為何突然涼了下來。我感覺世界由明朗一下子變得漆黑,心里就沒了數,顯得很不安穩。當我準備向前邁一步時,我卻發現平常滿不在乎的走路現在也變得如此困難,我發覺我不敢邁,我害怕,害怕自己會摔倒,害怕什么東西會碰到自己,傷害到自己。這還算好的,我還可以用耳朵聽,但凱勒呢?她既看不見,也聽不見。那她面臨多大困難,面臨多大危險,我們怎能知道,怎能了解,又怎能體會!
我們生在福中不知福,既能看到充滿陽光的世界,又能聽到各種美妙的聲音。我們還有什么遺憾呢?我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想:雖然凱勒看不見,聽不到,但在她心里也有她自己想象出的世界,那是凱勒的世界,它只屬于凱勒自己。我相信她的世界也會充滿陽光、充滿笑聲。海倫的一生,是在黑暗中度過的,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動證明了人類戰勝命運的勇氣,給世人留下了一段永不遺忘的凱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篇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一本傳。她不是一個平常的人,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絕歲月。正是這么一個生活在聾啞世界的人,竟畢業于哈佛大學,建立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并寫出了《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等幾部著作。連美國作家馬克。吐溫都這樣贊揚道:“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是海倫。凱勒。”
在這本書中,海倫寫出了假如給她三天光明所想見到的內容:第一天,看望她的老師,約朋友來家,去樹林散步,觀賞落日。第二天,參觀博物館。第三天,看看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來證實自己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光明對于她來說確實是一種奢望,她只能用手觸摸有限的范圍,憑借豐富的想象力,描繪自己假定獲得三天光明,所見到的光明世界和所體驗到的精神愉悅。
這也是一本催人奮進,鼓勵人們珍惜生活的書,它讓我們走進海倫的世界,體會沒有光明的一種生活,讓我們在體會中去感悟生活,去獲得滿足。同時它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人的價值是什么?該怎么樣去體現自己的價值,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迷茫,不放棄,正是因為挫折的出現才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成功后的感覺。
我是一個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孩子,有著健康的身體,但遇到什么事就喜歡依著自己的性子來,遇到困難總不能堅持下去,直至向困難低頭。記得有一次考試,我考得不太理想,拿了卷紙后回家就哭了。與海倫。凱勒相比,她是多么堅強,而自己顯得多么渺小,多么脆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教會我怎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教會我怎樣走出困難的陰影和寂靜。它是我戰勝困難的動力和勇氣。
親愛的同學,讀過這本書后你不妨設想這樣一個問題, 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和使用你自己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陽再也不會從你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篇4】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名叫《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書。書里寫的是主人公海倫·凱勒在失去聽力和視力后如何走出黑暗與孤寂,憑著自己驚人的毅力,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以優等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四年的學習,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的盲聾人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海倫·凱勒只擁有過19個月的光明和聲音。當我看到當一場惡夢般的高燒把她的視力和聽力給剝奪時,我不禁為她感到深深的悲傷。我真怕她從此永遠不能從沒有了聽力和視力的驚恐和悲涼中走出來。可當我看到她能根據自己的思考來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時,我又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希望。當看到她在沙莉文老師的幫助下學會了說話,并且考上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學校—哈佛大學,完成了學業時,我又不禁為她感到了自豪和驕傲。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海倫·
凱勒小時候學說話的故事了。由于海倫·凱勒看不到人的口形也聽到別人的發音,可想而知她要學習開口說話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可是她憑借著自己頑強的毅力,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細心教導,海倫·凱勒終于說出了斷斷續續的
一句話“天氣很暖和”.這可真是一個奇跡啊!
看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海倫·凱勒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時,也能毫不退縮。想想自己比起海倫·凱勒來說真是太幸運了。我有著健全的身體、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可是我還不知道要珍惜,遇上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退縮。相比之下,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以海倫·凱勒為榜樣,努力學習,遇到困難決不退縮。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六年級讀后感600字【篇5】
海倫的一生是極其坎坷的,同樣她的一生也是痛苦的。在她還未來得及細細欣賞和品位這個世界的美麗景象的時候,她那雙明亮的眼眸卻永遠的失去了光彩。也意味著她將永遠的失去光明。而雙目失明的她卻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讓我感到十分了不起。在她小時候,單單是做一些事就已經很困難了,更何況是讀書寫字呢?在她的童年里,她看不見,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摸過去,去用雙手感受著那一個又一個的字符,可以想象在她認識這些字的過程中歷經多少幸酸,苦辣。
我們都知道,一個盲人習字必須要把子給放大,要足以讓盲人感受到字的結構與形體。當然海倫的成功與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老師——莎莉文也有著莫大的關系。海倫小時候對識字感到十分厭倦,他甚至于經常性的摔自己的洋娃娃來出氣。可是就在她對這種生活厭倦了的時候,莎莉文老師出現了,她并不按照普通的方式教導海倫。她盡量讓海倫接觸一些實體,讓海倫在對事物好奇之際,更為有效的記憶這些晦澀,難懂的單詞。因為莎莉文老師,讓我對老師產生了崇高的敬意。讓我了解到老師就像辛勤的園丁,呵護我們的成長。更讓我了解到老師就像一盞明燈,為我們點亮了未來的人生道路。海倫的成功與他自已的勤奮刻苦也同樣是脫離不開的。她所付出的努力可能是正常人的4倍,甚至是5倍。有人曾說過:“當上天為你關上了一扇門時,也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海倫成功的打開了窗戶,所以她成功了。
我認為殘障人士最為容易受到自尊上的傷害,所以我們在生活之中如果遇到殘障人士不應該嘲笑甚至戲弄他們,如果你侮辱或是你弄他們,這是可惡的,甚至是可辱的。所以我呼吁大家:保護并幫助我們身邊的殘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