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讀書筆記50字
孔乙己讀書筆記50字篇1
讀了魯迅先生的《吶喊》,感覺讀過那么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后蕩氣回腸,久久不能忘懷??婆e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棱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杰為了功名盡折腰?!犊滓壹骸肥抢^《狂入日記》后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梁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僅有死人和瘋子幸免于難,這是多么諷刺!
孔乙己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杯具,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著特殊的經歷,他受著科舉制度的殘害,在他的心中考上科舉是他一生的追求,在我們看來這是再幼稚可是的事情了??墒牵谀菚r候,這卻是人們想要得到榮華富貴的必經之路,孔乙己自認為自我有點文化基礎,與其他的勞動苦工不一樣,以此來偽裝自我,顯示出一副不上不下、與眾不一樣的“姿態”。但僅有在酒店中他才能覺得自我高人一等,因為平常他都是替別人抄書,跟比自我有錢有勢的人在一齊,所以僅有到魯鎮的酒店里去他才能感到滿足,得到一種虛榮心的滿足。
經過對外形的整體描述揭示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經過服飾的細節描述揭示了孔乙己懶惰而又死愛面子的特征。經過個性化的語言描述,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經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述,顯示孔乙己善良的心地。文章截取孔乙己一生中的一段生活,把最能顯示孔乙己生活、性格和命運的情節濃縮在幾個場面,這樣寫便使故事情節集中而凝練。作者經過小伙計的眼光,用了幾個特寫鏡頭把孔乙己的外貌,他的遭人輕視和奚落的情狀表現出來,然后轉入對孔乙己遭受殘害即將死亡的描述。簡簡單單的故事情節依據作者精巧的藝術構思表現出極其深刻的主題。
孔乙己讀書筆記50字篇2
靜心拜讀完魯迅的孔乙己,那老頭就像從紙里走出來,活生生立在我面前,掛在臉上的那幅表情,帶著幾份欲言又止的呻吟。
孔乙己的一生不被世人所理解,他活得痛苦又寂寞。他到咸亨酒店喝酒,不僅僅是借酒精麻醉自己,他需要的是人們的關注。哪怕是一句嘲笑,孔乙己你又偷書了,哪怕是教小伙計寫茴字,哪怕是把自己的茴香豆分給小孩子們,至少他可以漲紅了臉分辨,至少他可以洋氣地回答?;赜兴姆N寫法,至少他可以在一群孩子面前,用長衫的大袖口遮住盛豆子的盤子,說不行不行,沒有了沒有了。也許在咸亨酒店的一切,是孔乙己生活中最鮮活的一部分,他需要這份鮮活,來溫暖他單調的命運??墒潜M管這樣,有他的日子酒店的氣氛活潑熱鬧,沒有了他,酒店的日子卻也一樣,沒有人關心他是否還有錢買酒吃,被人打得嚴不嚴重。
于是在寂寞而痛苦的日子里,他開始變得頹廢,從排出九文大錢到最后,用手撐地走到酒店,小說結尾淡淡一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這個老頭的命運戛然而止。
老師最后總結說,這是舊社會封建制度下坑害的一大批人吶!我對這種看法卻是不怎么贊同的??滓壹簭囊粋€讀書人沒有考取功名,以至于后來的偷?最后被人打殘致喪命,難道全是社會的責任嗎?
一開始,孔乙己是個書生,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進學,于是因此放棄了另謀他路。暫且不說什么原因使他沒有考中秀才,但當初讀書的目的,不就是為了考取功名嗎?也許是他并沒有做好考中秀才的準備,抑或許他再堅持考一年兩年說不定就能考上了,所以說,從讀書人的角度講,孔乙己沒有堅持不懈的精神,他是個失敗者。如果說社會封建制度腐敗,他完全可以不讀書呀。他讀了書不也年年有的是秀才舉人當官發財嗎?社會選拔的就是有才學和能力的人,依照后文所說孔乙己好吃懶做,這樣的人當然考中不了,幸然孔乙己還比較聰明,考取不了功名卻寫得一手好字,開始做起了替人抄書的活,能勉強維持生計。
可是抄書也不是輕快活呀,無論寒冬還是酷暑,總得一字一字地不停抄,抄完了還得低三下四地向主家討價錢,孔乙己大抵是受不了這束縛,干脆偷掉了幾本書到當鋪當掉,這錢來得又快又實在這又和社會制度有什么關系呢?
上天賦予他兩張大手寫得一手好字,他卻不肯吃苦非要做偷竊之事;如果說當今社會制度變了,也沒有聽說過有哪個小偷偷了價值連城的古董人們贊嘆他偷盜技藝精湛而贊嘆他三分的啊?而孔乙己偷書的壞毛病傳出去,就再也沒人找他抄書了,一下子斷了孔乙己的財路。這可怎么辦呢?別忘了,文中提到孔乙己可是個身材高大的人啊,他完全可以憑自己的體力混口飯吃,或許是幫別人拉車,或是到酒店打雜之類的。可他偏偏不,他寧愿偷了書,被人家打出傷來,再瀟灑地到咸亨酒店排出九文大錢,溫一碗酒再要盤茴香豆。
血汗錢就這樣被他自己揮霍掉,而他卻絲毫沒有想過要改變自己的命運。他不是讀書人嗎?他不是要面子、要自尊嗎?只要他愿意,他隨時隨地都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可以改掉好吃懶做的毛病,給別人說句好話繼續抄書,他甚至可以去幫工人抬水泥包,到飯店打雜。他還可以借抄書的機會學習,然后再去考試,但是這一切中的一項他都沒有嘗試過,或是嘗試過卻失敗了,他就因此挫敗,淪落成真正的乞人模樣。
可這一切真的是怪社會風氣不好嗎?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關心他人的死活是善舉,不聞不問也不是錯誤。冷酷的封建社會,不也有像咸亨酒店的老板和伙計一樣活得自食其力、像咸亨酒店里間的富人活得逍遙自在的人嗎?而現代開放的社會,不也不乏像孔乙己這樣自暴自棄的底層人士嗎?
所以啊,上天給人的機會是均等的,抓住它,改變的是自己的命運。而不是因為有了孔乙己這樣不善待機遇的人,給了我們機會來抱怨世界;何嘗不問問你自己:當初為什么不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