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而立之年的故事-而立之年的寓意-而立之年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elzn
【近義詞】三十而立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偏正式
【成語解釋】人到三十歲可以自立的年齡。后為三十歲的代稱。
【成語出處】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定語、狀語;指30歲
【例子】◎ 是呵,你已經過了而立之年,你已經感受到了生活的嚴酷、無情。
◎ 當時,我和謝師兄距離而立之年還有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適逢風華正茂的好時候。
◎ 而立之年以后,我離開瓦屋紙窗的故鄉,住屋之窗變為玻璃的。
【英文翻譯】thirty years of age
【謎語】30歲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后,帶領弟子們周游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后,在蔡國閑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到現在快七十歲沒能推銷出仁政,感慨萬千......宰予立即過來安慰孔子。
【成語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成語辯形】而,不能寫作“兒”。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