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救藥-不可救藥的故事-不可救藥的寓意-不可救藥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bkjy
【近義詞】病入膏肓、氣息奄奄、無可救藥
【反義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東升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藥:治療。病已重到無法用藥醫治的程度。比喻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出處】《詩經?大雅?板》:“多將??潰?不可救藥。”孔穎達疏:“多行慘酷毒害之惡,??廊皇茍竇佑諉瘢?不可救止而藥治之。”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貶義,比喻事態嚴重
【例子】懷疑與猜忌,難道就竟已成了他們不可救藥的根性了嗎?(鄭振鐸《桂公塘》十四)
【英文翻譯】be beyond cure
【歇后語】藥王爺搖頭;病入膏肓
【謎語】絕癥;病入膏肓
【成語故事】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于治理國事。后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后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藥!” “不可救藥”:病重到不能用藥救活。后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成語正音】不,不能讀作“bú”。
【成語辯形】藥,不能寫作“要”。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