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義之財-不義之財?shù)墓适?不義之財?shù)脑⒁?不義之財?shù)囊馑?/h1>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byzc
【近義詞】民脂民膏、坐地分贓、不勞而獲
【反義詞】勞動致富、不謀私利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解釋】不義:不正當(dāng),不合理。不應(yīng)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dāng)?shù)氖侄潍@得的錢財。
【成語出處】漢?劉向《列女傳?齊田稷母》:“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賓語;指來源不正當(dāng)?shù)腻X財
【例子】這不義之財,犬豕不顧,誰人要你的!(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二十二卷)
【英文翻譯】money obtained by dubious means <illgotten gains>
【謎語】最骯臟的財產(chǎn)
【成語故事】古代齊國宰相田稷子把下官送給他的一些黃金孝敬給母親,母親覺得奇觀問他做了三年宰相就有這么多俸祿,難道就沒有開銷了?田稷子只好如實回答,其母告誡他作為士大夫應(yīng)該修身養(yǎng)性,不能貪這些不義之財。田稷子立即把黃金一一退回。
【成語正音】不;不能談作“bú”。
【成語辯形】義,不能寫作“易”。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