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同伐異-黨同伐異的故事-黨同伐異的寓意-黨同伐異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dtfy
【近義詞】結私營黨、誅除異己、朋比為奸
【反義詞】無偏無坦、公正無私、不偏不倚
【感情色彩】貶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伐:討伐,攻擊。指結幫分派,偏向同伙,打擊不同意見的人。
【成語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黨錮傳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盛于時矣。”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用于書面語
【例子】讀者幸勿比例惴測,謂此事為某人寫照,此名為某人化身,致生種種黨同伐異意見。(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緒言》)
【英文翻譯】side with copartners against those who disagree
【謎語】一黨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漢武帝采納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設置了專門傳授儒學的五經博士。到漢宣帝時由蕭望之在黃家藏書樓進行一次大規模的儒學討論。討論中,儒生們把和自己觀點一致的人作為同黨去攻擊那些觀點不一致的人。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