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
《呼嘯山莊》不像《簡愛》那樣以作家經歷為藍本,而是充滿濃郁浪漫激情的虛構。它通篇像是帶血腥氣的恩仇故事,又像是交織激烈感情的愛情羅曼司。
小說更貫穿了一種對荒原和野性的歌頌。小說女主人公凱瑟琳在病中對保姆解說自己的夢境時說,天堂不是她的家,她一心只想回到荒原。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與荒原上的石南共生,渾然天成,粗獷奔放,頑強對抗虛偽的世俗文明,宣揚人向自然的歸復。
讀完整篇小說,我被那種粗獷而奔放的氣息深深感染,一種野性的、未開化的精神交織在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愛情之中。凱瑟琳在她的從小玩伴兼女仆心中,是一個頑固不化的孩子,無理取鬧,從不顧及他人的感受;而希斯克利夫,則表現的更為蠻橫,粗魯。
凱瑟琳自己也說,她喜歡他并不是因為他長得有多好看,而是因為希斯克利夫比她更像她自己。他們是兩塊未被雕琢的荒原上的石頭,鋒芒畢露。
盡管希斯克利夫有種種不是,心狠手辣;凱瑟琳也是種種傲嬌,無法讓人忍受,但人不得不為凱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間深沉而強烈的愛情而感動和震撼,也被那種野性和粗獷所征服。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對于英美名著小說是我自己很喜歡的小說,首先因為我自己對名著很感興趣,另外,我也很想了解更加多英美文化。基本上之前看過的每一部小說我都很認真去看,而且都有自己的感悟,無論是名著本身的內涵還是外延的知識,我都收獲頗豐。其中《呼嘯山莊》是我感受較深的一部著作,下面我在對這部小說稍作剖析。
記得高中的時候一直就想看《呼嘯山莊》,但是很多人都說很晦澀難懂,最后一直到現在才看了。看了一遍之后的確有很多不明之處,但再一次細細閱讀之后,作品深深地感動了我,我終于明白經典之所以經久不衰的原因。
作為一部英國古典文學作品,我一開始以為《呼嘯山莊》和以往我看過的十九世紀女作家的作品一樣,都是描寫上流社會高雅的愛情,影片會出現那些熟悉的聚會,雍容高雅的女人。但是,和我預期相反,我卻看到同時代英國社會的壓迫和陰冷,人性的欲望以及不擇手段報復的丑惡面。可能也正因為這些原因,同時代的英國人反而無法接受這樣一部作品,因為這里面包含的東西很多都與當時的社會相悖,直到后來人們才逐漸發現《呼嘯山莊》的閃光點與研究價值。
《呼嘯山莊》的作者是生活在19世紀30年代的小說家,當時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斗爭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工人的災難促進了工會的形成,也導致了工人運動走向高潮。社會矛盾的呼聲反映在當時的文學作品中,而且影片中也表現了對平民百姓的極大同情。
《呼嘯山莊》主要講述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刻骨銘心的愛戀,也正是這種至高無上的愛卻孕育了如影隨形的狠,一切由愛出發,期間是希斯克利夫對剝奪自己愛與被愛的權利的林頓和恩蕭兩家的報復,以希斯克利夫死在當年關閉他和凱瑟琳的房間,繼續尋找凱瑟琳的愛終止。而且影片中很多細節之處都反映了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愛情融為一體、跨越生死,真正的偉大愛戀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前一段時間讀了《呼嘯山莊》,感覺它是一部殘酷的小說。它揭示出短暫的歡樂只是永恒痛苦的回光返照。主人翁之一希刺克歷夫是一個惡魔式的英雄,一種頑強力量的象征。他全部的堅毅勇猛和不屈不撓都附諸在對凱瑟琳無望的愛,以及對阻礙他的愛的現實的一切有關聯者的瘋狂的報復上。
他所有的動機和行為出于他生命本質的需要。可以說他的生命永遠以自我為軸心,按照充足的個性化自由運轉:就像是他得不到凱瑟琳的愛,就要付出一切來報復破壞他們愛情的人。
我想悲劇大約是基于對災難的反抗,希刺克歷夫在辛德雷的摧殘和凱瑟琳的背棄后,在不能實現愛的`欲望下,對于他生命的意義只剩下復仇。在他身上更深切的讓我感受到的是靈魂和肉體被傷害,被欺凌后的扭曲。凱瑟琳是一個典型憂郁的精靈,她在愛的狂喜和巨大的激動中憂郁而終,并保持貫穿一生充滿無法掙脫的精神沖突。盡管這個沖突出是她自我選擇的結果……
不可否認這一篇小說涵蓋的東西遠遠超越了愛情的本身,它贊揚了人的美德,抨擊了人心的黑暗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的追求。我們從中學到的是如何把自我與他人對照來發現自己的缺點,洗卻心靈的骯臟,同時也教給我們如何面對世界,如何以自己的愛來換取世界的光明。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呼嘯山莊》是愛米莉·勃朗特的作品,一直被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最奇特的小說”。希斯克利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他的瘋狂報仇泄恨,貌似悖于常理,但卻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非同一般的叛逆精神。
環境先于性格而存在,性格也就在改變環境的努力過程中形成,可以說環境塑造性格。主人公希斯克利夫過分殘忍的性格,完全是他生活的環境所造成的。
希斯克利夫是個被剝奪了人間溫暖的貧窮的棄兒,被呼嘯山莊的`老莊主恩蕭收養,改變了生活。老恩蕭和他女兒凱瑟琳的善意接納和關懷使他的眼神里充滿了感激,他用最好的方式回報恩人——打開心,接受別人,并漸漸與凱瑟琳相愛了。凱瑟琳的哥哥辛德雷異常討厭他,即使被她的哥哥辛德雷使喚,遭受無窮的嘲諷,他也毫不介意。
可沒過多久,老恩蕭死了,辛德雷成為了呼嘯山莊的主人,這一變化使希斯克利夫他再次貧窮。他此時擁有了凱瑟琳的愛,他把自己的愛全給了凱瑟琳。對于一個生活在這種環境的人,凱瑟琳幾乎就是他的生命,是他生活的全部希望。
然而,這份愛并沒有持續多久,凱瑟琳受制于金錢的誘惑,最后決定嫁給畫眉山莊的主人——埃德加。雖然她說“我對埃德加的愛像是樹林中的葉子,在冬天變化樹木的時候,時光便會變化成葉子;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則像樹下面永恒不變的巖石,雖然看起來它給你的愉快并不多,可是這點愉快卻是必需的,永久的。”但是她卻離開了希斯克利夫。
凱瑟琳的變心使希斯克利夫生命中最后一點愛消失了,強烈的愛化為了強烈的恨,強烈的恨化成了他強烈的個性——堅硬、不屈、殘忍。表面看,這一切都是因為凱瑟琳對愛情的背叛而造成的,實際上卻顯露了那個時代強烈的的價值取向——貧窮是可恥的!
所以,環境對一個人來說太重要了!
呼嘯山莊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我一口氣將《呼嘯山莊》讀了兩遍,第一遍像讀其他書一樣草草,囫圇吞棗,云里霧里,不解其意。第二遍只得無奈的重新讀過,一句一言,仔仔細細,這才讀出了其中的滋味。在此,我不得不承認,埃米莉勃朗特的確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她的才華絲毫不遜于有文學以來的任何一位有名或無名的作家。盡管埃米莉只在這世上度過了簡短的三十個春秋,可這是不平凡的。她從未踏出過出生的那個莊鎮,但是她的天空比任何人都要廣闊,深邃。作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無愧于這個姓氏。她的詩作是浩瀚的蔚藍色,給人以勇氣和力量,唯一的小說《呼嘯山莊》是純潔的白色,安靜祥和,而又會迸發出不一樣的激情,走向狂熱與躁動,就好似白色的那一個極端,但是兩種顏色都是那么的干凈單純。
《呼嘯山莊》里的愛情是那么特別,與至今一來的任何一部小說中塑造的愛情都不一樣。這種“埃米莉”式的愛情是那么的真摯,坦率,從來沒有半分的扭捏與嬌柔做作。只有這樣的情感,才是真正的來自于人的內心深處,是從人的本性中散發出來的。交織在這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赤裸裸,沒有半分的禁錮,也從未想到過禁錮。這是人間最真實的情欲寫照,埃米莉從未給它套上過那種所謂“文學的外衣”。埃米莉塑造的主人公們,愛的是那么的堅強,超脫出一切,哪怕是生與死的距離。愛之深,痛之切。希斯克里夫的仇恨也是那樣的強烈、真實與強大。這種復仇欲望,強大到可以摧毀他周圍的一切。復仇之火,燒毀了兩個家族的糾葛。凱瑟琳死時,他是那么的痛苦。凱瑟琳帶走了他的愛,也帶走了他的一切。盡管他還活著,卻和死亡無異。他即使是得到了那么多,卻還是不足以填補他的失去,他心靈的創傷。因為凱瑟琳死了,他的生活失去了意義。當他如幽靈般在日夜的呼喚著他的愛人的時候,他卻也是再也得不到了。他折磨著他人的時候,也無時無刻不把自己傷的體無完膚。他的仇報了,他得到了那么多人的財產,然而他卻失去了支持自己生存的最后一根支柱,所以,就在這一刻,他死了。
在希斯克里夫以及這一輩的主人公心里,愛永遠比恨濃,情感永遠凌駕與理智之上,所以,他們很容易瘋狂,但是卻讓人尊敬。他們的下一輩——那種理智勝于情感的愛,較之他們,顯得是多么的蒼白無力,遜色的多。埃米莉那種超前的寫作手法,加上這奇妙的文學思維,難怪會被別人將這部曠世奇書譽為“唯一一部沒有被時間的塵土遮沒了光輝的杰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