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作文高中生讀書筆記
優質作文高中生讀書筆記篇1
今天我讀了一則叫《陶罐和鐵罐》的寓言,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這則寓言講述的是在國王的御櫥里,有一只驕傲的鐵罐和一只謙虛的陶罐。鐵罐自恃堅硬傲慢的對陶罐說“你敢碰我嗎?,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陶罐說“我確實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們生來的任務是盛東西的,并不是來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們的本職工作方面,我不見得就比你差。再說……”“住嘴!”鐵罐憤怒地說“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論!要不了幾天,你就會變成碎片,消失掉。我卻會永遠在這里,什么也不怕。”在經過了幾個世紀后,人們發現了陶罐。陶罐被人們擦洗干凈,它和當年一樣樸素美觀漆黑锃亮,而鐵罐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經完全銹爛了,早就無影無蹤了。故事中體現了鐵罐看不起陶罐,但陶罐并不和鐵罐計較,而是想幫助它,表現出了陶罐的善良,友好的品質。
讀完后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互相尊重,和睦相處。
優質作文高中生讀書筆記篇2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誕生于德國波恩,家里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為“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后更是痛苦萬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里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著睡去。這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里的花朵,有是為什么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斗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帶來歡樂。”沒錯!這個人就是音樂巨人--貝多芬!
優質作文高中生讀書筆記篇3
悲哀、悲慘、悲痛、悲觀或死亡、不幸的同義語,它與日常語言中的“悲劇”一詞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讀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就會有亞里士多德的感受,感受到的是悲劇的美麗與偉大,莎士比亞所塑造的每個人物每一幕都那么每句話都有著戲劇的崇高。這復仇的火焰源起于國王的陰謀。克勞狄斯國王為了爭奪先王的王位、王冠與王后,竟不念手足之情將毒藥倒入先王的耳腔,謀殺了先王,得到了一切。
國王所編的謊言使鬼魂遲遲不能消散。于是,哈姆萊特王子決定替父報仇,安息游蕩人間的鬼魂,因為他多次錯過機會,最后雖然殺死了國王,卻也死在了同樣是替父報酬的雷歐提斯的劍下。愛情的忠誠與背叛或許是復仇的另一大因素。哈姆萊特也曾想大聲喚醒這個背叛了父親的王后,讓王后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錯。在擊劍中,她代飲毒酒而死去。王子雖然在復仇的時候曾讓奧菲莉婭萬般傷心,然而,在心上人即將下葬的時候,他也曾止控不住心中的悲傷,傷痛不已。即使是復仇的不得已也不能掩蓋王子對奧菲莉婭的忠誠、純潔的愛!
從羅森克蘭茲與吉爾登斯吞反復無常的探密與告密中,足以見證這兩位從小與哈姆萊特王子一起長大的朋友是如何利用他們與王子之間的交情來換取國王與王后的嘉獎,或是加封爵位,或是賞賜珍寶,而得到的一切有一份真誠的友誼中的信任重要嗎?霍拉旭雖是個軍官,但卻在哈姆萊特將要面對未知的危險,對話鬼魂的時候不撇下王子一個人逃走,而是盡自己的力量拉住王子。復仇時他始終沒有違背對哈姆萊特王子許下的諾言,只字不提所看到的一切。在哈姆萊特臨終之前,他也曾想喝下剩下的毒藥,與王子共長眠……哈姆萊特與霍拉旭之間雖是軍臣間的忠心耿耿,但更多的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心中的那堵友誼之墻!
波洛涅斯有一對擁有高尚美德的兒女,然而他自己竟是如此得虛偽,為討國王、王后的歡心,他不惜出賣女兒的珍貴愛情,他在國王、王后與王子之間油腔滑調,故做媚姿,最后因偷聽王子與王后的對話,慘死在哈姆萊特王子的劍下。他的愛管閑事與虛偽不也折射出人性丑惡的一面嗎?“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優質作文高中生讀書筆記篇4
從很久以前,就在書店里看到過《茶花女》這本書。但是,我從來也沒想要讀它。甚至在四天前,我都沒有這個想法。但是,我的確是在四天前開始讀這本書的。所以,絕對是一個我自己都沒想到的意外。
是爸爸把這本書拿給我的。
在開始讀之前,我看著書的封頁想,這么薄啊,一個星期就能讀完。因為是假期,我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玩上面了。只有在晚飯后等待看電視的時候才會記得看看。所以我決定用一個星期來讀。(不然的話,四個小時就能看完)。
我猜測著書的內容,茶花女?應該是講一個農家女的吧?講一個農家女勤勞忙碌無奈幸福或是悲慘的一生,也許幸福而終,也許勞累致死。
但是,當我開始讀的時候,我就發現,文章的開始是在巴黎,一個大城市,而非偏僻的鄉下。當我發現,茶花女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樣而是一個受人供養甚至可以說是__女的女人時,我真的很驚訝。甚至有一些鄙視她。
直到讀到阿爾芒的出現,我更驚訝他居然為了一個這樣的女人而哭成那個樣子。后來,讀到阿爾芒成為瑪格麗特情夫,并為她作了那些事時,我更是覺得阿爾芒簡直是墮落。我并沒有看到瑪格麗特的愛。也許,我和阿爾芒的父親有相似的看法吧?
但是,當我看到瑪格麗特為了能和阿爾芒在鄉下過一些屬于自己的生活而放棄公爵,變賣自己的一切時,我知道,我敬佩她。一個整天靠別人錦衣玉食的女人能為了自己的真愛而放棄這一切的女人的確能夠得到別人的敬佩。
我不知道小仲馬寫這篇文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想反應些什么社會現象。更讀不出小說的深意來。
除了愛情,我也有看到阿爾芒父親的封建階級思想和普呂珰絲的自私。
但是我看到了一場身份懸殊,備受阻撓的愛情。我看到了人為了愛而付出。我沒有經歷過愛情,也不知道愛情是什么滋味,但是,看過《茶花女》,我有對愛情的憧憬,也許只是一瞬間的感受,但是我愿意去體會主人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