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概括童年
讀書筆記概括童年篇1
童年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童年里有快樂,有幸福,童年時美妙的,童年是充滿陽光的,值得回憶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卻很悲慘。
阿廖沙3歲喪父,失去了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開始降臨到他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他,使他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但外祖父也有慈愛的一面,比如書上說道:外公那端正瘦小的身體輕貼我,他開始講自己童年的生活,他的話語沉重,滔滔不絕。他講著講著,在我眼里形象高大起來,這個干瘦的老頭忽然變成了童話里的大力士,他獨自一人拖著一條巨大的灰船逆流而上。他一直講到天黑,待他親切的和我話完別之后,我才知道外公并不兇狠,也并不可怕。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幸福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在現在許多孩子甚至不知道什么叫做“打”,因為他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他們豐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個個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根本不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并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美好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讀書筆記概括童年篇2
在這個寒假里,我讀完了《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從這本書里,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的第一部。主要記敘了主人公阿遼什卡成長、生活的歷程,描寫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阿遼什卡的外祖母很慈祥善良,為人誠實,對人忍讓。她讓阿遼什卡有了在黑暗的社會上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讓它成為一個有愛心、正直的人,
《在人間》主要說了阿遼什卡四處打工,也有時揀寫東西賣錢、捕鳥、摘野果,并在打工中學習。生活中的閱讀擴展了阿遼什卡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不為環境所屈服的人。他是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去喀山讀書。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說了阿遼什卡到了喀山,帶著去大學讀書的愿望去了大學,可那時的大學是不為窮人開啟的。阿遼什卡只能流浪,和小偷、乞丐在一起。社會上的腐朽是他自殺,可是沒有成功又受了傷。傷好以后,他離開喀山,重新走向回鄉流浪的道路。
主人公阿遼什卡飽經了人間的辛酸,而我們大家是“小皇帝”、“小公主”、“掌上明珠”。阿遼什卡曾多次打工,而我們卻過著幸福的生活。阿遼什卡在打工中也抽時間看書,而我們一聽到學習就頭疼。
《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這本書,像孤立的指路牌,指引我踏向正確的道路。像明媚的陽光,伴我走向繁花似錦的征程。
讀書筆記概括童年篇3
《童年》一書的作者是高爾基。這部書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的,是他的自傳體小說,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隨母親與外祖母來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作坊。在這個家中,阿廖少經常挨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貪婪、殘忍、愚昧充斥著他的生活,但幸運的是,他還有愛他的外祖母。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家庭中。在這里,我們享受著被愛的滋味,不用理會那些勾心斗角,不會發生某些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折磨致死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這么多的我們卻不知道滿足,我們總是渴望更多。在我們眼里,大人們掙錢是那么容易,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向他們伸手要錢。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十一歲就要去打工,可讀完《童年》后,我覺得我們應該學會珍惜,我們應該不再浪費。
從現在開始吧,拒絕奢侈,不再浪費。為了以后,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